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雲科打造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生態,推動製造業整體轉型發展

2021-01-09 網易

  導語:當前,以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正席捲全球。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是這場新工業革命的主戰場,而工業大數據是製造業提高核心能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有力手段。加速推進工業大數據與各製造要素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工業大數據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是工業網際網路落地製造業從蟄伏到破繭再到振翼的必由之路。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公示名單」,並於3月3日公示完畢。智能雲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面向機加工設備互聯互通的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試點示範」項目成功入選名單的「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領域。

  此次「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公示名單」「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 共90家,其中「重點行業方向」全國共計33家,智能雲科位列其中。不久前,智能雲科還入圍了工信部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捷報頻傳,這充分彰顯了國家層面對智能雲科在工業網際網路及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領域技術創新和實踐深度的充分肯定,為iSESO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用戶企業疫情之後的恢復生產注入了「強心劑」,也為智能雲科加速打造工業大數據融合應用生態、推動製造業整體轉型發展再添強勁動力。

  一、蟄伏:夯實底層技術根基

  工業大數據是指在工業領域中,圍繞典型智能製造模式,從研發與設計、生產、物流、銷售、運維與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各類數據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總稱。

  對製造企業而言,工業大數據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提高運行效率,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指導企業改進商業流程及模式。對製造業整體而言,工業大數據能夠推動製造業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實現更有效率、更加精準的資源配置,推動製造業生產、管理、營銷模式的全面變革,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工業大數據的價值通過數據的採集、流通、分析、可視化以及訪問等活動來實現,其中,數據採集是基礎。然而由於製造企業的設備通常來自於不同的供應商、產自不同年代等,因此在工業現場往往存在著多種工業協議標準並存、互不兼容的局面,這導致數據採集在現場落實起來極為困難。同時,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目前還無法支撐起工業數據進行流暢的互聯互通和集成,這些都是工業大數據採集、流通和應用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智能雲科針對這類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智能雲科研發推出了平臺級智能終端iSESOL BOX智能魔盒,集設備數據採集、通訊協議轉換、邊緣計算、工業APP開發應用等能力於一身,目前,iSESOL BOX除了可以與i5數控系統實現互聯外,還可以兼容FANUC、SIEMENS等市場上70%-80%的主流數控系統,初步實現現場設備數據採集無障礙。向下,智能雲科通過部署iSESOL BOX打通了與主流數控系統的連接;向上,智能雲科自主研發了基於業務的iPORT通訊協議,可將市場上紛繁蕪雜的私有協議或工業標準協議進行統一轉換,實現iSESOL BOX與雲端之間的數據互通。此外,智能雲科基於iPORT通訊協議,正在與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美國機械製造技術協會(AMT)、德國工具機製造商協會(VDW)等機構及相關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致力於打造更強的工業協議解析與數據轉換能力,實現工業現場數據採集暢通無阻。

  另一方面,作為機加工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領軍企業,智能雲科積極推進工具機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通過工具機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面向行業賦予人、設備、企業等生產要素唯一的標識,打通企業內產品、設備、車間、工廠各環節,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底層數據採集規模化以及信息系統間數據共享;推動工業數據在上下遊企業間互聯互通,助力行業資源精準調配;並打通設計、生產、物流以及使用全流程,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工業大數據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智能雲科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方面的技術創新與實踐經驗,2019年,智能雲科獲得了「工具機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項目的承建資質,承擔起了工具機行業首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建設重任,將填補工具機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空白,推動工具機行業工業大數據發展。

  二、破繭:挖掘大數據產業價值

  智能雲科基於iSESOL BOX對設備運行數據的實時採集,結合iSESOL WIS工廠數位化製造運營系統,可幫助製造企業快速實現內部管理和製造過程的信息化轉型,實現車間現場可視化、透明化。

  iSESOL WIS是以工業APP應用簇的形式為用戶賦能,包括設備雲眼、智車間、智計劃等應用產品,這些應用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靈活選配組合,數據在各個應用之間可以實時共享和穿透,覆蓋製造企業全業務流程。

