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下獵頭眾生相:offer減半薪資腰斬,代人改簡歷兼職做微商
2020-04-30 10:21 獵頭 offer
來源丨Tech星球(ID:tech618) 作者丨季露 周逸斐 馬微冰
一個幾乎看不見的,離開宿主都無法複製的病毒在全球颳起了一場「抗疫」龍捲風。眾人被困家中,客戶無法拜訪,企業無法創收,商業世界的平衡瞬間被打破了。
為了應對危機,大部分企業開始了人員優化。據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預測分析表示,目前我國新增失業人數可能已經超過7000萬,對應的失業率大概在20.5%。更有部分員工在脈脈吐槽:還沒有開業,就先失業。
如果時間拉回到兩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單車、外賣、充電寶、信息流、短視頻、二手車,似乎到處都是機會,為了搶人,一些企業曾溢價兩倍,而如今,HC(人員編制)一再縮緊,候選者的待遇直線下降。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就此採訪了5位招聘行業的獵頭,他們見證過行業的繁榮,也正在見證行業的低谷,有些人至今才完成今年的第一單,但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後疫情時代,沒有多少企業會大規模招聘,獵頭該如何應對危機?或許,只有他們本人清楚。
曾經溢價2倍,現在待遇直降一半
樓雨,5年獵頭從業經驗
大環境受影響,招聘獵頭是首當其衝的。
一般企業的HC分為兩種,一種是剛性需求,無論有沒有疫情,都是不可或缺的,還有一種就是錦上添花的,比如集團要拓展一個新的業務單元,年後可能就會裁掉或者合併掉,這種情況HC就會縮減。
剛性需求雖然不會減少,但是候選人的待遇就會差很多。比如,春節之前,我們有一個訂單,面試流程都已經走完了,企業那邊也覺得沒有問題,這個候選人的年薪大概在50萬左右,當時基本已經談妥了。
但疫情打亂了節奏,人事總監被困在了武漢,這個事情就一直在拖,我們一直在溝通,但是人事的意思就是降工資,從50萬降到40萬,我們覺得40萬也還可以接受,但是等到武漢解封後,人事總監回到總部後,實際只能給到28萬,這個業務基本就沒辦法做了,企業那邊就開始調整方向,意思是不需要這麼高級別的人,或許級別低一點的人性價比更高。
要知道,2016和2017那兩年,完全不是這種情況,當時萬達招人直接兩倍溢價。
本來獵頭這個行業,一季度的收入還是不錯的,但現在在疫情的影響下,目前來看,我們醫藥行業的收入只剩去年的40%,網際網路行業基本為0。最近我們每次向字節跳動推薦候選人,他們都會說,再等等吧,不著急。
我們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拓展別的領域,但是獵頭這個行業,你轉領域是很難的。因為每個行業都需要去深入了解,需要付出很長的時間成本,同時,轉去其他行業的話,也有很多競爭對手在,而獵頭這個市場,基本上是飽和競爭狀態,所以,還不如在自己的領域深挖。
況且,不同行業和崗位的工作其實還蠻複雜的,你必須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充分挖掘這個人對他個人職業發展的預期,再來判斷這個機會能不能吸引他。
現在,我的收入確實受到了影響,每個月要還房貸,所以得找點兒副業。我會幫人改簡歷,一份的收費價格跟王思聰陪練打遊戲差不多,五六百左右,一天最多也就改3個。我還做起了公眾號,雖然現在流量不高,沒什麼粉絲和廣告收入,但慢慢來吧。
擔心被優化,開啟副業做微商賣珠寶
沈婷,2年獵頭經驗
我們節點式獵頭,不像那種360度的獵頭,自己去尋找企業,發掘商機,然後跟企業建立合作,通過系統會發委託單子,自己去運作,我們更多依賴的是系統上的派單,體現的是綜合能力。在疫情來臨的時候,系統單量減少,我們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2018年開始做獵頭,那時什麼都不懂,就知道大家在搶單,剛來的時候手速很慢,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單子就被同事搶走了,所以每次只能撿別人剩下的單子。
獵頭的工作很瑣粹。我們每天會瀏覽後臺,尋找下自己有沒有什麼客戶要運作的,有的話我去接單子,對接需求去找人,最後協調面試。其實更多的就是集中時間去做這些連接性的事。
獵頭的收入相對比較高,並且像我們這種平臺型獵頭,都是有固定的底薪加提成。剛開始一個月能有1萬多,後來慢慢穩定到2萬。在新一線城市天津,我當時的工資已經是朋友中最高的了。
但是疫情中,許多企業受到影響,我原本以為我們關聯性比較小,並且找工作的人會劇增,並沒有感覺到危機感。但就是在2月底,我們公司在線上召集大家開會,宣布說每人底薪降薪1000左右。
