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丁氏尋根塑源(濟陽堂支系洛陽堂)丁啟鳳始遷祖

2021-02-13 世界丁氏宗親總會

丁姓來源:皓翰宇審,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始有人類,炎黃二帝,

神州鼻祖。我丁姓實乃炎帝後裔,歷堯瞬禹而度夏商至姜子牙字呂尚時,

也列五十五代,因姜子牙輔周文王、武王父子打下江山有功而封為濟國候,子孫世襲,姜子牙子伋輔政有功又加封為濟丁公,後世子孫逐也丁為性,亦有殷商之臣丁候之裔,但丁候因不願朝見周武王而家族被逐而隱便無從考證,導至在晉以前多丁姓皆也濟陽堂丁氏自稱,在三國時代吳國孫匡因管軍糧失火而誤軍,被孫權命其改姓丁,爾後,丁氏的隊伍逐漸壯大,晉代有鮮卑族人因晉代帝王要求子民漢化而賜姓丁,後有回回人因名字後一字多丁字亦改姓丁,因諸多原因而改姓丁者就不一一繁述,但大凡是丁公伋後裔,傳承述語都會註明「我丁承姜姓,望出濟陽"而別於傳承始祖。

丁氏於列朝中的名人我並不很清楚,但前漢開國時有文武大臣丁復,因與高祖定天下有功封陽都候,官職我記不清就不亂寫了,在後漢三國時吳國有埋沒的大將丁奉(約公元200年~271年間在世,丁奉有其弟丁封,但丁封比丁奉早逝)漢代時丁氏族人在朝廷帝都洛陽為官多代,顯赫一時,晉代有丁令威修道羽化飛升,後有丁謂官拜丞相,明代有名人丁鶴年(回族),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丁肇中等等近代名人就不一一例取。

我桐梓丁氏源於明末清初時代,世代農耕,沒有入仕者,當時由我支始遷祖丁啟鳳和配妻朱氏在四川省重慶府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杜市鎮至先鋒鎮一帶順長江支流濝江,沿江而上(當時入黔的官道),住進遵義府(當時屬四川省管轄)桐梓縣夜郎裡(今新站鎮)二甲地(今山坡村)柳絲田(山坡驛站旁),當時正值明末清初屯兵守邊時,啟鳳祖仙逝後葬於柳絲田銀瓶山腳偏上幾十米處,因當時家庭貧寒並沒立碑,啟鳳祖仙逝後,二世祖丁友銘為避兵亂,躲避官夫又遷離原驛站到兩公裡外夜郎裡二甲地來往寨高材子(即現居住地新站鎮山坡村丁家溝)的現居住地開墾田園農作至今。

我支族譜在清光緒時,祖屋遭受火災,毀於一旦,所以導致上源世系模糊不清,族人遷出無考證。只有上輩口頭述語(傳承)說"我支丁氏族承姜姓望出濟陽從江津杜市先鋒一帶遷來啟節江西泰和但香火供俸洛陽堂上列祖列宗",是也,我在十多歲時見寫老堂屋的香火,那先生寫成丁氏列祖列宗之位時被我從堂伯說他辱我丁氏沒堂號亂寫一通,然後才按其所說寫成"洛陽堂上列祖列宗眾親之位",即此我才知道我們的堂號是"洛陽堂",但鑑於前段時間,我遍查資料和尋問各地宗親都得不到丁氏有洛陽堂的答案,我才和胞弟丁瑋商議,在網上發布我支洛陽堂支系尋根問祖信息,終於收到由江蘇淮安(崑山遷出)和鹽城的宗親傳來譜序,方才確定丁氏堂號真有洛陽堂,在江蘇鹽城宗親所傳資料(譜序)上看到,洛陽堂丁氏支系最早的始遷祖是後漢獻帝時丁奉,

[丁奉(約公元200年~271年間在世,奉公有弟丁封,但比奉公早逝)是吳國孫權部下小將,晚年在吳國權傾一時],始知「丁氏洛陽堂"源於漢,應為復公後裔為了紀念先祖在漢帝都洛陽的偉業,也資鼓勵後人奮發圖強,耘耕亦莫忙勤文健武而建功於朝堂,耀祖光宗為己任而設的"洛陽堂"堂號!

我支從啟鳳祖至今也在桐梓新站鎮山坡村丁家溝居住近四百年了

從啟鳳祖至今男丁也傳一十三代,女丁一十四代,我是十二代福字輩,現我將我始遷祖丁啟鳳支系字派詩貼上

啟友裔志仕榮應

元明正(光)大福維良

秀毓宏開世克昌

朝廷治國承先代

天永興文慶吉祥

三世祖丁裔賢  字仲雲(李氏),裔賢胞弟裔烈  字聖雲(妻?),四世祖丁志奇(妻令狐氏)   志奇祖還有兩兄弟丁志宏(妻?) 丁志寬(妻?)  裔烈支下等……志誠(妻?)志詞(妻?)志寶(妻?)志淃(妻?)志寕(妻?)志仁(妻?)志朝(妻?)志詮(妻?)志靜(妻?)

