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沙和他的華文學校丨泰北散記

2021-02-07 一入美學

坤沙和他的華文學校丨泰北散記之八


文丨蓮子 攝影丨楊奉達


泰北有92所華文學校,夜豐頌府的培德中學是其中一所,阿良是培德中學的校長。東南亞國家約有1700萬華僑,在泰國的6000多萬人口中,約有14%是華僑。

「密蘇雅」是泰北的一個華人村,泰國政府禁毒之後,這個村更名為「黎明新村」。穿過晨霧,穿過「黎明新村」村口的中國牌坊,培德中學大門上鐫刻著繁體字對聯:「讀聖賢書育天地正氣,行仁義事法古今完人。」

圖:培德中學禮堂門前的中式對聯。

寂靜的校園,青翠的山村,「學生們不在,都去泰文學校讀書了。」阿良的父親,楊春明老先生這樣說。泰文學校距培德中學有1公裡半路程。在泰國,華文學校只在晚上授課。阿良說,夜豐頌有三個華人村,華文中學有二所,華文小學有一所。

阿良畢業於培德中學,說起自己的母校,他如數家珍。培德中學有近40年歷史,創建人是坤沙。坤沙本名張奇夫,一度曾控制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而被稱為「世界第一毒梟」。阿良記得,自己讀書是免費的,「學校的所有開支都是坤沙資助。1996年,坤沙投誠緬甸政府後,辦學資金斷了。再後來,由新加坡烏節長老會開始過來認養部分貧困學生。」


圖:培德中學校長阿良和他的"好學向上號"旅遊車。

如今,培德中學有107個學生,年齡從5歲至13歲,開設年級從幼兒園到中學,學生多來自本村,也有來自外地,還有拉祜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因為位於泰緬邊境,很多緬甸的華人或少數民族,只要家庭條件可以的,都會把子女送來學習中文。」阿良說,「我們辦華文教育,一是為了發揚中華文化,二是為了謀出路,像我們從學校畢業出去的學生,會說中文,找工作就比較吃香。」

阿良說,中華文化要世代傳下去,我們本村的華人,是一定要讀中文學校的,他很自豪:「現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強大了」。在培德中學校園的牆上,有一塊的黑板,用楷書繁體粉筆字寫著課程表,有國文、數學、地理、社會、生活、健康、注音、歷史,還有「增廣賢文」、「聖經」和「人生必讀」。見字如見其人,這位不知名的老師的粉筆字寫得俊秀有度、剛勁有力,令人嘆服。而現實情況卻是,「至今,學校裡很多老師還是難民身份。」阿良嘆息道。


圖:培徳中學的課程表。

培德學校所用的教材一直是「臺灣版本」,最初是「南夷版」,後來是由臺灣僑委會為特別編制「泰北版」,在此之前,還用過「南夷版」。臺灣方面除了提供教材支持,還提供師資培訓。學校的生存,主要依靠三方面資金,一是學生的學費,二是善心人士捐款。目前,培德中學有些老師依然是難民身份,無法自由通行。

阿良介紹,中學部的學費約為每年6000株(約合1200元人民幣),這對於泰緬邊境的平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阿良最擔心的就是因貧困導致的失學或學校停辦。

阿良當校長2年多了,他其實並不常在學校,對於他來說,「校長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尋找辦學經費。」所以,阿良的另一個身份是導遊。他坦言,自從坤沙投誠之後,學校的經費來源就斷了,為了讓學校繼續開下去,他想了很多辦法,如合併班級、合併課程,國文和數學是重點課目,副課就綜合起來上。

窮則思變,阿良當上了導遊,買了一輛麵包車,命名為「好學向上號」。往返於清邁、清萊、夜豐頌之間,為中國遊客提供導遊、包車等服務。他經常在微信上曬出泰北的風光、美食、旅遊的美圖與趣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中泰旅遊的熱潮,給阿良、給泰北的華人帶來了切實的實惠,也給培德中學帶來了福址和更為充盈的辦學資金。

