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自2016年以來,宣城市宣州區民政局深入貫徹落實宣州區委、區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文件精神,政策兜底,群眾有底,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積極落實部門脫貧攻堅任務。 抓政策兜底
該區寒亭鎮通津村新基組56歲的村民許世文在談到現在脫貧政策和民政保障對自己家庭的幫助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妻子患有精神二級殘疾,唯一的女兒也患有多重二級殘疾,一家因殘致貧。
雖然生活條件一般,但家是老許最大的責任和牽掛,他說:「現在我一家享受政府的照顧,有低保金、殘疾人困難補助,有了政府的這些保障打底,我再掙些『活錢』補貼家用,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在該區,像許世文這樣因病、因殘致貧的家庭很多,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各項補助,就像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為切實履行兜底保障職責,助力脫貧攻堅,該區民政局積極落實八項民生服務,即提高困難群眾保障水平,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調整城鄉醫療救助執行標準、發揮農房保險作用、加強農村五保供養及農村敬老院運行維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加強生活無著人員救助。
據了解,截至2020年10月底,該區城鄉低保對象為225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9109人,共發放資金9948.94萬元。截至2020年9月底,全區特困供養對象4128人,發放資金2375.2568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對象8946人,累計發放資金473.274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51人。
抓精準施策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區民間組織管理中心負責人章文成了民政局的大忙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現在就是脫貧攻堅經紀人,我為全區近200個社會組織和13個貧困村提供中介服務,辛苦並快樂著。」
為了更好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搭建銷售平臺,該區民政局動員社會組織自願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搜集貧困村和貧困戶農副土特產品信息,製作消費扶貧清單向全區各社會組織推介。章文一次次與貧困村電話溝通產品信息,通過微信、QQ群向社會組織發布,成了社會組織和貧困戶之間名副其實的經紀人。
五年來,該區民政局協調各類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在整合力量、調動資源和專業技術方面的特長和優勢,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截至目前,已有12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到該區13個貧困村的消費扶貧中,購買的產品涵蓋水產、蛋禽、農副土特產等3大類近10個品種,完成交易金額近15萬餘元。該區社會組織在「百社進百村」活動中,除120多家參與消費扶貧社會組織外,據不完全統計另有23家社會組織直接捐款捐物近40萬元,受益人口2600餘人。
抓特色項目
「多虧了禾康養老和助老員周紹秀,不然我現在哪能好好躺在家裡養傷啊!」2019年10月12日順利出院回家養傷的巫堂賢看到前來慰問的禾康養老工作人員感激地說道。
2019年9月10上午,家住該區飛彩街道睦馬村的五保老人巫堂賢在菜地做農活時不慎摔倒,腿部腫起,不能動彈。摔倒後巫堂賢第一反應是撥打江蘇禾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緊急救助電話尋求幫助。禾康平臺客服主管韓雅靜接到老人的求救電話後立馬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聯繫助老員周紹秀立即上門查看老人具體情況。
像巫堂賢這樣獲得社會養老服務幫助的老人在該區並非個例。該區在全市率先引進南京禾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該區開展智慧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為該區70周歲以上低保戶、60周歲以上優撫對象、二級以上殘疾、五保老人、三無老人等提供免費的居家及社區養老服務。
2018年至今,宣州區居家養老工作已向農村深入開展,覆蓋17個鄉鎮,包含163個村(社區),享受服務人數約達4000人。
進入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期,該區民政局加強引導鄉鎮街道實施敬老院適老化改造提升工程。從2017年開始,該區全面啟動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消防整改工程,該區財政投入3000萬元,對全區21所公辦敬老院實施消防改造。此外,該區民政局開展實施區域型失能半失能特護中心項目,以該區水陽鎮中心敬老院為依託,進行適老化改造提升工程。
(幹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