從那時候意識到,公司可能遇到了問題,由於降薪涉及到的人員比較多,領導最後宣布不降薪,恢復原狀。但這一次的震動,給我敲響了警鐘,像我這種業務能力不是很過硬的員工,很有可能在下一輪被優化。
籤約的新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很少持續續約,中小型企業紛紛斷約,我們失去了很大一批客戶,系統單量明顯下降。並且很多企業在尋找獵頭時,更願意去尋找綜合能力過硬的同事。
在3月份,我同事能拿到20多單,我只有個位數,而且大多都是小企業。我同事甚至還接到獵頭公司電話,底薪30萬起,這對於我還是無法想像的。
危機感油然而生,我就想到了開啟副業的想法。再加上我今年已經31歲了,正處於一個關鍵節點,擁有穩定的積蓄對我很關鍵。
或許女生天生就對奢侈品感興趣,我平時也喜歡看一些首飾,所以自己也有一些比較信任的貨源。代購現在已盡很常見,但是我感覺美妝品類多,平臺比價明顯,珠寶行業相對利潤空間更大。
剛開始只是嘗試,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朋友圈發一發,後來在第二周有朋友來找我問價,我很激動,和她說了好久,但是最後還是沒買。珠寶這個行業假貨太多,剛開始都會有疑惑的。最後在3月份,我只賣出去了一單,掙了幾百塊錢。
代理的收入沒有太多,這個月才陸續開始有了收入,但是不夠維持。現在公司這邊還有基本工資,我也不太想直接放棄。如果後來真的全心全意做珠寶,我會想自己開個實體店更加穩定些吧。
競對3倍薪資機場搶人,我的收入斷崖式降七成
雷平,6年從業經驗
我是2014年開始創業的,現在做獵頭已經6年了,最開始的時候,我緊盯B輪企業,因為這個階段企業的付費意願是最強的,但後來創業環境不那麼好了,我們就開始關注巨頭公司。
想成為BAT這種巨頭的供應商並不容易,我們也是經過了試用期才成為其中一家的供應商,這也意味著我們不能服務有競業限制的客戶。舉個例子,假如我是頭條的供應商,我不能挖頭條的人去騰訊,這是對待客戶的基本責任。
獵頭要保護的信息,我一說,很可能被罰款幾十萬或者受到別的懲罰。大公司搶人一直很激烈,這跟它的戰略也有關係,比如拼多多前幾年招聘最兇的就是流量人才,他們總是從阿里挖人。而阿里媽媽也會從頭條或者拼多多挖人,因為當時阿里嚴重缺乏下沉渠道方面當然流量人才。
像我們獵頭就會研究公司的策略,製作mapping,寫人才比較報告給客戶,指定並根據策略去挖人,我們會研究公司的組織架構是什麼樣子,匯報線是什麼樣子,誰是關鍵員工,誰是高潛力員工,比如有些員工就是守攤型的,遇到這種候選者就比較難推薦,因為他可能不太適合從0到1的過程,除非這個人有非常豐富的守攤經驗,還有就是在公司內部很多線他都輪崗過。而對於開拓型,有豐富的從0到1經驗的人才往往是企業追求的重點。
這幾年一個明顯的現象是,頭條的人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一個年輕人沒有畢業幾天,進頭條讓他做一個產品,通過頭條的渠道資源都能迅速做到500萬流量,這就是典型的借著企業發展的好勢頭,人才可以迅速成長,在市場上的待遇也就水漲船高了。
關鍵崗位的人才,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即便疫情期間也是如此。比如最近,我和候選者約好第二天入職,結果候選者沒有來,原來是競對公司的人力老大直接去機場把他拉到總部,和CEO談完後,給了三倍我的客戶的薪資。
招聘需求下降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還貼著大公司走,還能吃點兒,但收入已經下降了7成,根本沒什麼利潤。我們想在要採取的應對措施,就是想往晶片應用這方面擴充一下。
拿到offer的人,下降了一半
明亮,6年從業經驗
我是2014年碩士畢業,2015年12月正式進入獵聘行業,今年30歲。前不久升成leader,帶領著一支19人的隊伍。主要負責網際網路公司技術人才的獵聘工作,常年服務的大廠基本是阿里系、快手、華為、滴滴、拼多多等。
2020年疫情突襲,我服務的企業(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大廠的HC縮水、人才門檻明顯提高,但不能透露哪幾家大廠的HC縮減最嚴重。
疫情期間,原來的線下工作全部轉為線上。可能是我們專供網際網路公司技術人才的原因,線上辦公的形式沒有太影響工作進度。但企業對人才要求的提高,不只影響應聘者市場,我的工作難度也是大幅度增加。滿足企業要求的候選人比較少,我不斷換人、拓展新人脈。
獵頭顧問屬於業績和銷售導向型職業,業績指標帶來的壓力是必然存在。多勞多得,在這個行業是鐵規則。疫情開始後,各地的防疫管控滯緩了優質人選的流動性。
現在成功拿offer的人選明顯不如去年,同期縮減近一半。我們公司獵頭顧問的薪水是底薪+提成+獎金+福利四部分組成,其中業績提成佔比是最大的。業績受損意味著薪資的直線下降,相比於個人工資,我更焦慮今年的團隊業績,21個員工,是個沉甸甸的數字。
我今年拿到offer中,為數不多的一位高管,是我認識最早的候選人。當時拿到崗位需求後,我的職業敏感度告訴最佳人選就是他。事實確實在按照我的預期發展,比較驚訝的是,任職後不久他又升職了。
