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記住了孔子的這段話都會受益終生

2020-12-23 齊一人談文史

孔子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不僅學問高 人品好,被尊為萬世師表,而且他對人生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孔子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的這番話言簡意賅,把人生的三個年齡段:青少年階段,中年階段,老年階段的特點和注意事項都講得很到位。下面我們逐條分析體會,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關於人生的啟發和觸動。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孔子說的這三句話裡都有一個關鍵詞「戒」,這裡所謂的「戒」,不是「戒律」的意思,而是「慎重」,「防範」的意思。

在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隨著性意識的覺醒與生理上性功能發育成熟,必然會對「色」產生強烈的興趣。對異性的喜愛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德國大文學家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寫到: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嚮往和追求甜美的愛情是人類情感上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人在從童年期進入青春期後,身體生理髮育達到了一個高峰期,無論是體型外貌等第二性徵都逐漸成熟。與此同時,青春期的心理發展程度卻落後於生理的發展,表現為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衝動叛逆,內心時常充滿了矛盾與糾結。這是青春期的一些心理學特徵。

孔子所說的「血氣未定」,我們可以理解為,「血」是指的生理,「氣」指的是心理和情緒。青少年時期的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往往並不同步,甚至常常自起衝突。青少年的人生閱歷及認知能力有限,所以稱之為「血氣未定」。這樣看來,孔子的這個說法還是蠻符合科學的。

那麼,青少年又如何把握「戒之在色」呢?簡單而言,主要在兩個方面需要注意:1,外在因素是適當的教育和引導。比如生理衛生知識的普及,使青少年對」性「有一個科學理性的認識。我們中國的家長與老師往往避諱和孩子談論「性」的話題,一方面是由於傳統封建觀念礙於面子,另一方面是怕小孩因此想入非非,甚至學壞。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正正常常地交流與探討,就像談論「吃喝拉撒睡」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正確引導。連孔老夫子都坦然承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客觀現象,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2,還有一個內在的重要因素,就是青少年要學會自律。青少年時期不僅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習知識,培養各方面技能,以及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如果過度沉迷於色情,就會影響身心健康與成長。 作者曾經粗略觀察研究過初中生「早戀」的問題。我發現一個規律:早戀現象可能發生在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身上,也可能發生在不良少年身上。但好學生群體當中早戀的比例並不高,在不良少年中早戀是個大概率的事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自律能力是青少年成長中優劣分野的一個重要指標。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看到這句話,也許有人會說:打架鬥狠是毛頭小夥子幹的事。中年人大都成熟穩重,很少會動手打架。雖然打架鬥毆常常發生在青少年群體,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照樣有喜歡打架的,不能一概而論。況且,這裡說的「鬥」不只是肢體上的打鬥,更主要的是指內心的「鬥性」。

中年人在社會上一路摸爬滾打過來,上學需要競爭、搞對象需要競爭、 找工作需要競爭、職場中需要競爭、買房買車、子女上學......都需要競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有時連自己也意識不到的「鬥性」。不僅打壓競爭對手,甚至還跟自己較勁。前些年有句流行語是「男人就該對自己狠點」。很多中年人可以用「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來形容,還可以再加上一句------「與自己鬥」。

現代社會就是一個競爭社會,個體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與能力是必要的。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如果過度競爭與爭強好勝的意識深入骨髓,成為了一個人的習慣反應,時間一長肯定會影響到這個人的身心健康。中年人雖然年富力強,但英年早逝的例子也並不少見。所以中年人應該自覺地改正日積月累形成的壞習氣,如冷血、油膩......等等。主動學會調整心態,剛柔並濟,放寬胸懷。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老年人身體走下坡路,時常會被各種身體不適所困。同時,脾氣秉性往往也或多或少發生一些變化。有的老人在年輕時捨得吃,捨得喝,捨得穿,捨得花錢,到了老年就變得過分節儉起來。經濟條件很好,日常生活中卻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捨不得穿,更捨不得花錢。買菜專賣便宜的,過期的食物不捨得扔掉。而一旦受了推銷保健品的營銷人員忽悠,買那些沒啥用的保健品倒是從不吝嗇。有的老人喜歡積攢沒用的東西,比如舊衣服 爛線頭之類的,什麼也捨不得丟。還有的老人總是固執己見,認為自己過去積累的經驗和經歷都是最好的,對新生事物看不慣,學不來。凡此種種,都屬於孔子提醒老年人注意的「戒之在得」範圍。有句老話叫「活到老 學到老」,老年人更需要學會的是「捨得」,是與時俱進。

