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去世後,滿清遺老為溥儀上諡號,為何偏偏選擇「愍」這個字?

2020-12-14 騰訊網

我國處於封建王朝時期期間,官臣以及新皇對於歷任皇帝的諡號,都是極為重視的。通常情況下,皇帝的諡號不僅僅代表著已故帝王的性格,還需要囊括已故帝王的一生。所以必須從實際出發,選擇一個對於已故帝王極具評價意義的字,才能讓皇室以及官臣們同意為先皇或者是已故的帝王,將這個諡號載入史冊。

清朝的宣統皇帝溥儀,以及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十分相似,他們同樣背負上了亡國之君的罵名,同樣都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覆滅。明朝的覆滅,不僅僅是人禍,更為主要的是天災。明朝末年全國處於小冰河時期,極寒的天氣讓農作物無法生長,餓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全國各地皆有農民起義,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後金也蓄勢待發。

崇禎空有一顆想要挽救明朝的心,但人禍能救,天災卻不可為。崇禎最終走上絕路,明朝宣告覆滅,也並非是他連累了整個大明朝,只是國破家亡,總有人要為此承擔責任。清朝宣統皇帝的人生也十分具有戲劇性,只是這兩人不僅僅都被後世人冠上了「亡國之君」這沉重的四個字,就連他們去世後的諡號,都是同一個字。

「憂患、痛心為愍;憐惜、哀傷為愍。」崇禎皇帝去世之後,明朝遺老們為崇禎上諡號為「明愍帝」,一方面痛心明朝在他手上覆滅,另一方面又表達了崇禎對這一切的無能為力。溥儀也是如此,或許滿清的遺老們對於溥儀,與當初明朝遺老對於朱由檢,也有著同樣的心情。

三歲登基的溥儀,在許多事情上都顯得如此無能為力。溥儀的前半生似乎都活得十分被動,自己從登基、退位再到被迫趕出紫禁城,一切的一切都不能由他自己做主。溥儀離京後選擇聽信日本人的讒言,跟隨他們去到偽滿洲國重新稱帝,大概是溥儀在前半生唯一一個由自己抉擇的重要決定。

溥儀成為清朝的皇帝時,沒有被慈禧所控制,在離京後卻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清朝末年的皇帝似乎都逃不過成為他人手中傀儡的命運,而溥儀這一生也在不同的角色當中,體會到了不同的人生百味。實際上從溥儀真正成為清朝的皇帝,到隆裕太后正式與袁世凱籤訂清帝退位詔書,不過也才三年左右,當時的溥儀也只有六歲。

六歲的孩子哪裡懂得什麼家國興亡,只是他既為清朝的皇帝,就必須背負上亡國這一個罵名。溥儀去世之後,最先是由我國臺灣地區的滿清遺老提出,要為這一位宣統皇帝上諡號,原本選定的諡號不是「愍」,而是「恭」。

只是後來滿清的遺老們權衡再三,還是為溥儀選擇了「愍」這個諡號。其實溥儀去世的時候,新中國都已經成立十幾年了,所以這個諡號對他而言,意義似乎也並不是很大。溥儀這一生經歷了不少的風雨飄零,也與崇禎一樣,不得不被後世人冠上「亡國之君」的罵名。