首推這位候選人,並不是因為我倆彼此熟絡、認識時間長等私人交情。恰恰相反,是我認可他的業務能力、他相信我的專業判斷。而且獵聘行業中,誠實、靠譜是獵頭的基本素養,「睜開眼,打開耳,閉緊嘴,做好本分」,是獵頭行業一項不成文的鐵律。我認為能力強的優質人才,不論市場環境惡劣與否,都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今年應屆畢業生遭遇「春寒」,很多學生的第一份工作未著落。過去,很多應屆生的第一選擇是大廠,雖然第一份工作在大廠的經歷是職業發展的「高跳板」,但我認為這並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而且我篩選簡歷的時候,第一眼先會看學歷之後看工作經驗,綜合評判候選人的條件。
作為一名服務網際網路領域的獵聘人員,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在網際網路行業,35歲真的是一道坎嗎?」,我告訴他們,「35歲是一道坎兒只是一種比喻,而不是普遍現象。當你的年齡和工作級別相匹配,無論多少歲都不是問題」。
疫情期間很多人選擇轉行、辭職,但是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會堅持下去,將自己的團隊發展壯大。
業務3月才啟動,影響剛剛開始
萬宇,10年從業經驗
在獵頭行業從業了10年,也經歷過很多人和事,目前就職於一家跨國獵頭公司。
我們中國分公司,基本就負責中國的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業務,比如我對接的是京東。我們在美國的公司,主要負責FANG(Facebook、亞馬遜(Amazon)、Netflix與谷歌(Google))的人力資源服務。
不過,我們也做跨國人才獵聘業務。我記憶中最順利的一單,就是從亞馬遜挖到一位高管。當時國內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需要招聘一位技術總監,正好這位人才回到國內探親,他兒子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後,他自由了,所以對城市也沒有什麼要求。
並且他正好是我的校友,我聯繫上他後,他就表達了興趣。我們給他訂了機票後,與企業面聊後也都比較契合,前後一個月多就接了offer。入職後企業也很重視他,現在工作得還很愉快。其實,現在國外人才回國還是比較被待見的,但是中國去美國的人才倒不是太多。
人才服務這行業也有年頭光景,比如5年前國外回來的人還比較少,美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技術專家回來往往能拿到不錯的薪水,有的甚至比海外還高,而且帶的人數也會從幾個人,翻漲到幾十人。現在國外人才溢價沒那麼高了,但是國外頂級網際網路公司回來,也比較受重視。
獵頭行業是經濟的晴雨表,前年下半年開始,獵頭行業也不如以前繁榮。2019年,七成獵頭是虧錢 、2成是不虧不賺, 只有一成是賺錢的。我們做KA(大客戶),情況沒有那麼慘,因為我們其實不太缺單子,但是交付不容易。
比如2019年,京東稱將在年底淘汰末尾10%的管理層,但還是有大量崗位難以招到人才,尤其年輕化的管理人才。年輕現在卡的比較嚴格,國內中高管過了40歲,就不太好跳槽。另外,京東喜歡有業務對標的公司人才,比如物流喜歡順豐的人才,零售業務喜歡阿里人才,每家企業都有強項值得友商學習。
2020年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獵頭行業也是如此。我們主要業務一般從3月份開始,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人們跳槽也更謹慎了,可以說影響才剛剛開始。
現在疫情黑天鵝已經影響到了我,比如我聊到一家上市公司的CFO,他年前接了我客戶公司的offer,但因為疫情原因,原公司業績暴增,前幾天他決定不離職了,我這開年大單也吹了。也有美國候選人已經全部走完流程,確定過年回國當面再談一次就能接offer了,結果被疫情擋在國外回不來了。
我們這行業,最重要的還是人脈和消息。比如我的朋友和字節的張利東(字節跳動中國區董事長)關係非常好,還有在芝加哥大學MBA的,這樣人脈資源就會相對豐富。
去年開始,身邊的獵頭朋友開始轉行,主要是去企業做HR,我們稱之為in-house 。主要因素是中小企業發展降速,單量會大不如前。視頻和雲業務相關的企業,會發展的比較快速,這些行業的人才需要還是非常多的。
入行這些年,最大的一單是年薪300萬的人才獵聘。未來不確定因素太多,不知自己還能不能刷新自己的業績巔峰。
[本文作者Tech星球,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tech618)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