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

2021-02-08 弘道暢玄

  道教所崇奉的最高天神為三清,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但在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太平經》中僅見有後聖李君上升上清之殿之說,不見有三清之說。足見東漢末早期道教尚未完成以三清為至尊的神仙體系。由於《太平經》非一人一世之作,關於崇拜的神,尤其是至尊天神,在名稱說法上也就並不完全一致。有說宇宙至尊之天神為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說這位帝君姓李,實際上就是指經過神化的《道德經》作者李聃。說他是得道之大聖,上升上清之殿,中遊太極之宮,下治十方之天,封掌億萬兆庶,鑒察諸天河海.地山源林,無不仰從,總領九重十疊。《太平經》卷一至十七。說他有一師四輔,一師即彭太師;四輔即上相方諸宮青童君.上保太丹宮南極元君.上傅白山宮太素真君.上宰西城宮總真王君。此外,公卿有司仙真聖品大夫官等三百六十一,從屬三萬六千人,部領三十六萬,人民則十百千萬億倍也。說後聖九玄帝君居住於太空覆臺洞真之殿,平玉之屋。描繪其殿房住處無比美好,金華之內,侍女眾真五萬人。這是一種說法。又有說:三皇五帝是宇宙主宰。說天有三皇若三光,地有三皇若高下平,人有三皇若君臣民,天有五帝若五星,地有五帝若五嶽,人有五帝若五行五藏。《太平經》卷六十六說:宇宙共有九皇十五帝主宰一切。又有說:天君為至尊天神。說只有天君方能差遣諸神,天君掌握簿疏善惡之籍,歲日月拘校定人生死。說天君無所不知,天君日夜預知,天上地下中和之間,大小乙密事,悉自知之。《太平經》卷一百一十一,說天君是宇宙之心,人身中有心神,天遙相見,音聲相驛,人若違犯天君意旨,必遭天譴。又有說:崑崙北極真人是決定人壽之神。足見東漢末早期道教尚未建立起統一的神衹體系。早期道教為多神崇拜,各地崇道者各有所崇,故在推尊方面也便說法不一。

  早期道教除信奉天神外,還信奉許多神,天上.地上乃至人身中莫不有神,一切自然物乃至時間.氣候.方位莫不人格化為神,也莫不有神控制。比如,四時為兵馬之神,隨四時氣衰盛以拱邪;五行為五德之神,使人好善;東西南北中央為五方之神,又被認為是五行五帝之神,東方之神行屬木,南方之神行屬火,西方之神行屬金,北方之神行屬水,中央方之神行屬土;還相信天上的星宸都是神,說天上二十八宿更值,察視人間之善惡,使善者命長,惡者自亡;還相信人體內有五臟之神,說神生於內,五臟皆有神,為善不敢失繩纏,不敢自欺。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神也(《太平經》卷十八至卅四)。總之,自然及自然界之一切,莫不有神。

  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除了物與神相互依存的特點之外,另一特點就是同其社會思想一致。如認為世人有善惡,神亦分正邪,進而說當時是邪神多.正神不得其處,故引起天道大亂,再進一步便據此抨擊當昤的政治,今邪人多居位,共亂帝王之治(《太平經》卷一百十二)。

  以上是神的大致內容。下面談談早期道教信仰仙的內容。

  遠在戰國時期,關於存在仙人.仙境以及人可求仙.登仙的傳說,已經流行於我國南北。《史記.封禪書》及其它傳記中也有不少關於求仙的記述,把仙人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脫自在的人,仙境中的生活極其美妙而神秘。早期道教繼承了方士.神仙家信仰神仙的傳統,在《太平經》中多處有論述,不過這些出自民間的關於仙的說法,與古史文獻中對仙的描繪,似乎略有不同。《太平經》中的仙,只是人.神之間的能長生.能變化的人,而且他們也並不是那麼瀟灑清閑。《太平經》卷四十二說:宇宙間有九種人,即無形委氣之神人.大神人.真人.仙人.大道人.聖人.賢人.凡民.奴婢,九種人各有其職,仙人職在理四時,仙人變化與四時相似,故理四時也。又說仙人主風雨,能飛者,獨得道仙人耳。這說明仙人是在神人.真人之下,在聖人.賢人之上的一種人,是能與四時同變化.能飛的人,同時又是仙無窮時,命與天連的長生者。

