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飯桌上都有些什麼蔬菜?

2020-12-17 果笑說歷史

發文▏果笑說歷史

中國古代有哪些主要的糧食作物

上個月,朋友家在國外留學的小孩突然得了病,手和腳無法正常使用,走路總是沒有方向感,失去平衡,忽左忽右且蹦蹦跳跳,而手呢,則是拿不了筷子和湯匙,飯菜也不能吃進嘴裡,生活整個無法自理。

偏又遇上疫情期間從國外回來,難就難在飛機票不好買,這可急得朋友一家老小抓耳撓腮,天天在各家航空公司的網站找票,還好買到了,孩子坐著輪椅順利、平安地回到祖國懷抱。

重點是孩子的急病是怎麼回事?

她患了「神經根炎」,此病其中有個原因是身體缺乏多種維生素,而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則是蔬菜,偏偏這個孩子十分挑食,所以造成身體機能故障。

由此可知,不吃蔬菜的後果有多嚴重。

如今的超市裡品種頗多的蔬菜

那麼,為了讓大家養成愛吃菜的好習慣,以確保自己的身體健康,順帶了解蔬菜在中國的歷史,所以今天的話題是:「古代人的飯桌上都有些什麼蔬菜呢」?

上古時期的人吃什麼蔬萊?

蔬菜,食物組成的主要部分,其對人體的重要性,其實在生活條件簡陋的上古時期,人們早已知曉。

比如,《詩經》裡面提到一百三十二種植物,蔬菜就佔其中的二十餘種,還包括有帶苦味的葫蘆葉子也是吃食,說明當時蔬菜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但也不難想像那會的蔬菜是多麼貪乏。

上古時期,有哪些主要的蔬菜呢?舉例以下五種,如:

荇(xìng),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且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所結之果為橢圓形,莖可以吃,全草入藥。

荼(tú或者shū),一種苦菜和茅草的白花。

苕(sháo),還有甘薯、番薯、山芋、山藥、地瓜、白薯、紅薯之稱,一種屬於瓜果類的食物,但民間大都指紅薯,可以生吃、蒸煮、火炒、油炸,總之十分美味。

荍(qiáo),兩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花,花是白色或紫色,可供欣賞。

萊(lái),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田間、路邊、荒地、房屋旁等地方,其嫩苗可以食用。

芑(qǐ),一種野生草本植物,也就是野菜。

當然,那時古人所吃的好多蔬菜,如今大都退出蔬菜領域,成為野生植物了,畢竟蔬菜種類早已不再貧乏。

古人的下飯菜

話說從戰國、秦、漢,這三個時期開始的蔬菜品種仍然不多,但情況還是有所改善,主要的蔬菜有五種,即:葵、藿、薤、蔥、韭。

接下來,先說排在C位的葵。

葵的地位葵為「百菜之主」,據傳古人在某些選拔賽中將第一名稱為「魁(葵)首」,也選自此意。

葵菜,植物分類學上稱為冬葵,如今有的地方稱之為冬寒菜,它不僅在周朝是主要的蔬菜,而且在漢朝也是家喻戶曉,例如漢樂府的詩歌《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詩歌開篇,即「青青園中葵」,說的便是菜園中的葵菜。

中國現存最早且完整的一部農書,叫《齊民要術》,作者北魏賈思勰,全書十卷九十二篇,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儲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係。

《齊民要術》

而書中就有專門的章節講栽培葵的技術,其地位可見一斑。

葵的衰落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新」。

相當於位居古代朝廷首輔的「百菜之主」,即葵菜,也受到了升級更新培育而成和引進的各種新型蔬菜之地位威脅。

再加上古代醫學界對它的功能方面有質疑,比如「性太滑利,不益人」,從唐朝開始,種植葵菜的逐漸減少了。

到了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以「今人不復食之」為理由,不再把葵菜當蔬菜看待,直接歸入了草部。

而且,明朝植物學家王世懋又說:「古人食菜必日葵,今乃竟無稱葵,不知何菜當之?」

殊不知,權威人士的言論、看法及作法一問世,葵菜立馬基本上已沒人種植了。

說完葵,再來說排在第二位的藿。

藿的故事《戰國策韓策》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諸位,可別想成如今各種食材做出的豆湯飯,此處所說的就是藿菜湯,當時老百姓常吃之物。

