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將,副司令員、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會長劉紅軍(左二),在接見毛體書法家於光宗(左一)時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4年3月,於光宗毛體書法作品《長徵》漂洋過海,被日本國會眾議院參議員福田先生收藏。
齊魯網4月23日訊 4月22日,第三屆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於4月22日下午在山東濟南隆重舉行。當日,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將副司令員、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會長劉紅軍,在接見毛體書法家於光宗時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於光宗作為一名出身沂蒙地區的藝術創作者,是傳播"紅色文化",弘揚"沂蒙精神"的真正踐行者。
於光宗山東莒縣人。受著名書法家,舅父任英民影響,自幼愛好書法。後入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崔祝生門下學藝,親受書法家指教。30餘年來苦習歐帖、素帖。生於紅色時期,對一代偉人毛澤東充滿了無限敬畏之情,並專習毛澤東書體。
於光宗的家鄉地處沂蒙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從小身受革命精神的洗禮與教誨,其父親有著為支援孟良崮戰役,四天三夜不休息,推木車前行百裡支援前線的感人事跡。其三叔也為華東野戰軍的一員要將,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受革命家庭影響,於光宗為人正直,言直率真。為弘揚"紅色文化"而倡導毛體書風,以卓爾不群的風範折服世俗,震驚當地書壇,引起眾多重量級中國文化名人的高度讚譽和肯定。他書寫的毛澤東《沁園春-雪》、《長徵》、《六盤山》等作品書法既能"形似"又能"神似",以逼真形式再現毛澤東書風渾厚博大的風採,被譽為"紅色書法家"、"毛體書法第一人"、"草書狂人"等稱號。
紅色文化是我國革命、改革、建設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之一,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深刻的社會內涵和意義。它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偉大實踐的文化結晶,見證著中國從戰爭走向和平,從貧窮動蕩走向繁榮安定,見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飛速發展。紅色文化也在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向前,在當今,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年輕一代,更需要這種精神的鼓舞。這在於光宗看來,毛體書法中所蘊藏的"氣"與"骨",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人心凝聚力的精神,現代人在最求美好生活的同時,更需要這種精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