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又叫雪豆、青豆、菜豌豆,蔬菜類,分春種和秋種。為一種不錯的食材及可觀的經濟作物,未開花之前可摘取豆尖作為食材,長豌豆時可摘取扁殼作為食材,也可等豆莢飽滿後剝豆子食用,留種或收老豆則等到植株枯黃,豆莢微裂。
豌豆對生長地不是太敏感,在我國長江中下遊,東北地區以及南方都是常見種植的豆類蔬菜。但總體來說豌豆耐旱不耐澇,不耐重茬,為提高產量則應該抓住以下幾點。
一、選種
豌豆種植春種一般於三月份~四月份播種,秋種則一般於八月下旬~九月初播種,全國各地因氣候土質原因會相差個數月種植時間差。豌豆選種一定要提前進行,播種前還要曬種、消毒。選種宜選耐寒品種,如白花豌豆、中豌、荷蘭豆、食莢大菜豌;而秋種宜選生長期短的品種。
並且應該選擇沒有病害、粒大圓潤、品質優良的豆種。
二、地塊選擇及播種
地塊的選擇:豌豆耐旱不耐澇,不耐重茬,種植地塊要選擇在土質肥沃、疏鬆、深厚,沒有重茬危害的地塊。宜選擇五年內沒種植過豌豆的「生地」,黏土地和粗沙地均不適宜選為種植地。對於秋種預選地塊應該於播種前施足底肥,如過磷酸鈣,氯化鉀,三元複合肥等,以縮短豌豆生長周期,於十一月底寒潮來臨前收穫。
播種:播種前應對之前平整疏鬆過的土地再翻新一次,敲散結塊有利於根系發育吸收養分,起低攏便於排水,挖小坑,坑深約5釐米,每坑約入種2~3粒。保持各株距約20釐米,行距約40釐米,輕覆薄土,澆水即可。待出苗出後要及時進行補苗選苗和除草。
三、澆水施肥
澆水:種子萌發階段,需要保持充足水分,一般每兩天澆水一次,直到豆苗出齊。苗期當適當增加一定的水量。
施肥:苗期施少量氮肥促使小苗快速長出莖蔓,只到接莢期前;結莢期則要多施磷鉀肥,不施氮肥,主要促使豆莢生長,此間要少澆水,避免因溼度大易出現病害和攜裹走養分。豌豆多次結莢要間隔10~15天追加葉面肥一次,補充營養,促使葉綠素合成,以免出現缺素症。
四、搭架引蔓
在苗齊後蔓莖約長至20釐米高之後,要及時搭接架子,一般用竹條插入攏邊土層搭接成橫豎成排的架子,用細線輕束蔓莖中上部保持直立連到架子上,為其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也可以防止病害,通風透光,促進生長,增加產量,同時保持果實幹淨,不會被雨水濺泥附於表面。同時方便管理採摘。看起來也是一道翠綠的風景線。
五、適時收穫
根據使用方式決定收穫時間;一般豆尖在播種後25~30天莖蔓可長至15~18釐米,適宜採摘豆尖做菜;扁莢食材可在開花7~10天左右獲取;粒用豌豆於開花後20~25天子粒飽滿時採收;而留種和收取幹豌豆則需等植株枯黃,約70%~80%豆莢枯黃時再進行。
此外,豌豆還能做出青飼料及枯株覆壓至土層做田肥用……
種植豌豆就是按照以上幾個流程來完成;就能提高產量,一點不複雜,你還不快親自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