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罩產能一天約2000萬 為何還「一罩難求」!答案在這裡

2020-12-22 騰訊網

文:胡嘉琦 張文慧 朱耘

製圖:焦震楠

ID:BMR200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偷襲了武漢、湖北乃至全國各地。勤洗手、戴口罩,不吃野味的公益宣傳廣告,讓大眾廣為熟知。

然而,「一罩難求」是各地的真實寫照。王先生準備去醫院照顧他患病的老師,令他苦惱的是他找遍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及線下藥房、超市、便利店口罩均處於斷貨狀態,按照疫情防護的提示口罩需4小時更換一次,王先生只能戴著非醫用防護級別的口罩、使用多次的口罩去醫院。

疫情一線醫院,口罩是必需品,是保護醫生安全的重要「閥門」,各大醫院口罩等防護用品告急的公告頻出;隨著口罩線上線下皆脫銷,廣州、杭州、廈門等城市開啟了限量「搖號」模式。

面對口罩供應緊張問題,《商學院》記者從富士康方面獲悉,富士康龍華園區已導入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相關口罩的產品資質認證目前尚處於申請狀態中。無獨有偶,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車企業亦先後宣布生產口罩。

中國是口罩生產的大國,產能佔據了全球近50%,疫情期間,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甚至全從球調集口罩支援一線,為何仍然頻繁告急?比亞迪、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跨界生產口罩,能解「燃眉之急」嗎?待疫情過後,口罩企業是否又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呢?

跨界生產口罩

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這些原本代工數碼產品、生產汽車的企業宣布生產口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跨界太大了吧!

《商學院》記者獨家從比亞迪方面獲悉,為抗擊疫情,比亞迪不僅生產急需的口罩,也有消毒液。其中口罩生產安排在了深圳寶龍廠區,由電子事業群九部負責。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到2月底,產能可達500萬隻/天。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亞迪擁有專業的裝備研發和技術團隊,且擁有長期合作穩定的上遊原料資源,從原材料、生產技術準備方面有很大優勢,產品也會嚴格按照當前國家標準來生產,目前在積極籌備審批認證,政府也對緊缺物資開闢「綠色通道」。

比亞迪首批緊缺物資將定向捐贈給特定人群如公交車、計程車、網約車司機以及志願者、機場及空乘人員等群體。後續將結合情況 ,對外平價供應。

另一家汽車生產企業上汽通用五菱也加入到了口罩生產的大軍之中,《商學院》記者了解到,決定生產口罩,是上汽通用五菱結合汽車「大行業、大工業」的相關優勢,採取聯合上遊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通過改造生產線的方式生產口罩,由上汽通用五菱在生產管理、項目管理、設備保障、質量管控、包裝等方面提供人員及技術支持。「此次聯合生產口罩的項目,在各方的積極推動及緊密配合下,從提出想法到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僅花費不到5天的時間,不僅是汽車產業的一次創新舉措,更是政企高效聯動、一切以市民的健康安全為先的最佳詮釋。」上汽通用五菱相關負責人對《商學院》記者說。

據悉,廣西建工集團負責將廣西德福特集團的原有生產車間改建為2000m2無塵車間,於2020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共設置12條口罩生產線。按照生產設備、人工等資源的配置情況,口罩的日生產量預計可以達到170萬個。目前,已經對生產線進行改造並啟動生產準備工作。無塵車間的建設工作正在同步開展,專業生產設備計劃將於26日運抵,可達到醫用級別口罩的生產標準。

汽車企業為何能夠通過相應的車間改造生產口罩,二者之間似乎沒有交集。上汽通用五菱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答案是:此次聯合生產口罩的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上遊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生產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及其零部件,是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部分產品中,正是採用了可用於醫用用品的高規格材料聚丙烯來生產隔音棉。從原材料、生產技術的準備方面來說,對生產口罩具備很大的優勢,對生產線進行專業改造後即可快速啟動生產。

短期供不應求

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車企業生產口罩,是應對疫情的快速反應。國家衛健委2月5日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醫療物資保障的生產、調度、進口等相關工作最新進展時指出,截至2020年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隻,比2月2日環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達到了67%,環比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 N95口罩,已經達到11.6萬隻,環比增長48%。其他醫用口罩是998萬隻,環比增長36%。普通口罩是471萬隻。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公開表示,總體看,口罩產量呈現持續上升勢頭,尤其是防治一線急需的醫用N95口罩,優先保障,增速更快。對於一些企業擔心將來產能過剩的問題,再次強調,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口罩產量穩步提升的情況下, 為什麼會出現醫用口罩「一罩難求」的問題,中國到底缺口罩與否?如何去解決這一現狀?