五世祖丁仕權(妻王氏)  仕衡(妻姚氏) 仕綱 (妻?)仕俸 (妻?)仕聰 (妻?)仕學(妻?)仕明(妻趙氏) 仕常(妻?)仕林(妻?)仕乾(妻?)仕坤(妻?)

裔烈支下  仕偉  (妻?)仕材(妻?)仕元 (妻?) 仕相(妻湯氏)仕傑  (妻?)仕才(妻?)仕動(妻?)仕魁   (妻?)仕珍(妻?)仕祥(妻?)仕朝   (妻?)仕廷(妻)仕倫(妻?)仕字輩共有二十多弟兄,有的從軍有的遷徒,但皆因族譜毀於火災,記錄失考也無聯繫,六世祖丁榮光(妻韓氏),榮光祖之胞弟丁榮賢(妻餘氏)丁榮發(文氏),七世祖丁應鳳(王氏妻),應字輩有應弼應棟應元(妻成氏)應科(妻成氏)應甲(妻蒙氏),八世高祖丁元堂(妻趙氏一楊氏二),元堂祖胞兄元金(妻饒氏)堂兄元洪(妻藍氏),其於無記載,九世曾祖丁明琺(妻蔣氏)曾叔祖丁明玘(妻蔣氏)堂曾祖明華(妻文氏),十世祖丁光志(妻李氏德珍)在一九四零年左右,在做農活時被其弟光乾下冷手打傷頸部醫治無效而逝,逝年慶三十八歲左右,留下我奶奶李氏德珍帶著我父大榮(兩歲多點)和幾個月的姑姑祿英孤苦生活,後奶奶又遭其逼,無奈改嫁於王家武為妻,因叔祖要求留下我父與狼為伍,寄於籬下,於十二歲時又遭其毒手,讓我父過於負重閃腰,而不就醫,終導致殘,於三十多歲起就不能下地做農活,致始家庭生活困難而無法向外人道,叔祖光金因輕信友人梅德雲,與其一起經商,在重慶市濝江縣境內被其謀殺而亡固未娶妻,(我把事實言明注述,並不是要後人記住仇恨,而是要後人記做事實,識人要擦亮眼睛做事要三思而行,不要意氣行事而做下與人與己均不利的惡果"和睦治家家興旺,同室操戈必定亡"的道理,光乾(妻鄧氏續陳氏),堂伯祖光銀(妻黃氏堂叔祖光坤(妻何氏)光海(妻王氏先容)

現居祖地只有我高祖丁元堂(妻趙氏)後裔,特整理成文,發播於網絡平臺,尋找失散族人和塑源,厚望各地宗親和友人,看見此貼,互相傳播,若有上源宗親在你們的譜諜,家乘,儀字,墓志銘碑記等記錄資料上發現有明末清初時後裔叫丁啟鳳這個人名的宗親和譜諜記載派字啟字輩在明末清初前後相近者與我聯繫,

