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當晚,由大象好在書店、「象形計劃」、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和雲南日報報業集團《湄公河》雜誌社共同主辦的「森羅萬象」大象保護跨界分享會在昆明恒隆廣場大象好在書店舉辦。活動上,動物保護組織、媒體、文旅等領域的嘉賓進行了分享交流。
交流與了解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在活動中介紹了他們開展野生動物野外監測和社區保護的情況。該中心研修生吳芮封說,人與象要探尋共存之道,人對象的了解,是一個重要的前提;該中心已在雲南多地開展工作,幫助當地居民了解包括大象在內的許多動物的生活狀況。
雲南途苟放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導演張書睿也在為讓更多人了解野生動物而努力著。「作為一名影像工作者,我通過拍攝影像資料,讓更多朋友了解到亞洲象的生活現狀以及亞洲象保護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張書睿說,雲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亞洲象等野生動物保護上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但野生動物保護要想真正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社會大眾的知曉與參與。希望通過創作優秀的紀錄片等作品,讓民眾更了解野生動物,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守護與踐行
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可持續旅遊項目經理王璁介紹,大象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它們的排洩物能給土壤施肥、為植物播撒種子。大象的存在意味著健康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可以為當地的生態旅遊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王璁說,如今我們在旅遊時,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很多,人類的行為可能對野生動物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拒絕消費象牙等非法野生動物製品,從自身做起,踐行可持續旅行,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球的生態資源和環境。」
對於王璁的倡議,在場的旅遊行業相關企業十分贊同。
雲南康藤旅遊發展有限公司CEO唐素君說,康藤公司一直秉持綠色環保理念、踐行可持續的旅遊開發。在元陽哈尼梯田,他們把露營地建設在一個廢棄的小村莊上;在騰衝高黎貢山露營基地的開發建設中,把帳篷和棧道架構在空中,減少對土地的佔用,減少對地面植被的影響。希望通過這些綠色環保的旅遊開發方式,幫助保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愛伲莊園代表龔海倫說,在愛伲莊園的咖啡林,不時可以驚喜地「偶遇」野象等野生動物。他們為此設立了標識,宣傳引導遊客保護野生動物。如今,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希望能領略雲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他們將繼續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守護好綠水青山。
責任與合作
「象形計劃」致力於邀請各國各領域的動物保護者分享野生動物保護的故事,呼籲公眾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作為「象形計劃」的發起人之一,英國倫敦動物學會中國項目官員陳姝對於各方合作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深有體會。
「保護大象是我們的責任。如果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圖片裡看到它們,這將是多麼可悲的事情。」陳姝說,大象保護不止是科學家和政府部門的工作,社會各界都可以發揮特長、發揮作用。她希望通過這次「森羅萬象」活動,吸引更多力量關注大象保護。
在昆明人心中,大象書店是「文藝」和「格調」的象徵。此次「森羅萬象」活動的舉辦地——位於昆明恒隆廣場的大象好在書店,是大象書店打造的一個全新文化空間。當「象」與「象」相遇,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大象書店聯合創始人饒嬈說,雲南是大象的故鄉,正是因為雲南是康養之鄉、好在之所,千百年來大象才能在雲南生生不息。今後,大象書店希望發揮好文化交流平臺的作用,積極倡導野生動物保護,傳播具有雲南本土味道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為雲南及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營造一個相遇相知的空間。「我們想通過『大象』展示雲南形象,連接東南亞國家。同時,也希望大象好在書店成為大家在昆明溫暖的家。」
當晚分享會上,《湄公河》雜誌社與現場觀眾進行了關於象的主題互動,為現場觀眾介紹了雲南與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周邊國家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故事。
近年來,在《湄公河》雜誌社等雲報集團國際傳播平臺中,「人與自然」始終是一個重點話題。特別是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故事,在對象國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加深了雲南與周邊國家人民彼此之間的了解與信任。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行。對此,當晚參加「森羅萬象」大象保護跨界分享會的朋友們都表示:要持續關注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將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把綠色雲南、生態雲南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外國朋友。
雲南網記者 劉子語 王世學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