供應KN95口罩品牌商霍尼韋爾方面向《商學院》記者表示,疫情爆發以來,口罩需求劇增,霍尼韋爾聲明,在新冠狀病毒流行期間霍尼韋爾供應的KN95口罩絕不漲價,春節期間,我們對生產、倉儲、物流和電子商務平臺的訂單流程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盡一切努力保障 KN95口罩的供應,優先投放疫情嚴重地區,保證一線工作人員的防護需求。針對民用需求,霍尼韋爾的口罩在京東和天貓自營店上分批投放,進行限購,京東天貓渠道售罄後我們短期內不會有產能補貨。

另外一家品牌口罩商3M也公開提出,春節期間不停產、官方店不漲價,在3M天貓和京東官方旗艦店脫銷的3M口罩產品,全力補貨。

uvex優唯斯華東華北大區銷售經理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在疫情結束前,居民在市場上買不到uvex優唯斯生產的口罩,口罩等防護用品將優先供給到疫區,口罩價格沒有變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每天產能最高達2000萬隻,整體上產能並不算低,正常情況下供給是充足的。但面對疫情爆發過於突然、口罩上中下遊生產商處於半休狀態以及中國人口基數大等因素,口罩出現了短期供不應求的現象,即便是企業拿出全部庫存,加班加點投入生產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中國區塊鏈技術改革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王學宗給《商學院》記者粗略算了一筆經濟帳:目前國內口罩的產能約2000萬隻/天,在病毒肆虐期間,防護要提高到最高等級。以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醫物人員1100萬左右,2000萬隻口罩分配給1100萬醫務人員人均只有2個,達不到每隔4小時換口罩的標準,再算上防疫執勤辦事人員,口罩的缺口就更大了!

競爭格局生變?

提起口罩,很多人立馬想到了3M、霍尼韋爾等國際品牌,北方霧霾天嚴重時,不少人都會戴上口罩,但是中國作為口罩生產大國,不少消費者卻一時半會兒想不到國產的口罩品牌。

近日,艾媒金榜發布《2020中國防護口罩品牌排行榜(TOP 15)》,此榜單基於艾媒大數據監測,綜合企業實力、媒體熱度、用戶口碑、分析師評分等計算金榜指數評選而出。3M、綠盾、霍尼韋爾、保為康POWECOM、CM朝美、uvex優唯斯、南丁、雲南白藥、維康wecan、振德醫療、白元HAKUGEN、穩健winner、puravation普衛欣、滴露、仁和藥業憑藉綜合實力上榜。

隨著此次疫情的影響,中國口罩消費呈爆發性增長,相較於3M及霍尼韋爾兩大外資品牌,國內品牌形象、研發及分銷渠道上與前者仍有差距,國內生產口罩的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據此前媒體報導,江蘇某口罩生產企業對外公開表示,口罩每隻出廠價兩分錢,每隻賺不到五釐錢,利潤率僅有10%左右,國內的口罩企業還停留在分散式、手工作坊等落後的生產方式,口罩利潤單薄;銷售價格上,天貓、京東3M及霍尼韋爾KN95口罩的價格是國內普通廠商的KN95口罩的3倍左右。因此國內口罩企業亟需在口罩研發、分銷渠道上進行創新,提升企業實力及品牌美譽度。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經歷此次疫情,口罩企業的競爭格局或會有所改變。由於口罩利潤薄,國內生產口罩的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經過此次疫情,或將會有行業巨頭湧入。

盤和林認為,對於國內的口罩生產類大型企業,短期內可以通過採購生產線、擴招生產工人等方式擴大口罩產能,因為此次疫情將使很多人提高對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意識,短期內市場仍存在較大缺口,適當調整產業結構有助於滿足市場需求。但對於體量較小的口罩生產企業,不建議盲目擴張生產線,因為口罩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疫情結束後口罩的市場需求量便會趨於穩定,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突然調整產業結構或造成庫存積壓、佔用現金流等現象,不利於企業良性發展。

而王學宗表示,目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解決口罩短缺問題和大量持續供應問題的方法是放開價格管制,充分運行市場機制,綜合利用政府和市場力量,解決對口罩供應會有摩擦阻力的各個環節的問題,激勵口罩生產和供應,平抑市場。政府在公平原則基礎上,進行政府採購,定向供應抵抗疫情的關鍵部門及人群的需要。他認為,口罩作為大宗物資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競爭激烈,擴大生產容易。他建議,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價格上漲會刺激供應和生產的增加,市場會找到一個均衡點。對於普通人而言,價格信號和使用成本,最能激勵個體合理使用和購買物資,不再囤積,不再浪費,節約使用。