相關焦點

  • 尋根-- 內蒙古赤峰·平莊叢氏維柏支系
    內蒙古赤峰·平莊叢氏維柏支系平莊是赤峰市元寶山區政府所在地。是原平莊礦務局大本營。區域位與老哈河西岸,東岸為遼寧省建平縣。平莊叢氏世代流傳先袓本為朝廷重臣,因禍秧及九族,舉族避禍,改金為叢。過程雖與現在的版本說法不一、卻也大相逕庭。但是「金叢一家」、金叢不通婚等祖訓和家規,再族內口口相傳,代代皆知。
  • 丁氏字輩大全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建陽鎮瓦瓷村四組:建湖縣建陽濟陽堂丁氏族譜字輩:萬順懷保殿,府宗元陽開,春宣光宏國,鶴恆鳳連安,鴻廣熙鹹泰,林成俊德明。江蘇省宿遷市丁嘴鎮丁長莊村(濟陽堂):明、德、之、後、必、有、緒(秉)
  • 尋根 ▋百家姓之--丁氏 家族起源族譜
    杲祖以上世次末考,明永樂時有歲貢生名孚者,想亦此支丁氏先人。丁 誼:宋嘉定六年自新昌南洲遷居上虞南鄉夏湖溪孝敬裡。為上虞夏湖溪丁氏始祖。丁 順:明洪武間自海州東海縣北徒日照城南劉家寨,後以軍籍隸青州衛,所居遂名曰丁家莊。為日照丁氏始祖。丁燮元:由江北南遷雲陽包港。為雲陽丁氏始祖。丁文震:明初由烏程裘莊遷居武進後圻。為武進丁氏始祖。
  • 濟陽堂紀事
    在海豐縣附城鹿境金龍山東隅的新東村裡,出現一座規模堂皇的濟陽堂,即蔡氏宗祠。
  • 最新丁氏字輩大全,丁家人快收藏!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小甸鎮原丁樓村:我們是合肥北煙燈崗支系我們的字輩是:禮義傳家、忠貞輔國、克承先志、永保世昌(我們已於2008第五次修的宗譜,我是丁氏十八世孫丁貞香)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廣興洲鎮沿江村:(屬湖南長沙丁氏支系一至二十五世字輩排序)成友元先馥 明毓興朝宗 之洪正祚宏 忠義相傳繼 世澤顯昭章湖南益陽市沅江市瓊湖街道山巷口社區:忠義湘傳繼,祖德佑綿長湖南省衡陽市湘江鄉高興村:光一正世統、班治永隆平、澤賢天.....
  • 史上最全的丁氏字輩,丁家人都收藏了!
    延慶縣丁氏字輩:相傳繼祖德佑  石景山區丁氏字輩:永榮秉子錦  宣武區丁氏字輩:朋、玉、全、甫  懷柔區丁氏字輩:彥萬文仕尚 德如兆計長  崇文區丁氏字輩:天花飛龍廷 運合正朝坤 溫良譕恭譲 思志紳常倫 集迪樂大有 豐亨定太平 道明順通達 成代啟元辰密雲縣丁氏字輩:加應朝文士 永成継宗先 紹德思盛世 洪光必正乾
  • 貴州桐梓縣天坪田守書支系
    (均外遷)(此資料屬桐梓天坪田氏宗支老譜所載,其後裔詳見現貴州桐梓堯龍山田守書宗支續譜本,本資料由田均提供)供稿:田榮興 往期精彩回顧:
  • 丁氏起源
    安徽宿州丁氏字輩:「文良允賢方正維先克記宗得興交其安」。  安徽壽縣丁氏字輩:「應永志傳家克有年」。  安徽蒙城丁氏字輩:「宣錫廣訓福仰再懷配適作兆培良尚慶學繼存漢樂效安從」。  安徽懷寧丁氏字輩:「嘉振應啟世道昌尚宗志仁曰憲邦士伯希時可待遇」。
  • 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姚氏支系源流探析
    文禧陳氏祖生天龍(襄陽府)、天虎(祁陽府)、天鸞(鄭陽府)、天鳳(常德府)、天鵾(大定府)、天鵬(約1410年常德府)六祖(正安州松亭公手抄譜牒的龍、虎、鵾、鵬等),天鵬陳氏祖生長春、長夏、長秋(夏秋二祖後裔目前未聯繫上)、長冬(字都歷)四祖,目前貴州原正安州支系大部分系長冬祖後裔,安順普定部分系長春祖、長冬祖後裔子孫,桐梓、仁懷、遵義三城區均有長冬金氏祖後裔支系。
  • 臺灣雲林縣丁氏宗親參訪晉江陳埭丁氏宗祠
    昨日上午,在陳埭回委會及岸兜村民的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丁氏宗祠裡迎來了來自臺灣雲林縣的丁氏宗親團。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21.01.11)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祖上是從雲南金河邊三岔溝搬來貴州普定的,聽口述:五世祖是因和他老婆鬥嘴,提個凳子嚇對方,小姑從後面去拉!
  • 尋根問祖:貴州省蕭氏字輩集錦
    電話:18286082926蕭萬和24、貴州蕭秀林(QQ1003230404)   貴州織金蕭氏天文公支系在1853年左右遷徙,字輩為「學政文仁立,傳世有成章」的支系宗親。.在1853年以前從貴州大定府遷徙各地的蕭氏支系。各蕭氏族人,在黔各蕭氏支系,凡是遇到上述情行的蕭氏支系信息線索,請及時同天文公支系籌委會聯繫。
