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知識:鬼、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三華聚頂

2021-02-08 三華聚頂

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

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

 

2.鬼神與仙有什麼不同

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宋儒云:「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周易》也說:「知鬼神之情狀。」足見儒家是承認有鬼神存在的,否則你怎麼「知鬼神之情狀」?既然說「知鬼神之情狀」,前提就是有鬼神。

一般的人死之後,魂升而魄降,靈魂歸於泰山,或言蒿裡,或言酆都,或言北鬥。但是有些忠孝之英靈,卻不受這個規律,不是成為鬼,而是成為神。鬼神,本是一炁,其屈則為鬼,伸則為神。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個人,死了之後,既可以成為鬼,也可以成為神。而決定其升降之關鍵,在於這個人為國家和族類作的貢獻。

 

3.鬼神本是一炁

儒家把那些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奉為神明,建立祠廟奉祀其靈。《禮記·祭法》云:「夫先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類,不在祀典。」

 

抗戰勝利之後,民國政府在南嶽衡山建忠烈祠,奉祀護國將士之靈。早段時間,臺灣當局從海外為遠徵軍招魂,將遠徵軍之英靈,安奉在臺灣的忠烈祠中,進行春秋祭典,其實都是基於此種理念。

 

4.儒家事鬼神頗具理性

這就是儒家的信仰體系,儒家信仰可以用天地君(國)親師來概括。而儒家所崇奉的天神、地祇、君主、清官、忠臣,保家衛國的將帥,也多被道教認可並神化,供入了道教的殿堂。比如昊天上帝,道教奉為玉皇;后土,被奉為后土皇地祇;清官如海瑞之流,被奉為城隍;忠臣如顏真卿之輩,多成了天上仙官;忠義之將帥,如關羽被奉為神威遠震天尊、三界伏魔大帝;嶽飛也變成了武聖精忠報國嶽元帥忠孝全義天尊。

 

不僅嶽飛成了神,就是嶽武穆麾下的將卒也都成了神,詳見《廣成儀制》之《武穆正朝全集》。諸葛亮也成了天樞上相。也就是說道教完全繼承了儒家的「神」道的觀念,儒家所崇拜奉祀的神靈,也成了道教的神。而道教又將此神道觀念發揚之,賦予了宗教的精神,從而產生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為什麼這樣說呢?儒家的祭祀還是很理性化的。《禮記·祭統》云:「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儒家說祭祀某忠臣武將,並非是祈求此鬼神之力,以保佑國家。

儒生反對過分的佞事鬼神而荒廢人事,而他們認為祭祀的意義,主要仍然是在於這個儀式,可以培養個體對社會秩序的認同,也就是所謂的長幼之序、上下之際。褒獎忠臣,乃在於激勵後人,奮勇衛國,培養個體的忠義精神。但是這也不是說儒家完全拋棄了神的概念,而是他更注重現實社會,也就是人道。而儒家所忽視的祀神之責,就由道教承擔了。

 

很多廟宇的祭祀,逢大節日是禮部儒生和道士一起參與,平時則是由道士去做。比如五嶽廟、濟瀆廟和各地的城隍廟,平時是道士奉祀香火,逢特定節日,國家也會派官員去祭祀。這個也是儒道互補的一個方面,道不儘是道家,也含道教。

 

5.道教既重神道也重仙道

所以我認為道教裡,既有神道,也有仙道。仙道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仙人境界。仙道是道家老莊精神的體現。神道是護國佑民、忠孝節烈,對於國家和族類有突出貢獻的人,逝世之後,英靈昭著,或受朝廷冊封,或受天庭褒獎,被奉為神靈。道教之神道,則是儒家精神之體現。

 

一進一退,一入世一出世,一個追求的個體的解脫和自在,一個是對國家群體的認同和尊重。這兩種精神,縱橫交錯,互為影響,構成了道教精神的主體。道教的淨明派極端的發展了這種思想,認為忠孝是宇宙的本體,是萬物運行的規律。人能忠孝,就可淨明,就可以入妙道之門,至於神仙之境界,不須修煉,自然道成。通過這種理論的宣揚,勸人歸於忠孝之門。淨明派的理論,將神與仙,合而為一。

 

