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象衝突屢上演,怎麼才能讓大象生存更「象」樣?

2020-12-16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

保護意識不斷的增強

類似於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日、國際熊貓日

……

呼籲保護動物的節日不斷興起

昨日(8月12日)

「世界大象日」

西雙版納野象谷舉辦了

第五屆世界大象日系列公益活動

呼籲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

積極關注亞洲象的生存困境

並加入到保護亞洲象的行列中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從上世紀末的100多頭到2019年底已經增長到約300頭。在雲南西雙版納州的野象谷,設有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野象被救助的原因都不相同。有些是為爭奪配偶打鬥而受傷,有些是被獸夾傷害傷口感染,也有意外跌落山崖受傷被困的,還有因體弱多病被象群遺棄的小象。這些受傷的象在野外被人們發現後送到救助中心,飼養員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野象,被人們稱為「象爸爸」。

其實

人類和亞洲象的關係

並不是簡單的照顧和被照顧

亞洲象曾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

也是人類「危險的鄰居」

點擊播放 GIF 0.9M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退化

越來越多的野生亞洲象走出森林

頻繁進村入戶「搞破壞」

「霸佔」田地吃莊稼

「人象衝突」愈演愈烈

神獸殺人:無法估計的損失

2020年7月,西雙版納勐罕鎮曼法岱村一對外出割膠的夫妻在途中不幸遇見大象,妻子當場被大象踩踏身亡。

2020年6月17日,野象闖入雲南一村莊肆意破壞,村民嚇得搬去住賓館。

2019年8月3日,西雙版納州發生野象致人死亡事件,造成1人死亡。

2019年5月29日,雲南景洪市景訥鄉發生野象傷人事件,丈夫逃脫妻子遇襲身亡。

2019年4月25日,4月29日,5月2日,西雙版納州不同地方發生了4起野象傷人事件,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

2019年以來西雙版納州由亞洲象造成的人員傷亡分布

據官方統計

自2019年以來

僅西雙版納州由野生亞洲象

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已達26起

造成10人受傷,18人死亡

危及全州37.8萬人口安全

的確很可怕!

事實上

人象之間的衝突升級

受害的不僅僅是人類

當前野象的生存處境也不樂觀

野象存在瀕危風險

雲南大學亞洲象研究中心教授陳明勇曾表示,由於對野象嚴格保護,以前野象賴以生存的自然保護區內不再開展計劃燒除,鬱閉度提高,導致亞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葉蘆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此外,適宜生存的天然生境不斷退化,導致越來越多的野象走出保護區,目前三分之二的野象走出了保護區,由於棲息地孤島化,象群之間交流少,出現了近交衰退現象。

總體來看,中國境內的野象數量呈現出生死平衡、緩慢增長的態勢,但仍屬於極小種群,面臨瀕危的風險。

如此可見

「人象矛盾」愈演愈烈

難道就沒有緩解的餘地?

不能讓大象生存更「象」樣?

看看相關部門都做了哪些努力

雲南三地建「大象食堂」

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普洱市森林公安局在思茅、江城、瀾滄3個亞洲象長期活動的縣區基地選地1萬多畝,種下亞洲象愛吃的芭蕉、玉米、甘蔗等植物。

還有棕蘆葦等仿生種植,採取仿生種植的方式,讓大象逐漸習慣森林的生態系統。減少它們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減少它們進入村寨、避免人象衝突。

無人機與人力配合監測

在亞洲象長期活動的地方聘請當地100餘名村民擔任亞洲象監測員,常年跟蹤亞洲象,實時掌握亞洲象活動軌跡,採取現場勸阻,廣播、電話、簡訊、微信通知等方式,把信息及時告知周邊的村民,讓他們及時避讓,達到提前預警的效果。

雖然通過人工監測可以達到快速預警的效果,但因為考慮到安全等因素,監測員不能近距離跟蹤觀察亞洲象,有些偏遠地帶,人力也難以及時到達,為此,普洱市從2017年開始採用無人機對亞洲象進行跟蹤監測,有效彌補人工監測的不足。

