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將軍曹爽實力有多強?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像賭命

2020-12-23 茶壺社

公元249年發生一件大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日後司馬炎竄魏的基礎,但這次政變對他來說,是一次十分兇險的冒險,不但自己勢力和曹魏大將軍曹爽的勢力懸殊,就算主動發動攻勢,直到最後一刻才能取勝。怎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如果比對一下雙方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實在贏得僥倖。

曹魏雄霸北方,卻需面對南方的蜀漢、孫吳侵擾,因此分成東線、西線和南線3大戰區,東線主要是和孫吳爭奪合肥和淮南;南線的對手一樣是孫吳,不過爭奪的土地改成荊豫二州;西線則是魏蜀前線,爭奪雍涼二州。這3大戰區是曹魏軍力部署最多的地方,戰鬥力依序是西線、東線、南線。

曹操、曹丕時期,軍權大多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中,但公元226年,南線將領夏侯尚去世,當時的魏帝曹睿沒有人可以用,只好啟用司馬懿掌握南線兵權,隨著諸葛亮開始北伐,司馬懿又被調到西線協助曹真,對方死後他也順理成章掌握西線兵權。

隨著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曹睿過世,西線壓力減輕,司馬懿被召回中央並被架空權力,大權除了落入大將軍曹爽手中外,西線軍權先後落入趙儼和夏侯尚之子夏侯玄,面對這樣的局面,司馬懿只好閉門不出韜光養晦。

雖然司馬懿曾先後掌握過西線、南線軍權,卻始終無法染指徵東將軍王凌手中的東線兵權,如果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要求曹芳發出下詔討伐司馬懿,最先起兵的一定是王凌,再來就是夏侯玄。

此外當時曹爽手中還有很高戰鬥力的禁衛軍,即許都外的屯田軍,如此一來曹爽能指揮的兵馬,至少佔一半以上的曹魏軍;反觀司馬懿,手中除了3千死士外,就只剩下隨時都會倒戈的洛陽城防部隊,這場政變中司馬懿難以取勝。

可惜曹爽一手好牌在手,卻聽信司馬懿的毒誓交出兵權,導致曹爽失去主動權,才讓司馬懿能險中求勝,因此這場政變對他來說,就是在賭命,他到最後都一直擔心曹爽會放手一搏死戰到底,因此司馬懿能取勝,實在太僥倖。

