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步入新房,只見冰箱、電視等家電擺放有序,擰開水龍頭,自來水譁譁作響。「以前一家人住在灣溪鄉雲峰村的山坳坳裡,交通不方便;現在住在集鎮的安置點,親朋好友都說我住進了城裡咯。」正在廚房做菜的丁碧龍樂呵呵地說,這不,前不久,住進新房的兒子娶了媳婦,這日子有奔頭。
-
安居樂業奔小康 ——英山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
科學建設「放心房」「黨的政策好,才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在金家墩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易遷戶袁修身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十分感激。袁修身夫婦是紅山鎮金家墩村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由於年齡偏大、身體有疾等原因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原舊房因年久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實地勘測後,尊重個人意願將其搬遷到集中安置區生活。「這裡的房子安全又防震,南北通透、住得舒服。」袁修身說。
-
仁和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
2018年10月,寒坡嶺組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的貧困戶15戶56人全部搬到了新家,住進了「新房」。雖然大家不在老地方生活了,但村民還是在一個寨子裡過日子,平日裡有事沒事這家走走、那家串串,感情並沒有因為陌生的環境而降溫,相反大夥們的幸福指數蹭蹭往上漲。
-
「易地搬遷+」的林西實踐
實施「易地搬遷+光伏、+設施農業、+養殖、+旅遊」等模式,採取整村搬遷、「拔蘿蔔」安置等方式,群眾自主選擇向產業園區集中、向中心城區和鎮區集聚。統籌謀劃 多方施策,在安置區著力發展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拓寬增收渠道,將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轉向「穩得住、能致富」,抓好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牧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搬遷群眾既住上新房子、又過上好日子。
-
欽北區大直鎮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紀實
這些房子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內槽村村民的,他們於2002年4月從石漠化山區易地搬遷至欽北區大直鎮安置,分別在屯筆村委石船嶺組、大直村委板橋組、彭久村委水果場三個集中安置點,還有12戶分散在大直鎮各個村。十多年時間,有的搬遷戶或再搬遷回都安老家、或到城裡置業安家、或在大直鎮自建新房。
-
中江縣回龍鎮沿河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家門口能掙錢 住得比城...
2018年,在市縣發改等相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指導下,沿河村準備集中修建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當村支書鄧文平找到彭國海向他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動員他搬遷時,他還有不少顧慮。「我是沿河村一組的人,聚居點在五組,搬過去不就成了『外來戶』了嗎?我家的土坯房確實修建有三四十年了,舊是舊了點,但還可以住。」
-
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新政出臺,搬新房領補助,還不交稅!真羨慕!
【易地扶貧搬遷目的】改善貧困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農民免費住新房,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活條件得以改善;調整經濟結構及拓展貧困農民的增收渠道:加大扶貧力度,幫助農民拓展更多經濟收入來源;幫助搬遷人口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
寧蒗:讓易地搬遷戶家家有副「金扁擔」
(資料圖)「住上了乾淨、舒適、漂亮的新房」,「出門就有公交車」,「娃娃上了好學校」,「家門口就有衛生室」……從木楞房搬進設施齊全的縣城公寓,寧蒗彝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戶楊發財的臉上寫滿了幸福。1萬多戶、4萬多人,這是近5年來寧蒗縣易地搬遷的成績單。
-
《工人日報》頭版聚焦會澤易地扶貧搬遷村民的新生活
12月8日《工人日報》頭版刊發稿件聚焦曲靖市會澤縣村民靠易地扶貧搬遷過上新生活跟著小布一起來看今年6月下旬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302戶隨遷戶通過抽籤方式抽取自家新房這是安置點的最後一批安置對象會澤新城一角 宗琪 攝至此安置點搬遷群眾全部入住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模式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難題新房子新奔頭35歲的張菊東家在會澤縣火紅鄉格枝村老鷹巖小組
-
布爾津:易地搬遷「牽」來幸福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是自治區「七個一批」脫貧攻堅舉措之一,布爾津縣通過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安置方式比選、後續產業謀劃等工作,不僅確保了有搬遷意願,符合搬遷條件的貧困戶搬得出,而且確保了他們穩得住,能致富。2017年通過易地搬遷工程實現定居,這裡的牧民逐步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建檔立卡貧困戶巴扎汗·北京汗一家就是易地搬遷的受益戶之一,家中8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新房,廚房、衛生間、供暖鍋爐一應俱全,還有60平方米人畜分離的暖圈。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近年來,三臺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舉措,按照「群眾自願、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原則,高標準編制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強力推動規劃落地落實,實現搬遷規劃與後續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三同步」,幫助貧困群眾住了新房、換了新業,改了舊習,特別從住房上實現了從貧困到小康的跨越。
-
「搬」出窮山溝,「遷」進新生活——衡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並組織紀委監委、發改、財政、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28個部門成為縣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科學選址「守紅線」易地扶貧搬遷,首先要科學選址。「要精選出最好的地方給老百姓住!」縣委副書記、縣長蔣青說。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市縣動態 崇義文英助力貧困戶搬遷脫貧
崇義文英助力貧困戶搬遷脫貧 一條條整潔的道路,一棟棟漂亮的樓房,一張張喜悅的笑臉……春日陽光下,孩子在廣場上嬉戲玩耍,村民們在田裡忙著春耕春管。近日,走進崇義縣文英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源德社區,只見處處呈現出景美人歡的幸福圖景。
-
邵陽縣3163戶11547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開啟新生活
2018年底,餘定軍一家搬進了安置點,住上了100平方米三室一廳的新房,成為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受益者。「新房子有客廳、廚房,還有廁所,設計合理,就醫上學都很方便!」站在巖口鋪火車西站的廣場上,餘定軍指著站樓左邊那一棟棟白牆黛瓦的新樓高興地說。
-
近千萬貧困人口搬出窮窩窩,開啟新生活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這兩天,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陸續迎來1.8萬餘名入住群眾。77歲的貧困戶色七古博滿臉笑容地說:「這把年紀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房,真享福啦!」易地扶貧搬遷,深刻地改變著貧困地區面貌。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在易地幫扶安置工作中,新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096戶34436人,搬遷人口和工程建設量居全省之最。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實施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十三五」期間,新化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求,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創新機制,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湖南紀檢監察機關護航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育「富源」
一磚一瓦,凝聚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念,壘砌起億萬百姓「安居樂業」的樸素願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前,已建成住房18.7萬套、集中安置項目2764個,69.4萬搬遷群眾搬進了新房。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各個環節,盯緊工程進程和質量,全力做好「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
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衝」出高黎貢 「移」躍跨千年——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空廣安置點。 供圖立夏時節,富饒美麗的潞江壩熱浪滾滾。隆陽區成立了9個法治宣傳組,到移民當中開展法治、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印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明白卡4000餘份,廣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認真做好信教群眾思想政治工作,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尋訪移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工作伊始,工作隊員每次進山,村子裡的成人都跑光了,只剩下孩子們留守在附近。
-
澄城縣人大調研全縣易地搬遷工作開展情況
9月8日,澄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武建民帶領縣人大調研組成員,對全縣易地搬遷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馮原鎮豐禾園、莊頭雷家窪社區、縣城惠安苑三個安置點,查看了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情況和搬遷戶入住情況。
-
仁懷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仁懷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發布時間:2020-12-16 09:48:55 來源:遵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