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2020-12-23 澎湃新聞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 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圍繞金融科技在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立足三大國家戰略試點——「央行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同期匯聚北京的優勢,邀請金融行業頂級智庫、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在論壇上,由澎湃新聞記者葉映荷主持,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王志誠、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郝毅共同進行了主題為「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的圓桌對話。

原文如下:葉映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來到圓桌論壇環節,我是葉映荷,很榮幸擔任圓桌論壇主持人。圓桌論壇的主題是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今天請到三位老師前面主持人介紹過了,三位老師對數字貨幣研究領域有深刻的洞察和見解,希望三位老師今天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數字貨幣領域,目前全球最關注的央行的數字貨幣。請問前段時間深圳試點人民幣紅包的看法。先請王老師。

王志誠:這個問題大家關注得比較多,數字紅包從試點的角度是比較好的切入點。紅包可以想見,給一個小小的便宜,從推廣、發展的角度比較容易切入。還有一個從紅包開始做試點,紅包只是一個簡單的收支,一邊收、一邊付,支付是最純粹的,其他任何領域和場景裡都有負債,這是純粹的,這個選擇是恰當的。

早期的微信、支付寶也是通過紅包推出來的,紅包從宣傳、發展、推廣切入是比較方便的。數字人民幣後面展開說,有銀行,包括前面朱院長是人民銀行的,還有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科技支付我們傳統銀行錯過了,央行現在很大程度借用新的技術和切換平臺,想重新拿回自己的主導權,像支付也出了很多想扳回一城。但目前還是支付寶市場佔有率較高。銀聯費了幾十億,推廣到2019年時,用戶還很少。這是因為後入者沒有找到好的時機和切入點,這是很艱難的事情。

數字人民幣是大家期盼的,從道義方面我希望它成功,從推廣完善應用點。

葉映荷:鄒老師的看法呢?

鄒傳偉:王老師講得很好,這是很好的用戶教育的工作,通過抽籤,比較幸運的人才會獲得這個機會,參與抽籤的人比較多的,這是非常巧妙的用戶推廣和宣傳工作。從它的環節看,它在測試數字人民幣不同的業務鏈條。被抽中的人參與到了手機裝數字錢包,測試錢包安裝的環節,包括KFC是不是和銀行卡綁定環節。

第二步,因為這個錢是政府提供的,錢從政府到個人,這是G to P的測試環節。之後會具體到個人和企業錢包,以及個人到企業的付款測試。另外其中也設置了充值環節的測試。

最後這個紅包有一定期限,過期沒用就收回了。這是很小的測試,它的測試很巧妙,投入不多,一千萬而已,但產生的社會效果、廣告效應遠不止一千萬。紅包很多環節都已經測試到了。

葉映荷:謝謝鄒老師。兩位老師從自己的角度解讀了深圳試點人民幣紅包的成果。如果回到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發點,央行數字貨幣解決怎樣的問題呢?王老師先來。

王志誠:央行很快推進人民幣數字貨幣,有國際、國內兩方面動因。國際動因是主要的,國內動因是次要的。官方公布出來的一個願意,至少人民幣印製成本等等是次要的,最大的推動是國際的。央行人民幣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做了,但是因為最終目標的不明確,後續研究人員因為一些顧慮停了下來。

Libra在2019年4月份的推出使得推出電子人民幣變成非常急迫的問題。Libra為什麼出來?追根溯源到比特幣,比特幣的初衷是回到貨幣的本質,貨幣的本質是充當一般等價物,這是它最核心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意味著它和其他東西需要做成一個尺碼,它是不變的。作為等價物的貨幣是非常核心的。

08年時量化寬鬆,大家發現法幣不靠譜,美元也是不靠譜的。所以有人想能不能有好的東西來替代,於是比特幣就是從這個出發點發明的。這個出發點推出來之後形成一系列新的問題。因為數字時代等等環節到來了,比特幣很快發展了一波熱潮,但是大概在2015年、2016年瘋漲之後再一次消停。此時Libra重新找到很好的切入點,他找準了數字貨幣未來和目前現存的空地一樣的地方,就是國際間跨國貨幣通行。所以說它在跨國匯兌領域做了很好切入。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Libra出來當時的要評,我認為它是貨幣的標尺,當時構架完全是做一把尺子,切一般等價物,它切到核心要點就是各個國家的法幣,以它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身份。Libra是需要人們自覺相信它,因為貨幣本職是共識,你信它,像宗教一樣,有人信就有人天天跟著信仰去做。再好的東西,哪怕一瓶酒,但沒人認識是不值錢、沒有價值的。它的切入點,就是針對各國自己的法幣。假如它成功成型,就會對其他國家法幣有很大的侵蝕性。各國包括我們央行認識到這件事,立刻參與到了國際規則的制定,思考怎樣跟上節奏。假如我們放棄這個技術不跟蹤,5年、10年後假如Libra真的成型我們面對的是凌厲的洋槍洋炮。

