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轉折:曹爽的不聽勸

2021-02-13 i會加油

軍師聯盟熱播讓人們認識了猥瑣發育的司馬懿,三國中頭腦靈光的人不少,但靈光一輩子的只有司馬懿一個。

高平陵之變作為司馬家族崛起的轉捩事件,我們不得不摸摸曹爽的頭,相比司馬懿的慮深謀遠,曹爽還真實嫩得蠢萌。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說起曹氏家族對司馬家族也很糾結,既要用,又要防,實在難受。曹操當初夢見「三馬同食一槽」都明明白白跟司馬家講了的,鷹視狼顧也是求證了的,但司馬懿能活得比三國一代裡的人都久,這權謀和智商都是在線和逆天的。

說起曹睿託孤司馬懿和曹爽,有人覺得結構不合理,應該多幾位制衡,但是那個時候可是三國,玩不起三權分立,再說了,當時的主流是曹氏宗親與士族勢力的角逐,也找不出第三股勢力了。

錯就錯在,機會有人能抓住,有人就失手,高平陵就是一個機會的錯失。

優勢一開始其實是在曹爽勢力這頭的,為啥,因為有兵權才有話語權啊,想當初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直接排斥司馬懿;且不久就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之後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曹爽集團於是完全掌握宮中禁軍。  從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運作,權傾朝野,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則被架空,只能佯裝身老在家,這一招真是百試不爽,所以說幹什麼都得有匠心,一輩子裝病、裝瘋、裝傻這一招騙得了曹操,騙曹爽只需三成演技。

司馬懿無法參與政令決策,那就等待時機,形勢看得透透的,諸葛亮都死了,跟三國的這些二代玩,也就是娛樂局。

但是吧司馬懿也很緊張,可以戰略上藐視,但是戰術上還得速戰速決,年輕人不按套路出牌,沒準玩賴啊。再說了,第一士族始終不如第一家族更有安全感,安全感對猥瑣發育的司馬懿來說是痛點啊。

於是,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當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的給他爸爸掃墓的時候,正好曹爽兄弟和下邊的小夥伴也都去了,司馬懿覺得這個有操作空間,於是以龜做人司馬懿這次比兔子還快,做大事就是一個果決,馬上以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了各個城門,率兵佔據了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營地;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曹羲營地。裝備、藥水、符文調好,準備團戰了。

最重要的一條,先向魏帝稟奏曹爽的罪惡說:「我過去從遼東回來時,先帝詔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著我的手臂,深為後事憂慮。我說道:你爺爺、爸爸也都把家業給我打理,你不能否認吧,我得看好家,你看曹爽自比君主,在外部則專橫拔扈獨攬大權;破壞各個軍營的編制,完全把持了禁衛部隊;各種重要官職,都安置他的親信擔任;

……省略廢話一萬字

皇宮的值宿衛士,也都換上了他自己的人;這些人相互勾結盤踞在一起,恣意妄為日甚一日。曹爽又派宦官黃門張當擔任都監,偵察陛下的情況,挑撥離間陛下和太后二宮的關係,傷害骨肉之情,天下動蕩不安,人人心懷畏懼。這種形勢下,陛下也只是暫時寄居天子之位,豈能長治久安。…

吧啦吧啦,罵人的話都長,總之要求免去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兵權,以侯爵的身分退職歸家,不得逗留而延滯陛下車駕,如敢於延滯車駕,就以軍法處置。我還擅自作主勉力支撐病體率兵駐紮在洛水浮橋,偵察非常情況。

啥意思,就是說這事你同意更好,不同意就算了,我有兵,我有兵,我有兵。這奏表說是給陛下的,其實都知道肯定曹爽先看,內容總結一下五個字:繳槍不殺哦。

曹爽看到司馬懿的奏章,一臉懵逼,不知所措,要麼說年輕,先把曹芳車駕留宿於伊水之南,伐木構築了防衛工事,並調遣了數千名屯田兵士為護衛。司馬懿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認慫不?」;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認慫只是免個官職,不信我就發誓,指著洛水發誓又不是玩賴死爹媽,那算啥。

不過曹爽手下也有明白人,這個就是桓範。桓範到了之後,別投,有機會。於是讓曹爽兄弟把天子挾持到許昌,然後調集四方兵力輔助自己。這「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麼近的劇本都不學?

曹爽那個糾結啊,桓範干著急:「這件事明擺著只能這麼辦,你讀的書是盜版的嗎?在現在的節奏下,認慫就行了嗎,開玩笑。

不說話,這撥人沒搞過,心裡可能沒概念。桓範還得把話說明白:「你的中領軍別營就特麼的在城南,洛陽典農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隨意召喚調遣他們。如今到許昌去,不過兩天兩夜的路程,許昌的武器庫,也足以武裝軍隊,我們所憂慮的當是糧食問題,但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籤發徵調。這一看就是有老司機,曹爽帶兵打仗,竟然不知道這些?

