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9月14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它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黑石號」沉船是一艘往來於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商船,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船上滿載著中國製造的各地精美風物,飄洋過海前往阿拉伯世界進行商貿活動,不幸遇險沉沒。但是,它卻成了9世紀上半葉中國與東南亞、中東地區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
1998年,這艘在海底沉睡了一千年多年的「黑石號」沉船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被發現。發現黑石號沉船的人叫沃特法,是一個德國水泥廠的老闆,他聽廠裡的工人說: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島嶼的水域中沉沒有古代的珍寶。1996年,他便帶著潛水裝備與印尼工人趕往傳說中有神秘寶藏的的水域進行探查。兩年間,沃特法先後發現了中國明代鷹潭號沉船、馬熱尼號沉船,並於1998年在勿裡洞島外海一塊兒黑色大礁巖附近發現了一艘沉船這便是著名的「黑石號」。
一年間,清理出水了陶瓷器、金銀器、銅器、鐵器、錢幣、玻璃器、各類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其中,陶瓷器數量高達6萬7千餘件,涵蓋了唐代南北方著名窯場的諸多精品,如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彩繪瓷、白釉綠彩器等,填補並加深了人們對唐代瓷器生產的認識。
其中,3件完整唐青花盤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便已遠銷海外。此次展出的多件寶物證明了中國許多項工藝技術早已領先世界,也證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商貿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