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傷痛,凝聚了抗日孤勇之魂

2020-12-12 弋札小記

《鹿鼎記》尚未播出時,很多觀眾對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充滿著好奇心,可待其播出後不超10天,電視劇的快節奏就引發了眾多觀眾的不適,囫圇吞棗的突飛猛進像極了這個時代的快節奏,剎那間就輝煌騰達,功成名就,卻未曾想過,正是因為有哪些痛苦的積澱,有韋小寶曆經千苦萬難進京城的鋪墊,有韋小寶瞻前顧後報復海公公的細節成長,才一步一步地練就了韋小寶察言觀色的能力。

這也就導致了新版《鹿鼎記》開播後豆瓣評分一跌再跌,最後超越了《喜寶》的評分,喜提全年的墊底爛片,8萬8千人評價,評分2.9分,從中也可以看出觀眾失望至極的情緒。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在因緣際會中成為了「反清復明」的大boss,但是多少知曉「反清復明」四字中,蘊含著多少傷痛呢?暫且不論明朝複雜滅亡的緣故,單論明朝滅亡之前王國之君崇禎。在大廈將傾之刻,曾努力哀求滿朝官員捐款,共同抵抗女真。卻沒有料到權貴們,絲毫沒有「家國」之心,不知道沒有國何來家,認為國家是崇禎的,錢財是自己的。

女真的鐵騎踏入明朝疆土,崇禎帝自殺而亡,正是宣告明朝滅亡之時,權貴們手中的錢財,如國丈周奎,崇禎給他封侯想他能捐10萬兩,可是身為影帝的周奎,哭天喊地結結巴巴、不情不願地捐了1萬兩銀子。明朝覆滅後,在女真的邢烤之下,被女真抄出的奇珍異味不算,就白銀53萬兩。這樣的事例在明朝覆滅前後,數不勝數。

權貴們曾幻想明朝滅了,下一個政權是誰對自己而言沒有任何的意義,只要自己能夠守護著那些錢財,那麼這一生便福貴不缺了。未曾想,最後落得人財兩空。大明滅亡之後,世間開始進入了魔鬼煉獄的十年戰爭,死傷無數,「湖廣填四川」就是形容千萬乃至上億人口血淚鏖戰之況。

血淚悲劇已然釀成,幡然醒悟的明朝人,在清朝建立除,在「文字獄」刀口下,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多少文人至此在詩詞中,表達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

