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中國兩種人書法寫得最好,一是3歲孩童,二是積學大儒!

2021-01-07 美術研究

著名學者、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他誰寫的書法最好,啟功先生幽默地說:「自古以來,中國兩種人書法寫得最好,一是3歲孩童,二是積學大儒。」啟功先生的話道出了書法藝術內涵的本質與境界,給人很深的啟發與思考。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就是啟功先生所說的積學大儒,他的書法藝術,猶如他的國學成就,讓人產生無限的仰慕。

季先生雖然不是一位潛心書法的國學大師,但他是一位研究中外文化的大學者,以廣闊的文化胸襟和氣度來看待中國的書法藝術之精神,從民族文化的靈魂深處,闡發出對書法藝術的獨特見解。他以文字改革與歷史文明的演化角度去看待書法,認為繼承傳統文化,必須把書法藝術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認為「中國漢字一個是線條,一個是結構」,區別於世界上其他的文字,是最具藝術美的文字,並有穩定與凝聚的作用。

季先生淡定的人生境界,涵養了他筆下的書法藝術。他雖然沒有留給人們宏篇長跋的書法卷本,但從他逸筆草草的手札墨跡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季先生書法藝術中透出的那種瀟灑恬靜、超然世外的境界。季先生生前,曾隨手用卡片的形式,寫下了不少歷代高僧的佛文詩句,信手拈來,空靈跡簡,無精心布局,無駭然用筆,仿佛是採一片閒雲留於紙上,或擷一片嫩葉放入書中,能聽到微風在草叢中流動,能嗅到花香在字裡行間溢出,極玄,極妙,有淡淡的煙雲滋生於我們眼帘。這正如季先生所抄錄的前人偈語一樣:「門前自有千江月,室內卻無一點塵,」真可謂「須知淨地亦迷人」。

季先生的書法藝術在簡淨散淡中,更能體現出一位大學者智慧人生的一種傲岸。季先生這位跨越兩個世紀、命近百歲的老人,不僅有游離異國10多年的他國尋度,更經歷了中華民族上個世紀的風雲變化,他的人生境遇坎坷多變,內心深處卻榮辱不驚,始終堅信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的禮與善美,始終把文化研究作為畢生的道路走下去。謙和淡定的人生境界後面,更體現了一位大學者的浩然傲骨。季先生的書法便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潔淨之美、傲然之氣。他在寫明楚石梵琦的《悟道》一偈語中,有「拾得紅爐一片雪,卻是黃河六月冰」一句。我認為,季先生的書法藝術,就像6月黃河未消融的冰塊,從內質裡還浸透著文化學者的堅毅和傲岸的風範。這種風範,只有體悟了深厚的中國文化精神,才能陶養而成。

季先生的書法藝術還飽含了一位文化人對生命和故土的熱愛情感,藝術作品往往是情感流露的真實體現。上個世紀的30年代,他身在異國求學,卻因戰亂無法歸國,曾深情地寫道:「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他信念真忍,他崇尚禮儀:「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就是因為季先生的博愛情懷,所以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還透露出一種圓融通脫之美,常常是落筆處厚實,行筆時圓潤,無太多起伏,盡顯通脫。內心只有大愛者,才有這種無需預演的愚鈍之妙。

夢中趨利走如煙,老境如蠶已再眠」,這是季羨林先生經常抄寫的宋人偈語。季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作為一位當代的國學大師,以其浩瀚的人生經歷、豐碩的文化成果,為我們寫下了一部不朽的人生著作。欣賞和研究他的書法藝術,還需要從研究學習他的文化著作、人生境界入手,才能體味到學者書法藝術的精髓所在。

吾友榮宏君與季羨林先生有緣,曾在季先生生前與先生約稿《季羨林說佛》書法108幅。遺憾的是,後來季先生終因年事已高,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約定就遽歸道山了。今天遺留下來的這35幅書法墨跡,已是研究季先生佛學思想和書法藝術的最為寶貴的原始資料。

更令人欣慰的是,榮宏君克服重重困難,終將先生遺稿整理編注成《季羨林說佛遺稿彙編》一書出版,才使我們有機會欣賞到這批在當今已稱得上十分難得的文化遺存,這是季先生之幸,是榮先生之幸,是讀者之幸!更是學術界之大幸!

