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土一塊千年墓磚,曝光了墓主身份,韓國人連忙宣稱:造假的

2021-01-08 講臺上的歷史課

如果大家看過韓國人繪製的古代地圖,就會發現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們恨不得把古代中國都劃為「韓國」。有網友就發出感慨,韓國宣稱整個地球都是自己的。這是韓國人的自嗨,一家之言,可說多了難免讓人心生厭惡。

2015年3月,北京大興區黃村鎮三合莊村發現一處大規模墓葬群。發現古墓群並沒有特別之處,可其中一座墓葬出現了一塊刻有銘文的墓磚,在韓國史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們連忙否認,認為這是造假的。

這是一塊什麼墓磚,韓國人為何如此激動,這裡面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現銘文的墓地是魏晉南北朝北朝時期,墓主人叫韓顯度,下葬時間為元象二年(539年)。墓室與東漢時期的墓地風格類似,耐人尋味的是墓主人祖籍,樂浪郡朝鮮縣。

這個樂浪郡可大有來頭,可以上溯到漢武帝時期。史書記載,漢武帝滅掉衛氏朝鮮後,在原衛氏朝鮮的領地上設立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也就是,樂浪縣是隸屬西漢王朝的。

史書《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儘管當時交通不便,樂浪軍除朝鮮人外,這裡還有很多漢人。到了西晉時期,中原王朝大亂,無限東顧,樂浪郡被高句麗佔領。

但是,樂浪郡人怎麼葬在了千裡之外的北京大興呢?這要從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說起。延和元年(432年),拓跋燾曾經有過「遷朝鮮民於肥如,復置朝鮮縣」的舉動。肥如位於如今的秦皇島市,拓跋燾設置的朝鮮縣大概就在如今盧龍縣東部,這裡距離北京很近。

因此,大興地區發現樂浪郡人也就不足為怪了。這就尷尬了,韓國史學家不是一直堅稱先祖統治過東亞嘛。當然,尷尬歸尷尬,慌忙之中韓國史學家立即作出了應對:打死不承認,同時堅稱帶有銘文的墓磚是造假的。

事實上,有不少韓國人並不諱言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的深厚淵源,但絕多數人堅決否認這一點。韓國歷史教科書也一直強調,「高麗從中國引進了官僚制和科舉制,留下金屬活字印刷術、大藏經、青瓷等優秀的遺產,韓民族參與了世界文化的發展進程,以旺盛的創造力維持並發展了文化的主體性。」

