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首因效應」毀了你一生的幸福

2020-12-14 齊魯壹點

別讓「首因效應」毀了你一生的幸福

從婚戀節目看「首因效應」

文|李付春(微信lifuchun1129

是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鐵粉,倒不是我打算去徵婚,更不是看了哪個女生漂亮去找她的聯繫方式。而是喜歡那些男嘉賓的「油嘴滑舌」,因為站在那個舞臺上的男生大多是比較優秀的,還有一些精品「二手」男人,想通過他們的舞臺表現,看看他們的優秀所在。

節目中,男嘉賓上來掃視一眼臺上24位女嘉賓,立即會選出自己的心動女生。當三輪「舌戰」下來,如果這小夥子幸運的話,會進入男生權利那最後一個環節。

一般的場面都是三個女嘉賓站在舞臺的另一個對面,三個女生中中間那位就是小夥子的心「動女生」。在這個時候,孟非就會重複著千篇一律的話:「如果你選擇兩邊任何一位女生,你就能把她領回家,如果堅持選中間那位女生的話,有可能被拒絕,你選哪位?」

看過那檔節目的人都會發現,大多小夥都會選擇自己的心動女生,結果呢,大多都同樣帶著遺憾離開那個舞臺。是什麼原因造成那樣的結局呢?那就是「首因效應」所致。

何為「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效應」,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一見鍾情。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主導地位,作用強,持續時間長,難以改變,這就是首因效應。我本人的理解是,它與一見鍾情及其相似,也就是「眼緣」。

我承認,無論是夫妻、情人還是朋友,第一次相見「眼緣」非常重要。你想,第一眼看見對方就特別討厭,還會有會面的故事嗎?要是強拉硬拽,就可能出現「事故」。所以,無論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都與「眼緣」有關係,中國人叫一見鍾情,西方人叫love at first sigh。我把西方人翻譯成中文借用哲學家的口吻叫「首因效應」。

可是,過來人都知道,一見鍾情走進婚姻的人,婚後不見得幸福,好多就「半途而廢」或叫「中道崩殂」。因為他們是憑著一方或者雙方的短暫感覺而長生感情的。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有誰能一眼看穿六十多年?因此講,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可能出現大的差錯。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

徐志摩一生的痛苦很大成份上就是23歲時遇上了16歲的才女林徽因,年輕氣盛的他還沒有足夠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來掌控「首因效應」的影響。在他眼中,林徽因有著脫俗的美貌,及廣博見識和活躍思想。他們漫步於美麗的康橋,暢談文學藝術,年少的林徽因對他才華的崇敬之情被他誤讀為愛的暗示。然而,他的熱烈追求讓她惶恐無措,她只當他是朋友,是師長。真實的她並非徐志摩想像的那樣,她理智、冷靜,而且傳統、保守。最終造成他們的愛情悲劇。這段感受我曾站在杭州西湖旁邊林徽因那個「牌坊」前思索良久。

名人尚且犯「首因效應」的錯誤,我們凡夫俗子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但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較之以前活躍得很多。特別是一些拜金女孩的擇偶觀點,他們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想坐在自行車上笑。所以就曾出現過56歲「海龜」成為妙齡女郎的搶手貨。甚至她就不問那「海龜」是否贗品冒牌或者為啥單身三十年,也不問「海龜」現有幾房「老婆」或者幾個子女。她光想著不勞而獲在家享福做太太了。

我要說,美女啊,你也不摸摸你那耳朵垂子,命中有那富貴沒有?

就憑短暫一眼,就認為命中注定,還感動得稀裡譁啦。哭也好,笑也罷,短暫激動後的感情流露倒無所謂,有誰願意去拿自己的青春賭明天?笑,意味著笑容背後的快樂、幸福、開心的生活;哭,意味著淚水後面隱藏著的痛苦、不幸、鬱悶的日子。

剛看過臺灣電影《高粱地裡大麥熟》,本來一對恩愛夫妻,儘管貧苦也過得很幸福,特別他把媳婦接出來住到一半山坡的草房子裡,他們那種生活,我估計讓李嘉誠看到都羨慕。可是,一場群毆中,丈夫被打成重傷,臥床不起,家庭頓時斷絕了生活來源。在借債無門的情況下,丈夫只得將妻子抵押給妓院,期望身體康復,還清債務,再贖回妻子,夫妻團圓。身體初愈後,他拼命幹活存錢,但收入甚微。為早日贖回妻子,企圖借賭博贏錢。但結果卻輸掉了錢,也輸掉了志氣。一個粗魯的巡官,看上了他妻子,想娶為填房。為了生活,夫妻都同意了巡官的要求。巡官給丈夫安排了工作,將他們的兒子送入學校讀書。這對飽嘗生活折磨的恩愛夫妻,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偷偷地在高粱地裡重溫舊好。

你聽《非誠勿擾》的男嘉賓都會說:「我會包容她,寵她,愛她一輩子。」試問,等你過上日子,有了孩子,特別是混到提襟見肘的時候,你有那樣的耐心嗎?我倒是不贊成那貧賤夫妻百事哀,可當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時候,你還能做到這樣嗎?

