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每天走30公裡山路
從杭州坐5個多小時的動車到慶元,再從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驅車近2個小時,到達慶元林場隆宮林區已是下午3時,滿頭大汗的吳曉青剛從山林裡「鑽」出來,他的身後便是茫茫林海。
一身迷彩服,勞保鞋上沾滿泥巴,手上拿著一把柴刀,腰上別著一個行軍水壺,這是吳曉青34年來巡山的行頭。「恭喜您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榮譽稱號。」面對記者這樣的開場白,這個山裡壯漢臉紅了,靦腆地說:「其實,這是大家的功勞,慶元『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稱號給我加了分。」
吳曉青所管護的隆宮林區是慶元竹木重要產區,林地面積1.2萬餘畝,分布在大小十幾座山上,與福建省松溪等縣相鄰,由於面廣、點散、路遠,人員流動複雜,工作難度較大。護林員肩負森林防火、樹苗培育、病蟲害防治、防止盜伐等重任。
56歲的吳曉青是慶元荷地鄉人,1986年,他光榮地成為一名護林員。只有高中文化的吳曉青,自製了一張山林分布圖,舉著一隻防火宣傳喇叭,心懷一桿「病蟲害防治尺」,帶領其他護林員,34年堅守在大山深處。其間,該林區沒有發生重大火災,也沒有發生大面積病蟲害。
「我們有4個管護站點,需要24小時有人值班,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白天巡山,晚上住在站點值守。」吳曉青說,林場巡山的工作,基本全靠兩條腿,每天步行30多公裡,走上一星期才能巡完林場一圈。
山裡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吳曉青住的宿舍是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二層磚瓦房,室內設施簡陋,只有煤氣灶、電視機等幾樣生活必需品。「護林員是一個危險的工作,進山會遇見野獸,被樹枝戳傷也是常事。」吳曉青的臉上、手臂和腳上都留有傷痕,「成群的野豬,瞪著我,我屏住氣,一動不動,迷惑它們;手臂粗的蘄蛇,差點踩上去;以前村民私自放置的捕獸夾,有次不小心踩了上去,流了不少血……」
吳曉青有胃病,是因為長期吃冷飯、乾麵包造成的。護林員上午8時出發去巡山,16時左右才能返回,酷暑寒冬,他每天早上出發前就把中飯做好,帶到路上吃;大部分時間吃麵包,渴了就喝林間隨處可見的山泉水。
靠經驗聽到松毛蟲叫聲
「走,帶你去山林裡看看,但是小心『醉氧』哦!」吳曉青幽默地說。
幽長的山道看不到盡頭,山路越走越陡峭。「每次巡山都是一個人,寂寞嗎?」記者問。「寂寞啊,不過習慣了。」吳曉青告訴記者,在隆宮林區,兩位護林員實行輪休制度,每人每月按規定休息8天,但很少有護林員能夠休滿。遇上夏天森林防火壓力大的時候,林場必須全員在崗,任何人不得休假。而吳曉青,總是在崗時間最長的那一位。
多年來,他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走遍了林場的每寸林地,自繪山林分布圖,清晰地標註林區樹種分布、權屬來歷,有容易發生盜伐的「狼道」、易遭破壞的「風險區」等信息。「有了地圖,我們工作就有的放矢,抓住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進行重點巡查,確保林區安全。」
不一會兒,記者氣喘籲籲,而吳曉青卻仍然健步如飛。他帶著記者爬上一座山崗,能清晰地看到遠處陡峭的山腰上一條條防火隔離帶。護林員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維護林區裡的防火隔離帶,需要定期把隔離帶裡自然生長的植物清理乾淨,以防發生火災時火勢蔓延。「清理這些防火隔離帶比較危險,雨天山路很滑,容易摔傷。」吳曉青摸了摸左臉頰上的一道傷疤說。
「天晴兩天以上,我的心就會緊繃起來。」吳曉青說:「防火是睡覺都不能忘的事。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清明節前後掃墓,農耕時節燒田坎,下半年天氣乾旱,一年到頭,防火壓力都很重。」
吳曉青明白,這麼大片山林,僅靠幾個護林員根本看不過來。多年來,他和林區內生活的村民打成了一片,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事,也藉助村民的力量守護這片大山。
行至大山深處,手機沒了信號。吳曉青告訴記者:「這個時候,你可以靜下心聽山林中的蟲鳴鳥叫聲,猶如歡快的大自然和諧曲,讓人心情舒暢。」也許這是大自然賜給這位大山獨行者的快樂。「聽,這是什麼聲音?」記者停下腳步,大山裡寂靜一片。循著他指的方向尋找,記者發現了一隻趴在松樹上的松毛蟲。
原來,在病蟲害防護上,吳曉青有自己的一套經驗。每年4月至11月,吳曉青尋遍山林每個角落,查看枯死松樹,檢測松材線蟲病的發生情況。他一邊巡查一邊聽,松毛蟲會發出「唧唧唧」的叫聲,聽聲音馬上可以辨別出有沒有松毛蟲;找一找,松毛蟲喜歡把屎拉在地上,黑屎堆積的地方肯定有松毛蟲。
每次巡山,他會帶上一個可樂瓶,把一些不了解的害蟲放進瓶子,帶回場部為林業部門防治病蟲害提供依據。
把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行至林區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坡上,記者忽然聽到陣陣歡笑聲。夕陽下,幾位村民在採摘油茶籽。「今年油茶籽果長得好,是個豐收年。」吳曉青說,2011年,林區利用良好的生態,種植了608畝油茶,茶油年產量達6萬多斤。
「如今,我們守護的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吳曉青開心地說,這幾年,他的職責已不僅僅是護林。他利用專長指導工人種植培育彩色珍貴樹種,目前已發展櫸樹、紅豆杉、閩楠等珍貴樹種面積達150畝,楓香杉木良種基地佔地250畝,隆宮林區大徑材杉木已達2000多畝;推動林區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多產業蓬勃發展,山地資源優勢向效益優勢轉化,實現「不砍樹也致富」。
回首遙望,深秋的大山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色,美不勝收。「我的願望就是把這片綠水青山守護好。」吳曉青說,還有兩年,他就要退休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找到接班人。
「展望未來,我們基層護林員將大有可為,練好基本功為推進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貢獻力量,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把美麗浙江建設得更有詩情畫意。」吳曉青望著眼前綠意盎然的林海心情澎湃。
夜幕降臨,山林逐漸被黑夜浸透。昏黃的燈光從站點的窗戶朦朧透出,這是大山裡溫暖的光亮。
答卷感言
吳曉青:生態保護是我作為護林員的第一責任,我的願望是把這片綠水青山守護好,把金山銀山世世代代傳下去。(記者 聶偉霞 通訊員 藍倞 陳傳敏)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