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雙百」典型|找對路子,貧困村變成「樣板村」

2020-12-22 澎湃新聞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找對路子,貧困村變成「樣板村」

2020-12-18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近年來,安徽省靈璧縣婁莊鎮姚山村堅持特色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2017年成功實現整村出列,2019年底實現全村戶戶脫貧。多年的「髒亂差」貧困村蝶變為聲名遠播的「富裕村」,全縣觀摩的「樣板村」,領跑全縣的全省「美麗鄉村」。

姚山村村民在收穫中藥材。資料圖

找準「窮根」謀思路

姚山村是皖北地區的一個偏遠貧困村,貧困群眾大多缺資金、缺技術、缺門路、更缺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找準「窮根」才能「對症下藥」,可如何讓貧困戶獲得收益,實現脫貧目標呢?

「一季麥子一季玉米的傳統耕種模式,已不能滿足全村廣大群眾的脫貧需求,必須要向土地要效益,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突破口』。」2017年,姚山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戴安君到任伊始,就一次次入戶走訪,尋求產業發展之路。經過多次到周邊地市考察取經,他最終瞄準了中藥材特色種植產業。

怎麼種?賣給誰?扶貧幹部們和亳州某藥企多次懇談、考察,最終達成定點合作,從提供種苗、種植技術再到訂單回購,藥企為當地村民提供「保姆式」全程駐村種銷服務,有效降低農民種植風險。

時任姚山村總支委員、現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陳其聖帶頭「吃螃蟹」,當年他率先在自己的家庭農場改種中草藥,為身邊村民樹立榜樣。

2016年12月,靈璧縣政府出臺有關特色種植獎補政策,更是給村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戴安君還自掏腰包,出資5萬元作為村農業產業發展啟動資金。

2017年11月,「姚山村千畝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項目正式籤約,貧困戶32人積極響應,成立3家合作社,按照「公司+農戶(貧困戶)+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當年種植白芷、白朮等中藥材894畝,建起了全縣最大規模的連片中藥材種植基地。

創新機制迎「新路」

論「身價」,中藥材高出小麥等傳統農作物數倍,但其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為此,扶貧幹部們爭取水利部門支持,修好水利設施,有效保障了中藥材基地的灌溉和防澇。姚山村「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自2017年建立以來,已逐步實現「一地生四金」的聯貧帶貧機制:

土地流轉生租金—種植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為100餘名群眾帶來每年每畝800元的土地租金。

基地務工掙薪金—吸納80餘名群眾在基地內務工,其中長期務工貧困戶40名,每年人均務工收入5000元。

入股分紅分股金—引導20戶貧困群眾使用自籌資金和財政資金入股80萬元共建基地,在獲得務工和種植收益的同時,每戶每年保底分紅3000元左右,村集體入股各類自有資金60萬元,每年帶來村集體收入6萬元。

產業發展得現金—3家中藥材合作社常年帶動30餘戶村民和貧困戶,通過在基地內種植白朮、白芷等中藥材,實現年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僅2019年就帶動全村123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西瓜、花生等特色種植1000畝以上。縣裡根據品種每畝給予400-1000元特色種植補貼,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合作社訂單收購等「政策補丁」,讓貧困戶想種、敢種、會種,當年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受益參與人群佔全村貧困戶的70%以上。

產業興旺通「大路」

「思路一變天地寬」。姚山村的脫貧攻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激發了全村貧困群眾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為推廣中藥材綠色種植模式,姚山村利用資源優勢,把3個食用菌種植戶培育成3家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帶動就業100餘人,吸納20戶村民種植食用菌21畝,年產松茸、平菇等食用菌50餘噸,產品取得「三品一標」認證,出口日、韓、俄等國。同時,種植食用菌產生的菌渣廢料又成了中藥材種植最好的有機肥,實現循環發展。