相關焦點

  • 口語表達 | 一罩難求!「口罩」的英語不是"mask"
    口罩用英語怎麼說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口罩的國內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春節結束後,各大工廠都迅速恢復口罩供應。   根據報導,自2月11日起,全國日產口罩近2000萬隻。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曾於2月7日公開表示,「僅僅中國,一天就需要一億隻口罩」。
  • 一"罩"難求,加大生產力度能否買到?|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紙尿褲...
    作者 | 子青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一罩難求,是目前的普遍現象。
  • 臺灣一「罩」難求!「罷韓」團體竟拿口罩生事,沒人性!
    臺灣是口罩進口地區臺當局日前統一徵購口罩,目的是讓大家都買得到,然而,市場上卻一「罩」難求。臺當局聲稱口罩等防疫物資貨源穩定,侯友宜突擊超商、藥妝店等地購買口罩卻撲空,侯友宜指出,目前全臺防疫口罩由臺當局統一徵用分配,配送標準是什麼?分配給各縣市的計算方式為何?臺當局有責任讓民眾安心。至於為何口罩會缺貨?
  • @南海街坊:口罩還「一罩難求」嗎?記者實地看了一下……
    疫情期間,口罩成了「硬通貨」,如今各地口罩工廠陸續恢復產能,不少企業也開始轉產口罩。市民買口罩還是「一罩難求」嗎?近日,記者走訪了南海多家藥店一探究竟。圖/珠江時報記者 黃海綿記者隨後在千和堂的多家門店中,均看到有口罩出售,門口的特別推介宣傳單用醒目的顏色寫上:「本店有售醫用外科、一次性醫用、兒童口罩」。市民可以單個購買也可以選擇整包購買,單個價格在3元至4.8元不等,店家還細心地在口罩欄外附上口罩說明,向市民簡單科普不同口罩的區別,市民可按需購買。
  • 擴產受限,物流配送承壓,「一罩難求」如何解?
    新京報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邀請頂級學者和各行各業資深人士,為疫情中的中國經濟獻計獻策,以期推動市場恢復、經濟發展。今天我們推出「大家問策」第二期:擴產受限,物流配送承壓,「一罩難求」如何解?大「疫」來襲,物資短缺總會尾隨而至,這次短缺的是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
  • 2020,我「罩」你啊!
    一「罩」難求  「大家出門千萬戴口罩!」  「現在哪裡還能買到口罩?」  「聽說醫院都買不到了……」  從1月份下旬開始,大街小巷的人們突然都開始議論起我們,前一天見面還問「你吃了嗎」的大家,今天見人就問「你口罩哪買的?  平時默默待在貨架角落的我們一下變成了搶手貨,焦急的人們擠滿了藥店,買空了庫存。
  • 一個月6000塊錢工資竟然買不起一隻口罩?
    隨著全球疫情擴散升級 一「罩」難求的局面 在海外多個國家重新上演 一「罩」難求 時代已來臨 小呆
  • ...一隻口罩檢驗廣東硬核生產力:「一罩難求」下,製造大省憑什麼倆...
    從1月下旬疫情爆發初期醫用防護服告急、普通市民「一罩難求」,到現在有餘裕出口,背後既是國內疫情防控成果的體現,也是工人、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增產、轉產防疫物資的體現。企業轉產增產口罩是疫情期間需求量、消耗量最大的防疫必需品。
  • 口罩產能恢復60% 多措並舉補缺口
    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口罩、醫用防護服、護目鏡等社會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保障問題。據統計,截至2月1日24時,國內生產企業累計向湖北發貨醫用防護服13.6萬件,N95醫用防護口罩13.4萬隻,護目鏡包括醫用隔離面罩18.8萬個。
  • 肺炎疫情「一罩難求」全國口罩產業哪裡最強?
    而隨著春節人口大遷徙到來,各地湧現一罩難求局面,在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3M、霍尼韋爾等品牌N95級口罩普遍顯示「缺貨」。有的淘寶自營商家雖顯示有貨,但平日150元左右的3M牌9501v口罩25隻裝的價格卻翻了一番有餘,變成了400至500元。哪些地方不用為購買口罩煩惱?根據企查查大數據分析,我國浙江金華為口罩主產區,以3660家口罩企業註冊量排名第一。
  • 格力、比亞迪牌口罩陸續面世 行業將會重新洗牌?
    面對跨界進入醫療器械市場的一眾口罩「新勢力」,傳統口罩企業將迎來哪些變化?「我從來沒想過口罩還會有用錢也買不到的一天。」面對疫情帶來的物資短缺,阿華(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由衷感嘆道。據阿華介紹,就算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穩定,藥店中的口罩供應也逐步恢復,但是價格和之前仍舊是「天壤之別」。「原本幾塊錢一隻的口罩,最貴的時候賣到了十幾塊。
