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獵豹II坦克殲擊車,比獵虎更靠譜的坦克殺手

2021-01-19 丹書戰史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雖然是二戰德國的大殺器,不過它為了提高火力和防護,犧牲了戰車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導致獵虎的戰績與它那門巨炮並不相匹配,不過二戰時的德國其實還有獵豹II的研製計劃,它無論是實用性還是可靠性,整體水平都比獵虎更靠譜。

走在獵豹I之前的獵豹II

在黑豹中型坦克研製取得一些進展的時候,以它的底盤為基礎的坦克殲擊車也開始醞釀,不同於廣為人知的獵豹I坦克殲擊車,最先提出的是一種安裝88毫米炮的自行裝甲車,當然這個時候它並不是獵豹II,他被稱為88mmSturmgeschützauf Fahrgestell Panther,字面意思大概就是安裝88毫米炮的黑豹底盤自行火炮。

不過這個初步的計劃並沒有得到持續發展,反倒是緊跟著它提出的另一個設計型號很快開花結果,這就是獵豹I坦克殲擊車。

原本88mmSturmgeschützauf Fahrgestell Panther在1943年中旬就被擱置了,不過在1944年時,PaK 80型128毫米重炮已經成為未來重型裝甲車輛的發展趨勢,於是最初的獵豹坦克殲擊車再次被提起,在某遊戲官網介紹中,稱這是1944年5月時,由克虜伯工廠提出的設計計劃,並獲得了獵豹II的正式名稱。

獵豹II坦克殲擊車

儘管現在很少有1943年獵豹II的詳細資料,但從德軍選擇了獵豹I可以看出,它們倆的設計應該是有很大差異的。在火炮的選擇上,早期獵豹II打算安裝88毫米KwK 43坦克炮,之後又打算安裝105毫米炮。也許是思路等不夠成熟,又或者底盤等改動太大,獵豹II的設計工作很快就停止了。

1944年時,面對盟軍日益強大的裝甲大軍,就算是虎式的88炮也難以取得絕對優勢,至少已經無法遠距離輕鬆擊殺盟軍坦克,此時的獵虎都已經將主炮升級到了128毫米級別,獵豹II自然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

原本基於黑豹坦克的底盤基本不變,不同的是戰鬥室採用後置方案,和象式坦克殲擊車類似,戰鬥室裝甲採用傾斜角布置,正面傾斜度比獵豹I更大。

主炮當然是PaK 80型火炮,與獵虎的主炮相同,沒有安裝炮口制退器,車體正面保留了黑豹的航向機槍;吸取了實戰經驗,獵豹II還有車長指揮塔,提升戰場靈活性。

獵豹II的初步設計,僅從技術上來說都很現實,運用的都是成熟的零部件設計,符合當時德國生產技術,不過仍然有人認為獵豹II不太適合,主要原因是安裝更重的火炮,提升裝甲防護後,獵豹II預計重量將會上升到51噸左右,比獵豹I重了5、6噸,因此機動上就會有所削減。

儘管如此,獵豹II相比於70噸級的獵虎仍然輕了20噸,只是裝甲防護上肯定是有差距的,但足以應對大部分威脅,與黑豹中型坦克相當或者略強。至於機動性,1944年的黑豹中型坦克底盤已經成熟,故障率等都在控制範圍內,相信以原本就45噸級的坦克增加約5噸的負重,尚在底盤的承受範圍內,

綜合來看,發展獵虎這種鋼鐵巨獸,倒不如退而求其次,發展防護力稍弱的獵豹II,後者底盤、火炮等都是現成的,也符合當時德國的生產條件,而使用效率比動不動趴窩的獵虎要高得多,材料、工時的消耗更少,燃料的消耗也相對少一點。

遺憾的是獵虎設計方案在1943年年底就呈交給了元首,這種巨獸級裝甲武器很符合元首的心意;反觀獵豹II,新設計在1944年中旬才初步出爐,此時不僅元首已經瘋狂迷戀「末日武器」,設計部門也紛紛轉向相關領域迎合元首,在生產上更是難以分出資源。

對於1944年後期的德軍將領來說,相信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德國已經無法贏得戰爭,所要爭取的就是如何體面地結束戰爭而已,至於獵豹II什麼的,二戰後期的德軍將領已經不太願意過多的幹擾裝備設計生產,而是考慮如何從本就飯菜不多的鍋裡多為自己的部隊獲得一些資源,就連曾經很熱衷於「指導」裝甲武器設計的古德裡安,他也為了爭奪裝甲資源搞出了四號坦克殲擊車,可見當時的德國國家機器運轉已經不正常了,獵豹II終究沒有走向戰場。