相關焦點

  • 啟功書法被吹過了頭?
    ▲啟功,1912—2005,生於北京,滿族人 本來,對於民國及以前中國文人來說,書法不過餘技,寫得一手好字屬於基本功,根本不值得在意,自炫自媒
  •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有人問啟功先生學書法學哪家的書體比較適宜?這個問題恐怕是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很關心的問題。有人說歐楷好,有人說顏楷好,有人說柳楷最好,有人說趙楷最適合入門,所以很多初學者被各種說法給搞懵圈了。對於這個問題,啟功先生認為,學書法只講法,無所謂什麼體。
  • 林散之與啟功:近代書法中的一動一靜
    啟功書法儼然「大眾情人」  啟功的書法中具有一種恬淡從容的古典美
  • 罕見啟功鋼筆書寫《心經》欣賞,行楷相彰、筆法流暢,真書法也
    啟功的書法講究乾淨利落,蒼勁有力,飄逸秀美,書卷氣濃厚,有皇家氣派。在書壇大家公認啟功是中國近代以來排在前十的大書法家之一。啟功的字三分行,七分楷,行楷相彰,筆法流暢,啟功先生不只是書好、畫好,詩也好。
  • 啟功當書協主席前寫的字,太舒服了!
    啟功早年學隋唐抄經的痕跡很重,寫得很舒展▼>啟功早期學隋唐較多,用筆很講究▼⑤啟功題籤、題跋水前拓本瘞鶴銘兩種合冊民國間有正書局石印本>這是啟功80年代的字跡了,個人風格日益成熟▼>細品這件小字,用筆和結體有些北碑味道啟功先生勤懇好學,書法一直在摸索,這些孜孜不倦的探索,給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表達和面貌。
  • 舒同的圈,啟功的竿,溥濡的尖,這些個性書法,你更喜歡哪個?
    喜歡書法的您,不知道聽沒聽說過這麼一句話:舒同的圈,啟功的竿,溥濡的尖。簡簡單單一句話,把這三位書法名家的個性特點給表達得非常到位。 1、舒同的圈 舒同的書法,大家應該都見過。作為近代名家之一,他的書法取法自顏真卿、柳公權、以及清代的何紹基等人。
  • 啟功寫《元旦》+新年講話
    以上內容來源書法思考(鳴謝)啟功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屆新年書法活動周的講演來源:浙江在線(本文有刪節)今天,我既然到這兒來,就有責任說幾句話,所以就說幾句,因為我到這兒來特別興奮。 現在我們不管學什麼,都得有個過程。
  • 從舒同到啟功,再到沈鵬和張海,6位書協主席的書法水準如何?
    由於舒同的書法雅俗共賞,早在10多年前,他的字體就被錄入電腦字庫,應用在很多領域,許多報刊、影視、招牌都喜歡使用他的字體,他的書法成為現代生活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二、啟功的杆杆。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啟功,在孩童時代就接觸了大量碑帖,在長期的臨摹中,他發現書法有沒有美感,把「結構」寫準確才是關鍵。這種認知促使他在書法筆畫結構的布局上,花去了大量心血。最終,他結合「黃金分割率」,創造出一種「內緊外松」,點畫活潑瀟灑的書體,被稱作「啟體」,字體造型看起來挺拔峻峭,遒勁典雅,結構相當完美。
  • 張世忠的書法水平如何,他是啟功的入室弟子嗎?
    《書法問集》搜集網絡中書法相關的問題,本文是《書法問集》609篇。原來題目是這樣的:啟功先生的入室弟子張世忠的書法如何?我是一人。入室弟子這個名頭,容易引起爭議。目前從網絡中搜尋「啟功入室弟子」,出現很多不同的人,啟功先生肯定沒有收入室弟子,啟功先生出生的時代,能夠稱得上「入室弟子」是要非常慎重的。那麼這位張世忠的書法到底好不好?
  • 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為何被評東施效顰?
    近代名家啟功先生,學識淵博,寫出來的書法書卷氣十足,風格別具,非常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有人曾評價啟功的書法說:「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凡是受大家歡迎的,必然會很多人效法學習。今天就給大家一位學習啟功的高手,啟功的學生秦高忠,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遺憾的是,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評價說:僅得其形,而無其神,東施效顰,沒啥意義。說了這么半天,秦高忠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當今書壇影響比較深遠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書法家,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先生在1989年用鋼筆書寫的《赤壁賦》,這是非常罕見的。關於啟功先生的介紹我們放在了文末,這裡我們先說一下鋼筆書法學習的方法:練習鋼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用速成法也不是太好的方法,因從開頭打好基礎持之以恆練字才會紮實。