  在計劃排程方面,智計劃和智排程兩款應用可幫助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並優化生產任務的安排和調度,實現生產執行有序化;在生產協同方面,企業可通過智車間實現製造全流程協同,包括工藝、銷售、生產、採購等各部門的協同辦公,還可實現生產管理的移動化辦公,打破企業管理層對生產執行情況的黑盒效應;在生產可視方面,通過設備雲眼可以讓車間管理者對設備狀態、加工情況以及績效指標等信息一目了然;在資源管理方面,有智設備、DNC、刀具智管家三款應用,分別實現對設備、數控程序、刀具的信息化管理。

  同時,智能雲科基於對企業邊緣層生產數據的採集、積累,以及車間信息化數據的上傳,形成匯聚於iSESO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雲端的工業大數據資源池,為平臺企業用戶提供基於工業大數據的各類增值服務。

  首先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雲科以設備健康管理為目標,結合設備大數據,為企業提供設備檔案管理、設備售後服務、設備金融租賃以及設備全生命周期數據可視化等功能模塊,實現貫穿設備出廠、使用、轉移/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通過設備雲盤,智能雲科面向裝備廠商、設備代理經銷商、製造企業等打造伴隨設備終身的「身份證」,提供設備出廠信息、使用情況、配件更換信息等數據的歸集,隨時查詢調用,方便企業對設備的全面了解與科學管理。

  其次是基於工業大數據的交易匹配服務。智能雲科搭建了iSESOL BIZ智造在線交易平臺,平臺通過海量工業大數據精準匹配,可以提高企業採購尋源的準確度、廣度與響應時間,為企業提高採購效率。同時,在線交易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可將業務拓展到全國乃至全球,能夠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

  除此之外,智能雲科還基於大數據增信,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基於工業數據實時監控,為企業提供按需付費、即時結算的設備租賃模式;基於大數據分析,為製造企業提供設備遠程運維服務等等。

  三、振翼:推動製造業整體轉型發展

  工業大數據的應用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設備連接數越多,採集到的數據越海量,工業大數據應用價值就越能體現。智能雲科始終致力於工業大數據量的積累、質的漸變,推進工業大數據與製造業融合應用實踐。目前,iSESO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連接智能設備近3萬臺,並已相繼在廣東江門、遼寧瀋陽、山東淄博、浙江溫州、江蘇南京等地落地子分公司。

  未來,智能雲科將不斷加強工業大數據技術創新,著力推動工業APP應用生態打造,實現社會化的協同製造模式,並加快行業雲、區域雲建設,推動製造業整體轉型發展。

  工業APP應用生態打造。工業APP應用是工業網際網路服務的輕騎兵,是工業大數據價值實現的主要出口。目前智能雲科為用戶提供了智能增效APP、WIS APP應用簇、工具機體檢APP、刀具監控APP以及裝備服務平臺/助手等應用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管理過程中的各類痛點問題。例如,經測試,智能增效APP結合iSESOL BOX智能魔盒使用,能夠為用戶的設備提昇平均5%~20%的生產效率。當前疫情期間,為了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智能雲科推出了購買這些工業APP應用享受免費三個月的優惠活動。

  智能雲科還面向企業、高校及個人等社會開發者搭建了開發者中心,以工業機理模型/微服務組件為載體,提供服務調用與工業APP應用開發能力。開發者可以將自己在工業領域個性化的技術、知識(行業know-how)沉澱下來,開發成定製化的工業APP應用,放在iSESOL應用商城出售,從而讓知識分享變現出價值。另一邊,製造企業可以從實際痛點需求出發,在iSESOL應用商城下載對應的工業APP使用,以解決生產作業中的棘手問題。未來,智能雲科有志於打造一個社會化開發、社會化應用的完整工業APP生態,為製造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提供應用支撐。