為村民提供安全保障

實施亞洲象安防體系建設,當亞洲象闖入農戶家中,即使無法把亞洲象擋住,但是破壞圍欄的響聲至少可以把熟睡中的村民吵醒並有一定時間採取避讓措施。除了圍欄,在亞洲象經常活動的村寨安裝太陽能路燈也是普洱市實施安全防範工程的內容之一。

這是8月7日拍攝的被防象護欄保護的西雙版納景洪市大渡崗鄉香菸箐村。新華社發 陳欣波攝

還在亞洲象出沒的路段安裝安全警示牌、警示標語,提醒過往群眾提高警惕。普洱市通過實施多種亞洲象安全防範工程,緩解人與象的矛盾與衝突。

此外,針對野象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政府為群眾購買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盡力彌補野象造成的損失。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中國政府加強以亞洲象為主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先後成立了亞洲象保護協會和熱帶雨林基金會,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亞洲象保護工作。並在保護區內設立亞洲象活動監測點,在野象活動的存在附近設立亞洲象活動預警廣播發布點等。

北鬥將「跟蹤」雲南大象

目前,在阿里內部,一套針對西雙版納人象衝突的解決方案已經初步成型,其中,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和短報文能力或被用於大象保護,相關測試工作已在進行中。

在觀察君看來,「人象衝突」是一道國際難題,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主要是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以及對大象的人為攻擊所造成的,因此,在自然界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給大象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人類與大象的和諧相處,應該對大象的生活環境進行保護,對人類的行為進行規範,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來源:中新網、新華社、雲南網、都市時報、雲南新聞網等

