今天
三峽日報頭版
再次深度聚焦五峰五倍子產業
定力化動力
——五峰五倍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觀察(下)
選對了路,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
五峰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鐫刻於心,在經濟發展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
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五峰「打開山門」,「跳出五峰發展五峰」,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生態文化旅遊業+飛地經濟發展新路子,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加快,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
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五峰生態底色更靚、產業結構更優、脫貧質效更高、發展動能更強。
龍頭舞動
「神奇果」凸顯生態效應
一顆小小的五倍子,從原料到精深加工產業鏈的最高端,附加值可增加300倍。
8月6日,記者在五峰赤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灰白色的五倍子乾果經過浸提工藝,濃縮後變成淡黃色的單寧酸、沒食子酸系列產品。
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達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5%;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4.6%,創匯293萬美元。公司實現利潤1664萬元,同比增長55%。
「疫情影響下,赤誠生物能逆勢增長,得益於擁有獨特的五倍子資源和技術領先優勢。」五峰赤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赤清自豪地說,公司五倍子精深加工產品已有10多個品類,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工業製造、航空航天、晶片製造等領域。
五峰赤誠生物公司在五峰長樂坪鎮百年關村打造的林、藥蜂、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倍蚜蟲選育中心、苔蘚品種展示園、鹽膚木品種展示園、中藥材品種展示園……長樂坪鎮百年關村,是五峰赤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點打造的林、藥、蜂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我們公司每年需要幹倍果6000噸,建好『第一車間』,帶動山區群眾增收脫貧,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赤誠生物公司綜合部主任張品德說,為實現全產業鏈發展,赤誠生物運用「公司+科研所+基地+協會+倍農」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和「林、藥、蜂」產業融合模式。在20個產業村發展五倍子標準化倍林基地20000畝,引導農民開展倍林改造,利用荒山荒坡、林間閒地發展倍林。同時,在倍林下套種中藥材和養殖中蜂,直接帶動農戶2000戶,輻射帶動1100戶。
五倍子高效培育與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
全球95%的五倍子產自中國,而五峰山區則是中國五倍子的主產區。赤誠生物依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林科院設立「全國五倍子高效培育與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整合資金500萬元助力五倍子產業發展。
目前,全縣改造野生倍林14萬畝,建設人工標準化倍林2.5萬畝,與1000多個貧困戶籤訂五倍子保護價收購協議,每年直接增加倍農收入1000多萬元,基地農戶年增收4250元。
企業上門收購倍果
綠色轉型
「飛地經濟」添發展之翼
8月6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56.3億元的19個項目啟動建設。
此次項目開工的所在地五峰民族工業園,是由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與枝江市人民政府共同探索創新,按照「合作共建、封閉運行、利益分享、共同發展」模式創建的飛地經濟園區。
五峰民族工業園
2011年,五峰與枝江共建8.71平方公裡的民族工業園區。9年來,園區自主投資、自主招商、自主管理,構建促進縣內勞動力轉移就業、引導生態移民、推動工業發展培植財源的重要平臺,成為貧困山區、民族地區借地興工的典範。
「我們用綠色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大膽跨出『山門』,跳出五峰發展五峰,蹚出了一條新路子。」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萬紅介紹,為構築長江生態屏障,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的五峰,近10年來關閉非法礦山企業100餘家,沒有新增一家礦產開發企業,沒有新批一個水電開發項目……在大辦交通和遷建縣城的情況下,森林覆蓋率不降反升。據中國環科院定量評估,五峰全域生態價值已達5000億元。
重泰研磨工作車間
海綿砂塊、水砂紙、樹脂切割片……誰能想到,這些街邊五金店常見的「小不點」,湖北重泰研磨公司竟能在一個「飛地」園區生產,而且年銷售額過億元,產品八成銷往國外。
