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EO司睿博:14nm產能增長25% CPU缺貨能夠解決

2020-12-16 快科技

友商AMD在7nm銳龍桌面、筆記本及霄龍伺服器市場的競爭是個難題,不過對Intel來說,外部威脅還是小問題,他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CPU缺貨,14nm產能從18年Q3起已經困擾業界一年多了。

對於14nm CPU缺貨的問題,雖然各大平臺上看到的九代酷睿價格還很正常,但是這件事已經影響了散片、二手等市場,一些熱門型號甚至變成了「理財產品」了,這件事的影響可謂表面波瀾不驚,背地裡波濤洶湧。

Intel CEO司睿博日前接受了美國彭博社的採訪,免不了也談到CPU缺貨的問題。

對於CPU供應不足,司睿博表示他個人在這個問題上也負有責任,但是他強調Intel最終能夠採取行動糾錯錯誤,重新贏得客戶的信心。

司睿博提到,今年Intel的14nm產能將增長25%,有助於緩解CPU供應不足的問題,這個產能提升是會嚴格根據市場需求來定的。

另外,司睿博還提到Intel將會建設一些用於儲備庫存的設施,只不過這些設施不會增加額外的庫存,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補充進去。

在此之前,司睿博在上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也做過類似表態,為CPU缺貨道歉,承諾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除了14nm工藝,Intel這一年來的重點還是提升10nm產能,司睿博表示在過去5個季度中,10nm的產能(也可以說是良率)比預期的要好,這對客戶端及伺服器市場都很重要。