編輯:和秀菊

相關焦點

  • 【滇地寶藏】雲南人出門騎大象,竟然是真的?!
    點擊下方圖片回顧第一期《滇地寶藏》「聽說雲南人出門騎大象?」「聽說雲南高考項目就有騎大象?」每年六月初六前後象奴把大象牽到盤龍江洗澡洗完澡後向京城進發這一天大象走出象房大門前先是由衙門的旗鼓隊開路給大象披紅掛綠繼而
  • 世界大象日丨找到一條路,為我們心中「象」往的生活!
    正因為象的體型大,它們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更多食物。這種需求,在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更加奢侈。棲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是象群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人類的槍枝彈藥面前,陸地上的巨無霸也沒有還手之力。盜獵和人象衝突後的報復性殺戮,同樣也是大象面臨的生存威脅。
  • 紅星深度|吉祥物和侵略者:一個貧困縣的人象生存之爭
    水電站建設、橡膠園種植……人類活動不斷擴大的同時,象群的生存空間卻在不斷擠壓。2014年起,瀾滄勐海象群正式進入瀾滄縣,且行動範圍逐年擴大,活動軌跡距瀾滄縣城最近時只有20餘公裡,距位於瀾滄縣境內的景邁機場則不到10公裡。
  • 探尋更和諧的人象關係
    該中心研修生吳芮封說,人與象要探尋共存之道,人對象的了解,是一個重要的前提;該中心已在雲南多地開展工作,幫助當地居民了解包括大象在內的許多動物的生活狀況。  雲南途苟放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導演張書睿也在為讓更多人了解野生動物而努力著。「作為一名影像工作者,我通過拍攝影像資料,讓更多朋友了解到亞洲象的生活現狀以及亞洲象保護工作者的工作狀態。」
  • 外灘大會今日收官,壓軸議題是「螞蟻保護大象」
    7歲小學生為破解人象衝突提出解決方案科技公益分論壇上,全場最小嘉賓代表、一位7歲小學生為解決人象衝突大開腦洞,提出給大象戴上「耳環」和「帽子」,用IOT技術跟蹤大象,並用安裝蜂鳴器的的無人機噴灑辣椒水驅趕大象。上海交大一名大學生表示,可以繪製野象覓食行為地圖,主打野象覓食觀察,緩解人象衝突的同時為村民創收,還提出可以用虛擬實境與腦科學技術教育大象,實現人與大象溝通。
  • 為什麼你從沒見過一隻真正的野生亞洲象?
    圖/視覺中國諾亞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生物保護者,他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實則觸手可及,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把這個星球當作承載生命的諾亞方舟,正在科學地改善滇金絲猴、喜馬拉雅蜂、綠孔雀、亞洲象等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這個群體是阿拉善SEE,這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也稱為「諾亞方舟」。
  • 亞洲象
    亞洲象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一般身高約3.2米,重可超5噸。現分布於北緯24.6度以南的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勐臘縣及南亞、東南亞部分地區。
  • 從黑暗走「象」光明的泰國大象旅遊景點|札記
    (小象在提供娛樂表演)在C大象營中,目之所及的是大約超過20頭成年大象和4隻小象。這些大象暴露在36度的高溫下,身邊沒有可供飲用的水源。我們可以想像,「熱季」的清邁氣溫會超過40度,這般的生存狀態,對於大象們簡直是度日如年。
  • 泰國大象因疫情失業徒步返鄉 數十座象園被迫關閉
    泰國大象因疫情失業徒步返鄉 數十座象園被迫關閉 2020-05-08 09:50:04  來源:央視新聞
  • 河南衛視以大象做臺標,河南簡稱豫字裡也有象,這個「象」從何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河南簡稱「豫」,這個「豫」字裡邊有個「象」字。今天河南衛視的臺標也是大象!可是河南沒有大象啊!請問,這個「象」從何而來?·但是大象又從何而來呢?俺表示只在動物園或泰國的時候,才見過大象。不好意思,大河南真沒有!其實河南是有大象的,至少曾經存在過。
  • 古代中原沒有大象,印度卻有象兵,所以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
    印度人聲稱「大象的發源地在印度,所以象棋應該是印度發明的」,而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吐槽:「大象發源地是印度沒錯,但是象棋上刻著的中國漢字,難道你認不出來嗎?」這其實就是一個段子,因為印度象棋和中國象棋不是一碼事兒。
  • 泰國大象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回家,與殘忍訓練比算是因禍得福吧
    你所認識的大象大抵是這個樣子的:(2016年拍攝於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的大象表演)泰國大象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回家(上圖是2013年拍攝於長隆大馬戲,亞洲象單腳支撐龐大的身體。感謝亞洲動物基金供圖。)(細心的遊客,可以見到表演大象身上傷痕累累)(訓練中的小象,四肢被繩索捆綁,馴象員手拿利器——象鉤。
  • 中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這個地方
    亞洲象別名印度象、大象、野象學名Etephas ma.rimus英文名Asiatic elephant象科Elephantidae分布雲南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象是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最為引人注目的特徵,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那根長約2米、彎曲、纏卷自如、感覺十分靈敏的肉質長鼻,鼻端有一個肉突。
  • 坐在發瘋大象背上的遊客夫婦:馴象師用象鉤狠砸象腦袋
    她眼看著父母在發瘋象背上狂顛  當時象背上的這對夫妻,是上海朱女士的父母。當時,朱女士也在現場。  想起當時的場景,朱女士一家現在仍難以平靜情緒。當時,朱女士的爸媽就在那頭髮狂的大象背上,朱女士和4歲的兒子剛騎上另一頭大象走了沒多久。
  • 大象和海牛竟然有親緣關係?盤點你所不知道的亞洲象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大象日」 自2012年設立以來 「世界大象日」已經度過了八個年頭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亞洲象 共同關注大象的生存與未來
  • 大象搞直播百萬人圍觀,47萬阿里商家成了「金主象爸」
    多年來,和這個瀕危物種之間的衝突是當地人不得不面臨的生存威脅之一。好在這幾年,隨著公益組織阿拉善SEE、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47萬商家的加入,情況逐年有了轉變。47萬商家和340多萬元善款在這之前黃藍羚不知道,原來亞洲象這個物種已經瀕危。亞洲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早就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這些亞洲象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內2個州市、3個縣市區、14個鄉鎮。
  • 被奴役的亞洲象
    但是幸福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待到旱季重來,這些還未完全恢復體力的大象很快就會被馴養它們的人重新套上鐵鏈,趕進密密的森林中拖拽沉重的木頭。故事周而復始,每年都在相同的季節上演。需要幾個人才能搬動的木頭用鐵鏈連在一起,被大象拖拽著在滿是藤蔓和碎石的山谷中行走,阻力之大可想而知。遇到上坡,或者木頭被泥土牽絆的時候,大象會一邊嚎叫,一邊使勁前傾身體,才能使木頭一點一點地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