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有一個詞叫「飲食汗」,指人在吃飯的時候會出汗,有時候能把衣服都浸溼,相反有些人吃飯卻不出汗,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有人吃飯出汗,有人吃飯反而不出汗」?「吃飯出汗和吃飯不出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更好呢」?
一、吃飯出汗的人
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通過皮膚散熱的主要方式。那麼吃飯出汗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1、在生理性方面,飯菜過熱或者環境溫度高又或者汗腺發達,都會導致身體出汗,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2、那在病理性方面的話比較常見的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是氣虛,一個是則是脾胃不好,另外就是身體出現了嚴重的疾病,比如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氣虛的人無論是運動時還是安靜時都會出汗,而出現氣虛則多是大病初癒或者剛做完手術或者生活和飲食習慣的不健康導致的,建議調整自己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吸菸,喝酒這種傷害身體的行為,多食用益氣補血的食物。
而脾胃虛弱的人腸道的吸收和消化功能都相對薄弱,在吃飯的時候也會出虛汗。脾胃虛弱的人建議飲食方面多以易消化的軟爛食物為主,切勿貪涼,少吃生冷、刺激、辛辣食物。
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也會在吃飯的時候出汗,那麼對於這種疾病建議去找醫生確診病情,按照醫囑調整飲食和吃藥,切勿擅自用藥。
不管是氣虛還是脾胃不好還是因為一些疾病,在身體出了大量的汗之後我們要注意及時的去補水,方式就是多喝水,這樣才不會出現脫水的現象。
二、吃飯不出汗的人
不愛出汗的原因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從生理上來說,毛孔的閉合以及大小粗細不一樣,出汗的多少也不一樣,這是屬於個人體質的一個區別。只要沒有異樣的症狀,那就沒有必要過多擔心。
從病理上來說,汗腺的發育不完全、一些皮膚病、或者神經出現損傷也會導致少汗。建議對於這些病症要去醫院面診醫生,確定病情後對症下藥。
三、兩者相比,誰的身體更好?
吃飯出汗與否與身體好不好這二者之間是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繫的。
有的人身體很好,但是平常不管是吃飯還是做其他事情就是比較愛出汗,所以我們不能以吃飯出不出汗來作為評判一個人身體好壞的標準。
只要身體沒有不適或者異常的症狀就行,一旦身體出現異常出汗或者異常不出汗,那麼我們既要及時就醫,確診病情,儘早治療。
總而言之,保持一個規律的作息,均衡搭配的飲食以及定期適當的鍛鍊身體,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強身體素質,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相信經過今天的探討,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