縱觀歷史,秦有「焚書坑儒」、武則天的武周朝有「酷吏」、清有「文字獄」,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掃除新政權的障礙,用強硬殘酷暴虐的手段,將「異聲」掃蕩一平,穩穩噹噹地建立新政權。有這些先例,中國的前輩們,深知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最後四萬萬人擰成一股繩,凝聚了抗日孤勇之魂,才有新中國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鹿鼎記》裡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在正史裡是怎樣的
    當然,還有天地會,天地會本只是尋常的秘密結社,在古今中外結社史上算得上是「泯然眾人」,畢竟光是清朝一朝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團體就不僅它一家。 但歷史就是這麼奇妙,1969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刊登。一句「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再加上一句天地會的接頭暗號「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
  • 清朝為什麼讓漢人如此痛恨,以至三百年間一直有人「反清復明」?
    然後,一個人朗聲說道:「既然是同道中人,那麼,大家就一起反清復明。今年的中秋之夜是一個好機會,我們一起闖入宮中,然後,手刃韃子皇帝。」這一幕,就是金庸先生名作《鹿鼎記》中的經典橋段。
  • 吳三桂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為啥造反時還要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都有反清復明的情節。要說金庸有著鮮明的「華夷之辨」,卻也是站不住腳的。《天龍八部》裡面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喬峰是契丹人,而且《天龍八部》的背景是宋朝,漢人文明的巔峰,金庸並沒有褒宋貶遼。在《倚天屠龍記》裡,也沒有特殊寫漢人反元復宋。
  • 《鹿鼎記》劇終後又發生了什麼?臺灣為何還在反清復明?
    編者按:「反清復明」可以說一直是有關清代,非清宮劇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一個極為常見的名詞。而在歷史上,在清代,「反清復明」這個詞,一度成為了民間反清運動的標誌。那麼在清代,究竟哪裡是「反清復明」爆發的集中地呢?這個答案可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那便是——我國的臺灣地區。
  • 《鹿鼎記》裡的天地會是什麼?他們如何成立,為什麼一定要反清
    電影《鹿鼎記》的上映,讓很多觀眾對小人物韋小寶產生了興趣。《鹿鼎記》是金庸先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講述的明末清初,朝廷和教會之間的鬥爭,以及小人物韋小寶如何靠著「手無束雞之力」的特點,遊蕩於幫派和朝廷之間的故事。這篇小說裡,還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天地會。
  • 聊一下清朝年間漢人的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的思想,有幾個方面。反清復明一,民族等級差距。暗中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三,圈地、投允和逃人法引起社會動蕩。1644年大量的滿族人、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成員進駐北京, 首先面臨的即如何解決這些人的生計問題。為了解決入關者的生計問題和旗兵給養, 滿族貴族入關後圈佔漢人的無主土地和荒地, 作為皇莊、王公勳戚等貴族莊田。
  • 《鹿鼎記》中的歸辛樹為什麼要進宮行刺康熙?
    《鹿鼎記》算得上是《碧血劍》的後傳,在《碧血劍》中的「神拳無敵」歸辛樹,性格孤傲、魯莽,他夫人歸二娘也是一樣,經常出手傷人。穆人清將華山派掌門之位傳給黃真之後,歸家夫婦似乎在華山派待不下去了。在《鹿鼎記》中,歸辛樹已經七老八十了,可還是狂妄自大。
  • 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洪門、洪洞,和反清復明,精神動員眾所周知,清代民間不少地下幫會,有反清復明的性質!其中,影響最廣泛、最知名的,是洪門會黨!洪門的由來,有的說是山西人殷洪盛,有的說是福建人陳近南,有的說是廣東人洪熙官,然而更準確的說法,是來自於明朝第一個皇帝的年號--洪武!也來自明朝皇帝姓氏--朱!舍此無他!
  • 「反清復明」不僅僅在大清國,朝鮮王室也有「光復大明」計劃
    自從1644年滿清入關執掌江山之後,從南明小朝廷到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和據守臺灣的鄭氏父子,在到平西王吳三桂和民間的天地會乃至於遠在朝鮮的李朝孝宗都有過明裡暗中進行著抗清活動,而且口號全都是「反清復明」。甚至在清末朝鮮民間文人的作品中,還出現過崇禎265年字樣。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想必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天地會這個組織,都來自小說《鹿鼎記》。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