相關焦點

  • 二戰戰場上坦克的剋星,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
    就是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憑一己之力發動戰爭,向整個歐洲發起挑戰,由此可以看出德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名將雲集,特別是納粹德軍的坦克部隊令盟軍聞風喪膽,在其中有著許許多多非常先進的坦克和戰車,如「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還有一款就是今天兵哥要說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它是二戰最優秀的殲擊車。
  • 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二戰德國最成功的坦克殲擊車之一
    說起坦克殲擊車,許多軍迷小夥伴肯定不陌生,畢竟在二戰中,它是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在二戰德國。除了擁有出色的坦克外,它的坦克殲擊車也是非常優秀的。今天小編就來就介紹一下,德國二戰時的「獵豹」坦克殲擊車。
  • 坦克殲擊車的王者,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
    「獵豹」式坦克殲擊車於1944年2月投產,「獵豹」的投產,標誌著臨時改裝成坦克殲擊車時代的結束和專用坦克殲擊車時代的開始。「獵豹」式坦克殲擊車設計方案提出於1943年年初,這時的德軍大量需要坦克殲擊車,而且要用最好的坦克底盤滿足部隊需要,最後決定「豹」式坦克底盤不作任何改動用於新型坦克殲擊車,火炮採用88毫米Pak43反坦克炮,車體正面裝甲為斜面裝甲,另配備MG34或MG42型7.92毫米機槍一挺。
  • 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 虎式重型坦克 獵虎重型坦克(上
    、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  那麼(上)我們就來看看分形態(下)將會帶來合體形態  收到貨後,就是這種經典的小賣部展示裝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德國的著名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 移動的碉堡——「獵虎」坦克殲擊車
    「獵虎」坦克殲擊車是一種基於「虎王」底盤而生的重型無旋轉炮塔反坦克裝甲車輛,它由納粹德國於1943年2月開始研製,並於1944年7月服役。圖為:保存在博物館的「虎王」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配備了6名車組成員,其全重約為70噸(亨舍爾型),車身長度約10.6米,車寬約3.7米,最大速度為每小時34千米,最大行駛距離為120公裡。該坦克殲擊車的主武器是一門128毫米口徑的PaK 44 L/55型火炮,備彈約38發,副武器是兩挺7.92毫米口徑的機槍,備彈約3000發。
  • 為什麼德國二戰坦克殲擊車等是固定炮塔,而不是可旋轉炮塔?
    發展這種無炮塔車輛的原因,則是為了儘可能的利用到當前相對老舊的車體,做出能夠威脅敵方坦克的戰鬥車輛,如德國在二戰早期使用的38(t)坦克,在二戰中期它的防禦能力和火力就已經落後了,所以德國人取想辦法把一門更大的炮搬上了38(t)的底盤,火炮增大了原有的小炮塔裝不下就只能取消,這就誕生了將火炮直接裝在地盤上的坦克殲擊車
  • 二戰時期的「戰象」,走在時代前沿的武器,德國象式坦克殲擊車
    在二戰時期,德國喜歡用動物來命名自己的武器裝備,比如「虎」式坦克、「黑豹」坦克、「獵豹」坦克殲擊車等。這些武器在二戰還都是非常知名的武器裝備,不過今天小編介紹二戰德國的另一種「動物」,德國的戰象—象式坦克殲擊車。
  • 被稱為最好的坦克殲擊車獵豹,為何二戰後沒有軍隊繼續使用?
    獵豹是二戰期間德軍的重型坦克殲擊車,拋開坦克的生產工藝,獵豹的綜合作戰性能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強的,有能力在正常交戰距離上擊穿所有盟軍坦克。如此優秀的裝甲車輛在二戰後卻並沒有被延續,反而是進入博物館供人們觀賞,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德國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榨乾38T底盤的每一分價值
    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是斯太爾公司在二戰時為德軍研發的一種裝甲武器,意在提升部隊機動反坦克水平,是一種應急之作,製作了3輛原型車,沒能成功量產。斯太爾坦克殲擊車榨乾38T1943年時,位於柏林附近的阿爾凱特工廠遭到盟軍的轟炸,突擊炮等武器裝備的生產受到嚴重打擊,為此德國大本營開始尋找一種替代裝備
  • 獵虎殲擊車有多扛揍?75毫米火炮命中僅留下淺坑