根據之前公布的信息,Intel目前手頭至少有9款10nm晶片發布或者即將發布。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正式否認至強處理器缺貨:產能優先供應
    始於2018年第三季度的14nm產能不足問題,已經影響英特爾桌面及筆記本CPU。筆記本代工大廠仁寶在不久前曾表示,英特爾處理器缺貨的問題會持續到2020年底。HPE公司前不久表示14nm處理器缺貨甚至開始影響到至強產品線,缺貨的至強產品是2019年4月份發布的Cascade Lake-SP系列至強二代可擴展處理器,其採用14nm工藝、最多28核56線程(Cascade Lake-AP系列最多56核),共計60款型號,並按不同的規格特性分為多個子系列,其中M系列支持2TB中等容量內存(Medium),比1.5TB的標準版貴大約
  • Intel新任CEO有了中文名字:司睿博
    現在,新任CEO也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司睿博」。姓氏司顯然來自英文姓氏Swan的開頭髮音,睿博一方面在發音上暗合Robert,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Intel的酷睿、博銳兩個產品,不得不說還是相當巧妙的。Intel表示,司睿博從CFO轉到CEO,是眾望所歸,大家非常欣賞他的領導力。他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非常有凝聚力和個人魅力。
  • 裡程碑 Intel的10nm產能明年超越14nm 7/5nm在路上
    最快明年1月份,Intel就要發布代號Rocket Lake-S的11代酷睿桌面版了,這次真的是最後一代14nm工藝了,明年Intel主力就會轉向10nm,產能也會歷史性超過14nm工藝,成為第一大主力。
  • 消息稱Intel CEO司睿博下月辭職 三十年老兵回歸
    1月13日晚,CNBC報導稱Intel現任CEO司睿博將在2月份辭職,VMWare公司CEO Pat Gelsinger將回歸Intel。受此消息影響,Intel公司股價大漲8.5%,創造了半年來新高。
  • 桌上型電腦CPU性能天梯圖 AMD性能首次反超intel
    大家都知道cpu是設備的最核心部件,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今天我們就來看下桌上型電腦cpu的性能天梯圖。桌上型電腦cpu一直都是intel和amd的天下,而Intel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不過在最新的cpu性能排行中,amd的線程撕裂者3990X、線程撕裂者3970X,卻在性能排行中力壓intel的至強W-3175X,排在了首位。下圖就是cpu性能具體的排行。amd實現了cpu性能的反超,不知道廣大的電腦遊戲愛好者,會不會在選購電腦的時候,更多的關注amd。
  • Intel十代10核心首次露面!10nm++有救了
    仁寶去年出貨了4390萬部筆記本,保持了雙位數增長,在全球1.6億臺筆記本市場上,仁寶佔有率達到了25%,每4臺就有1臺是他們代工的。對於CPU缺貨,仁寶是異常敏感,翁宗彬表示今年筆記本依然會受到Intel CPU缺貨的影響。
  • intel 英特爾 酷睿 i7-10700K 盒裝CPU處理器
    直達連結 > <p>i7-8700K隸屬於intel第八代酷睿家族,使用intel半導體14nm工藝,相比第七代同類產品有不小的提升。</p> <p>8核心16線程,基本頻率3.8GHz,單核睿頻最高可達5.1GHz,TDP 125W,可通過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隨時輕鬆超頻。
  • 英特爾CEO司睿博下月卸任,首任CTO帕特·基辛格回歸!
    資料顯示,司睿博現年60歲,2016年10月起擔任英特爾 CFO,在這一職位上,他領導了全球金融、併購、投資者關係、IT和企業戰略組織等方面的工作。加入英特爾前,有著豐富的高級管理人員經歷,包括9年的eBay CFO、通用電氣的高級管理職位等。
  • 「缺貨潮」襲來,是什麼導致TWS耳機晶片缺貨?
    善於總結的從業者,在感嘆晶片缺貨的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感悟,很多客戶沒有計劃、對未來預知能力欠缺、市場需求與代理商和原廠信息不匹配、不願意下備貨訂單等,這些都是這次嚴重缺貨的原因。但是,缺貨的深層原因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導致的上遊晶圓廠產能不足。
  • AMD宣布:為反擊Intel的關鍵產品,重啟2016年老款CPU生產線
    處理器的製程隨著摩爾定律而逐漸進步,從22納米、14納米、10納米到7納米,每次改進都為CPU帶來性能與功率的改善,但眼下CPU面臨大缺貨問題。 Intel在低端商用PC市場權傾天下,廉價的i3、奔騰甚至賽揚處理器甚至成為其市佔率、銷量的隱形「殺手」。
  • 8吋產能吃緊,供應鏈「缺貨漲價」恐延至明年Q2
    NZLesmc與此同時,中芯國際在日前宣布2020第三季度報時也提及,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8吋晶圓漲價,毛利率指引由原先的19%至21%上調為23%至25%。NZLesmc今年為止,「缺貨漲價」的範圍事實上,由於疫情,今年以來關於產能緊缺,漲價的消息陸續又來,關鍵原因有四,一是5G商用需求量價齊升;二是年初「防疫停工」導致晶圓產能被拖後2-3月,同時「宅經濟」需求暢旺;三是國際貿易形勢緊張級「華為禁令」;四是「中芯遭禁」加重市場擔憂帶動囤貨。
  • 0glass danny國內首款運用intel CPU的AR眼鏡
    0glass danny國內首款運用intel CPU的AR眼鏡 胡薇 發表於 2018-05-11 09:54:20 國內首款intel平臺AR眼鏡0glass danny批量出貨 迄今為止,
  • CPU配置|cpuinfo參數
    如果想了解系統中CPU的提供商和相關配置信息,則可以通過/proc/cpuinfo文件得到。tsc_deadline_timer aes xsave avx f16c rdrand hypervisor lahf_lm abm 3dnowprefetch ssbd ibrs ibpb stibp fsgsbase tsc_adjust bmi1 avx2 smep bmi2 invpcid mpx rdseed adx smap clflushopt xsaveopt xsavec arat spec_ctrl intel_stibp
  • APU、GPU、CPU之區別是什麼?APU未來會取代CPU嗎?
    目前,intel的CPU中只是簡單加入了顯示核芯晶片的模塊,所以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APU,不過按APU理解,也沒什麼問題。一、apu、cpu、gpu之區別apu可以理解成cpu加gpu嗎?可以這樣理解。但是還包含以下硬體:內存控制器、I/O控制器、專用視頻解碼器、顯示輸出和總線接口等等。
  • Intel 10nm+終於穩了!臺積電向1nm發起衝鋒號
    司睿博稱:「(Tiger Lake)將是一個偉大的產品,我們對此非常激動。」 10nm產能進步有多麼大。 Intel的GPU項目進行了多年了,2018年挖來了前AMD RTG部門主管、首席GPU架構師Raja Koduri,打造了Xe架構,這一個架構能夠滿足從低功耗核顯到數據中心GPU在內的多個市場需求。
  • intel還算良心,Z490主板確認仍將支持第11代酷睿CPU!
    在昨天晚上intel通過新聞稿的形式為我們帶來了第十代酷睿桌面級處理器,儘管國行版售價還沒確定,但是通過國外售價來看此次intel定價還算有良心,沒有像上一代酷睿那樣漫天要價。昨晚除了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之外,各大主板廠商也紛紛公布了自家的Z490旗艦主板,比如說華碩、技嘉、微星、華擎等等。
  • 14nm工藝的巔峰!十代酷睿i9-10900K首發評測:十年來Intel最成功的...
    一、前言:14nm的巔峰!Intel主流平臺迎來10核心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也難以理解,為什麼早在2018年筆記本端的i3-8121U處理器就用上了10nm製程工藝,而桌面上最新十代酷睿還在堅持使用14nm。
  • SamtradeFX:中芯國際14nm新突破
    不少網友表示,因為中芯國際的14nm幫不了華為,所以沒有多大的用處。實際上,5nm、7nm屬於先進技術,主要搭載高端智慧型手機;而14nm才是主流,英特爾的CPU仍是10nm、14nm,超級計算機使用28nm也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