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2020-12-23 晨哥雜談

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

大臣們一聽都大驚失色,其中王經苦勸曹髦說:「司馬昭竊取大權已經很久了,如今宮內空虛。陛下這樣做不是想除去病痛,而是讓它變得更為強大厲害啊!」

曹髦不聽,他拿出討賊的詔書狠狠的丟在地上表示一定要跟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

曹髦跟大臣說完就進宮去找郭太后。這時候早有大臣害怕了,連忙退出來去找司馬昭報信去了。

次日一早,曹髦就全身披掛,手持寶劍登上戰車,率領宮內的衛士、太監們在宮內口殺散司馬昭派遣的守門軍隊,衝出宮來。

剛剛出宮,早有準備的司馬昭就派中護軍賈充帶領人馬迎了上來。兩軍接戰,曹髦身先士卒,揮舞寶劍左劈右砍。賈充的人那裡敢對皇帝動刀槍?都紛紛敗退。

這時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如何是好?

賈充大罵道:「一群廢物!司馬相公平日厚待你們,關鍵時刻就是需要你們上陣啊!今日之事還有什麼好說的?」

成濟不再猶豫了,他拍馬揮戈,上前一下就把曹髦給挑於馬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昭弒君事件。曹髦的死讓司馬昭很是難堪,也增加了他此後篡權奪位的難度。那麼曹髦為何一意孤行,明知出宮是死路一條但還是要如此呢?

這和他的性格有關。曹髦從小就聰明好學,很有謀略。在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掌握了魏國的大權,不久司馬懿去世後,把大權交給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司馬師就廢掉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

曹髦在被立為皇帝之後,他知道朝堂大權和君權都在司馬氏手中,因此他隱忍不發,靜待時機準備扳倒司馬氏,奪回屬於曹氏的權力。

不久後,一個機會來了。淮南駐軍因為不滿司馬師擅權,舉兵討伐司馬氏。司馬師帶領大軍前往徵討,雖然平定了淮南但是司馬師也在此戰中受了重傷,剛剛班師回到許昌就一病不起,司馬師對趕過來的弟弟司馬昭說:「我命不久矣,你可以接替我為大將軍,掌管軍權。」說完司馬師就撒手西去。

消息傳回洛陽,曹髦大喜他認識到這是一個反擊的絕好時機。於是他馬上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另外讓尚書傅嘏率領大軍回到洛陽。

不料傅嘏卻投靠了司馬昭,建議司馬昭領軍親自回京。就這樣,司馬昭帶領大軍回到洛陽,重掌大權。曹髦功虧一簣。

此後,曹髦為了安撫司馬昭,封他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假意推辭了九次沒有答應。這讓曹髦心中充滿了恥辱,一個皇帝九次下詔書封臣子官爵,卻被臣子九次拒絕。面對這種恥辱自己還沒有絲毫的辦法。

於是有血性的曹髦決定和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你司馬昭不是想行堯舜禪讓之事嗎?你不是想做的大義凜然嗎?我偏不讓你如願。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史書上永遠會記載司馬昭弒君!這會是你司馬氏一族永遠的歷史汙點。