  • 口罩概念股漲停 企業滿負荷生產保供給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導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口罩供需矛盾凸顯,部分地方甚至「一罩難求」。而在資本市場,口罩概念股的股價卻是水漲船高。《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醫用外科口罩以及N95、KN95等有過濾防護等級口罩,其核心原料是熔噴無紡布。上述漲停的企業中,欣龍控股、再升科技、道恩股份正是熔噴無紡布的主要生產廠商。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泰達股份、再升科技、欣龍控股在內的多家企業正在滿負荷生產口罩所需原材料。事實上,熔噴無紡布的生產原材料多為聚丙烯。
  • 【非凡2020】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地鐵裡、辦公室、醫院裡,一枚小小的口罩把新冠病毒隔離在外,成為了今年一切生產生活最顯著的註腳。還記得,今年2月份的時候,口罩短缺,跑遍大小藥店也買不到一隻口罩。而僅僅3個月後,口罩就從供不應求增長到了單日出口10多億隻。  從「一罩難求」到「口罩自由」,人們經歷了「魔幻」的一年,而對於眾多口罩生產企業而言,則共同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製造創造的奇蹟。
  • 一罩難求:疫情下的農村老人徒手用廢布做了一個口罩
    口罩,早已是一隻難求。尤其是在農村,買到一個醫用口罩更是難。別說老人買不到口罩,連年輕人也買不到啊,可沒有口罩門都出不了哎!隨著著封村封路的加劇,不少農村老人似乎也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可是想帶一個口罩,那是很難實現的。
  • 厲害了 日產已達62萬隻!拿著熔噴布找口罩機的中石化這波操作被...
    但當看到市場中「一罩難求」的困境,手握原材料的大央企中石化率先發起出了「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的「英雄帖」,各路企業紛紛響應,強強聯合,迅速組建起口罩生產的「英雄聯盟」。但當看到市場中「一罩難求」的困境,手握原材料的大央企中石化率先發起出了「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的「英雄帖」,各路企業紛紛響應,強強聯合,迅速組建起口罩生產的「英雄聯盟」。
  • 浙江這家企業18天建成「口罩超級工廠」,向伊朗捐贈20萬隻KN95口罩
    超級工廠全球發布 首批億級訂單籤約成功泛嘉公司坐落於浙江杭州空港經濟區,佔地面積18畝,擁有國內領先的1.4萬㎡萬級無塵車間和2000㎡實驗室。生產環節均由機器人完成,年產KN95防護口罩10億隻。泛嘉醫療打造出多款KN95滅菌防護口罩,符合國標GB2626-2019、歐盟EN149等標準,細菌過濾率不小於95%,滿足家庭日常防護需求。
  • 擴大產能保供應,松江這家企業為上海市民再供應1000萬隻口罩
    還記得那家優先為上海市各大藥店供應40萬隻口罩的美迪康企業嗎?
  • 口罩換石油!中國的口罩產量能換回四大油田總產量的3倍
    中國SC原油期貨主力2005跌22.5至262.2元/桶。口罩價錢猛增而且稀缺,石油價格大降,產油國還增產。物以稀為貴,能不能直接用口罩當成貨幣換取產油國的石油?中國石油、石化轉換成口罩生產商中國石油從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獲悉,中國石油已安排遼陽石化和蘭州石化搶建4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計劃建設的21條口罩生產線也已到位14條,其中12條已生產出口罩。
  • 解決世界「口罩荒」,難題在哪裡
    疫情最為嚴重的中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環球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中國口罩企業正開足馬力日以繼夜大力生產,同時各個國家也正在想辦法彌補各自的口罩缺口。中國口罩日產能已是疫情前近4倍據中國工信部此前披露的數據,疫情之前,我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
  • 全球口罩荒求解:美確保3M增產 中國日產量破億
    而在日本和韓國,也同樣面臨著一罩難求的情況。面對新一輪的口罩荒,各國政府也開始行動起來。2月2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宣布,從3月起,日本口罩月產量將從2億隻調高到6億隻。他還表示,日本已經逐漸恢復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口罩,到4月將達到每周幾千萬隻口罩的進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