現在網際網路支付系統前端被數字貨幣佔掉了,傳統銀行受制了。在貨幣傳導等等方面央行和傳統銀行本身是矛盾的,因為商業銀行在一些方面有打折,很多貨幣投放回不到實體,央行迫切需要數位化、可追蹤的思路,可以把貨幣真正地貫徹到底。國內這個動因也是存在的。國際、國內,都需要系統性地有一個新的提升。

葉映荷:謝謝王老師。鄒老師認同王老師的觀點嗎?您的觀點是怎樣的?

王志誠:認同。我做一點補充,大的背景是目前很多國家趨向無現金社會,我們國家現金佔使用率市場是一直下降的,很多人很久沒有用過現金了。人民銀行希望老百姓通過數字人民幣持有中央銀行貨幣,因為現金存款的準備金代表中央銀行的信用,安全性高一些。

第二,為適應目前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發展形成天然、內在的聯繫。

第三,剛才王老師提到一點,講目前我們電子支付市場格局很集中的局面。像前三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大概佔有90%的市場份額。前段時間,市場監管總局也提出關於平臺經濟反壟斷的辦法。平臺經濟反壟斷,特別是特別大的BAT,特別金融方面很大部分來自支付入口,然後會掌握很多用戶,衣食住行、共享經濟,加上金融閉環,這不利於市場競爭。數字人民幣試圖校正目前電子支付市場不是很平衡的局面。

第四,跟目前大家很重視的隱私保護連在一起。全國人大前段時間出臺過關於個人信息保護徵求意見稿。目前用的支付工具,除了現金外,不管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本質上都帳戶耦合基於實名制。大的支付平臺掌握很多的個人信息,剛才黃益平教授講過大科技形態是這樣來的。這造成很多個人隱私保護不利,平臺數據壟斷的一些問題。我們也知道像數字人民幣,對比現金有可控力,也隱含了教育市場的目標。

長期來看,它確實有助於人民幣跨境使用,這和Libra出發點是非常一致的。從目前看這套數字貨幣技術,不管是不是用區塊鏈,都可以點對點做交易,不依託銀行帳戶可以兩個人交易。交易和結算是天然的事情。目前跨境支付時,信息流、資金流是分開的,數字貨幣是合二為一的。確實天然具有便於跨境支付的特點,人民幣國際地位也有這方面考慮。

葉映荷:謝謝!郝老師有補充嗎?

郝毅:前面兩位老師講了很多,我找一個視角,其實私人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第一它是底層技術實驗。第二,它是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動者。包括私人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所有金融從業者中的明眼人都看出數字貨幣是未來貨幣發展方向。如果央行不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可能被私人數字貨幣佔領,一旦佔領不可逆。

把央行作為一個整體,央行是將數字貨幣推著走。如果把央行拆開,各個央行之間也是在合作中競爭,有一個最顯然的例子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我們的鄰國日本在今年上半年甚至6、7月之前,它對數字貨幣態度偏謹慎。本身日本是使用現金的社會,由於各種各樣原因造成日本是低利率的環境,使用現金機會成本低。日本如果使用電子支付,學習效率比較低。第三,日本防假鈔做得好,假鈔在日本不是很多,日本整個居民素質很高,錢丟了都有可能找回來。日本沒有太多的動力去發展數字貨幣,尤其是零售端數字貨幣,它可能就是跟著鄰國做跨境。

但從7月份之後,尤其看著數字人民幣進程,包括我們不斷官方的消息發出之後,日本央行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日本也明顯地加快了數字貨幣研發的進程。這主要可能出於兩方面擔心:第一,我們數字人民幣進展這麼快,在任何一個行業或任何一個領域裡,誰具有技術領先誰就具有行業制定標準,如果行業制定標準在我們國家,對於日本來講可能這是它們不希望看到的。