女嘉賓也會說:「我會努力試著改變他,讓他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有責任心。」別忘了還有一句古話,那叫「山難移,性難改。」婚前服服帖帖,婚後又暴露出那鞍馬不羈本性,再要離婚,那就是一場愛情的悲劇,承受最大買單者那就是孩子啊。

「首因效應」是人之常情,一見鍾情也司通見慣,都比雙方戀愛中沒有感覺要好得多。前提是要多接觸,多了解,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有個婚姻問題專家說過:婚前的選擇非常重要,與其婚後去改變一個人,不如婚前選擇一個適合你的人。

所以我奉勸那些即將走進圍城的人們,暫且不管是初婚或者「二進宮」,甚至N進宮的城外人。「首因效應」確實非常美好,李老師也非常贊同,我也經常對身邊的朋友們談起「眼緣」「感覺」一些話語,也贊同朋友「跟著感覺走」。其實,我的後半生也是這樣做的。如果雙方一眼相見,分外討厭。那我一句話就懶得跟對方說,要說也是「再見」。

「眼緣」固然重要,看走眼的時候也斯通見慣。尤其等若干年審美疲勞以後,再美麗的牡丹花也會凋零。因此講,時間是一面證明一切的最佳鏡子。面對「首因效應」,一定要慎重,不妨用時間來考量一下,在「城」門口外磨嘰磨嘰再進。

