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60年代蘇聯技術,印度想賣的這款防空彈能打麼?

2021-01-19 環球時報

據印度媒體《The Hindu》網站1月2日報導,印度政府在去年12月30日批准了「阿卡什」(天空)中近程防空飛彈系統的出口許可,「阿卡什」飛彈的製造商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BDL)已經準備好接受出口訂單。

[印度「阿卡什」防空飛彈參加閱兵]

這個消息又引起了印度媒體一頓歡騰,印度能夠出口「先進」的「國產」防空飛彈系統了!仿佛馬上就能佔領國際市場,為印度掙來寶貴的外匯。但是筆者卻感到很好笑,不知哪個國家會充當冤大頭,買這種研製了三十多年,從一開始就註定要落後的防空飛彈系統呢?在我國的防空飛彈體系中,與「阿卡什」略有淵源,但要成功得多的飛彈型號是紅旗-16。筆者這就來扒一扒「阿卡什」飛彈系統的底細。

[前蘇聯「薩姆-6」 (SA-6)飛彈系統]

印度的「阿卡什」飛彈系統和著名的「光輝」LCA戰鬥機和「阿瓊」主戰坦克一樣,都是印度軍工體系(以DRDO為代表)失敗的項目管理的代表,其研製過程也充滿了印度軍方好高騖遠,亂提要求的戲劇性轉折,整個項目延續了數十年的時間。而DRDO面對層出不窮的技術問題,將飛彈的型號分成Mark-I, Mark-1S和Mark-II,以便「逐步」地「達到」軍方的要求,而最初的版本註定是灌水的,最後再拋出個Mark-NG版本(NG表示下一代),畫個大餅,讓軍方繼續掏錢。

[俄羅斯S-300防空飛彈系統的30N6E2雷達]

印度早在1983年就啟動了「阿卡什」項目,其仿製對象是早在1967年就定型了的前蘇聯「薩姆-6」 (SA-6)飛彈系統,其蘇聯名稱和型號是2K12 Kub(俄語「立方體」)。問題是薩姆-6飛彈系統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中,已經暴露出了嚴重的問題,敘利亞的防空飛彈系統,包括薩姆-6在內,根本無法抵禦以色列和西方的新一代飛彈誘餌,反輻射武器和電子戰系統,最終被摧毀大半,損失慘重。印度在一年後就照抄薩姆-6系統,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阿卡什」飛彈和薩姆-6系統的3M9系列飛彈外形幾乎一樣,同樣使用了衝壓噴氣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理論上比固體火箭發動機動力更充沛,但世界主要大國從80年代後都放棄了在新一代地空飛彈上採用衝壓噴氣發動機,原因就是衝壓發動機響應速度慢,工作不穩定。俄羅斯在「薩姆-6」飛彈的換代型號3S90「Buk」(俄語「大樹」)系列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中,也完全改為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9M38和9M317系列飛彈,後者與中國的紅旗-16地對空飛彈系統有一定淵源。

[印度為「阿卡什」飛彈系統配套的「拉賈德拉」(Rajendra)雷達]

「阿卡什」Mark-I飛彈從1990年才開始試射,直到1997年才試驗完畢。由於印度軍方在1996年提出讓「阿卡什」飛彈系統具備反彈道飛彈的能力,DRDO又開始為「阿卡什」系統研製新型的3D雷達。這中間又夾雜著在2008年被終止的「遠程地對空飛彈」(LRSAM)項目,最終為「阿卡什」系統配套的是仿製自俄羅斯S-300飛彈系統的30N6無源相控陣雷達:「拉賈德拉」(Rajendra)雷達。這款探測距離遠達150公裡以上的雷達被用來搭配射程只有幾十公裡的「阿卡什」飛彈,可謂是「高大上」了。

印度空軍在2012年裝備了幾套「阿卡什」Mark-I 飛彈,用來保衛機場。但是印度陸軍對該飛彈的性能不滿意,曾經一度放棄該飛彈,直到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後,因為政治原因強令該飛彈「起死回生」,於是印度陸軍才在2015年決定採購「阿卡什」Mark-I飛彈,用作要地防空。

目前Mark-I是「阿卡什」唯一能夠服役的型號。其最大射程約30公裡,但很多外國媒體稱其最大射程為25公裡。在2019年5月,印度DRDO試射了數次改進了導引頭的「阿卡什」飛彈,稱為Mark-1S型。同樣也在2019年5月,DRDO首次測試了射程為40公裡的Mark-II型。這兩個型號算是開了個好頭,但要經過更多的測試才能服役。在2016年DRDO提出了射程達到80公裡的「阿卡什-NG」型號,據稱將使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就像我國的PL-15空對空飛彈那樣,只不過這只是一張大餅,還不知道DRDO要研製到猴年馬月去呢。

[前蘇聯/俄羅斯的中程防空飛彈系統發展沿革]