第二,剛剛像鄒老師說的,央行跨境,各國央行跨境都是關注的焦點。如果人民幣在跨境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雖然我們所有的官方沒有說這件事,作為日本央行它們從技術上存在這樣可能和機會的。對於它們來講,它們日元在整個國際儲備貨幣中的地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目前看日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佔比其實還是高於人民幣,大概是人民幣兩倍左右的份額。

如果在跨境支付這一塊,數字人民幣超過數字日元走在前面,或者數字日元落後太多的話,對日元保證自己區域貨幣地位是非常大的威脅。所以央行想發行數字貨幣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補充前面兩位老師說的,從技術上這確實是技術的產物,數字貨幣確實是整個未來數字時代閉環的一個節點和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但不能否認,現在各個國家還有各個國家的主權、還有各個國家自己的小九九在裡面。技術是一方面,各國有自己的政治考慮。

葉映荷:謝謝郝老師。第二個問題先問郝老師,如果央行未來數字貨幣推出,哪些領域有怎樣的影響?

郝毅:從目前公布出來央行數字貨幣發展方向是指向零售端和批發端,所有數字貨幣希望打造普惠零售方面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於國外現在還處於卡時代的經濟體來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在這次新冠疫情衝擊下,大家在頻繁使用信用卡做交易、去觸碰這些公共的ATM機或POS機,這是加大了疫情傳播的可能性。

今年BAS有一篇文章探討發行數字貨幣降低大的流行傳染病傳播的可能。對於零售端的法定數字貨幣來講,對國外這種經濟環境下,它是比較巨大的效率的提升和改進。

批發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大家繼續關注的重點也是在跨境支付領域,這個領域包括Libra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正在群雄逐鹿。從技術上看,批發端數字貨幣可以極大地運用區塊鏈等等底層技術,確實可以極大提高結算效率。提高結算效率必然代表流動性的集約,這樣降費提效非常直接的體現。

再加上所謂鯰魚效應,有一兩個國家如果在這方面搞得好,其他國家也會盡全力去跟進。我覺得目前來看,各國在批發端法定數字貨幣都屬於比較靜止的狀態,都在做一期、二期、三期實驗,大家都在憋著後勁,找合適機會推出自己跨境支付領域最先進的成果。

雖然說在現實中,像剛剛李行長提到的那樣,美國藉助Libra讓它的美元繼續在數字時代在跨境支付上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但是這還是要看速度,看哪些國家在批發性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率先取得監管的突破。這是一個比較重要關注的點。

當然監管和效果之間怎麼樣平衡?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我們把每一個跨境支付領域全部加上監管的話,它的效率也沒有那麼理想。如何平衡監管和效率,這也是批髮型數字貨幣未來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

葉映荷:好的,謝謝郝老師。批髮型數字貨幣和零售型數字貨幣兩種不同的影響,鄒老師怎麼看?

鄒傳偉:暢想一下,假設數字人民幣已經大面積使用,將來用現金、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應該數字人民幣都能夠使用,我們在智慧型手機上數字人民幣錢包會普及。目前由幾家大銀行提供,將來擴展到更多銀行。它會是手機上一個APP,可以是嵌入手機銀行的功能,不管怎樣,下載安裝是很方便的,可以關聯你的身份信息,提供你的身份證號,或關聯銀行卡,提高錢包限額,讓你擁有更多人民幣,當然你可以開完全匿名的數字人民幣。

另外整個系統可以做到帳戶鬆耦合。數字人民幣既可以便捷農民匯款,費用低,成為普惠金融。同時也可以開通外國人到中國的電子人民幣錢包直接支付,直接步入跨境支付環節。

可以把想像力放得更寬一些,既然是帳戶鬆耦合,和身份有某種關聯,將來是不是法人或個人持有人民幣錢包,將來個人是不是可以安裝人民幣錢包,當然這個可能受一定限制。另外如果現金完全匿名、完全不可追溯,洗錢、逃漏稅融資方面,將來有數字人民幣是可以追溯的,將會有更好監管的做法。

還有政府到個人的支付,這在深圳的案例中已經體現這一點。在美國疫情中間,當時美國政府給老百姓發救助款,寄支票,支票可能寄丟了。如果有數字貨幣的話,附加限定的某些款項有指定用戶,確實很難弄丟它。這對日常生活、社會治理、金融發展都會帶來很多的變化。

葉映荷:謝謝鄒老師描繪這麼美好的畫卷。王老師有什麼補充?