    獵虎式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期間投入實戰的最重裝甲戰鬥車輛,該型坦克殲擊車採用和虎王坦克類似的底盤,總重量71噸。
  • 二戰德國著名王牌655犀牛坦克殲擊營庫爾斯克戰役擊毀450輛坦克
    說到二戰德國的犀牛坦克殲擊車,對於該型殲擊車改裝研製工作早在1941年就開始進行了,而前期版本,起初是黃蜂105毫米自行火炮,採用三號坦克的底盤,黃蜂105毫米自行火炮是二戰時期德國研製成功的一種戰場火力支援車輛,在1941年末就出現在了東線戰場之上,但數量不多剛開始只生產了二十輛左右裝備在了一個特殊坦克殲擊連當中
  • 二戰保時捷公司的傑作一德軍「斐迪南」坦克殲擊車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期德國研製的一款半成功的重型坦克殲擊車,由保時捷公司競爭失敗的虎(P)底盤改裝而來,最早被命名為虎式突擊炮。由於音譯的問題,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設計公司--"波爾舍",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保時捷",而斐迪南就是以保時捷創始人斐迪南德·保時捷的名字命名的。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二戰德軍神秘四號坦克殲擊車西線諾曼第戰役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坦克殲擊車,德國和蘇聯殲擊車對比英國和美國的坦克殲擊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蘇聯和德國坦克殲擊車都統一都沒有炮塔,而是直接把主炮安裝在了底盤上面,然後在增加的附加的裝甲提高防護力,起初德國就把三號坦克的底盤改成突擊炮,突擊炮東線戰場早期殲擊車的名稱,包括蘇聯SU系列突擊炮和自行火炮期初設計都是為了掩護步兵進行戰場進攻而設計的
  • 二戰各國坦克造價,一輛虎式買不了10輛M4,最貴的型號一炮雙響
    戰鬥力更強的二號坦克造價明顯就上了幾個檔次,A型4400美元,B型6600美元。虎式重型坦克除此之外,德國三號突擊炮單價2.92萬美元,後期改進的版本價格略有提升;用黑豹改裝的獵豹殲擊車,雖然沒有旋轉炮塔,但是造價一點也不便宜,10.83萬美元一輛。
  • 元首不想要的蒼蠅拍,二戰德國E-10/25坦克殲擊車
    E系列裝甲武器雖然被稱為二戰德國的末日武器,但是這個理念的提出卻是在1942年5月,相比於E-100重型坦克這樣的龐然大物,E-10/25坦克殲擊車則是最具實際意義的兩個型號。E-10殲擊車是E系列第一個比較具有實際價值的設計型號,在它之前還有更加小型的E-5。E-10重量約為10~20噸,它的定位為一種輕型坦克殲擊車,和黃鼠狼之類的有點類似,是以反坦克為主要功能的裝備。
  • 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而我們今天說的SU-85坦克殲擊車,就是為了抗擊虎式重型坦克而誕生的。一、老虎出沒通常來說,人們認為虎式重型坦克的首次亮相是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利用希特勒調撥給他的裝甲部隊擊潰了蘇軍的攻勢,而虎式重型坦克則是此戰的大功臣。
  • 二戰時保時捷造虎式坦克更先進為何落選?變身坦克殲擊車所向披靡
    有人說,德國倉促發展虎式坦克是為了應對蘇聯的KV和T-34坦克,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要知道像虎式這種強大的坦克研發工作,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事實上,早在1937年,德國就已經開始重型坦克的研製計劃。參與這一計劃的有亨舍爾、保時捷、戴姆勒-奔馳和曼公司。
  • 它本是被淘汰的坦克設計方案,卻變身為最強大的坦克殲擊車
    在這個血與火的地獄中,坦克裝甲車輛對戰爭的勝負起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蘇德雙方都試圖開發裝甲更堅實、火力更強大的坦克,以技術優勢換取戰場上的戰術優勢。蘇聯人在繼續改進KV系列重型坦克的同時,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新的史達林式重型坦克;而德國方面的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則在研發虎式坦克方面展開競爭。
  • SU-101坦克殲擊車,蘇聯版費迪南,防護能力堪稱蘇聯坦殲之首
    1944年12月,蘇聯一些自行火炮團的士兵接收到了一批新型裝備,這款新型坦克殲擊車擁有威力巨大的100毫米坦克炮,能夠幫助蘇聯士兵從容的因對一切能遇到的德國坦克,這就是穩居二戰坦克殲擊車之首的SU-100(能和SU-100相媲美的只有德國的獵豹坦克殲擊車,但是就誰更適合戰爭而言,獵豹還是不敵SU-100),其實早在1944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