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壟斷史百年風雲:老摩根輝煌難再 微軟低頭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規定,對阿里、閱文、蜂巢三家分別處以定格50萬罰款。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打響了反壟斷的第一槍,堪比一戰前塞拉耶佛的槍聲。

2008年,我國《反壟斷法》正式生效。但在這「槍」之前的12年裡,執法部門從未對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攜程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公開批准,或因未事先申報而執行處罰。而騰訊、阿里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也在這12年裡,投資版圖迅猛增長,體量急速「膨脹」。

2018年,我國反壟斷機構迎來機構大調整,原本分散在三個部委的反壟斷執法部門,都集中到一個部門之下。但隨之而來的,是編制縮減至45人,出現「一個人幹五個人的活」的情形。但同時,無論歐盟還是美國,他們的反壟斷執法機構,都達到了2000人的體量。

毋庸置疑,對反壟斷的判定、博弈、立法執法等,歐美已經有了上百年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望美國百年反壟斷史,無疑能對今天的我們有更多借鑑。

標準石油獨霸全美

19世紀6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電力、化工、汽車、石油等新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其中,作為各行業基礎能源的石油,成了重中之重。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創建了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壟斷企業,標準石油。標準石油,取顧客可信賴的「符合標準產品」之意。9年之後,標準公司控制住了全美90%的煉油業。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獨霸市場。

而伴隨著市場份額的上升,洛克菲勒的種種運作方式也被曝光,如削價競爭、賄賂政界、威脅鐵路業者,斷絕對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車,油桶,油管),收購破產公司等等。

除了這些「攻擊」手法外,洛克菲勒也常在打垮對手後提出和解,他會開出高於市價許多的價格來收購對方,若對方拒絕,他就逼對方破產後以拍賣低價搶下資產。這種威逼利誘,讓許多後起之秀都只能被動妥協。

正當洛克菲勒在商界、政界屹立不倒之際,一位名叫艾達•塔貝爾的女記者出現了。

童年時代,塔貝爾在油田度過,經歷了父親企業被洛克菲勒強行兼併的痛楚。她在雜誌上連載了長達800頁的調查報告,將洛克菲勒定位成一個嗜血、冷酷的石油寡頭。她的調查助長了公眾對標準石油與一切壟斷者的攻擊,得到了強大的民意支持。

當時正值美國勞工反抗運動,後來成為美國國務卿的謝爾曼,曾在國會上說過:「如果我們不屈服於一個皇帝,我們就不應該屈服於一個擁有阻止競爭能力和定價權的貿易獨裁者。」並提出了反託拉斯法案。1890年,《謝爾曼反託拉斯法》也出臺了。

民意基礎、法律框架有了,就等強力人物的推進。

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就任,成為美國總統。他揮起反託拉斯(Trust,信用同盟,常用來指壟斷)大棒一頓猛打,接連解散了牛肉託拉斯、菸草託拉斯等,人送外號「託拉斯爆破手」。他當然也沒打算放過標準石油。

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謝爾曼反託拉斯法》,標準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標準石油公司被拆分為34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在這之後,全球石油行業不再一家獨大,而形成了被新澤西標準石油、英荷殼牌、英國石油、紐約標準石油、德士古、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海灣石油等「七姊妹」(Seven Sisters)把控的局面。

百年過去,「七姊妹」也已進一步演變為現在殼牌、英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的四大巨頭,標準石油一家獨大的局面也難再出現。

老摩根輝煌難再

在標準石油崛起的歲月裡,美國土地上崛起了另一家壟斷公司——摩根公司。

在那個美聯儲尚未誕生的年代,私人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幾乎一人承擔了救下全市場的職責。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20世紀剛剛開始,美國發電量5年內翻了一倍,鐵路開始大規模興建,鋼軌需求大漲,蒸汽機車、車廂等同樣賣得紅火。這些重工業的發展,催生了對資金的渴求,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量也在瘋狂攀升。

歷史告訴我們,過熱的經濟大概率會帶來風險的失守和投機的出現。

1906年,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信託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沒有監管的信託公司將金融的泡沫越吹越大。隨著歐洲戰爭爆發、美國本土大地震的毀壞,美國市場上流動性越來越緊。