從這方面來說,曹髦比起那些只知道苟且性命的亡國之君要有血性,面對至少他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尊嚴。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說曹髦是史上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
    在一輛破碎的輦車前面,是一具身著皇帝袍服的屍體,一張稚嫩的臉孔下是一枝穿透身體的鐵矛,他就是曹魏的小皇帝曹髦。公元260年6月1日夜,魏國第四任皇帝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辱廢,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三人聽後大驚失色。王經勸告說:「司馬家掌握大權已經很久了,陛下無兵無甲,宮中連宿衛都空缺,怎麼討伐?如果去討伐必將遭致大禍。」
  • 曹髦討伐司馬昭失敗,若成功能改寫歷史嗎,271年後元子攸是榜樣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這是公元260年,時年僅20歲的曹魏皇帝曹髦,對著他的手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常侍王業所說的一番義憤填膺的話,隨後曹髦不顧一切地帶著他手下的宦官、奴僕、宿衛大聲呼喊地向司馬昭的府邸衝過去,殊不知王沈和王業兩人早已將皇帝的意圖告知了司馬昭。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只有後人才敢說出
    曹髦過於輕敵,不聽取老臣的勸阻,明知司馬昭在朝中根深蒂固,黨羽遍布朝野,私自頒布詔書,要求天下諸侯討伐司馬昭。詔書剛剛寫好,便被司馬昭知曉,魏帝曹髦手握佩劍衝出宮去,各大臣眼看魏帝不保,紛紛投降司馬昭,揭發了曹髦的陰謀。司馬昭知道後,大笑一聲,不以為然。
  • 為什麼曹髦會評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可能沒那個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流傳甚廣的成語出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孫,魏國的第四任皇帝曹髦的口中,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司馬昭想要篡國的野心已經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按說司馬昭最後也沒能當上皇帝,他的帝王封號還是自己兒子晉武帝司馬炎改朝換代後給追封的,那麼為什麼會得到曹髦這樣一句評語呢?
  • 傀儡皇帝曹髦死後,留下個流傳千古的成語,家喻戶曉
    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經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成語的典故,出自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曹髦,曹魏的第四位皇帝,祖父是魏文帝曹丕,父親是東海王曹霖。他自幼聰慧好學,3歲時被封為高貴鄉公。
  • 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情節,司馬昭手下的心腹大臣賈充指使手下的成濟,在曹魏皇帝曹髦率軍出宮時,刺殺了曹髦,曹髦當時可是曹魏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卻被臣子刺殺,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大的事,這事還傳到了蜀漢。
  • 賈充和成濟殺死了曹髦,司馬昭找替罪羊,誰下場最慘?
    甘露五年(260年),魏國皇帝曹髦,不滿權臣司馬昭獨專朝政,於是,集合了皇宮裡的衛士和一幫奴僕,大約三百多人,去討伐司馬昭。
  • 曹魏最有風骨的傀儡皇帝——曹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在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四月,曹髦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在《晉書》中記載,這次封賞司馬昭像往常一樣拒絕了;而《三國志》中卻沒有這樣的記載。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都能提現出當時司馬昭篡位的時機已經成熟,封完晉公之後,接下來大概就是藉助一些功勞進位晉王,然後群臣勸進了。
  • 司馬師之死是曹髦的機會,他明晃晃地奪權,想要重演高平陵之變
    三國時期曹魏的高貴鄉公曹髦被大家熟知的,就是他說出過那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後在親自率領近衛去討伐司馬昭的時候,被成濟所弒,年僅19歲,他死後,曹魏算是徹底沒有希望了,曹魏已不是日薄西山,而是已經進入黑夜之中了。
  • 他是曹魏最後的靠山,他若不死,司馬昭只得老老實實做人
    絕對沒有一個人敢說他在為人處世之道上是滴水不滴,就像三國時期早期的大老闆曹操一樣。在他的早期生涯之中,有三大瑕疵。一件讓門閥士族失望,一件讓天下人膽寒,一件讓漢室宗親蒙羞。1、誅伏皇后與董貴人。亡國的女人命運都是由不得己,大多數都是悽慘的,作為漢獻帝的女人伏皇后與董貴人,她們的命運同樣如此,雖然不是亡國之君的女人,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更為悽慘。
  • 讀《資治通鑑》1172——成濟刺殺曹髦
    高貴鄉公下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夏,四月,詔有司率遵前命,復進大將軍昭位相國,封晉公,加九錫。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五月,己丑,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
  •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文鴦帶領軍隊一度衝入司馬師的大營,司馬師受到驚嚇,眼疾發作,眼睛痛的都震出了眼睛眶了。雖然這一戰司馬師殺了毋丘儉,但是他的眼疾也發作的更厲害了,自此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司馬師死後,代替他執掌大權是他的弟弟司馬昭。曹髦是個早慧的孩子,加上這時候年歲漸長,他已經受夠了司馬師的專權,不希望繼續當司馬昭的傀儡。司馬師病重於許昌之時,司馬昭從洛陽趕到許昌來。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世人皆知其野心,而不知其陰謀
    其實司馬昭一直放不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這句話是魏帝曹髦自感皇權日益被孤立、聖聽逐漸被蒙蔽,決定孤注一擲,率眾聲討司馬昭時所說的。據《漢晉春秋》記載: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 人物誌:司馬昭
    曹髦見威權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 五月初六,曹髦使冗從僕射李昭等在陵雲臺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之辱,如今親自率領你們去討伐他。」王沈、王業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司馬昭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
  • 誰的司馬昭之心
  • 司馬昭之心​​ | 《中國上下五千年》(121)
    朝中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司馬師和他弟弟司馬昭手中。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後,他接替做了大將軍。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於心計,謀略過人。司馬昭剛剛坐上大將軍的寶座,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謀反,司馬昭率兵討伐,大勝而歸。司馬昭為人奸詐,他認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進進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武器的護衛前呼後擁,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為何不當皇帝?
    於是暗中將他殺害,自己掌握了大權。沒過多久,司馬懿死後,就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了將軍的職位。於是朝中大權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馬師和他的弟弟司馬昭的手中,即便後來更換了皇帝,司馬師死後,但基本上的所有大權仍然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司馬昭生性陰險和狡詐,有極度高的權力欲望,雖曹髦是皇帝,但是沒什麼勢力,很是忌憚司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奪帝位的野心。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後,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裡。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54年,司馬昭的兄長司馬師廢掉了魏帝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過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臨終前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因此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當時有個叫王經的尚書,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王經出身平民,因為聰明好學,才學出眾而得到同鄉崔林的賞識,被提拔任官。先後歷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司隸校尉、尚書等職務。
  • 曹魏後期一位大臣,弒殺皇帝曹髦,最終是什麼結局?
    正元二年(252年),賈充隨司馬師前往樂嘉城討伐毌丘儉和文欽發動的叛亂。在司馬師去世後,賈充又開始輔佐司馬昭。因此,賈充逐漸成為司馬懿家族的心腹,為其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而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