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斷有女性朋友向我安利《誰說我結不了婚》這部劇,數集看下來,才明白這部劇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多人的青睞。
因為我們看過太多充滿夢幻的偶像愛情,也聽過太多因循守舊的男婚女嫁的道德說教,
而《誰說我結不了婚》卻是一部願意站在30+未婚女性角度,展現大齡未婚女性的愛與恐懼、無奈與苦澀的好劇。
「30+」、「未婚」、「單身」。
這些標籤堆砌到一起,即使放到工作體面,生活過得不錯的女性身上,也會被認為不是生理有問題,就是心理不健康。
更何況現實中並不是每一位30+未婚女性,都能擁有高大上的體面工作來保證自己的生活水準,這其中的艱辛與無奈可想而知。
01
劇中,34歲單身女編劇程璐、精英律師田蕾、美容店店主丁詩雅,三個職業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30+、未婚、單身的人,簡直就是現實版各型各類大齡女性的代表,她們的故事也正在戲外每天被上演。
如因為單身而被剝奪一些工作機會。
戲裡程璐的劇本被他人擅自修改,程璐討要說法,對方直言「你改感情戲很難引起共鳴,可能跟你沒結婚有關係……」
簡單粗暴的一句話直接剝奪了她在所謂感情戲上的發言權。
同樣的問題,即便是事業出色的田蕾也不可避免。
有一次,田蕾想和上司共同做一個項目卻慘遭拒絕,雖然對方沒有點明原因,但她很明白是因為自己未婚未育,如果結婚生孩子會對工作造成影響。
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像是一種偏見,在現實中卻是被刻在人們骨子裡的觀念。
職場中的大齡女性,往往面臨的境遇是,結婚也是「錯」,不結也是「錯」,結了婚怕你生孩子耽誤工作,不結婚怕你跑去結婚耽誤工作。
我有一位35歲的單身女同事,人長得漂亮,工作能力也很強,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正在考慮換工作,
但在每次面試的尾聲,都會被追問「很冒昧的問一句,您現在是單身嗎?您認為自己什麼時候會結婚?」……
甚至因此錯失心儀的offer,她也曾為此提出質疑:「不結婚有錯嗎?結婚和能不能勝任工作有必然聯繫嗎?」
這就是大齡女性在職場中的辛酸,所以現實生活中才有那麼多女性不敢放慢腳步,更不敢輕易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02
大齡女性最大的壓力除了職場,還有感情。
未婚對她們而言就像是一種「罪過」,沒結婚的,是「被挑剩下的」殘次品。結了婚的,則是「被選中的」勝利者。
在《誰說我結不了婚》中有三場戲,將這種現象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一場是程璐去婚介所,工作人員幫她分析形勢提到:30、40歲的男性,想找的都是28歲以下的,50歲左右的想找的也是要35歲以下的。
這句話中的「都」和「也」兩個字是不是顯得格外刺耳?
第二場是在相親角,一群大媽得知程璐已經34歲而且是編劇,開始品頭論足,並以嘲諷的姿態將她比作郊區房。
「不值錢」「不是理想對象」兩個標籤就是男方家長為其下的定義。
第三場是李文杰向程璐求婚時表示:程璐都快35了,長相不錯,有上海戶口,在上海內環有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但綜合分也就一個及格,而自己論學歷、長相、收入在婚戀市場可達到七八十分,並勸說程璐嫁給自己並不吃虧。
婚姻瞬間成為可以估值的議價市場。
這些情況,在生活中更是屢見不鮮,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結婚生子,才算人生圓滿,不結婚生子,就算你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也是不幸。
所以衍生出諸多大齡未婚女性正在面臨著被社會催婚、被父母親戚催婚、被科學年齡催婚的現象,
親朋好友的當面拷問,父母電話微信裡的旁敲側擊,無形中都給女性上了一把枷鎖。
很多架不住壓力的女性最終選擇「投降」,噓嘆一聲,最終給出和老一輩人一樣的答案:結婚嘛,就是搭夥過日子,差不多就行了。
但「差不多」,那又是差多少呢?30+的女性還沒結婚就低人一等嗎?