  • 《鹿鼎記》之義薄雲天的總舵主——陳近南
    之前一直在說《鹿鼎記》裡的女人,今天說一說裡面的男人,先說一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吧。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準確概括了陳近南的社會知名度。陳近南生平吶,陳近南呢,就是清朝初年開始存在於民間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啦!是不是想起了在周星馳版《鹿鼎記》中劉松仁扮演的陳總舵主啦,哈哈,這個版本對於天地會的本質做了徹底的揭露:搶回屬於漢人的財寶和女人。
  • 反清復明 至今國外還存在 「洪門」的由來
    洪武,即洪大的武功,意在彰顯武事之威。洪武年號共使用三次。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控制江南全境後於應天府稱帝,國號明 ,年號洪武。明朝在年號的制定程序上,通常是由翰林儒臣預先擬定幾個備選方案,而後呈奏新君從中選擇其一作為正式的年號。洪武卻是少數的例外,它是由朱元璋本人親自創製的。
  • 逐鹿中原,定鼎天下:鹿鼎記中康熙解決各大反清勢力的難度
    鹿鼎記一書以鹿鼎二字為名,其實是有一明一暗兩重釋義,明面上主角韋小寶最後被封為鹿鼎記公,則這部書是鹿鼎公的傳記,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暗中釋義,也不難理解,鹿與鼎分別為逐鹿與定鼎之意,這部書從康熙擒拿鰲拜親政,一直寫到尼布楚條約的籤訂,康熙一生最重要的功績,包括擒鰲、平三藩、收臺灣,與俄羅斯劃定疆界,都在這段時間內完成,所以鹿鼎記也是康熙的鹿鼎記。
  • 八大山人朱耷竟然是明朝皇室後裔,最愛幹的事是反清復明?
    作者:趙磊(字逸之),山東臨沂人,書法家協會會員朱耷,又號八大山人,按現在的地區劃分,應該屬於江西。朱耷此人可大有來頭,是明太祖第十六個兒子寧獻王朱全的第十世孫,正兒八經的的皇室血統。八大的意思是四方四域皆我為大,強調畫中要有我在,這體現了朱耷當時的思想及藝術觀念,從其字號中可以看出,朱耷強烈的自信心和百折不撓的奮發精神,一往無前的決心。朱耷的父親也擅長畫畫、書法,在江右地區名噪一時,但是有個缺點,口不能言,也就是啞巴,明朝滅亡後,朱耷的老父親也在這一時期去世。
  • 此人宣傳反清復明,為何雍正卻說他做了件好事,不準殺他
    曾經靜的反清復明思想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他還把它付諸實踐。曾靜不知從哪裡聽聞,川陝總督嶽鍾琪與雍正不和,於是寫了一封信,派門人張熙給嶽鍾琪,稱其為抗金名將嶽飛的子孫,鼓勵他起兵反叛。但是嶽鍾琪與雍正不和,根本就是聽風使舵,而且嶽鍾琪根本就不具備與清廷抗衡的實力。
  • 洪門:神秘的幫派組織,從反清復明到抗日救國,是如何崛起的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洪門大致成立的時間在明末清初之時。因為洪門的一個重要的遵旨便是反清復明,洪門的建立和傳播頗具傳奇性,這裡便不多贅述。大致便有我們熟悉的陳近南以及少林五祖等傳說或者演義等。洪門的發展較為悠久,加上其內部一直較為隱蔽,直到洪門的人較少。
  • 金庸老爺子才走兩年,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就被禍害成這樣
    茅十八大俠的人設也被魔改,反清復明的主題沒有引入,文字獄也沒交代。《鹿鼎記》 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封山之作,也是金庸先生最滿意的一部小說,又是改編拍成影視作品次數最多的小說。被很多人翻拍過,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是評分最差的了。
  • 歷史上向來有反清復明,但為何幾乎無反元復宋?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反清復明」活動素來聲勢浩大,直到民國之時一直都有這樣的口號。那麼為什麼同樣被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元朝卻沒有聽過「反元復宋」呢?其實,歷史上還真有,只是當時並沒有人扛起「反元復宋」的大旗罷了,最著名的就要屬元末的「紅巾軍起義」。
  • 歷史上向來有反清復明,為何幾乎無反元復宋?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反清復明」活動素來聲勢浩大,直到民國之時一直都有這樣的口號。那麼為什麼同樣被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元朝卻沒有聽過「反元復宋」呢?其實,歷史上還真有,只是當時並沒有人扛起「反元復宋」的大旗罷了,最著名的就要屬元末的「紅巾軍起義」。
  • 洪門:從反清復明,到抗日戰爭,他們是有愛國情懷的黑幫
    看過《鹿鼎記》的人可能疑惑,陳近南不是韋小寶的師父?天地會的首領嗎?沒錯,就是他。一個民間組織最後為什麼會變成黑幫呢?洪門的目標是「反清復明」,他們有自己的隊伍,有自己的裝備,放到現在來講,可以是一支強大的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