我國和「阿卡什」對標的是紅旗-16地對空飛彈。據海外媒體稱,紅旗-16飛彈在研製的早期有俄羅斯Almaz-Antey公司參與共同研製,部分設計參考了俄羅斯Buk-M1 和Buk-2M地對空飛彈。紅旗-16飛彈順應了時代,使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

[我國的紅旗-16防空飛彈]

紅旗-16從2005年開始研發,到2011年就已經服役,其射程可達40公裡。在2016年,紅旗-16B型號露面,擁有更長彈體,最大射程達到了70公裡。紅旗-16的出口型號是獵鷹-80(LY-80)飛彈系統。

「阿卡什」飛彈系統的研發歷程再一次證明了強大的工業能力,良好的項目管理和有前瞻性但又務實的技術要求是多麼的重要。印度用一個又一個軍工項目證明了他們並沒有完全掌握這些要素。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60年代我們就有防空飛彈,為什麼20年後才給軍艦裝配
    對此很多軍事專家解釋成,054A型雖然是護衛艦,但在區域防空性能上,不輸專業驅逐艦!在建造難度上,054A型護衛艦明顯更低。對此有老軍迷感嘆,如果中國上世紀60年代,有類似054A這樣的護衛艦,那該有多好啊。
  • 60年代我們就有防空飛彈,為什麼20年後才給軍艦裝配,真相很殘酷
    對此很多軍事專家解釋成,054A型雖然是護衛艦,但在區域防空性能上,不輸專業驅逐艦!在建造難度上,054A型護衛艦明顯更低。對此有老軍迷感嘆,如果中國上世紀60年代,有類似054A這樣的護衛艦,那該有多好啊。對此很多軍迷都提出疑問,上世紀60年代,中國不是有紅旗-2地空飛彈嗎?該型飛彈還擊落了過美國U-2高空偵查機。
  • 印度的神盾之路,引進以色列巴拉克防空彈,引進武器最成功的一次
    自從進入新世紀後,052C飛彈驅逐艦的出現彌補了中國海軍沒有神盾艦的遺憾,發展到今天中國的神盾技術越來越成熟,並發展出了055這種萬噸級的、擁有雙波段雷達的大型驅逐艦。而印度也一直致力於發展屬於自己的神盾艦。
  • 蘇聯4艘基輔級航母,2艘賣中國,1艘賣印度,另1艘最慘
    實際上,單從外觀上看,這艘巨艦也與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航母相去甚遠,她並沒有一般航母平坦的通長甲板,而只是在艦舯後部有一塊供直升機起降用的飛行甲板,其餘部分則更像是典型的蘇式飛彈巡洋艦。在60年代,蘇聯會推出這樣一個「四不像」,全都是拜赫魯雪夫對航母派的堅決否定所賜。
  • 源自德國二戰火箭技術,蘇聯早期飛彈代表,伊朗流星-I型老驥伏櫪
    在這則消息中提到了伊朗向美軍展示威力的多型飛彈,其中包括其飛毛腿飛彈,也就是伊朗的流星-I型飛彈。流星-I型飛彈,其實就是蘇聯的飛毛腿-B型近程戰術地對地飛彈。它採用單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長度為11.25米,彈徑為0.88米,起飛重量5.9噸,燃料重量3.7噸,彈頭重1噸,裝藥860公斤,殺傷半徑大約為150米。該型飛彈採用慣性制導,最大射程300公裡,精度為450米。
  • 印度即將採購的德國防空炮:中國也採購過,是解放軍的「緊箍咒」
    據環球時報報導,印度已經下定決心採購德國的"厄利孔-天空衛士"35毫米自行防空炮。這是一款集成了火炮,搜索系統,火控系統的先進車載機動式防空炮,35毫米的高射炮每分鐘的射速達到了1000發。雖然這樣的數據在現今防空炮中並不算高,但是"天空衛士"防空炮的精度尚可,所以低射速的缺陷可以有效彌補。
  • 印度想多了:想要先進防空炮,性能雖好,錢上受不了
    【話說軍世】印度軍隊是目前實力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不過距離真正軍事強國尚有距離,一方面由於印軍裝備負責後勤跟不上,另一方面是「眼高手低」看啥都想買,不僅不一定需要,錢上也受不了。
  • 蘇聯KS-30型130毫米防空炮,用二戰德國技術研發
    二戰結束後,航空技術往噴氣式方向發展,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已經與螺旋槳飛機形成代差,蘇聯在Flak 40的基礎上開始研發KS-30型130毫米大口徑高射炮,用於國家防空
  • 終極金雕——防空反潛,遠洋核心!蘇聯海軍的「全球巡洋艦」
    1960-70年代,正是美蘇爭霸最激烈的時候。美國海軍技術突飛猛進,核潛艇一艘接一艘下水,還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加裡福尼亞」級、「維吉尼亞」級這樣的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解讀二戰中的蘇聯為何「沒有」自走防空炮!
    大家好,應網友的私信,來講一下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走防空炮,大家要是有什麼不錯的題材也可以給我私信、留言什麼的哈,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也能增加與你們的互動。咱們可以定期弄一次這樣的回答網友提問的內容,但就算這樣,自走防空炮這一塊兒蘇聯人還是不重視,其實並不是沒想到,從41年開始就有這種需求,也有人提。
