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黃色的外牆,黑色的瓦,洋氣而清新的小樓,這不是旅遊景區,而是陸河縣東坑鎮新東村的民居。11月24日,記者在新東村看到了這一幕。
村民稱:這都要感謝省工商聯,成功引入了碧桂園,碧桂園對村裡10戶村民進行了房屋外立面的升級改造,而這種清新時尚的風格也得益於碧桂園的精心設計。
廣東省工商聯駐陸河縣東坑鎮新東村第一書記李茂添介紹:在對新東村的精準扶貧工作中,省工商聯充分協調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引入了碧桂園、時代地產、玖龍、寶能和中意集團等知名企業。因此,才會出現碧桂園、時代地產、玖龍、寶能和中意集團這5個知名企業扶貧項目落地新東村的現象。
李茂添介紹:5大企業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教育和醫療等方面,助力新東村發展。其中,碧桂園幫助部分村民升級改造了民居外立面,建設了飛燕廣場,進行了新東村標升級;玖龍紙業集團新建了黨群活動中心大樓和黨建文化廣場、水利水渠、玖龍景觀橋以及新東村主幹道升級改造;寶能集團則進行了產業扶貧的相關探索,成立了專業種養合作社,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時代地產則在村道改造、自來水系統建設等項目上發力。
扶貧工作組一方面發揮工商聯的資源優勢,推動知名民營企業落地幫扶項目;另一方面,針對新東村的具體情況,引導新東村貧困戶走出去。新東村人多地少,抓好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是精準脫貧的主抓手。在每年春節後,駐村工作隊利用出外務工的貧困勞動力返鄉的時間,做好就業培訓工作,通過參加技能和就業培訓,確定了就業意向,及時掌握就業信息,保證了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有穩定收入,5年來共推薦671人次的外出就業,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尤其針對2020年初開始的防疫期間,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加大了貧困戶外出務工的引導力度,據統計,共推薦113人次就業,確保脫貧攻堅成效。
教育是精準扶貧的智力支持,也是「走出去」的一種形式。在財政教育保障政策之外,省工商聯還將考上高中(職中)、大專以上的新東村貧困戶子女全部納入資助幫扶對象,按高中、職中3000元/人/年,大學5000元/人/年的標準發放教育幫扶資金,確保貧困戶子女不因貧綴學。5年來,省工商聯共發放50.8萬元教育補助資金。
民營企業的助力以及財政資金的幫扶,改變了新東村的面貌,村道整潔、景觀優美,村民的收入明顯增加。2019年底,新東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萬元,比幫扶前增長 2.39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1.48萬元,比幫扶前增長 3.9 倍。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還在增加: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收入為16694.33元。優美的環境,加上日益改善的物質條件,村民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撰文】郭楊陽 陳欣欣
【作者】 陳欣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