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
保護意識不斷的增強
類似於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日、國際熊貓日
……
呼籲保護動物的節日不斷興起
昨日(8月12日)
「世界大象日」
西雙版納野象谷舉辦了
第五屆世界大象日系列公益活動
呼籲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
積極關注亞洲象的生存困境
並加入到保護亞洲象的行列中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從上世紀末的100多頭到2019年底已經增長到約300頭。在雲南西雙版納州的野象谷,設有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野象被救助的原因都不相同。有些是為爭奪配偶打鬥而受傷,有些是被獸夾傷害傷口感染,也有意外跌落山崖受傷被困的,還有因體弱多病被象群遺棄的小象。這些受傷的象在野外被人們發現後送到救助中心,飼養員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野象,被人們稱為「象爸爸」。
其實
人類和亞洲象的關係
並不是簡單的照顧和被照顧
亞洲象曾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
也是人類「危險的鄰居」
點擊播放 GIF 0.9M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退化
越來越多的野生亞洲象走出森林
頻繁進村入戶「搞破壞」
「霸佔」田地吃莊稼
「人象衝突」愈演愈烈
神獸殺人:無法估計的損失
2020年7月,西雙版納勐罕鎮曼法岱村一對外出割膠的夫妻在途中不幸遇見大象,妻子當場被大象踩踏身亡。
2020年6月17日,野象闖入雲南一村莊肆意破壞,村民嚇得搬去住賓館。
2019年8月3日,西雙版納州發生野象致人死亡事件,造成1人死亡。
2019年5月29日,雲南景洪市景訥鄉發生野象傷人事件,丈夫逃脫妻子遇襲身亡。
2019年4月25日,4月29日,5月2日,西雙版納州不同地方發生了4起野象傷人事件,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
2019年以來西雙版納州由亞洲象造成的人員傷亡分布
據官方統計
自2019年以來
僅西雙版納州由野生亞洲象
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已達26起
造成10人受傷,18人死亡
危及全州37.8萬人口安全
的確很可怕!
事實上
人象之間的衝突升級
受害的不僅僅是人類
當前野象的生存處境也不樂觀
野象存在瀕危風險
雲南大學亞洲象研究中心教授陳明勇曾表示,由於對野象嚴格保護,以前野象賴以生存的自然保護區內不再開展計劃燒除,鬱閉度提高,導致亞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葉蘆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此外,適宜生存的天然生境不斷退化,導致越來越多的野象走出保護區,目前三分之二的野象走出了保護區,由於棲息地孤島化,象群之間交流少,出現了近交衰退現象。
總體來看,中國境內的野象數量呈現出生死平衡、緩慢增長的態勢,但仍屬於極小種群,面臨瀕危的風險。
如此可見
「人象矛盾」愈演愈烈
難道就沒有緩解的餘地?
不能讓大象生存更「象」樣?
看看相關部門都做了哪些努力
雲南三地建「大象食堂」
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普洱市森林公安局在思茅、江城、瀾滄3個亞洲象長期活動的縣區基地選地1萬多畝,種下亞洲象愛吃的芭蕉、玉米、甘蔗等植物。
還有棕蘆葦等仿生種植,採取仿生種植的方式,讓大象逐漸習慣森林的生態系統。減少它們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減少它們進入村寨、避免人象衝突。
無人機與人力配合監測
在亞洲象長期活動的地方聘請當地100餘名村民擔任亞洲象監測員,常年跟蹤亞洲象,實時掌握亞洲象活動軌跡,採取現場勸阻,廣播、電話、簡訊、微信通知等方式,把信息及時告知周邊的村民,讓他們及時避讓,達到提前預警的效果。
雖然通過人工監測可以達到快速預警的效果,但因為考慮到安全等因素,監測員不能近距離跟蹤觀察亞洲象,有些偏遠地帶,人力也難以及時到達,為此,普洱市從2017年開始採用無人機對亞洲象進行跟蹤監測,有效彌補人工監測的不足。
為村民提供安全保障
實施亞洲象安防體系建設,當亞洲象闖入農戶家中,即使無法把亞洲象擋住,但是破壞圍欄的響聲至少可以把熟睡中的村民吵醒並有一定時間採取避讓措施。除了圍欄,在亞洲象經常活動的村寨安裝太陽能路燈也是普洱市實施安全防範工程的內容之一。
這是8月7日拍攝的被防象護欄保護的西雙版納景洪市大渡崗鄉香菸箐村。新華社發 陳欣波攝
還在亞洲象出沒的路段安裝安全警示牌、警示標語,提醒過往群眾提高警惕。普洱市通過實施多種亞洲象安全防範工程,緩解人與象的矛盾與衝突。
此外,針對野象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政府為群眾購買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盡力彌補野象造成的損失。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中國政府加強以亞洲象為主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先後成立了亞洲象保護協會和熱帶雨林基金會,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亞洲象保護工作。並在保護區內設立亞洲象活動監測點,在野象活動的存在附近設立亞洲象活動預警廣播發布點等。
北鬥將「跟蹤」雲南大象
目前,在阿里內部,一套針對西雙版納人象衝突的解決方案已經初步成型,其中,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和短報文能力或被用於大象保護,相關測試工作已在進行中。
在觀察君看來,「人象衝突」是一道國際難題,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主要是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以及對大象的人為攻擊所造成的,因此,在自然界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給大象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人類與大象的和諧相處,應該對大象的生活環境進行保護,對人類的行為進行規範,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來源:中新網、新華社、雲南網、都市時報、雲南新聞網等
編輯:和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