目前,全村特色產業發展已實現中藥材、食用菌種植「一村雙品」,全村95%以上的貧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種特色種養業技術,30%以上農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社;村扶貧工廠已帶動82名貧困群眾實現居家就業,人均年工資收入1萬元以上,全村近半數貧困戶家庭受益。

截至2019年底,姚山村先後有63人被評為「脫貧示範戶」「姚山好人」等,全村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3年前不足2000元穩步躍升到8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也從3年前的「零」變為穩定實現50萬元,步入全市「第一方陣」,並被宿州市、靈璧縣委組織部列為全鎮唯一中央和省重點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培強扶優」村。

記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保群

原標題:《產業扶貧「雙百」典型|找對路子,貧困村變成「樣板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劉升: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劉升: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2020-10-20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北省農業廳今年遴選產業扶貧100個典型案例
    楊強強攝 河北新聞網11月12日訊(記者孔思遠)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高質量發展扶貧產業」新聞發布會,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了貧困縣、貧困村、帶貧主體、產銷對接、科技幫扶、駐村幫扶、社會幫扶、貧困戶等八類100個產業典型,為河北產業扶貧提供了可學習、可複製、可借鑑的成功案例。
  • 保定: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
    市扶貧辦供圖日前,從保定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市大力實施「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行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落實特色產業扶貧項目。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收益監測全覆蓋,9個貧困縣實現縣有主導產業、鄉有主導品種、村有產業項目、戶有產業幫扶。
  • 【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湖南光伏扶貧成全國先進典型
    5月13日,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的光伏扶貧工作視頻調度會上,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我省光伏扶貧工作作典型發言。從2016年開始,我省在有條件的貧困村,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光伏扶貧項目建設。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2020-10-1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脫貧的重大戰略部署,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收官戰,進一步提振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鼓舞貧困群眾的脫貧鬥志,為全市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精神動力,詩畫安陸系列專欄節目《重走貧困村》,今天推出來自棠棣鎮桃園村的報導。
  • 探尋產業扶貧的「廣梅智慧」!「一盤棋」推進,廣州幫扶梅州產業...
    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以來,廣州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廣東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一盤棋推進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大力實施造血幫扶,創新「六重六動」工作方式,總結「大帶小、小促大」典型經驗,推廣村村聯動發展模式,真正做到「一盤棋」排兵布陣、統籌調度、一體推進,全力助推梅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
  • 市林科所科技團隊到定點幫扶貧困村指導扶貧產業發展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12月3日,市林科所科技團隊到定點幫扶貧困村---遂川縣營盤圩鄉大夏村指導扶貧產業---汗頭菜發展。科技團隊一行首先聽取了大夏村和駐村第一書記發展汗頭菜產業的情況匯報,詳細了解了該村貧困戶和其他村民發展汗頭菜產業情況。
  • 洞口縣:職業教育助力產業扶貧 4所職業學校幫扶19個貧困村與14家...
    為推進產業扶貧,洞口縣立足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發展職業教育,引導該縣4所職業學校幫扶19個貧困村與14家涉農企業,把教育教學成果轉化為扶貧力量,將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和企業車間。各職業學校積極對接幫扶貧困村,通過免費發放學校自編的扶貧教材,將貧困村民的生產場地掛牌為學校的實訓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 甘肅文旅產業集團與慶陽市西峰區籤訂毛寺村鄉村旅遊「樣板村...
    甘肅文旅產業集團與西峰區籤訂毛寺村鄉村旅遊「樣板村」項目合作協議每日甘肅網5月15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見習記者雷雲龍)5月13日,甘肅文旅產業集團公司與西峰區在慶陽賓館舉行籤約儀式。根據協議,甘肅文旅產業集團將投資1.5億元建設西峰區顯勝鄉毛寺村鄉村旅遊「樣板村」項目。甘肅文旅產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培文,副市長楊廷禎出席籤約儀式。據悉,2019年6月,毛寺村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大鄉村旅遊「樣板村」之一。