想了解更多孔子關於人生的智慧論述,請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孔子 智慧】:

相關焦點

  • 你究竟是青年還是老年?
    你究竟是青年還是老年?文:枯木一到五四青年節,手機上便有不少祝五四快樂的小短文,裡邊關於青年的年齡五花八門,其中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下都是青年」這個版本最多。還有的版本是根據2016年世衛組織發布的報告關於老年人定義:「年齡超過出生時平均期望壽命一半的人」,認為超過40歲的都可以定義為老年人,這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究竟自己是青年還是中年抑或老年?關於青年的定義,因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情況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世界各地都不一樣。
  • 「受益終生」還是「受益終身」?
    原標題:「受益終生」還是「受益終身」?  ▲ 8月23日4版《熱愛體育,從娃娃抓起》文中,最後1段「他們很可能因此和體育結緣,並受益終生」。   ▲ 7月22日10版《好男兒當建功軍營》回信中,第3段「當兵幾年,受益終生」。
  • 40歲是青年還是中年?如何區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世衛組織給出答案
    生活中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你坐在公交車上,看著一些人明明看起來很年輕,卻要求人給她讓座的時候,心裡都會有點疑惑,給老人讓座是應該的,那這些人算老人嗎?現在人對於年紀的劃分都不是很清楚,40歲這個年紀,屬於青年還是中年呢?如何區分青年、中年以及老年?
  • 青年、中年和老年,分別是指多少歲?你處於哪個年齡段?區分一下
    人生是按照一定規律逐漸發展的,從剛出生的嬰兒逐漸變為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這中間需要經過是中年,六十至七十四是老年前期,七十五之後是老年。你處於哪個年齡段?下面我們針對青年、中年、老年做一下詳細的論述。,通常到三十歲時才會完全成熟,在青年時期,前半段時間我們還是應該存在求學的階段,但大多數的人已經放棄求學開始進入
  • 王維:青年看遠,中年看開,老年看淡
    觀其一生,可以用三句話概括: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開,老年時看淡。 01青年看遠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縱觀整個文壇,都再難找到這樣一位青年得志的狀元郎。即便是唐宋八大家,也無一人能獲此殊榮。此時的李白才剛離開蜀地,杜甫也正準備辭親遠遊。王維就像是盛唐文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他詩、畫、樂樣樣精通,一時間風頭無兩。
  • 太極拳就是投資,是一本萬利終身受益的越早越好
    所以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什麼意思?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要做到積極主動,心中喜好這件事。比如做一項工作,如果這項工作我是不得不做,不做就沒有收入,生活就沒有保障,那麼管他喜歡不喜歡只要工資合適,我就去做。這就是單純的做。如果在做的過程中慢慢喜歡這項工作了,工作就變成了一件幸福的事。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孔子頓首稱弟子,看懂受益無窮
    他是理想主義者,雖然不是成功實踐者,卻是開創者,用現代流行的一句話講,就是「吃粗茶淡飯的命,操金鑾寶殿的心」,很難想像,如果不是董仲舒登高一呼,漢武帝立刻拍板,孔子在後世人眼中會不會淪為笑柄。那時,老子正好被人排擠免去守藏室史之職,週遊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孔丘作為助葬,向老子問禮,這是兩人的第一次偶遇,這次偶遇給孔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 五十歲算老年還是中年?老年是指多少歲?別不服,你可能已經老了
    50歲是個很特殊的年齡,人到了這個年齡,身體將走向衰老,體力和精神都會大不如前,身體素質會逐漸下降,50歲是古人口中的知天命之年,到了50歲,心態較以往也會發生較大的改變,會逐漸懂得「天命」,心態會變得更加的平和,不會再強求什麼。
  • 50多歲是中年還是老年?心理學給出的答案,很多人不敢承認
    人到50,是處於中年還是老年呢?一般來說,人體的衰老可以分為兩部分,生理衰老和精神的衰老。例如有一種說法是:五十肩。說的就是人到50歲以後,肩部多半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和疼痛。這意味著,個體也開始衰老。就像有些過來人曾說過,在50歲之前一直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結果。而在50歲之後,就慢慢懂得實現夢想是很艱難的,故而就不再一味地追求結果。也開始學著享受生活,逐漸變得平和。
  • 人到中年,最好讀一讀沈從文最經典的4句名言,受益終生