王志誠:他們兩位對數字人民幣做了很多暢想。我認為,數字人民幣出來後將會有三個大方向的影響:第一,金融業。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它是中介,所有的金融業是基於貨幣的形態,把這個貨幣建起來的,沒有貨幣金融塌了、無效。假如貨幣形態或模式變了,整個金融服務業方式都會改變,這個影響將對整個金融業產生更大影響。央行和商業銀行,央行數字貨幣,架構通了以後,央行是直通的,央行再創造過程是一致的,對金融行業是很大改變的。

另外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本身解決的問題是介質問題。從傳統上古代的物物交換到實體貨幣交換到無實物數字貨幣交換,它縮短了「物物交換」的距離,改變了介質,形成了數字和資產之間的交換。現在最大的改變可能是將來人流、物流上面附著的財流。中國目前的形態不能完成我說的交換任務,因為目前的形態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舉個例子,在中國僅從支付便捷角度來看,在沒有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的前提下,不會使用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的老年人就被排除在了數字經濟的門外。

還有最大的行業問題,剛才兩位沒有提到就是安全。數字貨幣帶來便利,越便利的東西越不安全,任何東西越便利,有可能安全性越糟糕。我認為手機數字錢包推出之後,相關行業很有發展潛力。我就講這三點。

葉映荷:謝謝王老師!王老師提出的觀點的確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謝謝三位老師分享讓我們了解央行數字貨幣。與之相對的超主權國家貨幣,那麼像Libra這樣的超主權國家貨幣實現可能性多大呢?郝老師開始。

郝毅:未來由於美國強勢介入可能將Libra推到超主權貨幣的地位。另一個角度講,Libra畢竟是私人部門的企業,當它對一個國家貨幣替代時,作為主權國家可以採取各種各樣措施去緩解或制止這方面的行為。我想從主權貨幣國家角度看,它對於超主權貨幣是不是接受。

首先,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被替代或電子貨幣變成超主權貨幣,它就喪失貨幣政策獨立性。它對於經濟調控像現在歐盟一樣,只能採取所謂的財政政策。這對於一個國家的央行運行和經濟波動包括促進經濟增長都是有很大影響的,這都是一個主權國家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電子貨幣社區是有準入制度的。在這個社區裡,所有消費者是否能夠得到較大範圍內最好的產品,這是值得質疑的。電子貨幣系統可能可以在收集大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向用戶推薦符合你歷史選擇的產品。電子貨幣消費者的消費導向可能被系統經過計算、分析出來,這是對商家最優對消費者不是最優的成果,這對整個社會屬性改進能力不是最好的結果。Libra從去年7月份公布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大家對這件事的討論也有一定的結果,也相對比較成熟。Libra想運用認知的差異先基於我的客戶端,以消費點去構建一個消費社區,進而去滲透這個國家其他金融基礎設施、包括融資、其他金融項目。這些企圖引起了很多國家的警惕,這些國家開始抵抗Libra對它貨幣的替代。

我個人覺得,如果美國不採取一些非常手段,或者美國與以Libra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沒有達成一定的協議,我覺得這種超主權貨幣至少在比較發達的經濟體裡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葉映荷:謝謝郝老師!鄒老師怎麼看?

鄒傳偉:從兩個方面來看Libra超主權貨幣的前景。第一,要看超主權貨幣是用在批發還是零售場景,這是理解貨幣很重要的點。不一樣場景,監管要求、拓展藍圖是完全不一樣的。貨幣具有三個功能:記帳單位、交易單位、價值儲藏,加上零售和批發兩個場景以及貨幣的三個功能看的話,Libra沒有走向一般老百姓,它的使用場景非常少。

Libra的功能有國際儲備、價值儲藏的功能,國與國之間結算也可以使用它,但量不是很大。Libra目前試圖從批發,一下子到零售端面向老百姓使用。而且在那三個功能裡面,毫無疑問有價值儲藏的功能。它現在最想實現交易媒介的功能,但是難度不小,因為電子貨幣在花出去的時候你要找下家收它。Libra如果想要成為超主權貨幣,想建立起這樣一個網絡效果,它面臨兩個很大的挑戰,一個是用戶接受度的問題,理論上有潛在很大的用戶群體。第二是貨幣主權,雖然有超主權貨幣,主權國家邊界還在,每個國家都堅持貨幣主權。

Libra在現行框架下很難行得通,現在是一籃子貨幣對應超主權貨幣,監管嚴格並且要求法定儲備必須是充足的。比如美元的準備金問題可以找美聯儲,歐元可以找歐央行,一籃子貨幣出問題能找到負責方,但Libra出問題沒人管。

葉映荷:謝謝!王老師認為數字貨幣適應性有多大?

