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朱凱
1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表彰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決定》稱,為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上海金融改革創新,優化上海金融發展環境,增強上海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根據《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和上海金融創新獎組織評審有關規定並報市委、市政府審定,市政府決定,授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落地項目」「創新建設新片區離岸貿易產業發展集聚區成為統籌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等共計69個項目為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
證券時報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共評選出金融創新成果獎69個,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22個,提名獎25個。此外還頒發金融創新推進獎9個。
發布會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解冬介紹,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評選啟動以來,受到了金融行業的高度關注,各類型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申報,共有190個符合條件的創新性項目通過形式審查,進入後續的評審階段。這些項目不僅類型豐富、覆蓋面廣,而且特色鮮明、示範性強,充分體現了2019年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成果,也展現了上海金融業在落實「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的創新。
解冬表示,本年度獲獎項目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點。一是落實「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如,「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落地」項目(上交所、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發行、定價等一系列關鍵制度上進行了市場化改革的突破,對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銀科創金融服務方案」 項目(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著眼服務科創板,圍繞落實「浦江之光」行動,通過在滬設立總行級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探索為科創企業提供多元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方案」項目(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探索突破區域異地金融服務壁壘,提升區域一體化服務能力。
二是緊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標,打造金融開放的樞紐門戶。如,「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創新與提升」項目(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首次實現境內報價商面向全球境外機構直接報價,進一步促進境外機構市場價格發現,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在全球的影響力。「境外礦山鐵礦石基差貿易創新」項目(國信期貨)是境外主流礦山首次試點運用國內期貨品種點價,有利於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首隻中日ETF互通產品——華安日經225ETF」項目(華安基金)作為國內首隻投資日本市場的ETF,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人民幣債券跨境跨市場互聯繫列創新」項目(中債登上海分公司)開展人民幣債券跨境業務創新,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三是金融科技賦能服務場景,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今年首次增設金融科技組別,申報項目達90多項,覆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多類主體。「保交鏈平臺」項目(上海保交所),通過區塊鏈應用,構建起行業金融科技生態圈,服務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金融對客服務模式創新應用平臺」項目(浦東發展銀行)運用AI技術,打造人性化的人機互動界面,提升以用戶為中心的普惠化金融服務。
四是優化金融產品服務供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如,「票據貼現通」項目(上海票交所)建立全國範圍內的貼現申請企業和貼現機構銀企信息互通渠道,有效解決企業特別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貼現難題。「『防貧保』精準防貧保險」項目(太平洋財產保險)為臨貧易貧人群提供防貧託底保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農直報線上可循環貸款」項目(上海農商銀行)聚焦三農等普惠金融領域,加大惠企惠農產品和服務創新。
解冬介紹,今年是上海金融創新獎評選的第十年。2010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國發〔2009〕19號),加快實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上海市政府設立了「上海金融創新獎」,用於推動金融創新,增強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促進上海金融業發展。這是國內首個聚焦金融創新的省部級政府獎項。十年來,上海金融創新獎得到了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新性強、示範性好的優秀成果,共評選出優秀成果共588項,不少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還了解到,獎項設立之初,設有市場組、銀行組、證券組、保險組等4個組別。2011年,為鼓勵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增設了新型組別。2019年,為促進上海金融科技領域創新發展,增設了金融科技組別。
十年來,金融機構持續推進創新,如上海證券交易所、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通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太平洋保險、國泰君安證券等多家金融機構每年均有項目獲獎。據介紹,從成果獎的等第來看,十年來,特等獎9項全部來自市場組別;一等獎49項當中,市場組別17項,銀行組別9項,保險組別10項,證券組別11項,新型組別1項,金融科技組別1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十年來的上海金融創新獎獎項中,也出現了許多「首次」。如「新一代手機銀行」項目(交通銀行,2010年度一等獎),是當時國內惟一一家支持全部主流客戶端平臺的手機銀行。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制度體系」項目(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2012年度一等獎),對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業務全部環節進行了制度規範,填補了場外市場制度體系建設的空白,對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應用指導作用。如「5年期國債期貨」項目(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013年度特等獎),是金融市場重大創新的代表,時隔18年後國債期貨重新推出,是股指期貨之後衍生品市場的重要突破。
再如「黃金ETF」項目(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2013年度一等獎),是跨品種、跨系統、跨監管部門的基金創新產品,首次實現了我國證券交易所和黃金交易所交易系統之間的實時互聯。如「滬港通」項目(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2014年度特等獎),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舉措,是擴大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增強互聯互通的重大創新,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增強上海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再如「『上海金』人民幣交易業務」項目( 上海黃金交易所,2016年度一等獎),首推以人民幣標價的「上海金基準價」,有利於打造與我國黃金產業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全球人民幣黃金定價中心,實現上海與倫敦、紐約三足鼎立的世界黃金市場格局,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