相關焦點

  • 高平陵之變,為何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你也不看看曹爽實力有多強
    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是三國後期的一件大事,由此揭開了三家歸晉的序幕,不過此次政變說到底是司馬懿的一次軍事冒險,而且是風險極大的那種,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司馬懿遠不是曹爽的對手,最後一刻才險勝,那麼為何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
  •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放手一搏,他和司馬懿兩人鹿死誰手?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臨終前以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帝曹芳,不過大權卻在作為宗室的曹爽之手,曹爽一步步剝奪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正始八年(247年)司馬懿韜光養晦稱病不起,暗中卻在積蓄力量尋找曹爽的破綻準備一擊而中。
  • 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為何支持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呢?
    就三國時期的高平陵之變來說,司馬懿之所以能擊敗曹爽,就離不開郭太后的支持。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掌控曹魏大權。也即郭太后的支持,讓司馬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動兵變。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為何支持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呢?一郭氏(?
  • 高平陵之變前,曹爽為何能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麼?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從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 高平陵政變,曹爽竟然投降司馬懿
    吳國和蜀國相繼被滅,而曹魏因為高平陵事變變成了晉朝,成為了司馬家族的江山。曹魏政權政局不穩,司馬家族逐漸崛起(1)幼年繼位,帝位不穩曹魏之所以能夠崛起,和曹魏帝國的奠基者曹操有非常大的關係。早東漢末年,曹操就在軍閥混戰當中佔據了最富庶的中原地區,控制了東漢朝廷,實現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標。曹丕繼位,廢除漢獻帝,曹魏政權正式建立。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皇帝和曹爽一行人去高平陵祭奠先帝,都城裡沒人,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事變,一手掌控住了曹魏的軍政權力,自此曹魏名存實亡。司馬家的勢力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發展後日益壯大,司馬炎即位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高平陵之變後,曹芳已經17歲了,司馬懿為何不將權力還給他?
    因此,司馬懿贏得了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從而掌握了曹魏大權。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發動高平陵之變,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將軍曹爽罪無可赦,自己需要誅滅曹爽及其黨羽。不過,在除掉曹爽及其黨羽之後,司馬懿依然將曹魏大權牢牢抓在手中,也即沒有交給已經17歲的曹芳了。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後,曹芳已經17歲了,司馬懿為何不將權力還給他?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王凌討伐司馬懿,兵敗慘死
    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洛陽。隨後,司馬懿誅殺了大將軍曹爽兄弟及其黨羽三族,當時,曹氏宗族大將曹休和曹真都已去世,無人能制衡司馬懿。司馬懿篡權後,大肆殺戮,引起王凌不滿,王凌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就是離間呂布和董卓,唆使呂布誅殺董卓的那位。
  •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高平陵之變中的曹魏元老
    曹爽執政後,為了獨攬大權,進行了所謂的正始改革,排擠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政治資本的士族高門集團,而以夏侯玄等當時以清談著稱的名士們代替之。其中比較典型的便是對司馬懿的排擠,以夏侯玄為徵西將軍,駐守關中,司馬懿稱病不朝,閉門不出,以求避禍。包括蔣濟、高柔、王凌在內的這些士族高門,他們是在曹操時期就已經加入了曹魏陣營,也算是曹魏政權的元老重臣了。
  • 高平陵之變,曹爽如果不投降,而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高平陵之變,對於曹家和司馬家來說都是一個轉折的節點。若成功,曹魏大權落入司馬家之手,久而久之晉朝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若失敗,司馬家必然被屠殺殆盡,或許不會有西晉,八王之亂不會發生,五胡亂華這場大浩劫也有可能避免。因而很多人感到遺憾,司馬家怎麼就成功了?要是失敗該有多好!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曹家是否已經大勢已去,再無回天之力?
    高平陵之變後,儘管司馬懿已把持朝政,但司馬家的統治並不穩固。在複雜的力量格局中,鹿死誰手還有懸念。不過,這些懸念,被司馬懿父子輕鬆化解。錯綜複雜的形勢高平陵之變剛結束時,魏國的權力格局錯綜複雜。高平陵之戰,司馬懿是聯合蔣濟、高柔等實力老臣的力量,一起擊敗曹爽的。司馬懿需要以高柔行大將軍事,控制曹爽軍隊,以王觀行中領軍,控制曹羲軍隊,否則,司馬懿可能連中軍也控制不了!
  • 司馬懿為什麼能一舉剷除曹爽?司馬懿不做,其他人也會做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三國後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發動兵變呢?
  •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起兵反抗,勝算有多少
    魏明帝曹叡臨終時,因為太子曹芳年幼,所以任命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為輔政大臣,輔佐曹芳。在曹芳剛繼位的時候,曹爽還挺尊重司馬懿,兩人合作得不錯。但是後來曹爽在親信丁謐等人的攛掇下,晉升司馬懿為太傅,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奪取了他的實權。
  • 沒有兵權的司馬懿何以能發動高平陵政變,開創百餘年晉朝基業?
    這才有了正始八年(高平陵之變前兩年),太尉蔣濟的憤然上書。其主要意思為:該大官做的事情就應用讓大官去做。如果任由一幫小官在那裡瞎改流程,還要大官幹什麼?【13】這種情況下,曹爽將太后遷到仍位於洛陽城中的永寧宮,無疑是件更合乎倫理人情的好事。而太后與曹芳相處多年,一朝分別(其實都還在洛陽城中),雙方感傷落淚也是常情。然而,太后搬到安保級別相對不高的永寧宮居住,竟極大便利了司馬懿後來發動高平陵之變。這恐怕是曹爽始料未及的事情。當年的第三件大事,則是司馬懿抱病在家,不再幹預朝政。
  • 生的好且很努力的曹爽,為什麼偏偏鬥不過司馬懿?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十年之後的高平陵之變以司馬懿的完勝告終,曹爽卻輸得傾家蕩產,被夷三族呢? 一、打壓司馬懿 從曹芳繼位到高平陵政變,能打壓司馬懿近十年,說明曹爽的實力是很強的。 曹爽的起點遠比司馬懿要高。
  • 高平陵轉折:曹爽的不聽勸
    高平陵之變作為司馬家族崛起的轉捩事件,我們不得不摸摸曹爽的頭,相比司馬懿的慮深謀遠,曹爽還真實嫩得蠢萌。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說起曹氏家族對司馬家族也很糾結,既要用,又要防,實在難受。
  • 高平陵之變曹爽被夷三族,唯一寡婦存活,司馬懿:讓她為曹家留後
    熟悉三國歷史,或者看過《三國演義》或《軍師聯盟》的朋友,多少了解高平陵之變這一後三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臨終前詔命由8歲的太子曹芳繼承皇位,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朝政。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國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都城洛陽。作為執掌曹魏大權多年的重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完成了對曹爽的致命一擊。
  • 歷史上的今天:199期—高平陵之變
    在1772年前的今天,249年2月5日(農曆249年1月6日),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洛陽。魏帝曹芳和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等至高平陵(今河南洛陽東南大石山)去祭掃魏明帝曹睿的陵墓,史稱「高平陵事件,高平陵之變,高平陵政變」。249年2月5日(曹芳嘉平元年正月初六日,距今已1770年)司馬懿以皇太后的名義下令緊閉洛陽所有城門,佔據武器庫,退兵治水浮橋;命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佔領了曹爽的兵營;大件王觀執行中領軍事,佔據了曹懿的兵營。
  • 歷史解密:一個看似草包的曹爽為什麼能夠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
    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將軍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馬懿乘機發動了政變,控制了首都洛陽,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權,最後控制了曹魏朝廷。曹真是曹家的宗親,他的父親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將領,有一次在招募士兵時被當地官員殺了。曹真成了孤兒,曹操看他可憐,於是將他收養為義子。由於曹真從小和曹丕一起長大,所以關係非同一般。在曹丕當皇帝時,曹真就當上了大將軍,可謂是寵信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