最後,隨著一家著名信託公司的信心危機爆發,用戶開始擠兌,銀行相繼開始惜貸,8家紐約銀行和信託公司在4天內相繼破產,著名的1907年大恐慌出現了。

1907年陷入恐慌的美國民眾

這時,曾執掌摩根財團的金融巨頭皮爾龐特·摩根,在古稀之年重新出山。

摩根當時資產已達13億美元。他先投入了自己的資金來救急,後來羅斯福政府給了摩根2500萬美元(一說35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5.5億美元政府基金使用權用以緩解危機。

之後,他組織了一個由銀行家組成的聯盟,成立緊急審計小組,評估受困的金融機構損失,向需要資金的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購買他們手中的股票。甚至,他還在私人圖書館召集其他銀行家,鐵腕要求他們出資並承諾保證市場流動性。

摩根這一系列雷霆手段奏效了,「幾乎一手保住了紐約股市」。這也讓他得到了上層精英廣泛的支持,但這並不包括普通民眾。有作家曾總結普通美國人對摩根的態度:「摩根代表著困擾了美國一代人的一切:到處亂建的工廠、野蠻殘酷的兼併、華爾街上那瘋狂而又無休止地製造繁榮和衰敗的狂歡氣氛」。

1912 年,美國國內反託拉斯運動達到高潮,民眾並不像老摩根那樣認為託拉斯是維持秩序的組織,而將其視為瘋狂為自己謀利的公司。

當年12月,為了調查華爾街的金融權力集中情況,國會眾議院金融貨幣委員會,專門召開了調查聽證會——普約聽證會。委員會挑選的法律顧問叫昂特邁耶,是個富裕而精明的律師,他很早就攻擊過摩根家族牽頭建立的貨幣託拉斯。儘管,老摩根對自身的商業活動進行了許多精彩的辯白,但仍無法挽回大局。

很快J.P.摩根公司一分為二——J.P.摩根與摩根史坦利,無論是哪家銀行都無法再保持過去的高傲與紳士做派,摩根公司也不再是家族企業。而自普約聽證會受挫後,當時75 歲的老摩根也大受打擊。

一年後,這位金融界的絕代傳奇,去世了。而被分拆的兩家公司,也再未能逾越先輩的高度。

微軟低頭

時間來到了20世紀的末尾,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又一家公司站到了反壟斷的被告席上。

1991 年,《財富》雜誌的封面文章回顧「個人電腦10 年發展史」,文中的採訪對象找了比爾蓋茨,PC軟體開發公司微軟的領導者。

1995年,微軟發布Windows 95 時,那時Windows 作業系統已經佔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微軟年銷售額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差不多同期,微軟三款辦公軟體Word、Excel、PowerPoint 的市場份額超過 50%,1998 年接近 100%。

windows95操作頁面

然而,反壟斷調查幾乎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1998 年 5 月,柯林頓政府時期的美國司法部和 20 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提出對微軟的反壟斷訴訟,拉開了世紀之交最受關注的一場商業審判。

司法部在起訴文件中說,微軟壓制了軟體業的創新:「消費者和計算機製造商應該有權選擇他們想要在他們的個人電腦上安裝的軟體。我們的目標是保持競爭,促進計算機軟體行業的創新,確保任何開發軟體程序的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參與市場競爭。」

2000 年 4 月 ,主審法官傑克遜正式裁決微軟要一拆為二,拆出來的兩家公司在 10 年內不得合併。

判決書中解釋,已有證據表明,目前還沒有——不久的將來也可能不存在——用戶可以選擇替代微軟作業系統的產品。在公布的《事實判定書》中,Web 瀏覽器是一種「中間件(Middleware)」,它並不能獨立存在,而要依附平臺(作業系統)的 API 來開發。他把微軟比作標準石油,把比爾·蓋茨比作洛克菲勒,微軟掌握的是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就像石油和鐵路。

但微軟最終沒被拆分,比爾蓋茨在後來的上訴環節扳回一城,最後司法部與微軟達成和解,微軟同意罰款並開放部分Windows 原始碼,允許 PC 廠商自由選擇 OS(但他們沒得選)。2003 年,微軟就各州的訴訟支付了總額為 15.5 億美元的訴訟費用。

大勢所趨

而回到21世紀的當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等作為新經濟引擎,也已出現壟斷的種種特徵。

2019 年,美國司法部宣布對科技行業展開廣泛的反壟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等公司。