然而啊曹羲兄弟依然不懂,從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我草熬通宵有用嗎,時間都浪費了,結果曹爽還是慫了,天真地以為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為富貴人家。桓範一口老血,豬一樣的隊友啊,還得連累要滅族了。

如果時光逆轉,曹爽有腦子了,他採納了桓範的建議,帶皇帝前往許昌,事情的結局很有可能就不一樣了。

原因:一他是有軍隊的。裴注「幹寶晉紀曰:爽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甲兵數千人以為衛。」蒼蠅再小也是肉。

二中領軍別營就特麼的在城南,洛陽典農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隨意召喚調遣他們。司馬懿鐵桿軍事力量主要就那些死士,打不打得下曹爽不談,都拉出去打仗了這洛陽只怕就不歸自己管了。

三讓盟友們(注意看高平陵之後的事就會認識到,蔣濟這些人只能算暫時的盟友,而不是親信)打吧,盟友們儘是世家大族(要臉)、曹魏元老(受皇恩),皇帝畢竟在曹爽那兒,盟友們肯定不願意打。

四把盟友們砍了或抓了,自己統軍出去打,這也是自毀基本盤,世家大族都倒戈了,光靠司馬家坐不住這些軍隊。

五洛陽大部分的軍隊(禁軍)本身是忠於曹爽的,在洛陽城裡司馬懿還得靠不發武器和元老們幫忙鎮場才能讓他們不搗亂,就算真能拉出去打,在曹爽和皇帝面前,這幫禁軍八成得臨陣倒戈。所以,我認為如果曹爽採納了桓範的建議,至少平安到達許昌是沒什麼問題的。

之後就是外面的什麼將軍站隊的問題了

考慮到:1、皇帝曹芳是先帝獨子;2、曹爽是公認的一直受皇帝信任的輔政大臣;3、雙方對峙的消息傳到外面,怎麼看都更像是司馬懿造反;4、曹魏有嚴禁後宮幹政的命令;5、徵東、徵南和司馬懿不太親;6、關西諸將雖然是司馬懿的老戰友,可一把手徵西將軍是曹爽的親信夏侯玄,二把手是親曹爽的夏侯霸,而且關隴是軍事壓力最大的戰區,根本騰不出手出兵中原。我覺得,外面的將軍們很可能會全票支持皇帝、曹爽一方,而不是太后、司馬懿。總而言之,還是人不行,不是人數不行。

高平陵事件如果你還不懂,不妨這麼想:

司馬懿趁曹爽集團出門打大龍之際強拆門牙塔,桓範苦勸曹爽反攻,反正有龍buff誰怕誰,曹爽在20投和反攻之間猶豫不決,桓範怒罵曹爽」小學生「之後掛機。最終曹爽集團遭司馬懿團滅。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徹底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也就是說,這一戰啊還是素質不行。

·End·

會加油是專為車主而生的加油打折代充平臺,折扣加油,低至8.5折,關注公眾號下載APP就送200元充油卡,趕快上車吧!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200元專享充油禮券!