其實,藿菜只不過是大豆苗的嫩葉,放到現在沒誰人拿它再當菜吃了。

那麼,前面五菜已說了二菜,下面我就把另三種菜放在一塊說給大家。

自古以來,它們的價值就等同於調味菜那樣必不可少,比方說我們想吃碗又酸又辣的酸辣粉,怎能可以沒有蔥、蒜、葁等菜來佐助調味,否則達不到效果的,對此大家都贊同吧。

因此,薤、蔥、韭在古代蔬菜中也是佔有重要位置的。

韭菜系中國原產,並且自古已為世所珍。話說,愛自己動手買菜、做飯的人,實屬可愛又見多識廣,比如各種蔬菜的上市時間,如何識菜及選菜,那是清清楚楚,決不含糊。

故而,早春時節溫而宜人的嫩韭菜,人人竟相買之,做成菜餚端上飯桌。

韭菜

韭黃,由韭菜培育而成。早在漢朝,聰慧的古人已發明出冬季將韭菜移到溫室或地窖中,以軟化其莖葉的方法,這樣培育出來的韭菜就是韭黃,尤其鮮美,但這種菜在當時的民間卻非常罕見。

例如,《漢書召信臣傳》中就記載有,太官園在冬天用溫室生產蔥、韭的情況。

當然,韭黃到宋朝便開始普及了,如北宋詩人蘇軾的《送範德孺》詩中就提到:「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培育韭黃的基地

中國原產的其它蔬菜除了葵、藿、薤、蔥、韭之外,還有蘿蔔、蔓菁等蔬菜,不但種植早且生產量又大。

蔓青,古代被視為糧食般的存在,因其主要價值之一,便是食用,特別在高寒地區用以代糧。

例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就認為「冬天可以用蔓菁當主食」,唐朝大詩人杜甫還說過:「冬菁飯之半,牛力晚來新」,說明蔓菁在古代可以頂替糧食的。

另外,長豇豆也是在我國自古盛行栽培,標準原產的。

長豇豆

好了,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從國外引進的一些蔬菜品種,從古至今有些什麼歷史。

盤點引進的蔬菜之歷史

說起自國外傳入的蔬菜品種,我還是來個大雜燴的盤點方式來講,可供大家略微了解便好。

扁豆、刀豆、菜豆(雲豆、豆角)扁豆,原產印度以及爪哇,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刀豆,原產印度,唐朝時期傳入中國。菜豆,原產美洲,十六世紀(明朝)傳入中國。茄子古文獻中曾多次提及此物,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晉朝嵆含的《南方草木狀》等。

原產於印度和泰國,其外皮通常為紫色,此處必須要插入一個話題,茄子並非只有紫色的,還有白色的茄子喲。

唐朝時期,一種外皮呈白色的茄子由新羅傳入中國,還被當作饋贈禮品在民間使用。

(新羅,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國家之一)

讓人嘴饞的茄子燒肉

例如,北宋詩人黃庭堅就曾經收到朋友贈送的白茄,還作詩道謝說:「君家水茄白銀色,絕勝壩裡紫彭亨。」

(紫彭亨,紫色的大茄子)

黃瓜其一黃瓜可美容,此乃女性眾所周知,有多少UP主和美容達人出鏡時,都愛在臉上層層疊疊擺放好黃瓜片,效果究竟如何,沒試過,不敢亂說的。

其二黃瓜可食用,這才是正理,此菜原產於印度,比茄子稍晚點傳入我國。

早期名「胡瓜」,如《齊民要術》中有「種胡瓜法」,後至唐朝改名為黃瓜,此後便成為南北朝常見的蔬菜。

黃瓜美容棒棒噠

菠菜據《冊府元龜》記載,是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公元 647 年)由尼波羅國(尼泊爾)傳過來。

早時叫「菠稜菜」,後簡稱「菠菜」,此菜在早春時尤為嫩美,一年四季除冬天沒有,春、夏、秋季圴能市場上或超市中買到。

萵苣原產地是地中海沿岸,在古文獻中最早見於初唐孟銑的《食療本草》,而唐朝大詩人杜甫也為其做有《種萵苣》的詩句。

菠菜加雞蛋,補血的好菜

另外,還有元朝由波斯傳入的北歐胡蘿蔔,明、清時期傳入的一些美洲原產的蔬菜,比如辣椒、西紅柿等。

諸位,關於蔬菜的話題就此告以段落,下面我還是來個總結吧。

果笑發言

蔬菜在中國的物質文化史中,雖然只佔一個小小的領域,但縱觀它的幾千年發展過程,無不體現我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是一段說明中外文化緊密交流的佳話。

