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如何打破「同質化」困局?
在競爭激烈的零食市場,我省零食行業「領頭雁」良品鋪子從一塊雞胸肉上,找到了答案。
今年5月,良品鋪子和武功記聯合推出「健身代餐零食」雞胸肉,上市試銷售3個月,便接到40噸的大訂單,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我們反覆試驗,做出80多款樣品,才研發出這款新產品。」武功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承威說。
「壓榨」脂肪含量,與1%較真
雞胸肉,特點是「高蛋白、低脂肪」,深受健身人群追捧。
然而,「肉質柴、口感差」又成為一大詬病,讓不少消費者難以接受。
「創新,就是要突破產品的痛點和難點,花點大力氣去做。」良品鋪子食品集團董事長楊紅春說,2019年,他們計劃推出「健身代餐零食」,做好一塊雞胸肉,成為必須攻克的「山頭」。
良品鋪子與武功記共同開展調研,將創新突破點放在「降低脂肪含量」和「優化口感」兩個方面。
市面上的雞胸肉產品,脂肪含量控制在3%左右,已是目前機械自動化生產能達到的極致。良品鋪子計劃,想辦法「壓榨」脂肪含量,降低到2%左右,更好滿足健身人群的要求。
如何降低這1%的脂肪含量?武功記在原料端引入人工操作,純手工剔除雞胸肉上的白色筋膜,消滅肉眼可見的脂肪,硬是將原料的脂肪含量降低到2%。
80多款樣品,驗出最佳配方
在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街道的武功記低溫加工車間裡,有一塊區域,是單獨的剔肉操作臺。
10餘名工人站在兩邊,分步處理雞胸肉。操作臺末端,還有檢驗員,不合格的肉塊,會被要求返工。
隨後,剔好的肉塊被送入蒸製車間,經過蒸、煮、調味、包裝等幾道工序後,成為袋裝的健身零食。
「這道工序最為繁瑣,技術含量也最高。」蘇承威說,加工中的煮製時間要精確到秒,火候把握要控制到0.1℃,這兩項技術,決定了產品的多個指標。
據他介紹,一套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工序下來,不僅保證雞胸肉的脂肪含量足夠低,還要保證口感鮮嫩,蛋白質含量在41%以上。
從去年底到今年5月,工廠反覆試驗,做出80多款樣品送檢,才找到了最佳口感,確定最佳配方。
5月至6月,工廠共製作5噸產品上市試銷,市場反饋超出預期。
「8月,我們接到40噸的大訂單,計劃再投資200萬元添置設備,擴大產能。」蘇承威信心滿滿。
「協同式」創新,順應市場呼聲
「這款雞胸肉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在於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聯動。」蘇承威說,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良品鋪子一直都通過大數據技術,反饋市場信息,為創新提供指引。
雞胸肉產品進入小批量生產環節後,良品鋪子就將產品在線下上架。依託後臺大數據系統,可以看到每一包雞胸肉的銷售軌跡,以及「復購率」。
「創新不能盲目,必須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楊紅春介紹,「復購率」是衡量一款創新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數據,能不能讓「頭回客」變成「回頭客」,決定了創新產品能夠走多遠。
在楊紅春看來,所有的創新,最終都要走向市場,需要整條產業鏈上跨平臺、跨功能、跨領域的協同合作,僅靠一個規模企業的內循環很難全部完成。
據悉,在這次雞胸肉產品的「協同式」創新下,靠近市場端的良品鋪子,為武功記提供了概念測試、樣品測試、批量測試等多個環節,協助完成了產品從理論設想再到實踐論證的全過程。
「創新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幫供應商更早更準摸清市場,可以更加客觀地對進一步調整做出決策。」楊紅春說,在這個過程中,能改進的要改進,該叫停的也必須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