大谷地,是泰北國軍眷屬村中的一個,因阡陌數十裡盛產糧食而得名。1971年冬,來自三軍軍部唐窩的數百官兵,陸續遷移至此,闢地建村。記者開車穿過村莊,發現這裡有三所華文學校,一所是基督教背景,一所是臺灣背景,還有一所則是由中國捐建的。走進大谷地華文中學時,老師們聚在一起唱讚美詩。偶遇國語老師楊金品,他是緬甸華人,他告訴我們,學校有學生有872人,從幼兒園到初中,開設有8個年級,開設課程有國語、算術、電腦等,使用臺灣教材,學生們上午上泰文學校,下午才上中文學校。

「修齊治平」是鐫刻在培德中學禮堂門楣上的一枚紅印,此語出自《禮記·大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義。上聯:遵昔時聖訓漢暹撣一窗共讀,下聯:育當代人才德智藝三門並授。對聯中的「撣」,是坤沙的「理想國」。撣族,即「傣族」。撣邦,位於緬甸東部,是前緬甸聯邦的成員國之一。1993年,坤沙公開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並在泰國清萊府距美斯樂約30公裡的「滿星疊」設立大本營。1996年1月5日,緬甸獨立日第二天,在滿星疊,坤沙率領麾下將士舉行繳槍儀式,登上直升機,飛往仰光,向緬甸當局投降。


圖:坤沙大本營「滿星疊」院落內的炮彈碎片。

坤沙的「理想國」破滅了,他創建的滿星疊「大同中學」和密蘇雅「培德中學」卻依舊長青。滿星疊也留了下來,「坤沙大本營」成為泰國北部的一個人文旅遊景點,用炮彈碎片、塑像和圖片展訴說著那段塵封的歷史,圖片說明是全泰文,不知所云。在破敗的院落裡,坤沙騎馬的泥像,其遺韻和唐吉珂德有幾分神似。


蓮子:大公報駐雲南記者。當過工人寫過詩,2004年後以新聞為生,致力於以女性角度、海外媒體視野發掘新聞背後的故事。長期關注東南亞、南亞新聞,多次赴緬甸寮國泰國採訪,曾一線報導緬甸「果敢戰事」「克欽戰事」;關注邊緣人群,深入採訪與世隔絕的麻風村,直擊「吸毒遊擊隊」,親歷愛滋媽媽分娩。勇敢行走,好奇發現,執著發問,真誠寫作。

楊奉達,自由攝影師。上個世紀40年代末出生於重慶。酷愛旅行,熱愛攝影。從1990年,開始遊歷東南亞,走遍了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尼泊爾等國家,足跡行至40多個國家,曾經無數次行訪東南亞,留下了數十萬張圖片和無數佳話。2014年10月,泰北行旅的途中,在清邁遭遇意外車禍,駕鶴西去。