不,絕不是。
單身,是現代大多數女性對自己人生不做妥協、不將就的一份「堅守」。
她們不願意把年齡到了當成結婚的理由,更不願意把自己的一輩子用「湊合」做詮釋。
很多女性單身,有和程璐一樣因為「追求」,有同田蕾一樣因為忙於事業,也有同丁詩雅一樣因為對愛情的執念……
她們看起來都是大齡未婚,其實細品,她們各自不同。
你可以說她們不切實際、挑剔,但要相信,她們內心的篤定和即將面對的未來,比誰都想得清楚。
她們不是結不了婚,也不是不婚,而是只想和那個對的人結婚。
就像演員俞飛鴻在一次採訪中談到的「我不是不想結婚,我也不是不婚主義,我只是不想將就,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也正如劇中程璐所說,不是結婚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所以萬萬不能湊合。
我有一個閨蜜,是一個喜歡為生活增添儀式感的姑娘。
因為到了年齡,在父母三番五次的催促之下,最終選擇嫁給了父母眼中老實本分的男孩。
但婚後由於兩個人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的不同,結婚並沒有讓她感到輕鬆和幸福。
談及自己兩年的婚姻生活她更是數次落淚,其中的辛酸更是外人所不能體會的。現在,因為孩子的原因,兩人的婚姻何去何從也將是一個迷。
雖說這只是千千萬萬個對婚姻做出「妥協」的姑娘中的個例,但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那個個例呢?
婚姻,在中國的大環境下,也許它是一道必選題,但幸不幸福與結婚早晚並沒有必然關聯。
就像有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一開始,我以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是孤獨終老,直到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錯了。
因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並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一個讓你感到孤獨的人,過一輩子。
所以呀,不要輕率的用統一標尺衡量不同的個體,與其於事無補地嘮叨,不如嘗試用同理心,把幸福放在婚戀之前,理解她們為什麼會單身,允許她們對婚姻暫時或永遠說不。
03
當然,說《誰說我結不了婚》是一部好劇,不單體現在從女性角度出發為女性發聲的題材上,還有在內容上,它也能給女性很多在婚戀方面的啟示。
我總結了三點,結合劇情分享給所有的姑娘們。
第一點,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別糾結
程璐大學的時候就喜歡李蔚皓,因為將情書錯放在別人書裡,兩人遺憾錯過。
十年後,再次相見,程璐面對海外歸來的李蔚皓愛火重燃。
然而,曾經埋藏心中的微妙好感,隨著十年時光的打磨,早已被不同的成長背景橫亙其間,兩人在一起除了回味過往,已無共同話題,儘管程璐鼓足勇氣示愛,但兩人還是成為了熟悉的陌生人。
其實有些感情一旦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任憑你多麼不舍也無濟於事,與其停留在原地不如勇敢放下。
感情來了不想錯過就大膽去愛,感情走了也別糾纏不清。
第二點,讓自己失去自信的愛情要不得
世界上有一種愛情要不得,那就是因為對方迷失自我,越來越卑微,失去自信的感情。
戲裡,程璐在工作中結識了96年的小哈,在對方猛烈的追求下,兩人走入了一場年下戀。
十歲的年齡差所帶來的鴻溝,使得程璐放棄了很多個性,極力配合小哈的喜好,如改變早睡早起的習慣,開始喝冰可樂,忍住害怕去玩刺激的遊戲……甚至連穿衣風格都從文藝、知性變成卡哇伊的、高飽和度的。
但最終卻以小哈的一句「追你之前我覺得很有挑戰,但現在我已經沒有興趣了」被分手。
這段感情的結束,不是年齡的差距,而是價值觀念的不同,是遷就的錯位,
一份好的感情是可以讓對方變得越來越優秀的力量,而非越來越低微的改變。
所以呀,漫長的人生,能攜手共度的那個人,一定是三觀相近,志趣相投,為愛而來。
第三點,有選擇不婚的能力,也要有把握幸福的勇氣
真正的霸氣是遇到對的人時,要有握住幸福的勇氣。
正如一直以「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為座右銘的工作狂田蕾,在愛情到來時會勇敢的表達「對,我終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女人。」勇敢的捨棄夢寐以求的一級合伙人身份,選擇陪伴男友一起創業。
也如丁詩雅在求婚烏龍裡,發現男友要宣布的驚喜不是求婚而是創業項目上線時,果斷接受姐妹建議,主動向男友求婚,把鑰匙環套在男友的無名指上,問他,「周晨宇,你願意跟我結婚嗎?」
或如程璐,發現自己已經對魏書產生感情後,她站在讀書會的觀眾席,當著所有人的面,用魏書教給她的開著玩笑講真心話的技巧,問魏書:「你說如果我現在跑到我那位朋友的面前,他會接受我嗎?」
這樣的故事,聽著是不是感覺很颯!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誰說女孩只能被追、只能矜持、只能等待,既然感情在了,誰主動一點,又有什麼問題。
親愛的姑娘們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被剩下的,渴望戀愛和婚姻從不可恥,真正好的婚姻永遠是以愛為前提,不要為了迎合世俗的期待,降低對另一半的要求去邁入婚姻的門檻。
這,也該成為全社會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