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犯罪心理:記憶迷宮》作者戴西手記
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新年伊始,疫情肆虐。
年初,我被借調到一線參與軌跡情報追蹤工作。疫情期間,需要隔離,回不了家,所以每天下班回到宿舍的時候,我便多了幾分空白的時間。
這時候,合作多年的編輯福雙妹子在微信上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利用空餘時間創作一套專業的犯罪心理系列小說,填補市場上這類內容的空白。
我是技術人員出身,深深明白真正的「犯罪心理」可不是單純地滿足一些讀者的「獵奇」心理那麼簡單,真要創作的話,必須精選一些立得住的故事,在感動讀者之前,先觸動自己才行。
我並沒有立刻答應她,而是開始了歷時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我回顧、梳理了自己所經手或者聽說過的大案、要案,以及一些不是那麼為人所熟知,但其背後的犯罪手法和心理都具備較高分析價值的案件,就像在自己珍藏多年的珠寶盒中尋找著最獨特的那幾顆「珍珠」一樣。
最終,選擇了十起原型案件。
完成準備工作後,我便開始著手寫作。整個系列的創作工作是在我結束隔離後開始的,印象中今年5月份的天氣格外炎熱。我每天早上3點起床寫書,7點結束,這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因為這個時間段,人的頭腦是最清楚的,只有完全沉浸到書的情節中去,我才能真正地寫出一套代入感非常強的小說,讓讀者欲罷不能。
寫作期間,我也不間斷地跟心理醫生學習一些人格上的知識。毫不誇張地說,在寫完這個系列之後,我答了一份犯罪心理問卷,竟然得了98分,你們應該知道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吧!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年底一場罕見的大雪徹底把安平路308號的暖氣管道給整趴窩了,李振峰便自告奮勇和自己的小搭檔安東一起爬進了管道自行維修,結果,就在塵封多年的管道深處,他發現了一具被封在牆裡的遺骸,手電光下,死者扭曲的臉上凝固著驚恐的表情。
管道沒修好,卻又不得不破拆了整面牆,眾人為此凍得瑟瑟發抖,李振峰卻在法醫趙曉楠的臉上看到了愈發凝重的臉色。惴惴不安地等了半天,趙曉楠終於得出兩點結論——第一,初步估計,這具遺骸在牆裡待著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五十年。第二,這個女人是被謀殺的。
除此之外,DNA檢驗報告的末尾竟然送了李振峰一個大大的意外——死者DNA與李振峰留在資料庫中的DNA給匹配上了,也就是說,這個被封死在管道牆面裡的死者,與李振峰竟然是親戚關係。
這具白骨究竟是誰?
李振峰一頭霧水,還未向父母求證此事,就得知軋鋼廠宿舍區發生命案,需要馬上出警。李振峰趕到案發現場樓下,才知道自己所要面對的是一起殘忍的孕婦被害案,死者沈佳,26歲,家庭主婦,與人無冤無仇卻遭此厄運——腹中七個月大的胎兒被人活生生地取了出來,隨意剪斷臍帶後丟在地板上任其死去,案發現場慘不忍睹,兇手卻在胎兒原來所待的位置上留下了一把帶有米老鼠吊墜的鑰匙和一部手機。
就這麼一鑰匙扣,將1990年至2018年間的懸案關聯起來。但是兇手為什麼要放一枚米老鼠鑰匙扣呢?這殘忍的兇案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在這部小說中,我把現實中的「我」一分為二,一半是書中的男主角——一位擁有心理學教育背景、本應去出入境管理處工作卻最終選擇了去基層當警察的年輕人,李振峰。我開始架構男主的人物形象:首先,他不是一個紙片人,他必須有血有肉;其次,他一定經歷了什麼重要事件,才會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想到此,我腦海裡立刻就想到了發生在安徽蕪湖的陸虎車案,那位慘死街頭的女孩,她的生命不應該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於是,一個本來是要去出入境管理處工作的年輕帥氣而又聰明的小警察李振峰心中那一刻的無助與痛苦自責便與現實中的我相重合了。
圖:揚子晚報·紫牛視頻
書中的他只是去派出所探望同學,面對來報警求助的女孩,他出於同情便對她儘可能做了言語上的安慰,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他是個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沒多久他便得知了女孩被害的消息,痛哭之餘,深受內心譴責的李振峰毅然選擇去了艱苦的基層擔任刑警工作,而他的使命,就是盡力拯救那些受害者生命的同時,還逝者一個公道。
只是那個年輕女孩,無論現實中的還是小說中的,都再也回不來了,所以這也就成了李振峰和我心中永遠的傷疤。
而女主就是另一半的我——趙曉楠,一個年輕卻法醫知識過硬的女孩。讀過我的《法醫檔案》和《法醫實錄》的讀者,或許能從趙曉楠身上看到女法醫章桐的影子,看似冰冷的趙曉楠身上似乎也有謎一般的記憶。
悄悄劇透一下,這兩個女孩子可能會在我下一個系列的作品中同時出現,攜手辦案,替死者說話。
我曾經是法醫,深知法醫報告只是證據鏈的其中一環,很多時候,罪案的「犯罪心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面。這門學科是每一個基層警察都必須掌握的,因為只有深刻地了解犯罪,才能真正去遏制犯罪,守護一方平安。
主人公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打架,越打,我的思路就越清晰。主要人物之外,小九、安東、馬月等配角也一一湧入,人碼齊後,「安平路308號」這個普通的地名也就應運而生。它的原型大家應該有聽說過,那就是在上海至今仍然家喻戶曉,讓很多犯罪分子聞風色變的「刑警803」——這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的代號,因其門牌號為中山北一路803號而得名。
這裡是我小時候心中的聖地,我之所以選擇如今的職業,也與這裡發生的故事息息相關。至於老房子,大上海浦西的老房子實在是太多了,我相信每一棟老房子都是有故事的,你說呢?