王志誠:數字貨幣是時代的變遷,人類社會走到現在面向要看大的格局,我們有一個概念——「地球村」。這個概念提出來的彼時還不行,但20年後的今天,現在看這個村越來越像一個村了。很多人和財物的流動、轉移,人也可以移民,國與國之間,財務、貨物,吃的、用的,各國的,社會化的分工,信息技術的發展人財物流動特別便捷。過去統一靠武力,現在靠武力的方式不行了,過去20年、30年國際競爭就是從經濟、金融入手。金融最尖端、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統一,然而文化,包括方言,語言的統一是很慢的,貨幣統一是走在前面的。從貨幣統一來說,超主權貨幣地球村是迫切需要的。

Libra現在是不完善的,但是Libra走在前面。我們國家不是沒有機會,在座相信有一些業界的、具體做的可以理解現狀。我們已經看到了這點,中國也好,其他國家也好,誰走出來還不一定。Libra不一定能做到最後,但是它思路是對的,超主權貨幣的思路是有效的。

數字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有跨國界,國際化的背景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跟上。因為數字是比較新興的技術,數字經濟是第四產業。第二產業是第一產業的加工,第四產業就是第三產業現代數字的加工,第四產業再出來以後,整個國際協作,需要有相應的金融體系跟上。這個金融體系,目前來看Libra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未來肯定要解決的。

所以我上次說的數字的模式,現在說數字貨幣,Libra在我的眼裡只是電子化的貨幣,不是真正的數字貨幣。我認為未來理想的數字貨幣形態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是普惠的問題,這關乎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我們過去金融是嫌貧愛富的,很多金融機構設計產品都是割韭菜的行為。將來數字貨幣體系一定是眾生平等的。這個形態出來,相當於大家能受惠的,將來數字貨幣能跟人的身份聯繫起來,使大家都有好處。當大家都認識到這個問題時候,當人類崛起發現共識的時候,這才是大家的認同價值。真正的體系,現在依然還在路上。

葉映荷:謝謝王老師!也謝謝三位嘉賓精彩紛呈的觀點分享。關於數字貨幣我們想說的、想聊的還有很多,但是時間問題今天只能聊到這裡,期待下一次三位老師有更多探討。圓桌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次謝謝三位老師!

