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首因效應」毀了你一生的幸福
從婚戀節目看「首因效應」
文|李付春(微信lifuchun1129)
我是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鐵粉,倒不是我打算去徵婚,更不是看了哪個女生漂亮去找她的聯繫方式。而是喜歡那些男嘉賓的「油嘴滑舌」,因為站在那個舞臺上的男生大多是比較優秀的,還有一些精品「二手」男人,想通過他們的舞臺表現,看看他們的優秀所在。
節目中,男嘉賓上來掃視一眼臺上24位女嘉賓,立即會選出自己的心動女生。當三輪「舌戰」下來,如果這小夥子幸運的話,會進入男生權利那最後一個環節。
一般的場面都是三個女嘉賓站在舞臺的另一個對面,三個女生中中間那位就是小夥子的心「動女生」。在這個時候,孟非就會重複著千篇一律的話:「如果你選擇兩邊任何一位女生,你就能把她領回家,如果堅持選中間那位女生的話,有可能被拒絕,你選哪位?」
看過那檔節目的人都會發現,大多小夥都會選擇自己的心動女生,結果呢,大多都同樣帶著遺憾離開那個舞臺。是什麼原因造成那樣的結局呢?那就是「首因效應」所致。
何為「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效應」,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一見鍾情。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主導地位,作用強,持續時間長,難以改變,這就是首因效應。我本人的理解是,它與一見鍾情及其相似,也就是「眼緣」。
我承認,無論是夫妻、情人還是朋友,第一次相見「眼緣」非常重要。你想,第一眼看見對方就特別討厭,還會有會面的故事嗎?要是強拉硬拽,就可能出現「事故」。所以,無論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都與「眼緣」有關係,中國人叫一見鍾情,西方人叫love at first sigh。我把西方人翻譯成中文借用哲學家的口吻叫「首因效應」。
可是,過來人都知道,一見鍾情走進婚姻的人,婚後不見得幸福,好多就「半途而廢」或叫「中道崩殂」。因為他們是憑著一方或者雙方的短暫感覺而長生感情的。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有誰能一眼看穿六十多年?因此講,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可能出現大的差錯。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
徐志摩一生的痛苦很大成份上就是23歲時遇上了16歲的才女林徽因,年輕氣盛的他還沒有足夠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來掌控「首因效應」的影響。在他眼中,林徽因有著脫俗的美貌,及廣博見識和活躍思想。他們漫步於美麗的康橋,暢談文學藝術,年少的林徽因對他才華的崇敬之情被他誤讀為愛的暗示。然而,他的熱烈追求讓她惶恐無措,她只當他是朋友,是師長。真實的她並非徐志摩想像的那樣,她理智、冷靜,而且傳統、保守。最終造成他們的愛情悲劇。這段感受我曾站在杭州西湖旁邊林徽因那個「牌坊」前思索良久。
名人尚且犯「首因效應」的錯誤,我們凡夫俗子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但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較之以前活躍得很多。特別是一些拜金女孩的擇偶觀點,他們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想坐在自行車上笑。所以就曾出現過56歲「海龜」成為妙齡女郎的搶手貨。甚至她就不問那「海龜」是否贗品冒牌或者為啥單身三十年,也不問「海龜」現有幾房「老婆」或者幾個子女。她光想著不勞而獲在家享福做太太了。
我要說,美女啊,你也不摸摸你那耳朵垂子,命中有那富貴沒有?
就憑短暫一眼,就認為命中注定,還感動得稀裡譁啦。哭也好,笑也罷,短暫激動後的感情流露倒無所謂,有誰願意去拿自己的青春賭明天?笑,意味著笑容背後的快樂、幸福、開心的生活;哭,意味著淚水後面隱藏著的痛苦、不幸、鬱悶的日子。
剛看過臺灣電影《高粱地裡大麥熟》,本來一對恩愛夫妻,儘管貧苦也過得很幸福,特別他把媳婦接出來住到一半山坡的草房子裡,他們那種生活,我估計讓李嘉誠看到都羨慕。可是,一場群毆中,丈夫被打成重傷,臥床不起,家庭頓時斷絕了生活來源。在借債無門的情況下,丈夫只得將妻子抵押給妓院,期望身體康復,還清債務,再贖回妻子,夫妻團圓。身體初愈後,他拼命幹活存錢,但收入甚微。為早日贖回妻子,企圖借賭博贏錢。但結果卻輸掉了錢,也輸掉了志氣。一個粗魯的巡官,看上了他妻子,想娶為填房。為了生活,夫妻都同意了巡官的要求。巡官給丈夫安排了工作,將他們的兒子送入學校讀書。這對飽嘗生活折磨的恩愛夫妻,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偷偷地在高粱地裡重溫舊好。
你聽《非誠勿擾》的男嘉賓都會說:「我會包容她,寵她,愛她一輩子。」試問,等你過上日子,有了孩子,特別是混到提襟見肘的時候,你有那樣的耐心嗎?我倒是不贊成那貧賤夫妻百事哀,可當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時候,你還能做到這樣嗎?
女嘉賓也會說:「我會努力試著改變他,讓他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有責任心。」別忘了還有一句古話,那叫「山難移,性難改。」婚前服服帖帖,婚後又暴露出那鞍馬不羈本性,再要離婚,那就是一場愛情的悲劇,承受最大買單者那就是孩子啊。
「首因效應」是人之常情,一見鍾情也司通見慣,都比雙方戀愛中沒有感覺要好得多。前提是要多接觸,多了解,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有個婚姻問題專家說過:婚前的選擇非常重要,與其婚後去改變一個人,不如婚前選擇一個適合你的人。
所以我奉勸那些即將走進圍城的人們,暫且不管是初婚或者「二進宮」,甚至N進宮的城外人。「首因效應」確實非常美好,李老師也非常贊同,我也經常對身邊的朋友們談起「眼緣」「感覺」一些話語,也贊同朋友「跟著感覺走」。其實,我的後半生也是這樣做的。如果雙方一眼相見,分外討厭。那我一句話就懶得跟對方說,要說也是「再見」。
「眼緣」固然重要,看走眼的時候也斯通見慣。尤其等若干年審美疲勞以後,再美麗的牡丹花也會凋零。因此講,時間是一面證明一切的最佳鏡子。面對「首因效應」,一定要慎重,不妨用時間來考量一下,在「城」門口外磨嘰磨嘰再進。
好啦,祝你好運!祝你在城裡城外都愉快。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