相關焦點

  • 溥儀等公交車時,一幫滿清遺老突然大喊皇上,他的回應滿是心酸
    大概沒有與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相比,更難熬的了。由封建制度到新中國,由萬人之上到普通民眾,溥儀的身份轉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幸的是,這位廢帝思想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極強,晚年成為普通公民後,生活比以前當皇帝時更加安逸。實際上,溥儀接受新身份如此之好,與他的成長經歷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李淑賢被尊為「孝睿愍皇后」,溥儀是怎麼認識她的,擇偶標準曝光
    和佛賞花去/文61歲的溥儀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沒有諡號。但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裔給溥儀上了廟號為「憲宗」。並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令人不解的是,溥儀最後的妻子李淑賢被尊為「孝睿愍皇后」的諡號。
  • 溥儀晚年被滿清遺老介紹對象,只要女方跟2個字沾邊,他扭頭就走
    溥儀的第一位妻子——末代皇后婉容,早就於1946年去世,在她死時溥儀與她早已沒有了任何感情,就連聽聞死訊也毫無波動。 剩下兩位貴人則是福貴人和祥貴人,福貴人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也不被溥儀喜歡,於1957年與溥儀離婚,而祥貴人譚玉齡,卻是一後三妃中唯一得溥儀真心喜愛的女人。 譚玉齡是婉容失寵後入宮的,她溫順可愛,很受溥儀的愛重。在她去世後,溥儀將她的照片貼身收藏,背面寫著:「我最親愛的玉齡。」
  • 孫中山下令剪辮,滿清遺老死活不願意,溥儀卻說:來人,剪掉我的
    按理,滿清入關時實行了剃髮令,遭到了很多漢人強烈反對,甚至爆發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城事件。可萬萬沒想到,當剪辮子告示發布後,絕對多數人根本不願剪掉辮子,大家一直持觀望態度。於是,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
  • 溥儀曾說,李淑賢是他最愛的女人,為何李淑賢堅決不和溥儀合葬
    在溥儀的5位妻子中,他最後迎娶的李淑賢不僅最得他疼愛,也最被他尊重。甚至溥儀還曾多次動情地對李淑賢說過,他以前在宮裡的時候,從來不知道愛情為何物,只是遇到李淑賢后,才曉得人世間還有這樣甜蜜的東西存在。 然而,最得溥儀珍愛的李淑賢,卻在臨終前表達了堅決不和溥儀合葬的遺願,這是怎麼回事呢?
  • 溥儀一生有4個妻子,為啥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你看宮女對溥儀做了啥
    1908年,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登基。這個位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都想得到的。但對於三歲的溥儀來說,他似乎沒有什麼感觸,甚至因為頑皮差點搞砸了登基大典。是啊,在內憂外患,大清朝搖搖欲墜之時,國家的一切命運都落在了一個三歲的娃娃身上,似乎也預示著大清朝即將滅亡。3年後,溥儀被趕下了帝位。
  •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溥儀退位之後,究竟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溥儀在退位之後,手中沒有一兵一卒能夠調動,也沒有在民國政府中擔任官職。但是憑藉著末代皇帝的影響力,溥儀的身邊仍然圍著一大幫滿清遺老。這些滿清遺老擁有一定的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他們都希望藉助著溥儀東山再起,是溥儀的鐵桿支持者。
  • 溥儀也有後代?東北1農民自稱是溥儀親兒子,專家:敢DNA檢測麼?
    說到溥儀,可謂是清朝末年最悲催的一位皇帝,三歲上位,十歲被趕出皇宮,二十幾歲終於再次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而三十多歲卻成了日傀儡,到了四十多歲直接成了戰犯
  • 文繡與溥儀離婚真相:結婚9年還是處子身,還曝光溥儀一生理缺陷
    文繡這是朝溥儀攤牌,讓他對自己重視起來,否則將離婚。一個妃子竟然向皇帝提出離婚,這是兩千年帝制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儘管溥儀當時已經退位多年,可滿清遺老一直將他視為皇帝,每天對他三跪九叩,溥儀自己整天也把皇帝架子端著。文繡當年早一天迎娶入宮,為了次日跪迎皇后婉容。起初,文繡和溥儀的關係還算融洽。
  • 25年前,末代皇帝溥儀被移出八寶山,終回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家陵園
    落葉歸根、認祖歸宗在中國人的眼裡向來是比較重視的,溥儀同樣如此,然而,他死前卻不能如願。這一切皆是因為他獨特的身份,常說世事無常,這話向來溥儀是體驗最深的。他出生的時候身份尊貴,真正是當朝的皇親國戚,是道光帝的曾孫,是當朝皇帝的侄子。這樣的身份即使是清廷滅亡,也未必日日陷在復興的泥沼中,偏偏慈禧選中了他。