  • 啟功|何紹基後來晚年寫的字,那真叫不知是什麼,哆裡哆嗦的全都是...
    我的意思,是想敬告想學書法的朋友不要聽那些故神其說的話,我是和想學書法的朋友談談心,談我個人的看法,個人的理解,也可以說個人的經驗吧。我已經被那些故神其說的話迷惑了多半輩子。我今年已經八十四周歲了,就算再活也是一與九之比了,所以讓那些個迷惑的神奇說法蒙了大半輩子,今天我說些良心話。」
  • 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字?
    這些人或公務在身,或純屬私訪,有的事先約定,有的突然襲擊。因訪客太多,啟先生應接不暇,曾用毛筆寫一小條貼門上:光陰可貴,不能白費。你只看看,我太受罪。啟功生病,無力酬應。有事留言,君子自重。沒過幾天,字條就被人當作墨寶揭走。那麼友人們又是如何堅定而不失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字呢?
  • 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顧亞龍書法欣賞,字體行雲流水,字跡堪比啟功
    顧亞龍和書法的結緣和他高中時瀏覽公園有關,當時在公園的長廊中看到有很多書法作品,顧亞龍就被這些書法所吸引,看到那行雲流水的線條讓顧亞龍沉迷在書法中,這也激發了顧亞龍以後要臨摹書法,顧亞龍在老師的指導下寫起了書法,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中國的傳統書法,特別是對唐楷、魏碑、隸書、草書、行書都有所研究,最終顧亞龍把中國的書法寫出了藝術美!
  • 書法欣賞|啟功大師《山水清音》田英章先生《謙光受益》等三幅書法...
    再觀賞啟功先生的書法,其中灑脫的神韻尤讓人眼前一亮,多少有點柳暗花明的感覺。練習工楷的朋友多少都想將工楷寫出點自己的特色,感受啟功書法的結體與筆法的灑脫,也許誰都會從中感受到點什麼!看看下邊啟功先生《山水清音》這幅作品,是不是有點「陽春白雪」的感覺了?
  • 啟功最欣賞的書法作品,瀟灑飄逸、出神入化,可惜難以入國展
    中書協主席中,最佩服就是啟功先生,他為人和藹,從不以「書法家」自居,也不讓別人叫他「書法家」,他說自己就是「字匠」!當有人批評他寫的「館閣體」,啟功回應道:這是抬舉我啊,我哪有館閣體寫得好!啟功書法啟功的書法,屬於典型的傳統一路!按劉洪彪先生所言: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還在傳統領域打轉轉的書法,一定不是好書法!
  • 姜維群:關於啟功先生的此書,卻弄出一個眾人矚目的大課題
    我拜讀了《啟功教我學書法》一書,感慨良多。在我看來,這本著作雖是一本小書,卻弄出了一個眾人矚目的大課題,解開了啟功先生生前和身後留下的一些「謎團」。謎團之一:啟功先生為何獨膺如此多的榮譽和光環啟功先生生前曾是全國書協主席、西泠印社社長,還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如此高位的頭銜集於一身,在當代中國文壇中十分罕見。
  • 啟功先生19幅書法作品欣賞,自然灑脫、清雋儒雅,網友:真書法
    啟功(1912-2005年),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鑑定家、詩人。啟功先生的字有著淡淡的書卷氣,爽利、挺拔、清雋、外柔內剛、自然灑脫、清雋儒雅而嫵媚華美,美而不俗、光彩獨耀。
  • 78歲老書家楊再春:書法自己大膽寫,別聽他們瞎忽悠!
    日前,中書協創始人、央視書法主講人、現年78歲的老書法家楊再春在節目中談「書法誤區」。他指出,有關書法的很多論述,很多認識,或因人而異,不能一概唯命是從。特別是一些從事教學或著書立說的人來說,有一些「食古不化」的現象,有一些所謂的技法根本不適用,甚至有一些就是「忽悠人」。
  •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原問題: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漢字繁體簡體,是一個爭論幾十年的事情。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字帖,能夠被成為書法的字帖,絕大部分保守一點,都是使用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