  • 河北廣播電視臺:寫滿真情實意的扶貧答卷
    多路記者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再訪當年貧困村、貧困戶,通過與七年前縱向對比展現脫貧變化,報導涵蓋了全省脫貧攻堅戰的不同類型、不同路徑、不同地域的典型,對各地發展鄉村旅遊、光伏產業、特色種植業、黨建助脫貧、脫貧「結對子」等等經驗的介紹,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鑑。
  • 對口扶貧湖北團風縣方新灣村 中建三局讓昔日貧困村變「放心灣」
    該村黨支部書記方漢兵說,是中建三局對口幫扶讓這個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放心灣」。湖北黃岡市團風縣位於大別山南麓,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地處團風縣東北部的方新灣村,山巒起伏、丘陵縱橫,漫山遍野是種植的板慄樹。方漢兵介紹,該村版圖面積3.8平方公裡,共有438戶、1568人,但耕地面積僅有1198畝(包括水田1078畝和旱地120畝),板慄種植是當地主要產業,曾屬於團風縣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2020年末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67戶、507人,約佔總人口1/3。「如今的方新灣村已於2019年提前摘掉貧困村帽子,主要得益於中建三局自2015年以來的對口扶貧。」
  • 產業扶貧 花開貢鄉
    摘要:宣恩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茶、果、畜、煙、藥、菜六大產業,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81萬畝,年出欄生豬60萬頭,農村人均經濟作物2.49畝,貧困戶人均經濟作物1.35畝,基本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
  • 產業扶貧築富路 南沙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特色產業興經濟,助力脫貧奔小康。產業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的直接有效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長久之計。11月中旬,深入至南沙對口幫扶的貴州省惠水縣、龍裡縣、貴定縣、畢節市金海湖新區,以及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六地,與基層工作的駐村第一書記、貧困戶等人物深入溝通,記錄下六地在脫貧攻堅收官戰中的真實故事以及產業扶貧最新成果。
  • 期貨公司助力扶貧開發與貧困村結對幫扶
    新華網瀋陽12月5日電(記者白湧泉)為深入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發揮企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大連良運期貨近日與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的五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雙方近日籤訂了鎮企幫扶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將在2020年至2021年為汪清縣羅子溝鎮捐贈25萬元,用於結對村屯下河村、創業村、上鹼村、新屯子村、太平溝村的「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助學、特困救助以及支持村屯發展產業及公益事業等。在特困幫扶方面,雙方通過設立扶貧基金等方式,助力建檔立卡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光伏扶貧之光 照亮湖北3700個貧困村
    8年來,湖北省以大戰狀態、決戰姿態、決勝心態,響鼓重錘,不勝不休,終於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這場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戰鬥中,光伏扶貧功不可沒。湖北建成5646座光伏扶貧電站    位於西陵峽畔的秭歸是國家級貧困縣,屬武陵山片區縣,2019年4月,秭歸縣實現脫貧摘帽。    秭歸縣成功「摘帽」離不開綠色能源的強大動力。
  • 大理市「五力並舉」引領產業扶貧全覆蓋
    本報訊(通訊員 周應良)近年來,大理市以洱海流域農業轉型升級為契機,抓實產業扶貧各項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特色產業+貧困村(戶)」等多種產業扶貧發展模式,「五力並舉」引領產業扶貧全覆蓋。強力扶持,實現項目到戶幫扶全覆蓋。
  • 河北尚義:產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
    尚義實現貧困村扶貧產業全覆蓋產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尚義縣滿井鎮的白羽肉雞養殖基地。 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元攝尚義縣十三號村窯洞式風格的民宿。目前4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5807戶、9892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作為壩上地區的深度貧困縣,能夠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要得益於千方百計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王牌』。」尚義縣縣長徐進海介紹說。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人民至上——廣東實踐】跨界扶貧照亮百姓脫貧路
    以人民為中心,在廣東,產業扶貧是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廣東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原則,用好「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平臺,加大縣鎮統籌開發力度,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優勢扶貧產業。目前全省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3.6萬個,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