  • 中華丁氏總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丁氏總商會年會
    中華丁氏總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丁氏總商會年會2020年1月4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陸屋鎮王猛村委牙梳垌村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河南鄧州博士村、東北三省丁氏宗親全國各地及本地宗親五百餘人參加。
  • 陸豐市蔡氏宗親隆重出席陸河縣劍門大坪裡蔡氏宗祠濟陽堂重光慶典
    熱烈祝賀陸河縣河口鎮劍門村大坪裡蔡氏宗祠濟陽堂重光慶典        2019年11月12日(農曆十月十六日)星期二,迎來了陸河縣河口鎮劍門村大坪裡蔡氏宗祠「濟陽堂」十一世祠堂落成晉主大典的大好日子。     本次出席陸河縣河口鎮劍門村大坪裡蔡氏宗祠「濟陽堂」落成晉主慶典,是汕尾地區蔡氏宗親隊伍和人數比較多的,儀式最為隆重。汕尾市蔡氏宗親總會出席人數將近30人,海豐縣蔡氏宗親聯誼總會出席人數達40人,陸豐市蔡氏宗親及陸豐市蔡氏文化交流中心出席人數100餘人,充分體現汕尾地區「蔡氏一家親」的宗旨深刻內涵。
  • 【尋根專欄】第十八期:唐氏宗親尋根信息匯總0303-0326,多轉發助宗親尋根
    我支系的前輩輩份是澤遠志映朝,京中聞世昌,成名傳於德,我是德字輩,往下字輩是宏大偉榮光。老一輩也沒有傳下來來自何方,更不知道是哪個支系。特尋同字輩宗親。本支系屬晉陽堂,始遷祖唐嘉鸞,生子二:唐穀黍,唐穀良(元末任濠州刺使)。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頭丘水圳頭。元末遷居湖南寶慶府(邵陽雨溪橋),唐穀黍居祖地。唐穀良(一子名唐勝宗受明朱元璋封延安侯,食祿武岡)再遷漵浦龍潭,後遷武崗山,先居濫泥坑,後遷東江雙井團、白面石、棋山園。現籍湖南 武岡市 九塘村(九間塘)。
  • 二十萬年」桐梓人「——桐梓人化石
    桐梓巖灰洞遺址 桐梓巖灰洞遺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城西北25公裡的九壩鄉白鹽井村境內,是一個發育於二疊紀厚層灰巖的喀斯特溶洞。「桐梓人」牙齒化石(來源:化石網)發現」桐梓人「的重大意義 「桐梓人」的發現之所以引起全世界關注,
  • 唐氏尋根信息!愛心傳遞!幫助宗親尋根尋親圓夢!(2020.3.22)
    我支系的前輩輩份是澤遠志映朝,京中聞世昌,成名傳於德,我是德字輩,往下字輩是宏大偉榮光。老一輩也沒有傳下來來自何方,更不知道是哪個支系。特尋同字輩宗親。電       話:18018680111微       信:聯繫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尋根寄語:尋根唐氏尋根八
  • 河南省息縣丁氏宗親會簡介
    全縣農村基層丁氏黨員151人。說明,農村基層丁氏黨員不包括國家公務員,主要集中在,關店鄉,臨河鄉,項店鎮,夏莊鎮,楊店鄉,彭店鄉,路口鄉,崗李店鄉,小茴店鎮,曹黃林鎮,八裡岔鄉和息縣城。第一次息縣丁氏宗親會,於二0一七年臘月初八日,農曆丁酉年癸丑月丙辰日,在丁江訓宗親努力帶頭並且積極推動下,於一七年農曆臘月初八日,在「息洲萬毫酒店」勝利召開有史以來第一次息縣丁氏宗親聯誼會,簡稱"宗親會"。會議的當天,「天降瑞雪,人逢喜事」。下午三點,會議正式召開,丁氏代表們由於多年不見,見面後握手擁抱。噓寒問暖,顯得格外親切。
  • 【聞聲知史-紅色桐梓】偉大遠徵的桐梓篇章之八
    「我清楚地記得這天(1935年1月11日)下午四點離開桐梓城的,走了十幾裡之後,天就黑了,在山梁上回頭一望,同志們高興地看到,桐梓城燈光閃爍,就著山勢的高低,層層疊疊,好像那裡聳立著一幢幢高樓大廈,顯得格外壯觀。」楊成武在《憶長徵》中回憶當時離開桐梓時這樣記載著。
  • 第十期:湯氏宗親尋根信息匯總00007-0061,多轉發助宗親尋根
    因無譜書記載,全部詳實支系已無從可考。現將六世祖以前作一概略記載: 一世祖湯有財,娶妻祁氏,生有三子,長子湯進龍、次子湯進虎、三子湯進豹。湯有財來到營口地區時是哥兄弟三個,湯有財進駐湯家溝,而另兩個兄弟一個進駐蓋平縣,一個進駐海城縣(他們的名字已經無從可考)。湯進龍生有一子湯文有,湯進虎生有一子湯文升,從此湯氏家族分為東支西支。而湯進豹出家當了和尚,沒有後人。湯進龍支係為東支,湯進虎支係為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