2020年7月,這四位全球頂尖公司的ceo,現身美國國會,在反壟斷聽證會上,力證自己並無壟斷。

來到12月,谷歌陷入 20 年來最大規模反壟斷調查,Facebook被46個州的司法廳長聯合指控,要求拆分Facebook。

至於中國方面,有料財經對小編表示,目前那幾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遭遇的反壟斷處罰還只是小事,更大的反壟斷操作還在後面。

比如最近對於屯貨居奇、坐地起價,導致價格瘋漲的鐵礦石、煤炭,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用上約談等動作了,還有影響民生的醫療器械、藥品等。其中,前陣子國家對於心臟支架的帶量採購,中標價格就從之前的每支1萬多元砍到不足1千元。

在需求側改革之下,涉及民生的,要是搞壟斷損害老百姓利益的就會遭打擊和要求整改;那些不涉及普羅大眾的、只限於極少數高端「玩家」群體參與的,則不會過於幹預,「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如果這時候,那些企圖通過壟斷牟取暴利的群體還不收手,還在坐地起價,那好日子就不長了。

通過反壟斷,推動新動能,是當代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基本模式。全球反壟斷,已是大勢所趨。

相關焦點

  • 美國反壟斷史百年風雲
    2018年,我國反壟斷機構迎來機構大調整,原本分散在三個部委的反壟斷執法部門,都集中到一個部門之下。但隨之而來的,是編制縮減至45人,出現「一個人幹五個人的活」的情形。但同時,無論歐盟還是美國,他們的反壟斷執法機構,都達到了2000人的體量。
  •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我們今天通過美國歷史上的三個企業故事
  • 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另一方面,微軟得到了市場和利潤,失去了口碑。並且從1998年到2001年,微軟和美國司法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解,當時小布希政府決定不再試圖拆分微軟公司,而是禁止微軟的搭售行為,同時要求微軟確保Windows軟體和非Windows軟體的兼容性。
  • 他山之石:美國反壟斷往事
    中國的反壟斷指南還在徵集意見之中,不過,我們或許可以通過美國人的做法,來了解反壟斷,以預判未來。什麼樣的「壟斷」會被重罰?迄今為止,對科技行業影響最深遠的反壟斷案,是從1998年到2001年的「合眾國訴微軟案」。
  • 美國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22年前微軟命運輪迴?
    此次谷歌遭遇的反壟斷訴訟,是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文 |周伊雪頭圖來源|全景網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在本周二正式落槌。經過16個月的調查之後,美國司法部指控谷歌通過「反競爭和排他性手段」以維持其市場支配地位。這也是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谷歌的搜索和廣告業務是司法部關注的關鍵領域。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Jeff Rosen)稱,谷歌搜索和廣告業務違反了謝爾曼法案。
  • 微軟總裁約見反壟斷委員:對蘋果App Store表擔憂
    鞭牛士 7月21日消息,據cnBeta消息,蘋果CEO蒂姆-庫克、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Alphabet/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和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都將參加下周一美國眾議院司法機構反壟斷小組委員會舉行的反壟斷聽證會,這是正在進行的關於數字市場競爭的反壟斷調查的一部分。
  • 微軟總裁約見調查蘋果的反壟斷委員時對App Store表示擔憂
    來源:cnBeta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Alphabet/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Facebook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都將參加下周一美國眾議院司法機構反壟斷小組委員會舉行的反壟斷聽證會
  • 谷歌:煩惱很大|美國_科技|谷歌|反壟斷法|微軟|創造一下|川普
    20年來最大規模反壟斷制裁,正給業績逆境中的谷歌增添新煩惱。20年來最大規模的反壟斷制裁大錘正砸向谷歌。北京時間10月21日,美國司法部聯合11個州的檢察長正式起訴谷歌違反《謝爾曼反託拉斯法》(美國反壟斷法)。美國司法部副部長傑弗裡·羅森直言此次對谷歌採取的司法措施,和1974年AT&T反壟斷案及1998年微軟反壟斷案如出一轍。
  • 知料|全球監管掀起反壟斷狂潮,陷入焦慮的不止是阿里美團騰訊
    2000年,微軟公司被認定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方面具有壟斷地位並面臨拆分風險。如今,壟斷地位的認定、分崩離析的風險,一如懸在GAFA矽谷巨頭頭上的利劍。縱觀美國百年反壟斷史,鮮有巨頭可全身而退,美國菸草、洛克菲勒家族、AT&T最終沒能逃脫被拆分的宿命。
  • 反壟斷影響美國科技業: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巨頭被緊盯
    「反壟斷」成為熱門詞,輸入「反壟斷」進行搜索,美國科技巨頭絕對是出現頻率最多的關鍵詞之一。英法開徵「數字稅」、歐盟提交《數字服務法案》、美國科技巨頭面臨全面監管......當前全球範圍內針對平臺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持續趨嚴。