  早期道教宣揚人可以成仙。怎樣才能成為仙人呢?《太平經》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說:奴婢賢者得為善人;善人好學得成賢人;賢人好學不止,次聖人;聖人學不止,知天道門戶,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人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與皇天同形。卷九十四至九十五說:古始學道之時,神遊守柔以自全,積德不止道致仙。卷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說: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聖,聖學不止成道,道學不止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這都說明了成仙之路在於學道積德。

  仙人的生活狀況又如何呢?《太平經》卷九十四至九十五說:積德不止道致仙,乘雲駕龍行天門,隨天轉易若循環。天上又如合呢?卷四十七說:天上積仙不死之藥多少,比若太倉之積粟也;仙衣多少,比若太官之積布帛也;囚缶之第舍弘少,比若縣官(帝王)之室宅也。常當大道天居,故得入天。仙人住在天上如帝王宮殿的室宅裡,穿仙衣,服不死之藥。較之《莊子.逍遙遊》所描繪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之山的仙人,《列子.湯問篇》所描繪的臺階皆金玉的歸墟之中的仙人,以及《史記.封禪書》所描繪黃金銀為宮闕的海上三神山上的仙人,生活狀況基本上是相同的,不過古傳說的仙人是住在神秘的海上或山上,而《太平經》中所說的仙人則更脫離塵世,上升到了更渺茫的天上。

  早期道教除信奉神和仙,還相信鬼的存在,所謂天責人過,鬼神為使(《太平經》一百十二)。認為人有靈魂,形體與靈魂合一,則為生人;形體與靈魂分離,則生命死亡。《太平經》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說:晝為陽,人魂常並居;冥為陰,魂神爭行為夢,想失其形,分為兩,至於死亡。離開形體的魂就叫鬼。人死其魂便進入幽冥,《太平經》中稱為黃泉或土府,所謂惡下入黃泉。魂在幽冥要受地陰神的考察,別其善惡,所謂收其形骸,考其魂神。善者有賞,可上升受天之衣食,惡者受罰,謫作河梁山海之鬼。早期道教認為鬼是常禍害人的,思邪,致愚人之鬼來惑之,使精神鬼殺人,使主惡之鬼久隨之不解,有解不止,餘鬼上之,天知其惡,故使兇神精鬼物待之,入人身中,外流四肢頭面腹背胸肋。

  鬼和仙有明顯的不同:形神合一,長生不死稱仙,形魂分離,人死魂分離,人死魂離為鬼;聖賢學道積德才能飛升成仙,人死魂下黃泉便是鬼;仙人理四時.主風雨,而鬼則常禍人。早期道教相信有鬼的存在,一是相信人有靈魂,二是相信有另一個幽冥世界,三是相信神可以役使鬼去懲罰人。

  綜上所述,早期道教崇拜天神,信奉仙真,相信人死為鬼;認為天神主宰宇宙的一切,人鬼仍活動在幽冥世界;認為人可學道積德而登仙,服不死之方而長生久視。早期道教的教理教義,便是在這樣的信仰基礎上滋生.發展的。

