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海澱公園裡的湖水清澈,柳樹抽芽,山桃花開,草坪泛綠,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春季。去年11月1日,海澱公園宣布正式完成人工智慧(AI)改造,成為全球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公園內的百度阿波龍無人車、小度智能語音亭等AI景點令遊客感慨「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公園內智能步道也成為慢跑人群的最愛。春日的周末,記者來到海澱公園,就為到這條智能步道上體驗一番「加載」了「黑科技」春日慢跑的樂趣。
海澱公園
海澱公園始建於2003年,位於北京西北四環萬泉河立交橋的西北角,面積約34公頃,是歷史上北京「三山五園」中暢春園的遺址。園內分布著桃園書聲、萬泉潄玉、丹稜晴波、雙橋詩韻、御稻流香、古亭觀稼、仙人承露、澱園花谷等十餘個景區,是一座集自然氣息、人文底蘊和時尚感於一體的園林。
一場慢跑從第一個微笑開始
從東門進入海澱公園,右手邊就是這條科技智能步道。從起點處設立的使用說明牌上,記者清楚地學會了智能步道的使用方法。用手機攝像頭掃說明牌的二維碼,很快便完成了註冊。
右轉來到橙色步道的起點。「START(開始)」的文字前方有一個照相機圖案,在這裡抬頭「刷臉」,記者遇到了第一個面部識別攝像頭。
一場春日的慢跑就從第一個微笑開始。海澱公園的這條步道沿公園小路蜿蜒而行,一圈大約900米。路遇一片開得旺盛的山桃花,看到前來遊園的人們拍照留念,感嘆春天的美麗。經過一片水榭,水清澈見底,岸邊的柳樹和銀杏樹已經發芽,嫩綠一片。
見這五彩斑斕的春,便忘卻慢跑初時的疲勞。轉個彎,海澱公園3萬平方米可踩踏的常綠型大草坪便映入眼帘。這曾是北京第一塊開放式草坪,嫩草開始泛綠,並不吝嗇遊人在此野餐、奔跑、放風箏。心想待慢跑結束,一定到這草坪上找一樹蔭下席地而坐,盡享春日的時光。
跑到半程,遇到第二個面部識別攝像頭,抬頭,微笑,稍顯疲憊卻鬥志昂揚的表情被記錄,識別。繼續向前奔跑,不時被較為專業的跑步者超越,也偶爾繞過在步道上賞春的散步的人們。奔跑、慢跑、散步的人們速度不同,卻相互避讓,和諧相處。
不需要看表自行記錄時間,偶爾欣賞風景,偶爾只是靜聽耳邊的風聲,叢林的鳥鳴,在面部識別結合雲計算這樣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搭載下,跑步變得簡單、自由而又有別樣的情趣。
不知不覺跑到終點,經過三次「刷臉」,記者又回到海澱公園東門的右側。在步道終點,記者看到一塊標有「智能步道排行榜」字樣的電子顯示屏,屏幕內置了攝像頭,同樣只需要「刷臉」,記者此次跑步的運動裡程、時長、平均速度、熱量消耗等數據就全部顯示在屏幕上。此外,顯示屏上還顯示了一周內,運動總量排在前十名的市民,照片和運動成績一清二楚。相較佩戴智能手環,智能步道把「科技健身」從資金、操作兩方面降低門檻,它帶來的新鮮感為海澱公園增添了吸引力。
市民春日樂享「智慧健身」
慢跑結束,記者用手機拍攝記錄了大屏幕上自己的跑步成績。又守在這裡,等待跑步結束的其他遊客,想聽聽他們的跑步感受。
張先生帶著愛人和孩子來到海澱公園遊玩。本來是計劃來草坪放風箏的,當一家人從東門進入海澱公園,便被科技智能步道吸引了。一家人決定,先在步道跑一圈,再去草坪放風箏。實際上,一家三口完成「刷臉」用了不同的速度。當愛人帶著孩子走完全程到達終點線,正好趕上張先生跑完第二圈。
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前些年還有晨跑的習慣,因為工作忙便慢慢放棄了。看到海澱公園的智能步道包含了這麼多好玩的「黑科技」,不需要自己記錄跑步時間,跑完全程不但能在排行榜上看到自己的成績,還能和其他人對比成績,跑起步來更有動力了!以後要把晨跑這項運動重新「撿」回來。
北京郵電大學的小劉和同學一起來海澱公園拍照,一進公園便看到了智能步道的說明。她們遂決定先在步道上疾走一圈看看成績。「沿線風景很美,科技感非常強,走一圈下來沒覺得累,我一定推薦給同學。」小劉告訴記者,「走完一圈看到大屏幕上自己的數據,下次穿運動鞋,再在這條步道上全力跑幾圈,來刷新下成績。」
據了解,海澱公園的這條智能步道,以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為載體,融合了人工智慧技術及國家科研成果,由百度公司、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參與,結合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和多項科研成果,為全民健康運動提供健康服務,成為海澱公園這個全球第一個AI科技主題公園的絕對亮點。
來源:海淀山後網、
海澱旅遊、海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