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吃飯時頭部特別能出汗?

2021-01-17 掙脫枷鎖的囚徒

吃飯時頭部特別能出汗?

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來分析:

吃飯時頭部特別能出汗;

吃飯時僅有頭部大汗淋漓。

人類的汗腺和出汗

人類的汗腺分為三個類型,大汗腺,小汗腺和僅在青春期後出現在腋窩的頂泌小汗腺。

我們通常說的出汗是指覆蓋全身皮膚的小汗腺分泌水樣汗液。

人類是僅次於駱駝的最耐熱動物,這種超級耐熱能力全憑遍布全身的汗腺貢獻的強大的出汗能力可以帶走身體不斷產生的熱量,尤其是劇烈運動時。

人類也正是憑藉這種超級出汗能力賦予的體溫調節能力而獲得了地球上無與倫比的長跑能力;又籍於這種超級長跑能力而跑上了食物鏈的最頂端。

可見,出汗對於人類來說是何等重要。

汗腺的全身分布

雖說小汗腺遍布全身皮膚,但不同部位的皮膚汗腺的分布並不均勻。

據估計,人類全身約有200到500萬個汗腺,其中手心腳底皮膚汗腺密度最大,約200-700 / cm2——這也是手心腳底特別能出汗的「物質基礎」。

其他部位皮膚汗腺密度在60-120 / cm2之間。其中,分布密度較大的幾個部位依次是前額,前臂和背部;其他部分漢線密度就要小得多了。

出汗的原因

人類的生理性出汗可以分為兩類:

熱汗,由外環境和/或體內產生的熱負荷導致人體需要快速散熱是出汗的基本刺激因素,通過出汗大量快速散熱來維持核心體溫的穩定;

情緒汗,恐懼,焦慮等情緒通過交感神經興奮而刺激出汗。

吃飯造成的頭部大汗淋漓主要涉及熱汗,而不關情緒汗的問題。

影響出汗的因素

熱負荷

已知,人體的熱汗是在內外熱負荷刺激下,由位於下丘腦視前區前部的體溫中樞調控的。

熱負荷帶來的散熱需求程度直接決定著出汗的臨界點,出汗量和速度。

簡單來說就是「越熱越出汗」。

體液量和血液循環狀態

汗液是有汗腺排泌的血液,如果人處在脫水狀態下,體液量不足,循環障礙,可以直接影響出汗能力。

比如,所謂嚴重中暑的非勞力性熱射病就是長時間大量出汗體液丟失過多得不到補充,嚴重循環衰竭導致沒有可供出汗的體液造成出汗障礙,體溫失去調節後體溫無限制急速升高造成的。

當然,在日常狀態下,這種影響非常微弱。

汗腺形態和數量的影響

汗液的分泌依賴於汗腺的多少,大小,熱靈敏度和總體活性。

這些在不同人之間存在巨大個體差異。

就汗腺大小來說,不同人和不同皮膚區域可以相差5倍。汗腺越大,出汗率越高,這就決定了不同個體,和同一個體不同部位皮膚的出汗率存在巨大差異。

如上所述,不同部位皮膚汗腺數量分布存在顯著差異,分布最密集的幾個部位依次是,手心腳底,前額,前臂,背部,其他部位相對較低。

局部皮膚溫度的影響

雖然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局部皮膚溫度對出汗具有顯著影響。這一點人們都有體驗毋庸多言。

吃飯時頭部特別能出汗

吃飯時,如果全身都有出汗,但是頭部特別明顯,原因無外乎:

吃飯環境氣溫較高,身體承受需要出汗散熱的熱負荷。

比如,夏天吃飯時就特別容易大汗淋漓;相反,冬天在雪地裡吃冷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汗。

吃熱飯,喝熱飲。 「趁熱吃」是普遍存在於國人這篇年美國一種根深蒂固的「健康」信念,這自然容易導致吃飯時出汗。

吃「熱性」食物。 像辣椒、大蒜,胡椒等「熱性」香料中都含有可以激活「辣椒素受體產生熱痛感覺,及出汗的辣椒素、大蒜素等化學成分,進食這些「熱性」食物自然更容易刺激出汗。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頭部特別容易出汗,則主要由於:

頭部,特別是額部汗腺分布特別密集,也可能頭部汗腺個頭特別大;又或者,這些人頭部汗腺對熱負荷和上述「熱性」食物刺激特別敏感。

還有就是,不要忘記,吃飯用的嘴巴也是長在「頭部」的,無論是熱飯還是「熱性」飯食,也可以通過「加熱」局部皮膚而刺激頭部更容易出汗。

吃飯時僅有頭部大汗淋漓——「味覺出汗」

如果,吃飯時全身其他部位不出汗,僅有頭面部出汗,並伴有局部皮膚顯著潮紅;而且,出汗與環境溫度和進食的食物無關,那麼就涉及一種罕見的狀況,稱「味覺出汗」(gustatory sweating) 。