  社會化的協同製造模式。藉助iSESO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數據,智能雲科致力於打造社會化的協同製造模式。製造業大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地域分散,一方面受限於資金壓力,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不足,設備與工藝水平落後;另一方面,製造業通常有「淡旺季」之分,有相當多的產能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嚴重限制了行業整體的發展。智能雲科通過iSESOL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大數據資源池,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產能、生產設備等資源的實時監測、需求匹配和統一調度,從而最大化發揮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將有望形成社會化協同製造、價值共享的產業生態。

  在社會化的協同製造模式中,依託於大數據連接,全球將成為一個製造整體,產業鏈不斷重塑。每個勞動主體都相當於一個「可結算的智造單元」,天南地北的設計師、工藝師、中小製造企業、供應商等製造主體可以參與到同一個產業鏈中來,以價值分享的形式(包括市場分享、技術分享、生產分享、設備分享、管理分享、平臺分享等)完成勞動任務與報酬結算,成為「製造合伙人」。同時,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得到最大化滿足,釋放出來的巨大需求也將助推製造業發展。

  區域雲、行業雲落地。在穩固好機加工行業的基本盤之後,智能雲科業務逐步向製造業整體延伸,積極落地區域雲、行業雲建設。我國製造業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就是產業集群化突出,有時候可能某個縣的某一個產業就能佔到全國或者全球產量的幾分之一,針對這種行業特色,有針對性的打造區域性、行業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智能雲科正著手建設淄博鑄造、瑞安汽摩配、永康防盜門、津南區閥門等行業雲項目,基於行業雲平臺的打造,整合區域行業製造資源,為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支撐,助力產業集群整體轉型。未來,智能雲科將落地更多的區域雲、行業雲項目,為更多的製造企業提供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排憂解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騰訊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網際網路基地正式啟動,推動佛山市製造業升級
    在2020年4月,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北明數科灣區數位技術有限公司三方籤訂了《騰訊工業網際網路粵港澳大灣區基地合作共建協議》。三方共攜手助力佛山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全面推進智能製造,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 浙江經信廳副廳長吳君青:加快工業大數據建設應用,促進浙江製造業...
    工業大數據作為製造業轉型的重要基礎,是浙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內容。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工業大數據的建設應用,早在2015年就提出「雲上浙江」「數據強省」的概念。
  •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打造兩化融合升級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興起,推動全球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加速邁進,數位化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要深刻認識融合發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重點與內涵,持續打造兩化全面融合的升級版,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全面加速數位化轉型,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贏取未來發展主動權。
  • 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初探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化變革。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工業製造與信息技術(IT)融合程度趨於深化,推動傳統產業加速變革。新型網絡強化互聯基礎、雲計算加速應用創新、人工智慧(AI)促進價值挖掘、開源開放助推生態構建,這些都標誌著傳統產業在技術創新的不斷推動下出現了重大變革。
  • 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啟動,山東擬用3年時間打造工業大數據生態...
    記者了解到,以此次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活動作為預熱宣貫活動,我省將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數據採集匯聚、數據流通交易、數據融合應用、數據治理、安全防護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展開系統部署,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
  • 積夢智能與上海電氣數科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
    近日,上海積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積夢智能)與上海電氣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電氣數科)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開發者社區等領域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共同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生態,互惠共贏。
  • 科學網—智能雲科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落戶重慶
    本報訊 4月16日,智能雲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籤訂《共同推進重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 舉全區之力扶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12月23日,「工業互聯 智造無界」2020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南海千燈湖舉行。本次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大咖雲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騰訊雲、京東智聯雲、中國聯通等業內龍頭為南海製造企業牽線搭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製造業深度融合。會上,騰訊工業網際網路粵港澳大灣區基地、京東智聯雲(佛山)數字經濟產業園和京東智聯雲大灣區產業運營中心現場揭牌。
  • 寧波市人大代表姚志堅:加快打造5G+智能製造發展高地
