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藝術家的作品,一般都會從其作品本身入手,但是大師的作品往往是其內心世界的寫照,是精神境界的表達。因此應該了解他們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和個人情感,這些並不屬於藝術領域的「瑣事」卻是個人真性情的反映,很可能造就了大師的個人性格和藝術氣質,因此家庭環境往往能決定或改變一個人的藝術生命。
齊白石和孩子
齊白石 於1863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的一個貧苦農家。其父單傳,而身為長子,自然成為齊家望眼欲穿的長孫。除了物質的自然滿足,就是精神方面所獲祖父母及父母雙份的關愛。由於出身寒微,短暫的青春過後,就得面對現實生活。雖然窮苦貧困,但是人窮志堅,反而激發他挑戰人生的鬥志和直面生活的信心。生活上和藝術上的坎坷和艱辛是的齊白石對家人的感情有為看重。他曾自篆一枚閒章「老為兒曹作馬牛」,表達了其對子女們的關愛之情。
老為兒曹作馬牛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一生先後有兩任妻子,前者為陳春君,後者名為胡寶珠。兩位夫人一共為齊白石生下了六男四女。
齊燕來與其胞弟齊由來是陳春君所生三子齊良琨的兒子。
齊白石 益壽有餘
149*40cm
紙本鏡片
款識:益壽有餘敬香先生雅屬八十九歲白石畫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
《齊白石全集》裡講齊白石作畫前必定先深思熟慮如何構圖,所謂「經營位置」,然後用碳條作草稿,最後下筆必定有神。此幅畫面簡潔利落,筆墨運用嫻熟,重筆疾書畫出魚背,魚的眼、須、魚鰭則用濃墨點出,整體墨色滋潤,變化豐富,濃淡適宜。齊白石將魚的動態和透明性在紙上高度提煉,用完美的筆墨,寫意的方式表現出來。
此幅《益壽有魚》把魚的動態表現的淋漓盡致,又能引人沉思,仿佛是在應和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齊白石曾這樣回憶陳春君:「二月初,得良元從家鄉寄來快信,得知我妻陳春君,不幸於正月十四逝世,壽七十九歲。春君自十三歲來我家,熬窮受苦,從無怨言,我在北平,賣畫為活,北來探視,三往三返,不辭跋涉。相處六十多年,我雖有恆河沙數的話,也難說盡貧賤夫妻之事,一朝死別,悲痛刻骨,淚哭欲幹,心摧欲碎,做了一副輓聯:
怪赤繩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離別。
問黑面閻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團圓。
陳春君一生為齊白石生了五個孩子,齊良琨是第三子,號子如,生於1902年。18歲時在父親的安排下入北京著名畫家陳半丁門下學畫,後成為頗有成就的花鳥畫家。齊燕來、齊由來為 齊良琨的兒子。
齊燕來、齊由來 紅梅
106*48cm
設色紙本立軸
款識:真為此畫法白石五孫齊燕來題字,胞弟齊由來畫丁亥年二月 英億先生清玩
鈐印:齊燕來(朱文)白石五孫(朱文)人長壽(朱文)
梅蘭菊竹是為四君子,歷來是文人作畫的不朽題材。畫家們以心靈映射萬物,代草木立言。因而呈現出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狀物體情,借物寓意,使藝術形象與思想感情醞釀糅合於胸中,達到物我兩融,身與物化的意境。
此幅濃淡墨作梅樹枝幹,用胭脂作沒骨梅,濃墨點蕊,疏朗秀挺,冷豔奇麗。此畫筆墨縱橫,功力深厚,隨意揮灑,氣韻滿幅。
齊白石的第二個妻子胡寶珠是作為妾室進入齊家的,由於陳春君不喜歡城市生活,就讓胡寶珠陪伴齊白石去北平。1921年,齊白石57歲,胡寶珠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齊良遲。齊良遲十歲起在老父指導下學習中國畫傳統技法,二十四歲於北京輔仁大學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後遵周總理囑託,辭職專門侍奉白石老人並研習「齊派」繪畫藝術。齊良遲生子齊秉聲。
齊良遲 蝦
67*44cm
紙本鏡片
款識:正是暢遊時白石四子齊良遲
鈐印:齊良遲(白文)人長壽(朱文)
齊良遲曾任北京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北京湖社畫會藝術顧問。 全國政協委員,湘潭齊白石紀念館名譽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品鑑定研究室顧問。
齊良遲先生的書法也是在父親的親自教誨下學得的,其書法集柳公權、李北海、鄭板橋、金農及其父親之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書藝風格。齊良遲先生同他父親一樣,在詩、書、畫及篆刻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造詣。
齊良遲 牽牛花
69*45cm
紙本鏡片
款識:朝朝花豔八十歲齊良遲
鈐印:齊良遲(白文)人長壽(朱文)
幾朵紅花,幾個花苞,幾片花葉,兩隻蜜蜂,寥寥數筆,勃勃生機,似乎聞到夏天的味道。這可能就是齊派繪畫藝術的真諦所在。
齊秉聲 菊花
136*67cm
紙本立軸
款識:益壽延年乙丑冬白石老人後人齊秉聲畫
鈐印:人長壽(朱文)白石第十二孫(白文)
齊秉聲,湖南湘潭人,系齊白石第十二嫡孫。現為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北京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副院長。自幼酷愛繪畫,得齊白石親授。10歲時,齊白石特賜印章兩方:一方為「白石第十二孫」,一方為「齊秉聲」,作為而後繪畫之用。
其創作受齊白石藝術薰陶,領悟較深。作品筆法老辣,潑墨大膽,神趣充盈。
1987年6月應邀提供作品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中國現代書畫美術展」,有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在《人民政協報》、《北京晚報》、《文藝人才》等報刊上發表。現為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北京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副院長。
兩年後,胡寶珠的第二個兒子齊良己出生,這年齊白石已經59周歲。齊良己,字子瀧,號遲遲,先後就讀於北平國立藝專,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他也繼承了老父齊白石的衣缽,擅長畫花鳥蟲魚,有較高藝術成就。良已幼年頗受老父寵愛,白石老人曾經畫過一幅《遲遲瞌睡圖》並題詩曰:
問道窮經豈有魔,讀書何苦口懸河。
文章廢卻燈無味,難怪吾兒瞌睡多。
齊良已 紅梅
34*34cm
紙本鏡片
款識:白石後人良已作
鈐印:白石五子(白文)齊良已(朱文)
梅花自古以來就就是中華精神的代表,在冰封肅殺的冬季裡,只有梅花抵禦嚴寒在雪中盛開,梅花是自強不息,高潔的象徵。
此幅紅梅圖,枝幹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多而不亂,梅影清風撲面而來。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他貴人們的書畫,你喜歡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