不過,我還是特別想說:「男女老少,為了咱的身體健康,將蔬菜吃起來吧!」

End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史常識》,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 全方面揭露古代人下館子是怎樣的
    在今天請客吃飯似乎成了一種世故人情,而且如今我們想要到外面去吃的話,會有很多的選擇,什麼中餐西餐,韓日料理等等,應有盡有,隨便選擇。但是在古代呢,古人他們如果請客吃飯的話都吃些什麼呢?古人的飯菜是不是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豐盛?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呢?
  • 飯桌上的禮儀,都有什麼,有哪些講究
    飯桌上的禮儀,都有什麼,有哪些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中國是禮儀大國,文明古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禮儀,講究文明,飯桌上也是如此。飯桌上的禮儀,主要有菜單選定、座次安排和進餐禮儀等三個方面。一、菜單選定。請客人進餐,是一門學問,在菜單選擇上要細心周到,不能馬馬虎虎。中國菜有八大菜系,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餐飲特色文化和飲食習慣。不同地區的人,身體特點和飲食習慣也會有所不同。選擇菜單,一定要了解客人的基本情況,如身體情況、年齡性別和飲食習慣。重要的尊貴客人,務必要在點菜的時候,徵求菜餚的風格,如辣、麻辣、微辣、清淡等。
  • 這些常見蔬菜,也許比「檳榔」還傷身,有些人當成寶,整袋往家搬
    在日常生活中,蔬菜是經常出現在飯桌上的食物,但是有一些蔬菜含有的細菌和甲醛嚴重超標,甚至比檳榔還容易傷害身體,希望你能趕緊管住嘴。這些常見蔬菜,也許比「檳榔」還傷身,有些人當成寶,整袋往家搬無根豆芽豆芽是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食物,而且豆芽不論是作為主菜還是作為輔菜,都是倍受歡迎,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無根豆芽也具有一定致癌性。
  • 飯桌上的談話,多給鼓勵
    美味的晚餐、親切的笑容以及溫柔的聲音都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精神交流、情感傳遞的紐帶,圍坐在飯桌旁吃飯是一家人增進感情的最好方法。家長在飯桌上的談話內容,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身心健康。12歲前,孩子對世界大部分的認知途徑源於父母,這時父母說什麼,會奠定孩子看世界的心靈底色和情緒基調,飯桌上的談話會影響孩子對世界的認識。然而大多數人卻在飯桌上誤導孩子。
  • 古代人也關注身材管理、女性吸菸和反季節蔬菜
    有段時間,學者王宏超的兒子一提到上幼兒園就不樂意。兩歲多的孩子沒有午睡習慣,幼兒園又有午休規定,每天被迫在小床上輾轉反側兩個半小時,實在太難受了。另一部網劇《清平樂》,雖然在劇情和口碑上不及《長安十二時辰》,但因為對北宋仁宗年間的服飾、官銜等都有高度還原,一路也有不少粉絲追隨。網絡平臺的放大,還有影視劇的熱播,都助推了公眾對古代生活場景想像的需求。近年來也出過一些相關主題的暢銷書,比如一版再版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東北師大附中歷史老師王磊,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抖音大V「講歷史的王老師」。
  • 漢代人餐桌上都有啥?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同時飄香著「西域味道」
    古代人餐桌上都有啥?歷史變革中的中國美食,居然飄逸著西域味道現代社會中由於物質極大豐富,所以每當舉行名目繁多的宴會之時,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山珍海味,都會一股腦的擺在各位食客面前。但由於很多人經常沉浸於美食之中,所以即使是秀色可餐的食物也會索然無味。
  • 古代人年夜飯都吃什麼?
    宋朝人春節為何豪賭,李清照打的麻將和現在有什麼不同?中華民族的國民性格、文化特徵、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傳承至今的新年習俗。每逢春節,各類民俗總舊話重提。餃子吃膩了,不如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人的春節有什麼另類之處。
  • 有些蔬菜一定要焯水
    其實,生活中「焯水」這種烹飪加工方式更多是用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對於蔬菜來說,為何總是要焯水、蔬菜焯水,又有些什麼事情是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台北藥膳達人就來告訴你:草酸溶於水,所以蔬菜通過用水焯一下,可以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很多新鮮蔬菜裡,含有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物質。人體長期攝入亞硝酸鹽,會產生中毒。而且亞硝酸鹽具有很長的潛伏期。亞硝酸鹽中毒可引起嘔吐,噁心,水腫,心律不齊,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等。
  • 飯桌上家長這三種習慣,寶寶最反感,特別耽誤食慾!
    吃飯時,對方的嘴就像裝上了馬達,從開始說到結尾,更重要的是,連他嘴裡的飯沫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越過鴻溝,在別人嘴裡上演一場「魚躍龍門」的戲碼。關於這一點,菌菌真的是深有體會啊!想要制止,卻又不好意思開口,而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避免再社交往來。
