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亦或者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總是能夠挖掘出非常多有能力的將領。他們有著出眾的領導才能,在戰場上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戰略戰術,卻因為對未來道路的錯誤選擇,掉入了內戰的漩渦。
縱觀內戰,對於國家上下以及人民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而即便處於對立面,共產黨對於國民黨一些戰犯的家屬都是遵循著優待的態度,而在這段歷史中也有一些我們值得去關注的人。
國軍將領邱清泉戰死沙場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國民黨又稱其為「徐蚌會戰」,於1948年11月開始至1949年1月結束。這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其政治影響巨大,殲敵數量最多,打出了解放軍的真正氣勢。當時由國民黨將領邱清泉所帶領的國民黨第二兵團被華東野戰軍包圍在江蘇的陳官莊地區,隊伍元氣大傷,面對包圍仍頑強抵抗,最終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這場戰役將邱清泉永遠留在了這裡,享年僅有47歲。在抗日戰爭時期邱清泉率領自己的第22師參與了崑崙關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風光一時。從個人早年學習經歷來看,他曾經入學上海大學,並在黃埔軍校第二期進行學習,更是前往德國柏林陸軍大學進行過軍事化的學習。
邱清泉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軍事理論也是信手拈來。無論是在文採方面,又或者是在戰場上軍事策略方面,他的能力都屬於上等水平。在國民黨軍隊中憑藉著個人能力一直升到中將軍銜,死後更是被授予上將軍銜。可一身本領卻被蔣介石所利用,成為了內戰的工具人,他的喪命仿佛也在提前宣告國民黨的命運。
南京解放時,邱清泉的兒子選擇留在大陸
在其離開人世之後,1949年南京解放時他的家屬選擇了向南逃亡,在福建的時候被解放軍所俘虜,當了解完所有情況後解放軍並沒有為難他們,給予了一家人優待,告訴他們可以離開去任何地方,共產黨政府會給予他們路費,並且給他們發放通行證。
邱清泉的二兒子邱國渭卻沒有離開此地,雖然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兄弟姐妹都選擇離開去到臺灣,最終定居在了美國,但他卻毅然決然決定留在這塊土地之上。他的人生是飽受折磨的,但是他卻沒有抱怨,將自己的一生經營的井井有條。
選擇留在大陸的他一人回到上海,繼續接受教育,之後更是考上了聖約翰大學。1952年畢業之後的他被分配至上海圖書館,主要工作內容為外文書籍的採編。由於自己本身性格原因,或許又是因為之前所經歷過的事情,邱國渭平時並不太愛說話,雖然肚子裡有著許多學識,並且在工作方面也十分努力,但卻很少能夠聽到他的動靜。
他的妻子因為醫生的誤診早一步離開了他以及三個女兒,這一切他都沒有叫苦,一人獨自默默承受。自己還年輕,身體素質也不錯,咬牙堅持過後迎來了新的生活由。由於他本身西文編目做得不錯,後期甚至被邀請至復旦兼職。
在後來的時間裡有著多次升職機會,但是他自己對於這類事情並不感興趣。在大陸期間,他曾多次前往美國看望過自己的親人,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不必受人白眼,他將兩個女兒留在了美國。邱國渭年老之後被自己的女兒接到了美國頤養天年,他的一生雖然一直頂著國軍將領兒子的頭銜,卻默默以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和其他國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恪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培養出了非常多的人才,盡職盡責,雖然也幾經磨難,但也算是過得圓滿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