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傳統醬香酒其實就是坤沙酒,沒有後來的碎沙酒,翻沙酒的。本來坤沙酒就沒有什麼好特別的,因為它就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只是後來人們發現碎沙酒,翻沙酒也可以釀出醬香味,而且資金回籠快,收益比坤沙酒高,才逐漸泛濫起來的。事實上,我們越來越難買到所謂正宗的坤沙酒。
坤沙酒:又叫捆沙酒,捆子酒,「沙」指的是高粱,採用當地的紅纓子高粱和小麥,利用回沙工藝釀出來的酒。用完整的高粱(有小部分破碎,破碎百分比小於20%)進行發酵、蒸煮。因為保持了高粱的完整性,因此出酒率低,釀造周期長。回沙工藝就是,一年生產、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不斷地來回發酵、蒸煮高粱,並經過3年以上的窖藏才能進行勾調成品出廠。
碎沙酒:那麼顧名思義,用粉碎的高粱釀出來的酒稱為「碎沙酒」。「碎沙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較高,品質次於坤沙,一般烤兩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走不完完整的回沙工藝。
翻沙酒:用坤沙酒最後第九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後釀出的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醬味淡。
串沙酒:也叫串香,坤沙酒最後一道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進行蒸餾取酒。
坤沙酒價格高,碎沙,翻沙便宜,這也是市場需求,畢竟高價酒還是有很多人喝不起或者說捨不得喝。但是現在很多酒商喜歡以次充好,明明就是翻沙酒也說是坤沙酒,坤沙酒已經是立足市場最基本的要求了,消費者只認坤沙酒,你說的你的酒是碎沙酒,翻沙酒那根本就沒人要,就連只賣二、三十塊的酒也說自己的酒是坤沙酒。看到這,我們消費者就頭大了,真的坤沙酒這麼難找了?
目前來說沒有準確的理化指標能說明一個酒是不是坤沙酒,我們只能通過口感和價格去判斷。
關於坤沙碎沙翻沙酒的主流感官描述:
優質坤沙酒:濃漆味,入口醬味明顯,微苦略甘,夾帶淡淡的焦香、花香,在口中逐層釋放,層次細膩,回味幽雅且長。
一般坤沙酒:漆味較濃鬱,入口醬味明顯,苦略出頭,焦香有點露頭,花香淡雅,但層次感不夠豐滿,回味幽雅。多數便宜的坤沙酒是6,7輪次酒勾得比較多,如果是優質的坤沙酒中間3,4,5輪次的酒會勾兌得比較多一點。如果你喝到一些酒感覺比較新,但是酒色又比較黃的話,那一定是6,7輪次的尾酒多了。
優質碎沙酒:入口醬香發悶,無漆味,但是入口柔和不苦,略發甜,一般頭段微微醬感,逐步到中段發力但還是綿軟無力,基本無層次或者層次模糊,極其輕微焦香或者無焦香,帶略微模糊的花香或無花香,回味乾淨且非常短暫。
一般碎沙酒:入口醬香不明顯,無漆味,但是入口順不苦,中段發力微有醬味感,後段部分偏濃香感,收味短且略帶邪雜味。
優質翻沙酒:入口苦重,略帶漆味,焦苦香明顯,糟臭不露頭,尾略帶有焦臭糟香味。
一般翻沙酒:辣口,入口時會有醬香風格,之後便消失,無焦苦香,只有糟臭露頭,不能完成整體的醬香風格,回味還會給人濃香感。
那麼怎樣通過價格去判斷是不是坤沙酒?
首先,我們先要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一分錢一分貨,太便宜的酒不能相信是坤沙酒。之前就有些酒友找我,上來就說你這有沒有坤沙酒,我說有,然後報了個價,他立馬說不便宜啊,我問他要什麼價位的,他就說要4,50塊的酒,我說很抱歉,你要4,50塊的酒我有,但是坤沙就沒有。
傳統的坤沙酒是5斤高粱出一斤酒的,高粱和酒麴的比例是1:1,本地小紅梁價格大約為4塊一斤,小麥為1塊一斤,各五斤的話合起來就25塊的成本,我買材料就已經花了25塊的成本了,這都還沒開始釀酒呢?你有沒有把人工,水電,倉儲成本,稅費,出酒損失率算進去?
那些張口來就說茅臺酒實際成本才幾十塊的,是根本沒有把勞動成本算進去的,只考慮材料成本的,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商品貴的都不是材料,而是智慧技術。俗話說,時間才是最寶貴的金錢,有實力能把巨額資金囤放5年的酒廠並不多,很多酒廠為了回籠資金,都會縮短存放期,即本應該是5年之後出廠,但是縮短為一年。
考慮到利潤的問題,茅臺鎮多數坤沙酒價格在80-100塊,如果是同行收購的話,價格會低不少,但是散客的話,只能買到這個價格的坤沙酒。時常有些醬香酒的愛好者會說,百元以下無好酒,如果是比較有規模的名牌酒的話,營銷成本不容小視,價格還要往上抬幾十到上百塊。
關於「坤沙酒的秘密」就介紹到這裡了,實際上做酒這麼多年,本著良心說,我也幫助很多酒友找到自己喜歡喝醬香酒,能找到質優價廉的正宗坤沙酒,確實能省不少錢,這樣自己也能放開了喝,喝的也開心。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