(本文根據速記整理,有刪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彭文生:數字貨幣與金融供給側改革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彭文生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本人在6月14日舉辦的光大-張江科創金融國際論壇上的發言記錄稿我們都知道,現代銀行和金融體系實際上是從支付體系中衍生發展而來的。那麼今天的數字貨幣將會對銀行和金融體系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群英聚首 南都金融高峰論壇召開!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原標題:群英聚首,南都金融高峰論壇召開!   12月17日下午,2020南都金融高峰論壇暨第9屆金融行業年度評鑑在廣州舉行。各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及代表共100多人濟濟一堂。
  • 數字經濟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英國將在未來十年內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行長:未來十年內可能會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據金十消息,英國央行行長貝利今日發表講話表示,未來十年內可能會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世界經濟論壇:區塊鏈是可持續數字金融的關鍵據Cointelegraph 11月12日消息,世界經濟論壇(WEF)認為,區塊鏈代表了可持續數字金融的核心元素,即一種將新興技術與環保商業模式相結合的新範式。根據WEF周三發布的新報告,瑞銀高管Karin Oertli將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移動平臺和物聯網列為數字金融的基礎。
  • 數字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數字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央廣網發 通訊員 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1日消息(記者官文清)11月29日上午,2020廣州國際創新節主論壇-數字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舉行。
  • 2020河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石家莊舉行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9月29日,2020河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暨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啟動儀式在石家莊(正定)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以「新基建 新動能 新發展」為主題,聚焦5G、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與傳統工業深度融合應用,邀請數字經濟領域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企業高管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快推動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升級與突破進行廣泛深入研討,分享數字經濟最新發展成果,培育新動能、注入新活力,推動我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會場。
  • 「數字未來 智慧掘金」數字江蘇高峰論壇在寧舉行
    11月5日,第八屆江蘇網際網路大會數字江蘇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
  • 全球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應用領域...
    央行數字貨幣能夠代替現金活躍在金融交易的各個場景中。根據受體和技術的不同,國際清算銀行在相關報告中區分了三種形式的央行數字貨幣,其中兩種基於代幣體系,一種基於帳戶體系。在兩種基於代幣體系的央行數字貨幣中,一種為面向公眾的支付工具,主要針對社會公眾零售交易,即零售模式;另一種則是面向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和結算交割業務,即批發模式。
  • 足球離我們漸行漸近,裁判員離足球漸行漸遠,中國足球還有未來嗎
    但這或許是足球發展中必須碰到的一個過程一個規律,也許現在的五大聯賽也是在這樣的足球環境中慢慢成長起來,在這樣的逆境當中不斷積累經驗足球離我們漸行漸近,裁判員卻離足球漸行漸遠,中國足球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還有未來嗎?
  • 2020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飛算科技金融智能整體技術輸出助力金融...
    2020年11月27日-11月28日,由《當代金融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本屆論壇以「雙循環背景下 中小銀行變革之道」為核心主題,與會嘉賓就當前中小銀行公司治理、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普惠金融發展等熱點話題展開專業演講與討論。
  • 成都市供應鏈金融協會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供應鏈金融創新高峰論壇
    天府財訊從成都市供應鏈金融協會了解到,2020年6月11日,由萬聯網主辦的第七屆「CSCFIS 中國供應鏈金融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成都市供應鏈金融協會作為高峰論壇的支持單位之一,協會會長馬宏毅、會員部張曉銘應邀出席會議。
  • 交行行長劉珺: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是數字貨幣與主權貨幣共生的格局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7月25日消息,2020國際貨幣論壇今日線上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設」。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劉珺發表主旨演講。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劉珺劉珺認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深刻改變了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
  • 2020中國供應鏈金融與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國供應鏈金融與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下稱「論壇」)在深圳福朋喜來登酒店正式開幕。   本次論壇以走訪供應鏈金融標杆企業怡亞通為開端,20+專家深度解析行業熱點痛點,搭配一場高端定製晚宴,共同探討供應鏈金融行業最新發展、分享創新成果,互學互鑑,為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首屆「揚子江金融」高峰論壇舉辦
    新華網南京12月24日電(記者沈汝發)12月23日下午,首屆「揚子江金融」高峰論壇在江北新區舉行。來自監管機構、學界、業界的嘉賓及金融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的行業創新、宏觀影響、風險形態、技術進步、監管動態以及未來走勢等多個話題進行探討,共謀金融產業發展。
  • 2020政信產業高峰論壇即將啟幕 專家齊聚共商政信金融發展新趨勢
    來源:中國網「聚合能量·創投未來——2020政信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PPP投資論壇」將於12月19日在京盛大啟幕,聚合政信事業智庫專家和社會資源,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圍繞政信金融的政府頂層規劃、產業諮詢服務、創新服務等展開有效探討和研究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分析:金融維度與技術維度
    中國的央 行數字貨幣項目稱之為 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屬 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位化形態。2、運營體系與人民幣一致:雙層運營體系。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 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3、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 2020年吉浙未來城市數字創新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nbsp&nbsp&nbsp&nbsp10月16日,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主旨,以「科學助力吉林振興 數字賦能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20吉浙未來城市數字創新高峰論壇拉開帷幕。
  • 華為村振數字鄉村高峰論壇在鎮平縣舉行
    華為村振數字鄉村高峰論壇在鎮平縣舉行 2020-11-1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舉辦
    12月22日,由中國科協和俄羅斯科工聯共同主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承辦的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在北京和莫斯科等地同時在線舉辦。本次論壇以「促進數字經濟·構建智慧社會」為主題,是中俄科技創新年系列活動「中俄數字經濟示範項目」的重要板塊之一。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7日,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綠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專家、企業家對話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
    12月4日,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暨第三屆世界金融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圍繞世界秩序變革,科技金融,氣侯變化,數字經濟,金融監管,綠色金融,跨境投資等主題進行研討,旨在凝聚各方共識,更好參與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