參考資料:《漢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熱點關注】 隋煬帝墓西北方發現一座同時期磚室墓 ,墓主或是楊廣兒子
    一天的會議在交流研究心得的同時,也透露了隋煬帝墓考古發掘與保護的最新進展,引起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再現謎云:一同時期磚室墓墓主是誰?在下午進行的大會交流中,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透露,隋煬帝楊廣墓葬的西北方位,發現一座同時期的磚室墓葬。
  • 北京古墓挖出一塊「磚」,韓國人的反應很奇怪,他們為何會如此?
    韓國大肆的編造歷史,任意捏造虛假事件,尤其是一些比較久遠的歷史,都被韓國人改的體無完膚。似乎,爭搶名人,編造歷史已經成為韓國的特色。然而,直到北京古墓挖出一塊「磚」,韓國人那些自欺欺人的言論便不攻自破。對此,韓國人表示非常慌張。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迷之自信的韓國人慌了起來。
  • 蚌埠首次發現新莽時期夫妻合葬墓 男性墓主武官身份不凡
    他在有心遛看施工現場時,看到施工工地散落成片的大型漢代灰磚。喜愛並略懂一二文物的他,從灰磚較大的尺寸、質地及花紋,初步判斷,這是早期磚,可能有墓葬或建築,於是立即制止施工,並上報給當地文物管理處。經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組織專家現場勘察,責令停工並確認此處為新莽時期古代墓葬群。
  • 親王墓出土的珠寶堪比皇陵,墓主身份曝光,原來是一對千古絕戀
    一般來說,有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為了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考古專家隊伍會組織搶救性發掘,2001年,湖北就有一個明朝親王墓差點被盜墓賊破壞,據說這是一個明代的一個親王的合葬墓,那麼墓中這兩人的身份究竟是誰呢?
  • 四川最大北宋"土豪墓"墓主高貴 墓底有防腐水銀
    四川最大北宋"土豪墓"墓主高貴 墓底有防腐水銀 考古現場領隊連銳說,這座墓葬為帶墓道的雙室磚室墓,總長15米,寬7.6米。發掘面積為200平方米。比較特殊的是,墓室外還有一條斜坡墓道,長約8.2米,寬約1.7米。「北宋石墓室比較常見,但從沒超過5米長。」連銳說,這是目前為止,四川省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北宋磚室墓。
  • 軍隊意外炸出白起墓,墓中出土3把青銅寶劍,韓國人:我們要祭拜
    上千年來其墓葬一直沒有被人發現。直到1970年,一批解放軍在鹹陽施工時,意外炸出了一座古墓,白起的墓穴自此重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一代戰神,活著的時候百般威風,可死後的藏身之所卻沒有想像中的奢華。由於施工的破壞,考古專家聞訊趕往現場,對墓葬進行了保護性開發,他們把墓裡值錢的陪葬品小心取出,並對遭到損壞的文物進行技術修復。
  • 高昌墓磚〔墨跡〕
    高昌雖地處中國邊地,且歷經少數民族如北涼、回鶻、蒙古等相繼治理,但其漢文化的特點並未因此改變,這可以在其印製品、壁畫和大量出土的高昌墓磚文字中得到印證。  從目前高昌地區出土的書法質材來看,主要為木、石、磚(包括泥坯)、紙、絲織品等,尤以墓磚為載體的書法遺存最豐富;其墓磚書寫形式計有:抹底(白底)朱書、墨書;墨底刻豎線朱書;白底紅線墨書;墨底白粉書;刻字、刻字填朱等。
  • 湖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墓主寫給閻王爺的信筏,專家看完忍俊不禁
    湖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墓主寫給閻王爺的信筏,專家看完忍俊不禁正所謂:「臨死去只落得孑然一身,赴陰司始問子孫安在;到頭來徒留千古罵名,來地府方知萬事皆休」,古人視死如視生,故而就算在人生彌留之際,也要將生前的財富帶入墓中,想著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7月16日,記者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不久前,該院考古人員在巫山發現了戰國晚期至六朝時期的墓葬34座,其中,一座刀把形的磚室墓內的壁磚上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明確紀年,十分罕見。專家稱,其發現對於三峽地區墓葬分期、東晉時期的墓葬習俗及社會文化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北京出土一座清朝古墓,墓主身穿五爪龍袍下葬,他是誰?
    不過能在其衣服上繡上蟒文的一般也是身份十分好貴之人,在現代的考古發掘中,蟒袍的出土還不對,對於蟒袍服飾的研究更有待進一步的深入。但是又一次偶爾意外的考古發掘讓為蟒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這是發掘是在2006年5月,當時是正在施工建設的京郊石景山玉泉路的建設現場,突然發掘出的古墓嚇壞了現場的工人,趕緊報了警,隨後專家趕往現場。