相關焦點

  • 高平陵之變,曹爽如果不投降,而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高平陵之變,對於曹家和司馬家來說都是一個轉折的節點。若成功,曹魏大權落入司馬家之手,久而久之晉朝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若失敗,司馬家必然被屠殺殆盡,或許不會有西晉,八王之亂不會發生,五胡亂華這場大浩劫也有可能避免。因而很多人感到遺憾,司馬家怎麼就成功了?要是失敗該有多好!
  • 高平陵之變前,曹爽為何能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麼?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從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不選擇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
    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這個問題問得有失水準了,曹爽這個人早先能把司馬懿和小皇帝曹芳玩弄於股掌之中,恐怕也絕不是泛泛之輩!提問者能夠想得到,曹爽難道就想不到?
  • 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為何支持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呢?
    就三國時期的高平陵之變來說,司馬懿之所以能擊敗曹爽,就離不開郭太后的支持。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掌控曹魏大權。也即郭太后的支持,讓司馬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動兵變。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為何支持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呢?一郭氏(?
  • 高平陵之變時,如果曹爽起兵反抗,勝算有多少
    曹爽得知以後不知所措。司馬懿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他投降,那麼就保全他的性命。曹爽信以為真,交出了兵權,最後卻被司馬懿所殺。在曹爽投降前,大司農桓範曾經勸他去許昌,調集軍隊和司馬懿抗衡。有些人認為曹爽兵權在手,這麼做還有很大勝算。不過實際上曹爽的機會不大。
  • 高平陵政變,曹爽竟然投降司馬懿
    司馬懿稱自己因病於是辭職,迴避盛氣凌人的曹爽。看起來重病纏身,時日不多的司馬懿讓曹爽放鬆了對他的戒備。但是在暗地裡,一場政變在司馬懿等人的心中開始醞釀。公元249年,在帝王曹芳以及曹爽兄弟等人前往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墓地拜謁的時候,政變突然爆發。司馬懿的手段也非常簡單。以郭太后的名義下令關閉城門,佔領武庫,曹爽兄弟營地。
  • 高平陵之變曹爽被夷三族,唯一寡婦存活,司馬懿:讓她為曹家留後
    令女曰:「吾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時,尚欲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此禽獸之行,吾豈為乎!」司馬懿聞而賢之,聽使子字養為曹氏後。宋神宗認為《資治通鑑》的核心目的在於「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就是通過剖析歷史的成敗得失,用來加強統治。
  • 曹魏大將軍曹爽實力有多強?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像賭命
    公元249年發生一件大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日後司馬炎竄魏的基礎,但這次政變對他來說,是一次十分兇險的冒險,不但自己勢力和曹魏大將軍曹爽的勢力懸殊,就算主動發動攻勢,直到最後一刻才能取勝。怎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如果比對一下雙方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實在贏得僥倖。
  • 曹爽之死:危急關頭不聽此二人之言,終將曹魏江山送給了司馬氏
    曹爽卻認為自己此時在魏國內可以說是隻手遮天,不相信還有誰敢算計自己,根本不聽手下的話,而是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兄弟們出城去了。洛陽城中沒了皇帝和大將軍曹爽,誰最大?自然是司馬懿了!曹爽親自送司馬懿了一個大翻身的好機會,司馬懿焉能放過這個政變良機?
  • 高平陵之變,為何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你也不看看曹爽實力有多強
    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是三國後期的一件大事,由此揭開了三家歸晉的序幕,不過此次政變說到底是司馬懿的一次軍事冒險,而且是風險極大的那種,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司馬懿遠不是曹爽的對手,最後一刻才險勝,那麼為何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
  •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放手一搏,他和司馬懿兩人鹿死誰手?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臨終前以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帝曹芳,不過大權卻在作為宗室的曹爽之手,曹爽一步步剝奪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正始八年(247年)司馬懿韜光養晦稱病不起,暗中卻在積蓄力量尋找曹爽的破綻準備一擊而中。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王凌討伐司馬懿,兵敗慘死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去洛陽城外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大將軍曹爽及其親信們一起隨行。
  • 喜好遊獵的曹爽像豬一樣死了
    曹爽,字昭伯,曹真長子。因緣際會,曹爽在曹睿死後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在一群「有志青年」的輔佐下,逐漸壓倒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集團,成為曹魏實際上的國家元首。 不過,這是歷史的詭異之處,正當曹爽權傾天下之際,遇上了「高平陵事變」,轉而被司馬懿誅殺三族!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卻說曹爽嘗與何晏、鄧颺等畋獵。
  • 八王之亂的歷史教訓(上)高平陵政變
    但是當時發動只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同時曹爽犯了很多致命的錯誤,共同原因導致了最後政變的成功。司馬懿敢孤注一擲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太熟悉曹爽了,在他眼裡曹爽是一個德不配位蠢豬,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這點人馬也夠了。    高平陵政變的簡單經過是曹爽兄弟四人加上小皇帝曹芳傾巢而出去高平陵祭祀,事前並沒有做太多的布防,也沒考慮政變的可能,儘管有智囊提醒曹爽,這些警告都被曹爽置之不理。
  • 高平陵兵變
    本來司馬懿控制洛陽未必就能兵變成功,主動權應該說還是在曹爽手裡,只要有小皇帝這張王牌,討伐司馬懿也是名正言順。當時大司農桓範勸曹爽奉駕到許昌,以皇帝的名義號召全國兵馬勤王,以申討司馬懿,司馬懿未必就能那麼輕易的成功。但是曹爽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戰而降,作為公子哥兒,他沒有勇氣跟身經百戰的老將司馬懿打上一仗,因此便宜了司馬懿。曹爽的出息就是當個富翁,他還在幻想司馬懿會給他一條活路。
  • 高平陵事變中,曹爽如果挾天子反抗司馬懿,勝算有多少?
    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蓄謀已久的一次政變,依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一旦出手,定是勝券在握。表面上看曹爽挾天子似乎是佔盡上風,但是,一場政治鬥爭的勝負關鍵在於算、謀、略。所以我的回答是,曹爽根本沒有勝算。那今天我們就跟著史料一起,再回顧一次那場政變的歷史吧。
  • 曹真兒子曹爽:被夷滅三族
    正始五年(244年),鄧颺和李勝等人為了令曹爽建立軍功名聲而建議徵伐蜀漢,曹爽於是西至長安,不聽司馬懿勸止,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與其率領六、七萬大軍從駱谷入蜀,但因為關中及羌、氐的運輸不能應付行軍所需
  • 高平陵之變後,曹芳已經17歲了,司馬懿為何不將權力還給他?
    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對於曹爽來說,最終放棄了抵抗。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因此,司馬懿贏得了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從而掌握了曹魏大權。
  • 生的好且很努力的曹爽,為什麼偏偏鬥不過司馬懿?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十年之後的高平陵之變以司馬懿的完勝告終,曹爽卻輸得傾家蕩產,被夷三族呢? 一、打壓司馬懿 從曹芳繼位到高平陵政變,能打壓司馬懿近十年,說明曹爽的實力是很強的。 曹爽的起點遠比司馬懿要高。
  • 曹魏權臣曹爽是怎麼死的?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大司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中,謹慎持重。曹叡即位後,即任他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曹叡臥病時,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齊王曹芳即位後,曹爽又被加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皇帝。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