相關焦點

  •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她深深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和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道教關於神仙的信仰是道教最原始,也是貫徹始終的信仰。《三天內解經》中說:「老子主生化,釋迦主死化」,將神仙信仰視為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  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信奉以三清為主神的多神教,道教龐大的神仙團體,構成了道教理想的世界。
  • 【道教通俗談】閔智亭: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神是人封成的,仙是人修成的,「神仙」則是通神通變化的仙人。「神仙」是「神」和「仙」的合稱,亦指有「神通」的「仙人」。神,據《說文》謂「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謂「神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者也」。又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謂言「神之來其形象不可億度。
  • 鬼、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2.鬼神與仙有什麼不同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宋儒云:「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周易》也說:「知鬼神之情狀。」
  • 神、鬼、仙有什麼不同?
    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
  • 道教的神,鬼,仙有什麼不同?
    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漢字:神與仙佛在先秦時代,神和仙的分野便隨之產生了。神這個字,左邊是「示」,右邊是「申」,加在一起可以理解成人所請示、申訴的對象。在先秦時代,佛教還沒傳入中國,道教也沒有興起,華夏先民所信仰的,多是原始宗教的延伸。
  • 玄學知識:鬼、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三華聚頂
    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
  • 佛道中的常識丨聖、賢、神、仙、妖、魔、鬼、怪
    3、神:創世者,先於天地甚或與天地同在「神」是個信仰概念。神仙的概念主要來自於道家,儒家沒有神仙和妖魔鬼怪。《論語》裡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其實,孔夫子不是不承認鬼神,他只是覺得國家禮崩樂壞,先把人間的事理順了再說。
  • gui、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2.鬼神與仙有什麼不同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宋儒云:「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周易》也說:「知鬼神之情狀。」
  • 【走進道教】太陰鍊形,形解而成仙:道教中的「屍解」信仰!
    《抱樸子》云:「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雲笈七籤》雲「夫屍解者,屍形之化也,本真之煉蛻也,軀質遁變也。」它是中國本土的死亡觀念和成仙思想,表現為人死雖屍化,又能復活的道教信仰。「屍解」觀念在道教「太陰鍊形」中表現地尤為深刻。
  • 中國道教尊神信仰的演變
    後世道教尊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這是在長期歷史發展變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定格的。    東漢時期道教出世,三張五鬥米道專奉天、地、水三官神。信道者有病須「叩頭思過」;神職人員可為病人溝通,向三官神禱告請罪。這個時候,信奉道教之人皆以三官大帝為尊。
  • 道教的死亡觀:鬼可以修煉鬼道嗎?
    我們已經講過很多關於道教修煉的東西了,有些朋友就納悶一件事,因為我們之前講到過鬼仙,所以有很多人問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這個事情確實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道教的死亡觀和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01道教的死亡觀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道教是怎麼看待死亡的,首先道教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和肉體,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兩部分,三魂七魄代表的就是靈魂一類的東西
  • 道教大地諸神信仰概說
    由於皇室的崇信,民間亦普遍奉祀,於是道教也把后土納入自己的神系。古代奉祀的后土原為男像,唐武則天前已為女像。宋真宗時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聖后像。徽宗政和六年,上徽號日「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自是以後,后土皆為女像。 在后土神人格化的過程中,各地土地神又先後有了各自的姓氏和名諱。京師的土地神姓黃名崇,主管天下名山大神。河南的土地神姓戴名高,主陰陽相運。
  • 「玉」與道教的神仙信仰
    「玉」與神仙信仰相聯之淵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就意識到「玉」這種礦物是有價值的自然財富,認為它是天神所賜。如《水經注·河水》:「崑崙之墟,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五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崑崙之上,有木禾、珠樹、玉樹、瓊樹、不死樹。沙棠、琅軒(美玉的一種)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昆倉山是一座通天之山,是「百神之所在」,山上有神人所食的各種玉樹,就連所用的井檻也是以玉製成。這座神山的總管是西王母,西王母所居的崑崙山即因產玉而稱玉山。
  • 所謂的「神上身」屬於道教嗎?
    現時中國大陸、臺灣、南洋等地都有不少民間神廟存在請「神」上身的儀式,雖然他們自稱那是道教內容,但其實正信道教並沒有「神上身」這種作法,道經上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扶乩上身,根本不屬於道教。
  • 走進道教|西王母信仰傳播中的認識誤區
    2、統領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師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西王母原本是由先天陰氣凝聚而成的母神,在天宮中是所有女仙之首,「為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並執掌著崑崙仙山。而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男仙之首為東王公,並執掌著蓬萊仙島。 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蛛、三足金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即象徵子孫繁息。
  • 所謂的「神上身」屬於道教嗎?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
    現時中國大陸、臺灣、南洋等地都有不少民間神廟存在請「神」上身的儀式,雖然他們自稱那是道教內容,但其實正信道教並沒有「神上身」這種作法,道經上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某些危言聳聽的人士甚至亂引和曲解三洞經文,說什麼乩童是得道寶的人,如此亂套和褻瀆三洞真經,難道不知道這是在自作惡業、罪及七祖嗎?
  • 道教神系
  • 是時候討論下神,仙,人,魔,妖,鬼,怪的區分了
    以下說下我對神仙人魔妖精鬼怪得神話體理解1神,神排第一位是沒問題的,神為天外來(非地球)至高級生命體,靈魂最高形式,所謂天神。2仙,仙多為神之使者,門徒,化身。多為人類生命體,靈魂渡劫而成。溝通天地人,代神祐民,因為天神所管轄之世界不僅有人類地球,而是星塵無數。3人,神布於地球的初階靈魂,生命體。
  •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神道教、佛教、基督教
    日本是一個多宗教國家,而且還能融各種性質不同的宗教文化混合併存於一體,彼此安然相處,互不幹擾。作為信徒,可以信仰一種或同時信仰幾種宗教,不存在彼此之間的相互排斥和對立,宗教在這個國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調和。 神道教、佛教、基督教是日本的三大主要宗教,其次還有天理教、圓應教、易道教等許多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