  • 陝西鹹陽古墓出土「戰神佩劍」,墓主威名響徹千年,一生未有敗績
    前些年,專家們發現了許多戰國時期的古墓,其中一座就是白起墓。從考古史上發現,我國歷代挖掘的戰國墓規模都十分浩大,比如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令世界考古學家震驚。除了這些著名的戰國時期的墓葬,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墓葬,不過並不要輕視墓主,比如白起墓就是其中的代表。
  • 《蓋天保墓磚銘》考
    據云為此前不久出土於大同城東南7裡沙嶺村東一裡許的高坡上。銘文分兩部分,前為小字,3行又一字,字徑2釐米許,凡55字。其文云: 太和十六年二月廿九日積弩將軍蓋天保」喪,三月十七日葬在臺東南八裡坂上。向定州大道」東一百六十步。墓中無棺木,西葙(廂)壁下作磚」床。 後為四個大字,字徑4~5釐米,蓋字最大,長可6釐米: 蓋興國父。
  • 溫州瑞安山中驚現,詩史級豪華「活死人墓 」,墓主身份曝光
    溫州瑞安山中驚現,詩史級豪華「活死人墓 」,墓主身份曝光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小龍女,居住在終南山下,活死人墓,故而她所在的門派,就是所謂「古墓派」。雖然這只是金庸先生虛構的門派,但是活死人墓沒想到卻真的存在……終南山是我國比較特殊的山脈,是秦嶺的一部分,要知道,秦嶺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南北分界線,而且還是重要的龍脈,作為秦嶺的分支,再加上當地的地形非常的危險,裡面也有很多的歷史古蹟,所以科研價值是非常高的。
  • 九原崗壁畫墓墓主應是劉貴
    開展前,諸多媒體刊發各類報導,可惜都忽略對墓主的探究。參與發掘此壁畫墓的李培林先生力邀筆者撰寫此文〖核心提示〗  11月30日開始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的墓主,經考證,應是《北齊史》《北史》皆有傳的北魏驃騎將軍、東魏驃騎大將軍劉貴(?
  • 南京出土明代古墓,墓主來歷非凡,或許是傳說中「觀山太保」
    然而2015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發掘一批明朝古墓群,墓主人的來歷非凡,似乎和傳說中的"觀山太保"有關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出土的14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南北兩側分布的12座墓葬,其形制簡單,遺物比較少。整個墓地中央的兩座墓葬,出土不少具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據悉,這兩座主墓葬共出土大約100餘件文物,其中大多為金、銀、銅、石、磚等形制文物,墓主棺槨內有不少形狀奇怪的陪葬品。
  • 江西鄱陽發現林士弘墓?墓磚紋飾是'皇'字?
    墓應該就在凰崗與金盤嶺交界處的楊家櫟水庫附近。據,老一輩介紹,在楊家櫟水庫修建前,楊家櫟水庫周圍有許多村莊,如張家山、方家山、林家、楊家等。楊家櫟水庫未修建前是一條河道,可通往麗陽的碼頭。到我們鄱陽的老縣城鄡陽也近。建楊家櫟水庫時,水庫周圍的幾個村遷出。楊家櫟水庫周圍,曾出土大量瓷瓦片,懷疑是官窯所在地。
  • 韓國出土一雙1500年前的銅鞋 專家:墓主可能是王族
    韓國慶州發掘的鍍金銅鞋(韓國文物部門)據韓聯社27日報導,韓國慶州市皇南洞一座新羅王朝墓葬中,發掘出多件文物珍品,其中一件鍍金銅鞋,距今大約1500年,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王族。項目組還在墓主的腿部和頭部發現修飾腰帶的銀板和瓔珞等首飾,墓葬內還出土鍍金銅馬鞍、青銅熨鬥、各種陶器等陪葬品。
  • 柳州一明代墓墓主身份確認,「學霸」家族曾「七代連科」
    近日,這個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明代官員莫抑的墓址,經文物部門發掘、清理後得以確認,墓主人的生平行實,也隨文物出土水落石出。▲圖為古墓發掘現場。嶺上三座明代墓因盜掘面目全非莫抑為明代柳州府馬平縣人,其於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考取進士,官至正四品的廣東海道副使。
  • 【王陵大墓】輝縣固圍村魏國大墓出土的絕世珍寶!
    墓室為長方形豎井式,口大底小,底部中心以枋木疊築槨室,內置內槨與棺,槨室上填細砂,砂上再填夯土,與墓上建築的夯土臺基銜接,1號墓南墓道口有放置兩輛馬車的木室,中部有守墓人住穴。各墓隨葬品多被盜,銅器僅剩小件器物,內多精美的錯金銀器。1號墓中出土的仿銅陶禮器組合為鼎、敦、壺、盤、匜、鑑,其中鼎有大小相次者九件,證明墓主身份相當於諸侯。在1、2號墓內出有魏國布幣。
  • 西安出土女子唐墓,墓主是李世民侍衛,參與玄武門之變
    2003年,西安發掘出土一座唐墓,據專家研究發現,墓主是一位30歲的女性;墓中出土一塊墓誌,長、寬均為52釐米,劃有橫豎方格,銘文系陰文正楷,字體端正挺拔、瘦勁秀美,共16行、242字,記載了墓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一位關係密切的女子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