有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故事就可以開始講了。這套系列共分三本,分別是已經出版的《記憶迷宮》,和即將上市的《假面人生》《未始之罪》。
故事三線並進,第一條線是警察局老樓牆裡的白骨案,這起案子貫穿始終。用一位老歷史系教授的話來說,它都在裡面待了一百年了,也不差那麼一天兩天;第二條線是連環人殺人案、直播殺人案和看似自殺的跳樓案;第三條線是兩起藏在書中的陳年舊案,當三條線交叉到一起時,也就是三本書的終結之處。
也許你會發現某些案子似曾相識,但細品之後卻又各不相同,總有一根若有若無的線拉扯你某根敏感的神經。
簡單說一說我第一本小說中鑰匙扣殺人案的原型吧——那個可憐的孕婦,快四十年了,至今都找不到兇手。現實中的案子發生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川區,1988年3月18日下午7點,即將臨盆的孕婦美津子在家中被人用電話線勒死,接著被殘忍地剖腹取出胎兒,因為胎兒足月,所以存活了下來,在死者屍體旁奄奄一息。讓人奇怪的是,死者子宮中出現了一串米奇鑰匙扣和一個電話聽筒,這是兇手刻意放進去的。兇手殺死孕婦後,卻沒有再對孩子下手,只是在留下一個25碼的足印後便逃離了現場。事後,有人回憶說在現場附近看見了一輛陌生的轎車,線索僅此而已。
案發後沒多久,死者丈夫便帶著倖存的嬰兒匆匆離開了日本,移民夏威夷,終生沒有再回日本。
我之所以選擇這個案子作為原型,並把女子丈夫設定為兇手,是有原因的。
第一,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家暴現象不足為奇,而礙於面子,社會地位低下的女性一般都不會對外透露;
第二,案發當天,死者丈夫表現出了非常古怪的行為:他不停地通過打電話來確認妻子的安全。這可以理解為不停地用打電話來確認妻子是否在家,由此可以推斷,他並不信任自己的妻子;
第三,現場的25碼足印,並不是國內的25碼,而是成人足印。所以,當時有人推斷作案者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入室殺人,這更不可能,日本人都是脫鞋進屋的,不存在小腳穿大鞋的可能性,而且一個高中生在冷靜地殺死一位孕婦後再剖腹取子,一整套近似於儀式般的行為更無法解釋,或者說一個未成年人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第四,案發後沒多久,死者丈夫就帶著孩子匆匆移民夏威夷,並且終身沒有回國。
至於說米奇鑰匙扣和電話,我寫的小說中是我自己的解讀方式。總結來講,把鑰匙扣這種親近物品放進死者身體內的舉動可以看出兇手有一種很強的偏執和對死者的憎恨。我之所以選擇這麼一個沒有被偵破的懸案作為原型,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一個過分偏執並且佔有欲極強的愛人,無論他對你多好,也無論他多麼會講甜言蜜語,只要他動過手,請儘可能不要惹惱他,然後儘快遠離他,並且不要再回頭。
我還寫了一個親手殺死孩子的母親的故事,她只是嫌棄孩子累贅,卻根本沒有意識到真正錯的是自己。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就是父母,因為不用負任何責任,也不用參與任何考核。
任何一個兇手,生來都不是殺人狂,他們之所以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是一點一滴被現實所改變的,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親人,或許是社會。我之所以創作這套系列小說,願望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看完了我的小說,在呼喚善良的同時,也能就此引起警惕,善待身邊的每個人,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可觸碰的地方,我們稱之為秘密。在自我保護的意識下,秘密會被壓抑、扭曲、遺忘,但是當這種意識崩潰的時候,人的情緒會被牽動、妒忌、執著、暴露,一切將會一發不可收拾。誠如東野圭吾所言:「世上唯陽光和人心不可直視」。
犯罪心理的另一種解讀是「預防犯罪」。
最後,誠摯感謝著名懸疑推理作家紫金陳、周浩暉、九滴水、莊秦、紅娘子在百忙之中閱讀了犯罪心理的故事,並作了推薦,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