  • 當年已身為大帥的張作霖,為何見到退位的溥儀還要跪拜?
    提到張作霖,能使人立刻想起「東北王」的響亮名號,財大氣粗的張大帥在清末至民國初期都算得上一方霸主。而有一件事情一直令後世不解,當年溥儀已經被逐出了紫荊城,成了一個過氣的清朝皇帝,那麼張作霖在與溥儀的會面中,為何還會跪地行君臣之禮呢?
  • 清朝有部神秘《諡法》,溥儀根據這部律法,想幹一件聳人聽聞的事!
    《周禮·春官·大史》上,對於上『諡法』的程序是: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臣下之諡,由朝廷賜予。這個諡號可不是亂上的,那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生的總結,就好像畢業證書一樣,因為眾目睽睽地看著,故此,想要作假,真的很難。
  •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圖|王敏彤王敏彤是溥儀皇后婉容的表妹,原名為完顏童記,滿洲鑲黃旗人。在民國的時候改了王姓,旁人習慣稱她王大姑娘。王敏彤被滿清的遺老們稱為"滿清最美的格格",這絕對不是浪得虛名。溥儀無法生育,日本人明白溥傑的孩子極有可能成為皇位的繼承者。在知曉溥傑和唐怡瑩的婚內矛盾之後,他們想要給溥傑安排一個日本妻子,從而達到控制滿清皇室的目的。日本人挑選了出身日本貴族的嵯峨浩,溥傑非常抗拒,溥儀也不想日本人得逞,他和幾個滿清遺老趕緊給溥傑物色結婚對象,無論從年齡還是身份上來看,王敏彤是最好的人選。
  • 溥儀英文名叫亨利,婉容叫伊莉莎白?他一個比喻,讓溥儀剪了辮子
    1908年,年僅3歲的溥儀被「送」上帝位,可還沒等他真正嘗到皇權的滋味,便在3年後武昌起義掀起的革命浪潮中被趕下臺,好在曾經的奴才袁世凱還念幾分主僕之情,對滿清皇室還算厚待,不僅讓他們繼續在紫禁城居住,還每年給他們一定的補貼,溥儀在紫禁城,依舊是帝王,依舊活的滋潤瀟灑!
  • 末代皇帝溥儀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那時候,東交民巷,是洋人的地方;紫禁城裡,則還住著末代皇帝溥儀,按照民國政府與滿清皇室達成的《優待皇室條件》,溥儀還住在這個紫禁城的深宮大院裡,從1912年滿清終結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末代皇帝還將在這裡,度過12年的少年時光。滿清完蛋時,溥儀年僅六歲。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溥儀雖然還保留皇帝尊號,紫禁城裡還有不少滿清遺老遺少,但他們既無兵也無權,溥儀早已經成了一個光杆皇帝,更何況溥儀衝齡之年登基,少不更事,這樣一個小皇帝,又有誰會站出來再為他賣命?他對民國政府又能構成什麼威脅呢?
  • 25年前,末代皇帝溥儀如償所願被移出八寶山,終回到了皇家陵園
    這種身份,就算清廷滅亡,也未必日日陷於復興的泥潭,偏偏慈禧選上了他。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溥儀的悲慘一生是慈禧所為,但即使沒有他,下一個還會有人陷入這種困境。沒錯,溥儀曾經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滿清皇帝。這種身份註定了他在那個亂世不會安穩,而日本人就是看中了這一層關係,出手保全被馮玉祥趕走的他。此後,溥儀更是不能脫身,他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 末代皇帝溥儀的巨額財產哪裡去了?皇帝為何也有挨餓的時候?
    溥儀離開紫禁城的1924年,正是軍閥混戰的時候,各路軍閥各自為戰,互相爭搶地盤,放眼望去,一片烏煙瘴氣。 這時候,有小道消息傳出:洋人們為了自己的在華利益,不希望一片混亂,希望有一個一統群雄的人物,來做群龍之首。溥儀身邊的遺老們認為,只有溥儀有這個資格。
  • 離開了皇宮王府,溥儀妹妹都很長壽,什麼是幸運呢?
    因為她們是皇族,身份特殊,所以末溥儀七個妹妹的人生與歷史變遷牢牢的綁在了一起。七個妹妹中前三位(韞媖、韞龢he、韞穎)與溥儀是一母同胞,母親都是瓜爾佳幼蘭,後四位的母親為父親載灃側福晉鄧佳氏所生。但是在溥儀的堅持下,韞穎還是嫁了過去。婚禮盛大,別出心裁,滿清很多遺老從北京趕到長春去參加。韞穎很高興,不是因為婚禮,而是之後她可以前往日本留學,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她想的太簡單了,作為溥儀的妹妹,日本人怎麼能不加以利用。韞穎在船上還為自己獲得自由慶幸,一下船空氣就變了。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去世前
    臨終之際,她毒死了光緒皇帝,並將載灃之子溥儀立作儲君。就這樣,三歲的溥儀被隆裕太后抱上了金鑾殿。在他眼前,文武百官盡數跪服。他們齊聲恭賀。溥儀並不知道,等待他的將不是安定繁榮,而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一個三歲的孩子,他的一生註定悲慘。末代皇帝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號角之中,各地紛紛宣布獨立。滿清大臣急成一片,他們將袁世凱著急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