  • 飯桌殘疾是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知識
    飯桌殘疾是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知識時間:2020-11-24 20:20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飯桌殘疾是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知識 飯桌殘疾: 挺好一個人,上了餐桌啥也不會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涮哪樣菜,不會主動去烤肉。
  • 中國古代窮人都吃什麼?菜譜會顛覆你的認知,看著就難以下咽
    都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什麼是平民百姓特別重視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基礎問題之一。在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大家都不會愁吃什麼這個問題,便利蜂的美食選擇特別多,大家所思考的應該都是吃什麼營養?吃什麼好吃?那在古代,他們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的呢?
  • 真正補鈣的食物已找到,原來並不是蝦皮,這4類食物請你端上飯桌
    春夏是補鈣的最佳時機,此時家裡人都會反覆強調多喝牛奶,多吃補鈣的食物,尤其是對於正在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以及更年期的女性,都應該及時為身體補充鈣質。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需要補鈣,這樣才能夠維持骨骼的健康,一般成年人骨密度在25~30歲左右達到巔峰之後就會逐漸下降,此時很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
  • 古代人日常生活細(新人古風寫作素材)
    1.古代人的廁所。春秋時期,露天挖坑。漢代,溷廁(hun溷字無三點水),上方坑,下方豬圈。戰國,虎子。唐朝,由於君主名字衝突,改為馬子,又更名為馬桶。收糞工為高薪職業。2.古代人上廁所用什麼。海外羅馬用棍子捆綁的海綿,鹽水消毒。元朝時期開始用紙。元朝之前用廁籌,類似於木片或者竹片。
  • 8種花,古代人最愛養,吉祥富貴招好運!
    咱們一直都在說現代人喜歡養什麼花卉,可是花友們知道古代的人們都喜歡在家養些什麼花嗎?今天花花就帶著大家一塊來了解一下。1、海棠樹海棠花開花之後,滿枝滿樹都是花,花量特別大。白中透粉的顏色看著就很溫柔。古代人將海棠花比作花中貴妃,而且在一般的百姓眼中,海棠一旦開花,就是富貴吉祥的好兆頭。
  • 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在飯桌上就能體現得清清楚楚,第三種最可悲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是鐵飯是鋼,我們每天都會吃飯,在飯桌上的種種行為,也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而作為一個小孩子,可以從飯桌上看出將來有沒有出息,言行舉止都體現出一個孩子的家教修養,將會影響以後的成長之路。
  • 在飯桌上越窮的人,越喜歡做這3件事,希望你沒有
    這兩種現象,都與他們在發展道路上的選擇和行為有關。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和窮人面對同樣的事情時,做出了與窮人不一樣的選擇和行為。飯局文化,在我國一直都頗受關注。在飯桌上,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被別人看在眼中。不同的行為舉止,在別人看來也會具有不同的意義。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在飯桌上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 從飯桌上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我認識貴國總統」
    經常在朋友聚餐時,一些新的朋友加入進來,飯桌上自然是聊天與侃大山的。經常有坐在我身邊的新朋友問我:「請問,您是哪個單位的?」我都回答:「我是新華社的。」一般而言,我沒有廢話的,我覺得那樣會浪費時間與精力。
  • 飯桌規矩已經淘汰,只有窮人才講究
    沒必要再學應酬禮儀了,現在的有錢人已經不講飯桌規矩那一套了,只有窮人才講究。昨天我跟一個大佬吃飯,大佬特別不講飯桌規矩,在場的賓客沒有任何人感覺到被冒犯,還有人誇他和藹可親、沒有架子。當時我感觸特別大,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大佬不講飯桌規矩了,而是絕大多數真正的有錢人都很不講規矩。
  • 半日閒農莊蔬菜 紫菜臺
    無工業汙染的生態崇明島天藍水清土肥,具備種植健康放心蔬菜的基本要素,半日閒農莊遵循傳統自然農法的種植方式,保障VIP會員家庭餐桌蔬菜健康可口。紫菜臺一年生植物,雙子葉,初生葉為基生業,葉楔形,通常1-2月份抽薹,菜薹為紫色,薹上葉抱莖互生,開黃色十字形小花,總狀花序頂生,呈圓錐狀,角果。
  • 飯桌上和領導敬酒,別犯這4個錯誤,每個都是升職加薪的絆腳石!
    飯桌上和領導敬酒,別犯這4個錯誤,每個都是升職加薪的絆腳石!但在職場的飯桌上,就不像在親戚朋友們的飯桌上那樣輕鬆和隨意了,在職場的飯桌上,我們需要懂得一些禮儀和講究,如果我們在什麼都不懂得情況下,隨意地做出一些舉動,雖然自己不知道,但是別人有可能知道,這樣做就會引起別人的不快,從而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