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面開車子,難免是要上馬路牙子的,這馬路牙子的學名叫路肩石。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樣,反正就是比地面高一點點的,有的時候是磚頭,有時候是一條水泥。
很多朋友在想,這上去的時候我踩一腳油門,「嘭」一下衝上去比較好開;還有麼,說一個輪子先上的;也有的說是兩個輪子先上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的話,是一個輪子上去的,而且最好是這種後輪上去。
因為大多數我們現在的民用車,後輪都是非獨立懸掛,它這個強度,還比前面獨立懸掛的那個避震要稍微好一點,這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倒上去。
然後,不要踩腳油門,這麼15碼,「嘭」一下像玩飛車一樣的上去,這個對避震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太大了,這個比過減速帶還要厲害。
那麼一般是怎麼樣呢?我們是緩緩地倒車,往後面倒,倒到這個輪胎和我們馬路牙子已經碰到了,這個時候下車。
下車看一下,這個底盤,和你這個馬路牙子高度大概還相差多少。
如果是5釐米以內的話,我推薦你就不要上去,因為上去的時候,避震它其實是有彈性的,它會上下抖動的。
你看看5釐米能上去,真的上去的時候,上下一抖,那馬上就磕底了,這個磕底,不是你搞一個底盤護甲就能搞定的問題,有可能是擦到油底殼了,或者油漆劃掉了的,都是不好的選擇。
然後上去的時候,是這樣的,我們慢慢地點油門,慢慢地往上走,感覺這個車子,好像要上去又會掉下來,要上去又會掉下來這種狀態。
你不要覺得別人笑話你,好像上個馬路牙子都不會上,這樣反而是最省車子的,慢慢上去的,你一下子衝上去,剛才說是避震它會有衝擊力。但其實在避震掛掉之前,輪胎已經吃不消了。
你這麼高的距離,而且你這還是硬的,直接撞石頭上,輪胎裡面的鋼絲,或者叫帘子線,非常容易被撞斷,或者是變形的。輕則鼓包,重則直接爆胎的。
所以說,我們就慢慢慢慢的這麼上去,基本上就能聽到發動機在那邊響,然後車子,好像上上下下上上下下,有氣無力的,這麼嘿咻嘿咻一下子上去,這樣是比較合理的。這種時候太乾脆,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然後就是下來。下來的時候,一個輪子一個輪子下來,雖然它這個衝擊力是對我們避震來說還是比較大的,沒有兩個那麼好。
但是呢,兩個輪胎一起往下走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這個底盤被磕到了,我們不妨試探性的先一個輪子下來,然後再另外一個輪子下來,這是從底盤保護的角度來說。
不管怎麼樣說,這個馬路牙子上上下下對車子多少是有一點傷的,沒有辦法,那麼我們才這麼去開。
真的要開的時候不要怕人家笑話,這個時候行雲流水,讓人家看看瀟灑,自己的車子都是在哭的,輕則漏油,重則凹進去出問題,是不是?原文地址:http://www.pikacn.com/news/20167/4807.html
而且今天這個話,不是單單說給我們各位轎車朋友的,SUV的車主也需要注意這個問題,雖然你離地間隙是比較高,不太會有前面卡住上不去的這種情況,但是這衝擊力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在那邊的。
如果你比較心疼自己的車子的話,也多多少少的慢一點。如果上不去,也不要覺得沒面子,這不用勉強的,我們換個地方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