相關焦點

  • 坤沙:金三角以毒建國第一人
    在金三角眾多的毒梟之中,坤沙因謀求以毒建國而名聲大噪。他雖然是緬甸籍,卻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漢族血統,在為自己販毒行為狡辯時,他說:「西方人當年用鴉片坑害了中國那麼多人,今天我就要怎樣還回去,我沒有往中國賣過一克……」坤沙1933年出生,父親在他3歲時病死,母親在他五歲時抽鴉片過量也死了,自小由祖父和二叔撫養長大。
  • 金三角「毒王」坤沙死後,他的四個兒女現狀如何?其中小兒子像坤沙
    2007年10月26日,金三角第一毒王坤沙死了。當時,仰光街頭人群湧動。大家的臉上都表現出不同的神色。有人喜上眉梢,坤沙禍害了中緬泰多年,他的死亡算是咎由自取。有人驚慌不已,坤沙勢力龐大,即便向政府投降了,他還秘密掌握著大批的武裝勢力。其實,對於坤沙的死,他的四個子女卻表現平平。
  • 烏克蘭基輔華文教育學校:將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
    中國僑網1月9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6日,烏克蘭基輔華文教育學校正式加入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北京四中網校承辦、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資助的「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該校也是烏克蘭第一所正式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的學校。
  • 新加坡教育特色-雙語教育:華文特選學校
    這項課程由指定學府推行,即稱為「特選」學校。這些學校的母語課只有華文,沒有印度文和馬來文,平時的活動也會更傾向於華人文化,被稱為華文特選學校。華校的發展對第一代移民來說,大多數都希望子女可以保持良好的華文水平,所以華文特選的學校這些年也受到了廣大新移民的追捧。
  • 茅臺鎮上有真的坤沙酒嗎?什麼價位的才算坤沙?
    人們常說的傳統醬香酒其實就是坤沙酒,沒有後來的碎沙酒,翻沙酒的。本來坤沙酒就沒有什麼好特別的,因為它就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只是後來人們發現碎沙酒,翻沙酒也可以釀出醬香味,而且資金回籠快,收益比坤沙酒高,才逐漸泛濫起來的。事實上,我們越來越難買到所謂正宗的坤沙酒。
  • 泰國19所學校80多名選手參加華文學術大賽
    泰國羅勇府中學華文學術大賽現場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消息,近日,泰國羅勇府中學華文學術大賽,在羅勇光華學校舉行。本次大賽由泰國潮州會館羅勇分會主辦,羅勇光華學校、羅勇中學承辦。  泰國潮州會館羅勇分會主席張步青,在致辭中希望通過本次比賽,喚起學生學習華文更高的積極性,推動羅勇府華文學習邁上新臺階。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僑務參贊張東浩,在致辭中對泰華社會的各位僑領、老師、學生們所做的準備表示感謝。他高度讚揚了泰華社會各位僑領為華文教育所做的貢獻。  本次比賽設演講、書法、抄書、唱歌四個項目。
  • 緬甸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樓落成 改善華僑子弟教育
    中新網瑞麗4月3日電 (吳禹霏 鄧慶飛)2日,棒賽(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大樓在緬甸九穀落成,該校辦學環境得到極大提升,當地華僑子弟中小學教育問題獲得改善。  2日,棒賽(九穀)華文佛經學校傳來歡慶的鑼鼓聲,中緬兩國人民慶祝新教學樓的落成。九穀是緬甸撣邦木姐鎮區東部的一個邊境重鎮,與中國畹町一橋之隔。兩國人民,貿易往來頻繁,胞波情誼源遠流長。  15歲的楊湘玉,出生在緬甸九穀,是第三代華僑,目前正在棒賽(九穀)華文佛經學校就讀初二。
  • 「一帶一路」華文學校校長談後疫情時代發展新路
    「一帶一路」華文學校校長談後疫情時代發展新路 2020-12-10 21:48:39 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數華文學校都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很快轉入網上教學。」10日,在南京舉辦的「2020『一帶一路』華文學校行知教育論壇」上,澳大利亞新金山中文學校校長孫浩良作出如上表述。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知行合一,探索後疫情時代華文學校發展新路」。200多所海外華文學校、3000多名教師參加了線上線下論壇開幕式。
  • 當年有名的金三角大毒梟坤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今去哪了?
    坤沙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也是金三角地區混亂之際。坤沙正是在此期間,認識了很多人,他曾學過軍事常識,後來拉起隊伍自己單幹。由於坤沙膽大心細,為了壯大自己的隊伍,他聚了當地一位部落首領的女兒,成為該部實際領導人,坤沙的隊伍也不斷壯大。
