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
大臣們一聽都大驚失色,其中王經苦勸曹髦說:「司馬昭竊取大權已經很久了,如今宮內空虛。陛下這樣做不是想除去病痛,而是讓它變得更為強大厲害啊!」
曹髦不聽,他拿出討賊的詔書狠狠的丟在地上表示一定要跟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
曹髦跟大臣說完就進宮去找郭太后。這時候早有大臣害怕了,連忙退出來去找司馬昭報信去了。
次日一早,曹髦就全身披掛,手持寶劍登上戰車,率領宮內的衛士、太監們在宮內口殺散司馬昭派遣的守門軍隊,衝出宮來。
剛剛出宮,早有準備的司馬昭就派中護軍賈充帶領人馬迎了上來。兩軍接戰,曹髦身先士卒,揮舞寶劍左劈右砍。賈充的人那裡敢對皇帝動刀槍?都紛紛敗退。
這時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如何是好?
賈充大罵道:「一群廢物!司馬相公平日厚待你們,關鍵時刻就是需要你們上陣啊!今日之事還有什麼好說的?」
成濟不再猶豫了,他拍馬揮戈,上前一下就把曹髦給挑於馬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昭弒君事件。曹髦的死讓司馬昭很是難堪,也增加了他此後篡權奪位的難度。那麼曹髦為何一意孤行,明知出宮是死路一條但還是要如此呢?
這和他的性格有關。曹髦從小就聰明好學,很有謀略。在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掌握了魏國的大權,不久司馬懿去世後,把大權交給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司馬師就廢掉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
曹髦在被立為皇帝之後,他知道朝堂大權和君權都在司馬氏手中,因此他隱忍不發,靜待時機準備扳倒司馬氏,奪回屬於曹氏的權力。
不久後,一個機會來了。淮南駐軍因為不滿司馬師擅權,舉兵討伐司馬氏。司馬師帶領大軍前往徵討,雖然平定了淮南但是司馬師也在此戰中受了重傷,剛剛班師回到許昌就一病不起,司馬師對趕過來的弟弟司馬昭說:「我命不久矣,你可以接替我為大將軍,掌管軍權。」說完司馬師就撒手西去。
消息傳回洛陽,曹髦大喜他認識到這是一個反擊的絕好時機。於是他馬上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另外讓尚書傅嘏率領大軍回到洛陽。
不料傅嘏卻投靠了司馬昭,建議司馬昭領軍親自回京。就這樣,司馬昭帶領大軍回到洛陽,重掌大權。曹髦功虧一簣。
此後,曹髦為了安撫司馬昭,封他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假意推辭了九次沒有答應。這讓曹髦心中充滿了恥辱,一個皇帝九次下詔書封臣子官爵,卻被臣子九次拒絕。面對這種恥辱自己還沒有絲毫的辦法。
於是有血性的曹髦決定和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你司馬昭不是想行堯舜禪讓之事嗎?你不是想做的大義凜然嗎?我偏不讓你如願。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史書上永遠會記載司馬昭弒君!這會是你司馬氏一族永遠的歷史汙點。
從這方面來說,曹髦比起那些只知道苟且性命的亡國之君要有血性,面對至少他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尊嚴。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