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國歌歷史其實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到了民國時期,國歌由於政權的更迭更是層出不窮,那麼清末到民國的國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普天樂》
1878年(光緒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出使英、法,兩年後又兼任駐俄公使,譜寫了名叫《普天樂》的歌曲,並作為「國樂」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過在海外已被當作國歌來演奏。節奏過於緩慢,經常受到批評。
《李中堂樂》
半官方國歌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歐和俄羅斯訪問,因為要在歡迎儀式上演奏來賓的國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茉莉花》),臨時作為國歌,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頌龍旗》
半官方國歌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歌詞裡面的「兆」過去表示一百萬。
《鞏金甌》
官方國歌
1911年10月4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諭旨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鞏金甌》,嚴復作詞,名義上溥侗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郭曾炘修訂。歌詞是文言文。中華民國政府否認《鞏金甌》曾經是國歌。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清時幸遭。
真熙皞,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五旗共和歌》
臨時國歌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總長蔡元培對公眾徵求國歌,後來頒布中華民國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五旗共和歌》。
亞東開化中國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繡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華雄立宇宙間》
官方、地區性國歌
袁世凱於1915年5月23日總統令頒採用,王露作曲,蔭昌作詞。
中國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冑來從崑崙巔,
江湖浩蕩山綿連,
共和五族開堯天,
億萬年。
袁世凱稱帝後,於同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詞:
中國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冑來從崑崙巔,
江湖浩蕩山綿連,
勳華揖讓開堯天,
億萬年。
《卿雲歌》
官方國歌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比利時人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916年,袁世凱下臺,北洋政府當政,於1919年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配上樂曲作為國歌,是為第二次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國民革命歌》
臨時國歌
國民革命歌由黃埔軍官學校軍官廖幹五所作,1926年7月1日發布。其旋律與著名童謠《兩隻老虎》(即廣東童謠「打開蚊帳」,原曲為Frère Jacques)相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
齊奮鬥,齊奮鬥。
工農學兵,工農學兵,
大聯合!大聯合!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
齊奮鬥,齊奮鬥。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
齊歡唱,齊歡唱。
《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又名《三民主義歌》。歌詞由中國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合作作詞。首次出自民國十三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
北伐成功後,中國國民黨選擇以此訓詞為黨歌並公開徵求伴隨音樂。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參賽者獲勝,得到500銀圓獎金。
1930年3月24日,許多國民黨人提議使用黨歌作為國歌。由於反對使用一黨標誌代表全國,所以設立國歌編制研究委員會,後該委員會支持國民黨黨歌。1937年6月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提案,該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諮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