  • 坤沙為何能成為金三角霸主?原來幕後有能人,還和國民黨藕斷絲連
    眾所周知金三角未整改之前,七成的毒品生產都是由大毒梟坤沙所控制的,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坤沙的毒品王國年收益高達5億美元以上。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他是經歷過一次大逃亡以後才真正迎來了他的毒品王朝的。
  • 坤沙、碎沙、翻沙和竄沙區別在哪裡?
    要懂茅臺醬香酒,就必須了解什麼是坤沙、碎沙、翻沙和竄沙。
  • 遭大毒梟坤沙掃地出門後 他與佤邦結盟復仇 最終成為金三角新毒王
    在金三角這個毒品王國,能稱為毒王的除了羅興漢和坤沙外,還有一位比較不為人知,他便是坤沙之後金三角第三位毒王魏學剛。此人相比羅興漢和坤沙更加的神秘,外界甚至連他一張清晰的照片都沒有。魏學剛,1945年出生於中國雲南,他的父母早前便一直在從事販毒交易。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販毒的父母便帶著魏學剛與他的哥哥魏學龍一起逃往了緬甸撣邦地區。在那裡,魏學剛的父親獲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通過向中國境內販運鴉片,資助敗退到緬甸的國民黨軍殘部。
  • 坤沙、碎沙、翻沙和竄沙有何區別?
    酒友們無數次問坤沙、碎沙、翻沙和竄沙有何區別?沙是貴州茅臺鎮方言,沙即是茅臺鎮原產的紅纓子高粱,坤是方言「捆」音譯過來的,原意是完整的意思,坤沙酒即是採用完整的紅纓子高粱釀製出來的美酒。五大區別區別一在原料:坤沙酒原料是利用顆粒完整的紅纓子高粱釀造出來,碎沙酒原料是碾碎成粉之後的紅纓子高粱釀造出來,翻沙和竄沙酒是利用坤沙酒蒸煮之後丟棄的酒槽分別與新高粱和酒精釀出。
  • 緬甸彬伍倫佛經學校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
    緬甸彬伍倫佛經學校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
  • 為何大毒梟坤沙從來不向中國輸送毒品?這也是他能夠善終的原因
    與此同時,金三角第一大毒梟坤沙也橫空出世,成為了金三角販毒集團的一把手。在坤沙上位之後,迅速掃清了其他的毒梟集團,為自己全面統一金三角做鋪墊。隨著時間的發展,坤沙勢力越來越大,甚至都可以開始幹涉政治生活了,美國政府發現局面已經失控,便重金懸賞坤沙的人頭,想以此終結這股勢力。但結果最終失敗,美國也無可奈何。
  • 坤沙後金三角最大毒梟,為抓他美國重金懸賞,緝捕多年不知所蹤
    金三角是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這一地區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金三角地區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金新月地區,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交界的銀三角地區並稱為世界三大毒品源。
  • 馬來西亞永平華文學校慶祝建校60周年
    馬來西亞永平華文獨立中學代表向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左6)頒發「華校親善大使」稱號。王大瑋 攝馬來西亞永平華文獨立中學慶典儀式上的中國傳統舞蹈表演。王大瑋 攝     新華網吉隆坡9月18日電 馬來西亞永平華文獨立中學16日晚在吉隆坡舉行「60歲一甲子」慶祝儀式,慶祝該校成立60周年。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在慶祝儀式上表示,當前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落實,學好華文,用好華文成為了時代的選擇。
  • 金三角大毒梟「坤沙」,曾經自成一個國家,成為「國王」
    這些殘部紮根了下來,為了得到源源不斷的武器和其他軍事裝備,開始大量種植鴉片,當年香港來的「跛豪」就曾經來此地與他們合作,後來才成為香港的大毒梟。坤沙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從小母親就去世,由叔叔撫養,他曾參加了反共抗俄軍政大學,在此期間接受過正規的,完整的軍事相關的訓練,為他日後成為大毒梟埋下了重要的伏筆,在父親去世以後,坤沙繼承了土司一職。
  • 稱霸金三角的大毒梟坤沙 宣布獨立建國 要求美國承認合法地位
    重獲自由的坤沙,重掌帥位以後,面對緬甸政府軍的拼命圍剿,率領著張蘇泉在他關押期間組建起的4000多人的「撣邦聯合軍」撤退到了泰緬邊境的三不管地帶。當時這裡原本的老大,「鴉片將軍」羅興漢在1973年被泰國和緬甸的聯合軍事行動中遭到了逮捕,坤沙乘機接管了他的地盤。
  • 金三角風雲:坤沙被抓後,佤邦如何在緬北站穩腳跟?
    金三角的前世今生金三角最開始並不是毒品王國,是湄公河和美塞河交界處的一塊衝積平原,但是在19世紀,英國人帶著罌粟種子來到這裡,使得這裡成為了毒品王國,在五十年代之後,國民黨的殘軍來到這裡發現最暢銷的是鴉片,來錢最快的也是鴉片,於是開始與他們合作,從此形成了以武裝保護販賣鴉片換取軍費的路子「以毒養軍,以毒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