「味覺出汗」,也叫 Frey症候群,是德國醫生盧卡·弗雷(Lucja Frey,1889–1943年)通過對1700年代以來的有關文獻的整理而率先描述的一種疾病狀態,主要涉及頭面部局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失調導致。

主要見於腮腺切除的患者,是由於被切斷的一些味覺神經的再生錯誤地附著支配面部汗腺造成的。

因此,這種出汗僅限於局部皮膚,與熱和所吃的食物沒有直接關係,而幾乎只與「吃」有關,因此被稱為「味覺出汗」。

研究發現,在晚期糖尿病出現明顯的糖尿病神經損害後,有部分病人可以出現雙側性「味覺出汗」,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累及局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結果。

當然,這只是極其特殊的狀況,與日常吃飯時頭部大汗無關。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出汗多,原因無非只有4個,若吃飯時滿頭大汗,或是這個問題所致
    平時所說的出汗是覆蓋全身皮膚的小汗腺分泌的。通過出汗能帶走身體產生的熱量,特別是做劇烈運動時。確實小汗腺遍布於全身,不過身體不同的部位,皮膚汗腺分布也不均勻。經過統計,身體上大約有200~500萬個汗腺,皮膚汗腺密度最大的是手心和腳底,這就是手心和腳底易出汗的原因。按照汗腺分布密度高低來排序,依次是前額頭、前手臂和背部。
  • 吃飯時出汗多與出汗少,哪種人體質最好?真正要警惕的是這3種汗
    出汗,是隨時時刻都可能發生的事情。偶爾出現一次、兩次,人們不會在乎。可某一階段經常出現,反反覆覆,便會引來眾多懷疑,甚至是認為是身體健康有問題,譬如很多人都會在吃飯時出汗。為什麼一吃飯就出汗?大家不用過於擔心,絕大多數人都會在吃飯時出汗,這種現象是生理性出汗,也叫味覺性多汗。和身體其他部分不同,在我們舌頭上分布著很多凹凸不平的味蕾。它一方面可以通過感受器,不斷向大腦發送信號,促使人們排汗。另一方面,受食物刺激影響,如藤椒、辣椒、花椒等等,一點辣都不能吃的人,一旦接觸後,刺激大量多巴胺分泌後,也會讓人出汗。
  • 疑問:吃飯都出汗的人,和不愛出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更好?
    中醫裡有一個詞叫「飲食汗」,指人在吃飯的時候會出汗,有時候能把衣服都浸溼,相反有些人吃飯卻不出汗,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有人吃飯出汗,有人吃飯反而不出汗」?「吃飯出汗和吃飯不出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更好呢」?一、吃飯出汗的人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通過皮膚散熱的主要方式。那麼吃飯出汗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 健身時,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出汗更多?告訴你其中的秘密
    如果我鍛鍊時出汗很多,是不是意味著我太胖了?如果我出的汗不夠多,是不是意味著我還不夠努力?我比別人出汗多是為什麼呢?很多文章中都會告訴我們,更多的汗水不等於我們燃燒了多少卡路裡。所以不要再有什麼幻想了,但如果你是那個在跑步機上汗流浹背的人,那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得到了比你旁邊跑步的人更好的鍛鍊。
  • 為什麼有的人很容易就出汗,而有的人很難出汗?看完也許就知道了
    有些人特別的容易出汗,稍微一運動就會汗流浹背,但是有些人又特別的不容易出汗,即使在很熱的天氣裡,也沒有見過他出汗。為什麼有的人很容易就出汗,而有的人很難出汗?到底哪一種會更利於身體健康呢?有些人特別的容易出汗,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導致的。
  •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難道是熱的嗎?警惕這3種異常出汗
    今天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一件煩心事:每當吃飯時,都會不自主地出汗,而且是滿頭大汗,尤其是聚餐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尷尬。這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也可能碰到過,有些人吃飯時愛出汗,只要一動筷子,不管春夏秋冬,就會汗流不止,額頭,鼻尖,頭上滿是汗珠。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運動時大量出汗,減掉的脂肪量卻並不多
    運動時都會出汗,但出汗多未必代表脂肪消耗的多,出汗少,也未必代表不減脂。流汗和減脂之間雖然有一定關聯性,但關聯性不是特別強。運動時流汗與減脂的關係,對不同身材,不同鍛鍊目的、階段,不同鍛鍊強度,不同運動項目的人來說,有較大差異。
  •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難道是熱的嗎?警惕這3種不正常出汗
    今天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一件煩心事:每當吃飯時,都會不自主的出汗,而且是滿頭大汗,尤其是聚餐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尷尬。這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也可能碰到過,有些人吃飯時愛出汗,只要一動筷子,不管春夏秋冬,就會汗流不止,額頭,鼻尖,頭上滿是汗珠。這是為什麼呢?
  • 科普:為什麼總是頭部出汗?
    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若頭上有大量汗,但身上無汗或少汗,這說明陽氣虛弱,也有可能是胃火旺盛。但對兒童來說頭部出汗多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代謝比較旺盛。平時要保證有充足睡眠,多吃具有溫補功效的食物如蜂蜜山藥、大棗或茯苓等。