公司黨支部書記馬連峰說,重泰研磨2014年從義烏搬遷至五峰民族工業園,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去年,公司又成功攻克新型網格砂布技術,實現無塵機械高效打磨,作為高效環保戰略性產品,將大量取代現有砂紙砂布,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赤誠生物產業園項目、國藥中聯五峰中藥全產業鏈發展項目的開工,民族工業園已初步形成珠寶首飾、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五大產業格局。」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唐勁介紹,2011年以來,五峰累計籌集資金13.5億元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各類企業102家,竣工投產32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4.9億元、稅收1.76億元。同時,在宜昌中心城區核心地帶建設企業總部大樓,成為推動園區大開發、大發展的新引擎。
生態旅遊
「土涼茶」咂出「甜滋味」
立秋未入秋,暑熱難消。
在海拔2200米的五峰獨嶺之巔,五峰國際滑雪場景區內。來自武漢的遊客「珍妮花」躺在雲頂酒店,賞群山浮動,看紅日出海,暢享清涼。
五峰現有林地302萬畝,森林蓄積量873.4萬立方米,是武陵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湖北著名的「天然氧吧」。
森林延綿成綠海 李平 攝
旅遊專家形象地比喻,五峰就是一杯令人陶醉的「土涼茶」:佔比84.8%的土家族人口以及源遠流長、燦爛厚重的土家族文化;最高海拔2320米、平均海拔1100米造就的涼爽氣候;遍布青山綠水間的21萬畝生態茶園,構築了「中國名茶之鄉」的美麗特質。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裡。近年來,五峰推動路網建設,陸漁一級路貫通,宜張高速通車……總長178公裡的351國道線景觀廊道,串起宜紅古茶道、柴埠溪、長樂坪、後河、五峰國家滑雪場、白溢古寨等景點,形成百裡畫廊經濟帶。
��������
春天採茶,夏天避暑
秋天賞葉,冬天滑雪
陳丹平 攝
就在這條生態經濟廊道上,五峰擦亮「世界茶旅之鄉」、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金字招牌,將沿途茶園打造成觀光體驗景區,舉辦土家茶鄉女兒會,以文化搭臺,文旅融合,茶旅融合,讓土家民俗風情盡情綻放。同時,推動「一茶兩中五園」農旅融合,以國有林場和自然保護地為重點,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產業。
長樂坪鎮
8月10日,長樂坪鎮,天剛蒙蒙亮,氣溫21℃。甘溝村二組的鄧南芳背起背簍下田,掰玉米、摘南瓜,為客人準備早餐,7月份以來,家裡的客棧接待客人80多人次,收入2萬多元。鎮黨委書記謝陳陳說,全鎮140家農家樂,暑期常住避暑遊客每天達1500多人,今年避暑經濟收入將突破800萬元。
「優良的生態是不可複製的旅遊資源,正為五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五峰做了10多年導遊的李慧說:「高山深壑,曾給這裡老百姓造成貧困。但現在,綠水青山變成了惠及子孫的聚寶盆和綠色銀行。」
去年,五峰接待遊客360萬人次,旅遊收入32億元。今年疫情防控解封後,隨著夏季來臨,五峰境內的長樂坪、慄子坪、北風埡等地,再次成為各地遊客前來避暑休閒的熱門打卡地。而隨著橫貫五峰的宜來高速、宜張高速建成,五峰發展格局更加優化,旅遊產業將呈現量增質升好勢頭。
玉在山而草木潤
淵生珠而崖不枯
五峰
守得青山,富了口袋,日子甜蜜!
��
短評:增強綠色發展自覺
山門內,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生機勃勃;山門外,「飛地經濟」園區新興產業動能強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五峰著力讓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融合推進,蹚出山區脫貧新路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是五峰人民的生息繁衍之地,同樣也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之基。五峰幹部群眾用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生態產業要動力,綠水青山最終會成為養一方山水、富一方百姓的金山銀山。
「繼續在綠色發展和區域發展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是省委、省政府對宜昌的重託,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明確要求「要全力推進綠色發展」。面對這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更加自覺地踐行「兩山」理念,努力維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精細平衡,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綠水青山的經濟效益,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應對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我們在路上,我們再努力!(楊林湖)
上下滑動
記者丨金貴滿 宋志豪
通訊員丨王登府 楊威 覃騰
圖丨楊威 網絡綜合
編輯|李智華
審核|王騰 彭暢
終審|王登府
原標題:《定力化動力,五峰這樣踐行「兩山」理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