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奢華的、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殿內部,我一直都更傾心於凡爾賽宮那開闊的、氣勢恢宏的花園。
2006年,我第一次去參觀凡爾賽宮,與絕大多數人的經歷一樣,起個大早來到凡爾賽宮殿外排隊近三個小時,臨近中午才得以進入宮殿。
然而此刻,2020年夏天的某個周一,當我發現曾經擠滿了人的廣場竟然可以用空空蕩蕩來形容時,我的心情複雜極了。
當然,疫情的影響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周一宮殿是閉館的,我特別挑了周一來看花園本就是希望遊人能少些,可是眼前的空曠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料。我本能的反應就是趕緊拿出手機,狠狠地拍了許多相片,呵呵!
如果有和我一樣只想遊玩花園,又想人少的,強烈推薦周一來。唯一的不足就是周一沒有噴泉秀,但也因此進入花園是免費的,還不用當心起風時相機鏡頭沾水。
凡爾賽宮整體的建築規劃形體對稱,中軸東西向。包括前宮大花園、宮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
凡爾賽正宮面對著的這座法蘭西式大花園,正是今天的主角。
整個花園由多條主幹線分隔成大塊區域,然後又被多條小徑再分化成了擁有不同主題與形狀的區域。這些區域被樹木包裹,形成相對獨立又私密的空間,只有沿著專門的小路才能進入。
現在的入口處都有指示牌,很容易就能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古代可沒有這個哦。
不同的小花園之間有狹窄的小路相連,有筆直的,也有弧形的。
凡爾賽宮花園有統一的主軸、次軸、對景,構築整齊劃一,園林的魅力是嚴格按照幾何圖形布置花木修整工整呈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
以前來參觀時,無論朝哪個方向,舉目望去都是遊人,甚至是人牆、人粥,根本無法連貫地、一目了然地看清楚這些設計和布局。
凡爾賽宮花園現存面積近100公頃,花園內有森林、花徑、溫室、柱廊、神廟、村莊、動物園和眾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共有1400個噴泉,還有一條長1.6公裡的十字形人工大運河。
最靠近主樓的區域有三個大花壇,分別是:北花壇,南花壇和水花壇。水花壇由兩個大型矩形水池組成。從這裡可以看到北部和南部的花壇,以及拉託納的花壇和噴泉,這些錯綜複雜的圖案都是由勒諾特設計的。
北部,也就是在花園裡面朝宮殿的左手邊,有雕塑家弗朗索瓦·吉拉東(François Girardon)根據路易十四的首席藝術家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的設計製作的金字塔噴泉,歷時三年建成。
金字塔噴泉位於池水中央,由特裡同(tritons,海之信使,海王波塞冬的兒子,一般被表現為人魚的形象)、海豚和小龍蝦支撐的三層鉛盆組成,三者噴射出許多水柱,承載著呈階梯分布的水池。
繞過金字塔噴泉繼續向北的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園藝作品和各種不同的小孩託起水盤的雕塑,仔細看了一下,有些是正常的人腳,有些卻不是。
這條路的盡頭先是圓形的龍噴泉,從這裡回望景色也不錯。
龍噴泉的後面緊接著就是呈扇形的海王星噴泉。
南部,也就是在花園裡面朝宮殿的右手邊,有兩個對稱的矩形花壇,是南花壇。南花壇(Le Parterre du Midi),也被稱為百花園、花卉花園(Jardin des Fleurs),有丁香、水仙、鬱金香、風信子、百合、美國石竹等各種花卉。
穿過南花壇,繼續向南就是著名的橘園,視線從橘園越過,遠處便是瑞士人水池。
凡爾賽宮花園可欣賞的景物實在太多,僅阿波羅噴泉前面的區域就可以逛上兩三個小時,各種美好很難在帖子裡都一一細說,只能選一些自己捕捉到的美與大家分享。
在阿波羅噴泉之後,便進入了運河區域。遊客與當地的居民在這裡划船、騎自行車、還可以租電動車。無論是天鵝、鴨子,海鷗、超大鯉魚,還是岸上的遊人,個個都那麼悠然自得,還互不幹擾。
在運河的西北方向,還有大小宮,從林蔭大道走過去,其實也不算太遠。大小宮外的樹林是相通的,參觀完一個出來,沿著宮殿大門就能去往另一個宮殿。當然,周一這兩處也是閉館的,只能看看外部。這個區域,可以直接開車從宮殿外繞過來,大宮的門外就有停車場。
起風了,帽子掉了,我們也該告辭了。
從中午一直玩到下午六點,我們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時間去看,只有下回再來繼續。
我第一次嘗試用精選的高清圖片製作了一個視頻文件,歡迎大家點擊欣賞,尤其是懶得看文字的朋友。
人有空時去看看世界
心若閒時來讀本好書
On ne voit bien qu』avec le co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