好啦,祝你好運!祝你在城裡城外都愉快。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別讓「破窗效應」毀了你的人生!
    作者:Minniesweetie別讓「破窗效應」毀了你的人生!今天想要分享犯罪學上的一個理論,叫「破窗效應」。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比起可怕的小破洞,更可怕是對待破洞的那種不以為意的心態,「環境早就髒了,我扔的這點兒垃圾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這麼做的」其實,「錯了就是錯了,影響的大小並不能改變行為錯誤的本質,別人的錯誤更不會是證明你無錯的理由。」
  • 心理學首因效應:社交會成就一個人,同樣也會毀了一個人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社交會成就一個人,同樣也會毀了一個人。為什麼在我們周圍,不乏相貌堂堂、胸懷大志、才華橫溢的人,然而他們卻始終鬱郁不得志?在什麼情況下,社交是屬於心與心的碰撞?什麼是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其實人與人第一次交往時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主導地位,比以後接觸中得到的信息更強,持續的時間也更長。心理學家曾多次通過各種實驗對首因效應進行驗證。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哪個更重要?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對於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相親時穿上時尚的服裝、戴上漂亮的首飾,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對我們影響很大;與戀愛對象小別時,對方說「再見」時的形象,在我們腦海裡久久浮現,揮之不去。那麼,這兩個效應哪個更重要,我首先要從這兩個效應的定義講起。
  • 男人對你著迷,與「首因效應」相關,別忽視了
    一個人能否打動你,第一印象很重要。比如說,相親的過程,能夠很好地說明一切。對於許多朋友來說,相親是解決單身的有效途徑之一;兩個人能否成功,與第一印象,有著很大的關係。第一印象,可以來源於媒人的介紹;更多的時候,是來源於見面時候的感覺。
  • 首因效應:你以為的一見鍾情,本質就是見色起意,充滿了欺騙性
    兩個人如果能夠達到一見鍾情的地步,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非常順利,很快走向談婚論嫁的地步,這種現象叫做首因效應。同時一見鍾情往往具有欺騙性,通過一見鍾情挑選的對象,並不一定能夠幸福長久。首因效應①什麼是首因效應呢?
  • 只要掌握「首因效應」的原理,就能讓對方產生愛上你的感覺
    吸引本身就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當你本身足夠優秀的時候,那麼就可以去利用一些小技巧讓對方一點一點的愛上你。心理學家認為,只要我們能夠去掌握「首因效應」的原理,就可以讓對方產生愛上你的感覺。什麼叫做首因效應?
  • 阿嬌宣布終身不嫁,是誰毀了她一生幸福?愛情終究敗給了世俗
    作者|宋曉峰 審核|宋佳提要:知名女星阿嬌剛剛結婚沒多久就宣布離婚了,這樣的消息既讓人感到惋惜,也讓人感慨,其實每個人心裡邊都有一個答案,究竟是誰毀了阿嬌的一生幸福?她為什麼宣布終身不嫁?【誰毀了阿嬌的愛情和幸福?】12月13日,各大門戶娛樂頭條有這樣一條消息:「39歲阿嬌宣布終身不嫁!直言與賴弘國無複合可能」。很顯然,阿嬌的意思是這一輩子不會再嫁人,她也不會再相信愛情,當然對於前夫賴弘國更是失望,不會選擇複合。
  •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psychology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人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
  • 千萬別讓欲望,毀了你的人生
    但欲望就像彈簧,在合理的彈性範圍內,會促使你變得更舒展美好,但一旦用力過猛,就有徹底毀壞的危機。欲望和虛榮是孿生姐妹,二者一旦兼而有之,心將毀了你,能夠控制情緒和欲望,往往意味著掌控了成功的主動權。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人,無論生活貧苦交加,亦或富埒陶白,他都會怡然自得的享受生活帶來的喜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多樣,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為出現,考查形式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其中有一些知識點名稱較為相似,但其實質卻大不相同,因此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這樣便可順利再下一城。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01網友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他的親戚就是這樣的人。他有嚴重的拖延症,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不是去做,而是拖著。有的時候,你想著再拖幾天,不知不覺,半年一年就過去了。比如,你年輕時一直想帶孩子出去,因為拖延,最後孩子長大了,你也沒有機會了。想著工作時多陪陪孩子,但孩子轉眼就過了而立之年,有自己的生活,不再需要你的陪伴。
  • 「首因效應」告訴你答案
    部門一個同事說:「你僅僅因為第一印象就否定一個人,也許相處下來你會發現他很不錯呢?」小小回答道:「他連第一次見面都不看重,更何況以後呢?」其實,兩性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因為兩個人剛開始彼此不熟悉,第一印象的好壞,決定了兩人能否成功交往,這就是心理學常說的「首因效應」。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因此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從眾效應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是一種追隨別人行為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盲目從眾,會給你婚姻帶來很大後遺症。
  • 莫泊桑《繩子》: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交錯,引發偏見的惡果
    造成奧什科納悲劇命運的表面是一根繩子,也是這根繩子串聯起整個故事,但繩子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置其死地的是人們的偏見,由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綜合交錯,引發了偏見的惡果。我將結合這篇文章闡述,帶著偏見的有色眼鏡,是如何一步步把人逼死的。
  • 「釣魚窮三年,路亞毀一生」?你還別不信,還真是有可能的
    在我們農村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的:釣魚窮三年,路亞毀一生?這是老一輩以經驗得出來的結論,當然了這裡面存在有點誇張的成分,但釣魚真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所以釣魚「窮三年」路亞「毀一生」還真有可能的事情。我本人也是一位釣魚愛好者,釣魚也有好幾個年頭了,釣魚是真的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的。
  • 俗語「釣魚窮三年,遛鳥毀一生」下一句你聽過嗎?網友:朗朗上口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下一句才是精華,你聽過嗎那些年被誤解的俗語,原來是這個意思,你聽過幾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曾經很多的俗語流傳了下來,經過長期而又漫長的發展,很多的俗語被誤解了原來的意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那些年,我們誤會過的俗語。
  • 那個職場新人總是被區別對待,原因是陷入了首因效應
    理解了首因效應,一切謎團都解開了。什麼是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對雙方第一次見面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有很大的影響,也正是所謂的「先入為主」。
  • 願你一生不必經歷豐富,而人生幸福
    塵世間,生活因用心而美麗,因放下而快樂。。期許煩惱少一點,快樂多一點。願心中有陽光,歲月常暖意。你必堅固,無所懼怕。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 戀愛過程中的心理學定律一:首因效應
    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知覺目標給知覺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具體說,就是初次與人或者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勢,從而影響到以後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對決策中收集正確的情報加以分析而言,這種效應是不利的。
  • 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排行榜!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趕緊來看看
    導語:想必心理學在不少朋友心中都是比較深奧的吧,可實際上有不少心理學效應雖然不少記住,但卻是頗為有趣,下面就整理了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一起來看看吧一、酸葡萄效應在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中酸葡萄效應簡單解釋的話,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而且還是那種「極端」自我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