    寧波市人大代表、寧波移動總經理級資深經理姚志堅認為,智能製造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製造,對於寧波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寧波將智能製造作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圍繞生態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推動製造業智能化轉型中已取得一系列務實成果。
  • 以「兩業」融合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意見。「兩業」融合指的是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即價值鏈、產業鏈與創新鏈、供應鏈、信息鏈、資金鍊、人才鏈等緊密結合,以數位技術改造傳統的製造業,打造工業4.0版的中國製造業。這就指明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 朱森第: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中國工業正進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工業之主體,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中。信息社會製造業地位如何,智能時代製造業如何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如何與製造業融合,一系列複雜問題急待求解。有必要從製造業發展、製造系統演進,到數位化轉型以及工業網際網路來梳理發展和演化的脈絡。
  • 數位化轉型機遇,浩辰軟體打造國產CAD新生態
    以小米的「網際網路+製造」、阿里的「犀牛智造」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吹響了進軍智能製造的號角,跨界合作強強聯合也給予了製造業更多的啟示。對此,專家學者都有著一個共識,作為工業數位化的基礎,國產工業軟體需要走出一條多場景、深層次,自主可控的道路,賦能中國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
  • 一天雙城|賦能長三角,忽米網打造長江經濟帶 工業網際網路生態「新...
    2019年,相城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90.0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635.45億元,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前30。尤其近幾年,相城區不斷積極落實「智能製造行動三年提升計劃」,大力推動傳統製造產業升級改造,打造產值領先的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為相城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撐。
  • 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發布 推動NB-IoT應用試點...
    《規劃》明確,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大數據產業、製造業數位化、服務業數位化、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到2025年,河北省數位技術融合創新及信息產業支撐能力顯著增強,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產業數位化進入全面擴張期,基本建成全國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興區、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區、服務業融合發展先行區。
  •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關鍵抓手推動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
    但是,製造業「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核心部件材料和技術存在顯著短板,基礎工業數據、裝備和研發測試工具匱乏,新型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相對落後,產業控制力和製造業全球話語權仍然有待提升。這嚴重製約著我國製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亟需舉全力打造完整且創新性強、附加值高、韌性好的製造業產業鏈,以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產業安全乃至國家整體經濟安全。
  • 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聯合發布基於AWS的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
    大會以「融合智能」為主題,聚焦邊緣計算、AI、5G等前沿技術,匯聚行業夥伴,共話邊緣智能,共謀產業融合之道。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成果,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和亞馬遜雲服務(AWS)攜手合作,依託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聯合發布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助力智慧工業降本增效,賦能工業高質量發展。
  • 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聯合發布基於AWS的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
    大會以「融合智能」為主題,聚焦邊緣計算、AI、5G等前沿技術,匯聚行業夥伴,共話邊緣智能,共謀產業融合之道。  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成果,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和亞馬遜雲服務(AWS)攜手合作,依託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聯合發布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助力智慧工業降本增效,賦能工業高質量發展。
  • 工業富聯唐琦軍:雙輪驅動 打造工業富聯智能製造新生態
    作為富士康的轉型旗艦,工業富聯承載了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任。在規模製造的深厚基礎之上,近年來工業富聯的戰略方向很明確,即智能製造+5G 工業網際網路。 「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離不開『三硬三軟』。『三硬』主要是指工具、材料和裝備;『三軟』主要是指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慧和工業APP。」
  •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塑造發展新優勢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塑造發展新優勢2020-12-21 08:29: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列印   2020中國企業數位化峰會12月18日至19日在廣東佛山舉辦。
  • 市經信局召開《銅陵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
    推進位造業數位化,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年來,我市順應數字時代的大趨勢,緊扣「製造業+數位化」,按照「雲」上互聯,「雲」下智造的工作路徑,大力實施「網際網路+」「大數據+」「機器人+」「5G+」等專項行動,「最強大腦」「智能工廠」「上雲入網」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有效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