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毛麝香
【別名】五涼草、辣薊、辣雞、餅草、涼草、五郎草、藍花草、香草、麝香草、酒子草、毛老虎、土茵陳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毛麝香有二種。一種形如火炭母,生毛;一種形如大楓艾,葉大。《嶺南採藥錄》:毛麝香,枝葉根皮,皆含芳香之氣,能引藥透入肌膚,頗有麝香之功用,故名。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玄參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切段曬乾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粗壯,密被多細胞腺毛和柔毛,基部木質化。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寬卵形,長2-8cm,先端鈍,基部渾圓或闊楔尖,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均被茸毛,葉背面、苞片、小苞片、萼片均肯黃色透明腺點,腺點脫落後留下褐色窩孔。總狀花序頂生;花梗先端有1對小苞片;萼片5,後方1枚較寬大,狹披針形;花冠藍色或紫紅色,長1-2.5cm,上唇直立,圓卵形、截形或微凹,下唇3裂;雄蕊4,內藏。藥室分離,前方2枚蕊僅1室發育,花柱先端膨大,柱頭之下翅狀。蒴果卵狀長約8mm,四瓣裂。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山野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南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性狀】性狀鑑別 全草長20-30cm。根殘存。莖直徑2-4mm,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淺縱紋,被疏長毛;質堅易折斷、中空,稍呈纖維性。葉極皺縮,上面黑褐色,下面淺棕褐色,被柔毛,密具下凹的腺點。有的可見花或果實、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1裂片顯著長大。蒴果茶褐色或黃棕色。氣香濃烈,味稍辣而涼。
以氣芳香、無雜質者為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毛麝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辛,溫。
①《嶺南採藥錄》:"味辛。"
②《南寧市藥物志》:"辛而微澀。"
③《廣東中藥》Ⅱ:"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溼,消腫毒,行氣散瘀止痛。治風溼骨痛,氣滯腹痛,瘡癤腫毒,皮膚溼疹,瘙癢,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毒。"
②《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能消腫止痛,散瘡瘍惡毒。""治氣痛。"
③《南寧市藥物志》:"止血,止痛,散瘀消腫。治跌打刀傷,風溼瘡瘍。"
④《廣東中藥》Ⅱ:"治山嵐瘴氣,水土不服,產後肝風口渴,並治皮膚瘙庠。"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溼,消腫痛。治小兒麻痺,風溼骨痛,風寒腹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⑥《廣東中草藥》:"治皮膚溼疹,黃蜂螫傷。"
毛麝香附方
治哮喘:毛麝香淨葉切絲,配洋金花捲菸吸。(《廣東中藥》Ⅱ)
治臊鼠咬傷:五涼草,煎水洗,或搗敷,再和苦楝樹薳各二兩,煎水飲之,另以甘蔗煎水洗之。(《嶺南採藥錄》)
山嵐瘴氣、水土不服:幹用1至2兩,清水煎服。
風寒腹痛:生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
皮膚痕癢:適量煎水,洗患處。
治跌打驗方:毛麝香5錢、金牛根5錢、金耳環1錢、金鈕頭5錢、血見愁5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熱服。
(方解)本方之毛麝香祛風消腫,金牛根、金耳環散瘀、行氣、止痛,金鈕頭破瘀,血見愁去瘀而生新血。此方用於積瘀疼痛者,功效甚好。
(方解)跌打積瘀傷處疼,毛麝香並金牛根,鈕頭戴上金耳環,見愁去瘀好生新。
1·········特效狐臭膏偏方
3..中藥特效痔瘡包
4...呼嚕一聲停
歡迎掃描關注:藥材大全,幾千種草藥使用方法介紹
草藥大全,百草中醫QQ/微信:28419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