  • 踢館:能在寒冬擋住德國人的蘇聯,為何被小小芬蘭按在雪堆裡摩擦?
    防空飛彈和超音速截擊機出現以後,遠程大型轟炸機缺乏突防能力的問題已經凸顯得很厲害了,不然美國人也不會放棄XB-70,真要說高空突防還有啥玩意能比這更強的麼?
  • 蘇聯第一款中間威力彈機槍,捷格加廖夫設計的RPD輕機槍
    而且因為全威力彈的尺寸和重量都較大,這讓DP-28輕機槍的彈藥攜帶量也出了問題,47發彈藥還是顯得少了。再加上那個彈盤對於射擊姿勢存在影響,蘇聯怎麼都覺得應該更換一波自己的輕機槍了。而蘇聯也不是沒有做出過努力,事實上他們還一度考慮過模仿對面的德國通用機槍。
  • 蘇聯火力超猛的高射機槍,堪稱低空戰機的噩夢
    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機槍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為了低空防禦的需要,前蘇聯就開始研發第一款大口徑機槍,當時的稱謂是大口徑防空機槍。1925年,蘇聯參照德國德萊賽機槍技術研發成功蘇聯第一款大口徑防空機槍。只是,在試用中蘇聯發現,這款槍的自動機並不可靠,射速也達不到要求。
  • 踢館:60年代我們就能造地空飛彈,為何不直接搬到船上搞防空?
    按理說,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有了國產防空飛彈,到80年代給水面艦艇裝艦載防空飛彈應該沒問題,西方國家不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有艦載防空飛彈了嗎,從地面到艦載也就十幾年時間差而已嘛。六七十年代我們造的地空飛彈那是紅旗2,也就是仿製的薩姆2,得搞個多大的船拿去裝它?
  • 北約和蘇聯野戰防空炮差距有多大?同時代產品,一個退役一個在役
    二戰後期德國首先上馬了防空飛彈計劃,不過在當時面對飛行速度相對較慢的螺旋槳戰機,使用高射炮防空依然是絕對的主流。真正到了戰鬥機進入噴氣時代之後,防空炮才逐漸被防空飛彈所取代。不過美國人的認知顯然過早了,他們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認為防空炮在噴氣機時代已經沒有用武之地,於是根本不去發展此類武器。結果不久之後他們就發現憑藉當時的防空飛彈技術,在面對短程低空高速飛行目標時相當拉胯,傳統的機炮才是最可靠的武器。
  • 70年代,中國與蘇聯關係緊張以後,如何發展051型驅逐艦?
    對於051型驅逐艦,相信大家都不會模式,這是我國發展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總計建造了17艘,目前,絕大部分都已經退役。051型驅逐艦的原型為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在蘇聯赫赫有名。一個問題出現了,在7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已經緊張的情況下。我國如何發展了051系列驅逐艦呢?
  • 飛梭織羅網,歷史上俄羅斯向亞美尼亞出口了多少防空飛彈?
    薩姆-3防空飛彈源於對蘇聯遺產的繼承 對於一直缺乏可靠戰鬥機部隊的亞美尼亞軍隊而言,沒有什麼比防空飛彈更合適的武器來保衛自己的天空了。
  • 印度又要燒錢了,想買美國最新銳防空飛彈!立陶宛先給打了樣本
    為了封鎖波羅的海上空,立陶宛採購了美國NASAMS-3防空飛彈系統,而這款防空飛彈正是美國與印度談判購買的型號。俄羅斯方面報導稱,立陶宛武裝部隊正式採用NASAMS-3中程防空飛彈系統,立陶宛成為繼挪威武裝部隊之後,裝備最新版NASAMS防空系統的第二個國家。
  • 印度攤上大事了
    特別是從印度採購的「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並非其吹噓的「神乎其技」。這一石破天驚的結論在亞美尼亞和印度引發軒然大波。「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是印度國防科研機構在「阿卡什」地空飛彈系統配置的「拉金德拉」多功能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款反炮兵偵測雷達。能對大口徑炮彈、迫擊炮彈和飛彈的發射位置和飛行軌跡進行實時跟蹤和偵測,為反炮兵作戰單元提供精確地理信息和坐標。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不過在戰後新技術的衝擊之下,蘇聯紅海軍在戰後建造的幾款傳統火炮驅逐艦很快就落後了。在1953年英國舉辦的國際閱艦式上,蘇聯紅海軍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雖然因為優美的外形和強大的火力得到了西方「50年代最完美巡洋艦」的稱號。但是在這個稱讚之下,也隱藏了西方對蘇聯紅海軍戰艦技術落後的揶揄之意。為了能夠在已經出現端倪的飛彈化時代中站穩腳跟,蘇聯紅海軍曾嘗試在「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上進行相應的改裝,使之成為一款優秀的飛彈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