    沈從文先生的文字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本真,而在這文字之中,也有著耐人尋味的哲理。 人到中年,最好讀一讀沈從文最經典的4句名言,讀完受益終生。
  • 《易經》提醒:人到中年儘量遠離「這三種人」,到底準不準?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候非常的困難, 老話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些人你對他再好遇到困難他就會第一個離開,這種人是牆頭草也是最容易離開反叛的人,有的人適合深交,有的人泛泛之交,有的人最好遠離 ,這裡面都有識人術在,其實在我國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們早就有交代,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就說過:人到中年儘量要遠離「這三種人」,到底準不準?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如此這般言語之人,我們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到底是怎樣,也不知道在他的一生都曾經經歷了什麼,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引起了多數人的認可,是因為這幾句話道出了別人內心的迷茫。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
  • 人到中年,無人可「用」時,最好要記住這3點,希望能和你共勉
    人生一輩子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千奇百怪的事,漸漸地看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內心反而更加波瀾不驚,尤其是活到中年,已經看透這塵世隱藏在面具下虛偽的人心。人生在世誰能沒結幾個仇?我們曾經年輕氣盛,看不慣的事當場就說,看不慣的人當場就噴。但是一旦過了40歲,你會突然地發現,世界原本不是我們年輕時候看到的那樣。
  • 鬼谷子教你為人處世,記住這三句話,方可趨利避害,受益終身
    然而就是鬼谷子創作的這本書來真正的告訴你什麼是為人處世之道。讀懂書中的這三句話,你會受益終身。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與其最開始就要掌握話語權,不如先做一位聆聽者多聽對方的闡述。讓對方多說,從別人的言語中聽出其內心要傳達的意思,了解了其心思,才能更好地「後發制人」。
  • 2020年,不論你此刻身在何方都要記得:家,永遠第一
    直到中年後,才懂得,其實最珍貴的一直都在觸手可及之處。2020年伊始,不論你此刻身在何方,都要記得:家,永遠第一。少年時,我們都不曾留意過清晨的粥,但不論你何時醒來,桌子上的那碗粥都是熱的。即使那碗粥的味道很平淡,但卻是你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
  • 這段話抄下來,享用終生
    ,想桌在,性能車沒,招賢納才,毛主席才能,無下箸處嗎,只能出現,美女縣長,明顯農村,支持你們,鄉村女婿,嗎自行車那,民族才能明顯,支持你,支持下你,明星在農村,毛主席才能,怎麼才能,民族才能,明顯支持你,支持你怎麼,濃處,瞄準農村hzHjkshjsknx,明年初,明年初,在某些,濃處,明年初,免難在,濃處,明星在農村,明星在農村,小咩,美女主持,毛主席農村,毛主席農村, 招賢納才,毛主席才能,在下面農村
  • 兒童劇《孔子》興安盟:教育從娃娃抓起
    學習要從小抓起,做人也要從小抓起,在越來越重視國學的今天,孔子思潮又興起,2020兒童劇《孔子》興安盟站,寓教於樂的大型國學舞臺劇,一部兒童必看的啟蒙劇作!兒童劇《孔子》興安盟站演出信息及訂票方式:2020兒童劇《孔子》興安盟站時間:2020-09-04/05周五、周六 19:302020兒童劇《孔子》興安盟站地點:興安盟|烏蘭牧騎宮大劇院2020兒童劇《孔子》興安盟站門票價格:30,50,80,120
  • 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其中,哈洛德·庫希納為之寫的序言裡就有一段話非常引人深思:「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弗蘭克爾在書中也指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 現代社會55歲—60歲算中年還是老年?年齡劃分的標準是怎樣的?
    那麼,現代社會55歲—60歲算中年還是老年? 現代社會55歲—60歲算中年還是老年?按照這個標準看來,其實75歲之前,都不能看作老,只能算是老年的預備階段。 其實一個人老還是不老,不能只看他的年齡,而是應該看他的生理年齡,也就是身體素質。人到老了,身體會出現明顯的衰老特徵,比如:皮膚上長老年斑,出現老人味,身高變矮,開始駝背,體力明顯下降,腿腳不利索,睡眠時間變短,無法在長時間勞作等。
  • 90後已嘆人到中年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年齡為15與24之間
    網絡配圖90後已嘆人到中年,你到底還是不是青年?2016年5月4日,聯合國官方微博稱,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是年齡介於15歲與24歲之間的群體。對此,有網友評論說,「沒有一點點的防備,就這樣步入了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