  • 經濟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禁止限制競爭捆綁銷售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1995年,微軟競爭對手網景公司推出的一款網絡瀏覽器很受歡迎。該案最終以微軟與美國政府在2001年和解告終,最終並未將微軟「捆綁」IE瀏覽器和Windows作業系統的行為定位非法,也沒有要求微軟「解綁」,但是限制了微軟向電腦製造商提出的條款。雖然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起訴以和解告一段落,但是微軟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爭議並未就此終止,在這些案例中,微軟大多以敗訴告終。
  • 肉雞的覺醒:反壟斷箭在弦上 網際網路巨頭夢醒時分
    這些經歷,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曾經一次次上演。 19世紀的鐵路、管道石油、航運、電話電報以及最近的微軟,每一次新技術在公眾的歡呼中,漸漸吞沒個人,成為一個個巨無霸的「託拉斯」。這些領域也都無一例外的經歷美國司法部門的反壟斷訴訟。 反壟斷永遠在新興行業爆發增長的時候,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
  • 遊說、招聘、整改:揭秘Facebook如何應對美國反壟斷大案
    Facebook近期遭遇美國監管機構的兩起反壟斷訴訟,面臨被分拆的風險。為此,Facebook加強了政府遊說,招聘了一系列有政府背景的專家,並在內部啟動了一系列應對反壟斷的舉措。美國媒體本周對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了盤點。
  • 美國四大科技企業為什麼會遭遇反壟斷調查?
    文丨連線Insight,作者丨向陽 ,編輯丨水笙一向對本土企業寬容的美國,在2019年6月舉起了反壟斷的「屠龍寶刀」,刀下則是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四家公司。時隔一年,7月30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召開聽證會。
  • 微軟:對程序市場展開反壟斷審查的時候到了
    日前打造Hey訂閱電子郵件程序的開發商Basecamp在Twitter上抱怨,蘋果以未提供程序內訂閱功能而拒絕Hey程序的更新,使得Basecamp提出申訴,結果蘋果堅持該程序違反了App Store準則而不願放行,微軟總裁Brad Smith則認為,監管機關應該要針對這些移動程序市場展開反壟斷調查。
  • Facebook面臨反壟斷訴訟 龍頭科技股「兇多吉少」?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0日(周三),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40多個州的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FTC尋求永久性禁令,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反壟斷案利好科技行業的中長期發展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此次對Facebook訴訟也是1998年微軟案以來,規模最大的反壟斷案。訴訟主要針對Facebook經常通過高價收購的手段來消滅尚在成長期的競爭對手,這使得公眾質疑其存在壟斷行為。
  • 反壟斷開啟 全球科技產業數十年未有大變局
    1998年5月,美國聯邦司法部和20個州的總檢察長,對當時地球上最有權勢的科技巨頭 —— 微軟公司(NASDAQ:MSFT)發起了反壟斷訴訟。 ,這也是首次四大公司的CEO同時出席聽證會; 2020年10月上旬 (預計),美國眾議院出臺科技巨頭反壟斷最終調查報告。
  • 科技早報 | 微軟督促反壟斷機構審查蘋果應用商店 Facebook下架...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9日消息,昨夜今晨,科技圈都發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聞回顧:先關注蘋果的反壟斷麻煩:微軟:蘋果App Store收取「通行稅」 反壟斷機構需要審查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 反壟斷對科技巨頭的股價意味著什麼?看一看美股的經典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2月11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特別提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如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科技巨頭壟斷重拳出擊,真的會把科技巨頭的股價「打趴下」麼?美國的科技巨頭在經歷反壟斷訴訟的陣痛之後,股價表現如何呢?美國為什麼反壟斷?在商業立國的美國,反壟斷很早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 美國高呼:拆分臉書!抹黑中國後,扎克伯格面臨反壟斷致命一擊
    美國政府真的一碗水端平了Facebook曾經幫助川普政府抹黑中國高科技企業,但是現在他自己面臨著被拆分的危險。字節跳動和華為等一系列中國高科技企業都曾是美國政府打擊的目標,一些美國高科企業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成了美國政府的幫兇,現在美國政府反手一掌將這些起美國企業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