  • 為什麼有些人跑完步大汗淋漓,而有的人卻不怎麼出汗?漲知識了
    為什麼有些人跑完步大汗淋漓,而有的人卻不怎麼出汗?漲知識了跑步,是一個非常適合人類的健身運動。畢竟跑步對場地的要求是十分低的。只要有路,只要人的雙腿可以動,自然就可以進行這項運動。可以說,隨時隨地每個人只要想跑步,他就能跑步。
  • 老話說「吃飯大汗,一生白幹」是什麼意思?愛出汗的人不妨看一下
    現在已經進入了三伏天,在這樣炎炎的夏日,不管是做什麼都容易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這個時候出汗也是正常的,不管是坐著不動還是在吃飯的時候出汗也是正常的,它也是調節人體體溫的一種手段,出汗就能帶走人體的熱量,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 有的人為何特別容易出汗?為何有的人劇烈運動也不出汗?
    小汗腺則主要分布在人的皮膚下面,範圍很廣,當人進行了運動或外界溫度過高時,機體為了避免高溫對自身造成傷害,就會開啟「自我保護模式」——排汗降溫。排汗降溫也叫自熱性發汗,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目的是維持機體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
  • 運動時,出汗較多的人和出汗較少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運動時出汗再正常不過,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在室外坐著不動就會出汗,別提做高消耗的運動了。有的人會選擇在有空調的室內鍛鍊,而一些人則很享受大汗淋漓的感覺,認為出的汗越多則燃燒的脂肪也會越多,多出汗也有利於身體排出毒素。因此,不少人一直將運動時多出汗當做自己努力奮鬥的目標,可事實確實如此嗎?
  • 為什麼有些人不動還出汗,而有人運動還不出汗?哪個好一點?
    適當的出汗,對身體也是有利的,不過有些人出汗比較奇怪,一動不動,就坐在那裡也會出汗。而有些人在高溫下,經常運動,卻沒有汗液出現,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到底哪個出問題了?一起來看看。運動後不出汗和不動還出汗的人,哪個好?
  • 出汗能排毒?出汗多VS出汗少哪個好?關於出汗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多少?
    炎炎夏日,出汗是常有的事!但不同的人出汗量卻有大有不同:有些人,一動不動也會汗流浹背有些人,不管天多熱運動量多大,也不易出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01 人為什麼要出汗?人是恆溫動物,體溫要保持在36.0℃-37.0℃(腋溫),身體才能正常運轉。
  • 一吃飯就大汗淋漓,你真以為是在排毒?
    通常來說,有的是人中冒汗,有的是額頭冒汗,有的是整個頭部譁啦啦直冒汗,兩三包紙巾都解決不了,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了解,人為什麼會出汗? 中醫將出汗分為很多種類,其中有盜汗、自汗、手足汗出、頭面汗出等,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通過出汗來迅速調節體溫。
  • 站樁時為什麼會出汗?應該如何看待?
    經常有朋友問我,站樁的時候為什麼會出汗?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中醫對出汗的看法是: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同源,均為水谷精氣化生,故曰「汗血同源」。心在脈為血,在津為汗,汗為血之液,由陽加於陰,氣化而成,故稱「汗為心之液」。血主脈中,汗主脈外。
  • 為何有的人一吃飯就出汗?多半離不開3個原因!你中招了嗎?
    為什麼對於現代人來說,養生成為一件很難的事?因為現代人對於養生的重視度不夠,不知道養生對於生活與生存的重要性,不懂得疾病發生的原因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懂得養生必須要趁早。生活,是養生之源,是養生的目標,養生與生活息息相關!
  • 寶寶睡覺愛出汗,是缺鈣嗎?醫生:幼兒出汗原因多,爸媽要分清
    有一位媽媽諮詢說,孩子6個月了,睡覺的時候總是出汗,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家寶寶也是特別愛出汗,尤其是頭部,在吃奶的時候、玩的時候,頭上總是出汗。睡覺的時候,頭部下面的被褥都是溼漉漉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諮詢過兒科醫生,醫生看了看寶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很正常,告訴我這是生理性出汗,是嬰幼兒的常見現象。
  • 同樣是跑步,為什麼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
    跑步的時候經常出很多汗,這應該是很多的跑友都體驗過的事情,很多的人甚至認為這是一件特別舒服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在運動之後就有很多的汗液,有的人卻並沒有。出汗其實是我們自己身體的一種調節方式,而它的目的則是為了將熱量散發掉,在我們比較安靜的時候,只有周邊的溫度達到了三十度左右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狀況,如果整體的溼度比較大的話,那麼一般二十五攝氏度的時候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運動是因為身體的熱量比較高,溫度也比較高,所以為了快速地將其散發掉才會出現出汗特別多的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