也是後世三教合一的一個趨勢。白玉蟾祖師說:「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隱遁。如何一手捉的兩蛇?」做官就要有威嚴,有規矩;隱遁就要脫離世俗之規矩約束。一個道士,行法之事,差遣官將。靜煉之時,伏氣凝神。一動一靜,一陰一陽,一儒一道。體現了道教修煉的儒道互補的特點,莊子說內聖外王,內聖是內在之修養,外王是外在之功業。內聖是道,外王是儒。道士既有乘雲氣、御飛龍、叱吒雷霆的一面;也有侶魚蝦而友麋鹿,在洞天仙境之悠然弈棋的一面。

 

6.長生練養修仙亦不可忽視神道

現在我們過分的強調道教的仙道,說長生煉養。卻忽視了道教之神道,也就是忠孝節烈,護國佑民的一面。當今的道教研究,也多以唯物論為主導,否認神的存在,以此種既定之理念來解讀道教,好比隔靴搔癢,難以深入其實質的內核。社科院的胡孚琛先生的《道學通論》裡講仙道、說內丹,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何為仙人?卻也忽視了道教的神道思想。

 

而這個神道思想,恰恰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現在所缺少的。人死了之後,並不是一了百了,杳無痕跡。他的靈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存在,或為鬼,或為神,或投胎轉世,都緣於其在世的修行。人死之後還是有靈的,也是有尊嚴的,只有認定了這一點,那些陣亡的將士,才能成為護國之英靈,他們的精神也將傳之於後世,而具有神聖的意義。

 

如果否認了這些,人們也就難免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道教供奉的護國英雄,恰恰是對此種精神最核心的守護。對於忠烈之魂的祭祀,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有時候很模糊。仿佛這些忠魂就在左右,來享受祭祀,在天上守護著我們的國家一般。道教奉之為神,就是因為這些忠魂的豪氣衝雲天,在宇宙中不可磨滅。《道德經》云:「死而不亡者壽。」大概說的就是那些為國家民族正義而犧牲的人吧?

相關焦點

  • 鬼、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鬼、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
  • 中國文化裡的鬼神仙佛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國文化裡的鬼神仙佛到底有什麼區別?前段時間姜子牙上映的時候,有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標題叫姜子牙封了那麼多人為神,為什麼偏偏不封自己呢?我敢說問這話的人壓根就沒看過封神演義,至少沒有認真看過,因為很明顯封神這個事情在小說當中就不是什麼好事,而是一種懲罰。
  • 道教所說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了
    那麼「三花聚頂」既然這麼厲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道教內丹修行的一種術語。我們都知道,道教作為本土的教派,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隨著道教的發展和融合,道教最後形成了以齋醮符籙為主要修行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為主的全真派。丹道修行分為內丹和外丹,外丹又叫金丹,是在人體之外以藥物燒煉製作丹藥。
  • gui、神、仙,到底有什麼區別?
    1.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
  • 你知道打坐是為了什麼嗎?答案竟然是「三花聚頂」
    本期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話題:三花聚頂。相信很多人都會瞬間想起《東成西就》裡周伯通的經典片段:三花聚頂,時空逆轉,我頂我頂,我再頂!沒錯,武俠世界裡,有至高境界三花聚頂,在神話裡,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更是金仙修為最明顯的標誌。那麼三花聚頂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一種功法,還是一種境界?
  • 神、鬼、仙有什麼不同?
    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
  • 佛教:神,仙,魔,鬼,妖,怪,聖,賢——究竟都是什麼來頭?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87篇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的文化根源是佛道儒三教,除了儒家注重入世,基本只講世俗倫理秩序以外,其餘佛道兩家都有許多世外法的內容這一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三教的基本概念——比如儒家的聖賢,道家的神仙和妖魔鬼怪,在佛家看來到底是什麼意思,三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然後各位師兄再遇到這些名稱就不會搞混淆了。
  • 我悟了: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今天繼續講解道術的最高境界: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首先我需要糾正一點,我們平時所說的三花聚頂其實是一種誤稱,「花」跟「頂」都是通假字,「花」通「華」,「頂」通「鼎」,正確的叫法應該為「三華聚鼎」。簡單來講(基本概念前面文章有詳細解釋),就是忘我身心,見景忘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不外馳。
  • 仙俠小說裡常說的「三花聚頂」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這樣一個橋段,闡教十二金仙在三霄娘娘所擺九曲黃河陣中被削去頂上三花,修為大損,只有雲中子的三花還在,是以眾仙稱道他福澤深厚。暴露暴露年齡去年火爆一時的動漫電影《哪吒.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為了救下哪吒和敖丙,導致自己的「三花」被打散,損失了數百年道行。
  • 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
    早期道教繼承了方士.神仙家信仰神仙的傳統,在《太平經》中多處有論述,不過這些出自民間的關於仙的說法,與古史文獻中對仙的描繪,似乎略有不同。《太平經》中的仙,只是人.神之間的能長生.能變化的人,而且他們也並不是那麼瀟灑清閑。《太平經》卷四十二說:宇宙間有九種人,即無形委氣之神人.大神人.真人.仙人.大道人.聖人.賢人.凡民.奴婢,九種人各有其職,仙人職在理四時,仙人變化與四時相似,故理四時也。
  • 道教中常說的三花聚頂,究竟是哪「三花」?看後真長見識!
    在道教的術語當中,有一種說法叫「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我們看《封神演義》的時候,裡面有一種極為厲害的陣法叫九曲黃河陣,是由雲霄、瓊霄、碧霄所創建,有很多仙人進入陣中被削去了頂上三花,胸中五氣,書中言道:「神仙難到,盡削去頂上三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三花和五氣到底是哪三花、哪五氣?
  • 很多人都不知道,神鬼妖魔古靈精怪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這八個字常常兩兩一起說,比如神仙、魔鬼、精靈和古怪,其實這八個字拆開都有各自的意思,區別的地方還是非常有趣的。一、神和仙神可以說是宇宙最高統治者,有組織,可以比作現在的各國政府。基本上各個宗教裡都有神,神總是最強的。神和仙最大的區別就是,神是體制內的藝人,仙是則是民間閒散藝人。神未必比仙的法術高強。比如九品芝麻官的土地爺,是神還是仙?
  • 何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一、何為三花聚頂?「三花聚頂」是內丹術語,「三花」有的丹經稱為天花,地花,人花,其實指的就是在丹道修煉中,人體自身的「精氣神」三寶。在古漢語中,花為華的通假字,三花聚頂的前提就是精氣神充盈榮華,達到「氣滿不思食、精滿不思淫、神滿不思眠」的境界。
  • 降神附體的「扶乩術」,是迷信,還是真有神靈?| 三華聚頂
    扶乩起於中國古代,最早見於劉宋劉敬叔《異苑》,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在廁所或豬欄邊迎接紫姑神,憑偶像的跳動,卜未來蠶桑。宋代的《夢溪筆談》亦有提及扶箕,當時迎廁神紫姑己是風尚,降神日期亦不只限於正月十五晚。
  • 愛因斯坦相信鬼嗎?對鬼的理解又是什麼?有2個人被認為很接近神
    文/行走天涯愛因斯坦相信鬼嗎?對鬼的理解又是什麼?有2個人被認為很接近神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這一點一直都是毋庸置疑的,他存在的時代可以說是引領著社會向前行走了一個世紀,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以至於幾百年後的現如今,科學家們發現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的理論依舊是適用的,尤其是相對論!
  • 關於「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1、三花聚頂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道家重修煉,以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聚之於頂,可以萬劫不侵。明 張鼎思《琅邪代醉編》卷三十:「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道家修養之法也。三花落則死矣。三花未落,乘興來過,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猶有再會之期也。」
  • 神和仙有什麼區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神和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神」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寫法如下:左邊是一個表示祭臺的「示」,右邊是一個正在祭祀的人。那麼,被祭祀的是什麼人呢?答案是:死人。
  • 佛道修真,內丹修煉,三花聚頂,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若要煉丹,先空三焦,三焦不空,精神難復。三焦一空,五氣朝元,三花聚頂,聖胎成也。,(心必空於中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三,天花: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令心空於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修行人不得不知、卻難以企及的終極境界
    一記混元金鬥,把十二個金仙打成了凡夫俗子,可見三宵之法力高深。今天不講混元金鬥的祭煉問題,專講何為頂上三花?為何金仙個個頂上有三花、胸中有五氣;為何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神仙必備?那什麼叫五氣朝元?」郭靖道:「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吟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是為五氣朝元。」【他說的是馬鈺所教練內功之法】,梅超風苦思十餘年而不解的秘奧,一旦得郭靖指點而恍然大悟,叫她如何不喜?當下又問:「何為三花聚頂?
  •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三天內解經》中說:「老子主生化,釋迦主死化」,將神仙信仰視為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  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信奉以三清為主神的多神教,道教龐大的神仙團體,構成了道教理想的世界。   神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又是道教的核心內容。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是「神」和「仙」,神是指神袛,包括天神,地祇,地府神靈,人體之神,人鬼之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