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2020-12-16 金投網

近日,由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上海博物館代表團一行5人曾於2002年4月赴紐西蘭「黑石號」文物整理現場考察。此文著重聚焦「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珍品,從長沙窯瓷器、越窯青瓷、白瓷、白地綠彩瓷器、青花瓷器等「黑石號」沉船所載的瓷器類型、概貌、窯口、器形、燒造工藝、國內外同類出土物的比對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小見大勾勒唐代中國陶瓷外銷概貌。

1998年,當地漁民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婆羅州之間的勿裡洞島(Belitang Island)丹戎潘丹(Tanjung Pandan)港北部海域的海底發現大量陶瓷等遺物,在勘查中又發現一些木船構件,確認是一艘沉船,並推測該船可能因撞上西北150米處黑色大礁石而沉沒。在一些報導中沉船被稱為「黑石號」(Batu Hitam)或「勿裡洞沉船」(Blitang Wreck)。持有印度尼西亞政府頒發的考察和發掘執照的德國「海底探索」公司聞訊後對沉船遺址進行定位,並於1998年9-10月間開始海底遺址的發掘工作。經過約一年的發掘,水下考古工作基本完成。沉船位置在南緯2°41′,東經107°35′,沉船海域水深約10米,因此對沉船的勘察和沉船文物的打撈並不十分困難。

沉船中的兩件遺物為沉船年代提供了證據:一件是八卦四神銅鏡,在鏡背的外側一周鑄有文字「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煉造成」;另一件是長沙窯阿拉伯文碗,碗的外側下腹部刻有「□□□□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等字樣。乾元元年為公元758年,寶曆二年為公元826年。考慮到長沙窯作為一處以外銷為主的瓷窯,時效性很強,其裝船應該距燒成時間不遠。因此該船裝貨的時間可以推斷為公元9世紀前期,即唐代中晚期。

從「黑石號」沉船中打撈出來的文物超過60,000件,其中瓷器佔絕大部分。長沙窯瓷器為最大宗,有約55,000餘件,大部分是碗,各類壺約700件;越窯青瓷約250件,白瓷約300件,綠彩瓷器約200件以及其他瓷器約500件。特別是在沉船中還發現了3件唐代的青花瓷器,引起世人矚目。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9月14日上午,上海博物館攜手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由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近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與國內9家文博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9月14日上海博物館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拉開帷幕
    2020年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9月14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它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上博展出
    原標題:唐朝這位皇帝讓浙西觀察使織千匹綾紗,為何遭到了拒絕   摘要:寶曆二年是一個怎樣的年代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黑石號沉船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件長沙窯青釉褐彩紀年碗,外壁上一行陰刻文字「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寶曆二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
  • 「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昨天(14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今天起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本文圖片:「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打卡了沒?淋漓釉色的上博文創你值得擁有!
    「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打卡了沒?淋漓釉色的上博文創你值得擁有! 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讓我們透過那些淋漓釉色、褐彩綠波,再見那個時代日常而又壯闊、忙碌而又鮮活的一角。
  • 1200年後榮歸故裡,上海博物館特展,黑石號「寶曆風物」
    上海博物館在辦一個有關「黑石號」的特展,你們知道嗎?反正我是前幾天在飛機上的雜誌上剛看到,今天就特地趕去上海博物館一探究竟。「黑石號」是什麼?它是一艘沉船,一艘9世紀的阿拉伯貿易商船。在1998年,在一塊黑色大礁巖附近發現了這艘沉船,因此將其民名為「黑石號」。黑石號沉入海底之時,定不會想到自己要在深海裡沉睡12個世紀之久,才能被打撈上來。船上的貨物不曾到訪阿拉伯,卻又被送回了故鄉。參觀此次「寶曆風物」特展和以往主題展覽都不一樣。
  • 「黑石號」沉船文物到底有多牛,上博新展還原海上絲路盛況
    因疫情四度調整開展計劃後,今天上午,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滬開幕,248件/組文物集體亮相,其中168件是從新加坡精選的「黑石號」沉船珍品,另有80件上博館藏和借展展品。
  • 文化大觀園——寶曆風物
    一艘千年的沉船散落海底的寶藏它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又計劃去往何處「黑石號」出水文物來到上海博物館唐代的青花瓷盤八稜胡人伎樂金杯以及長沙窯、越窯、邢窯的大量精美瓷器帶來 「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段故事《寶曆風物——「黑石號」出水珍品展
  • 講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館,何以最早開放與持續有序辦展
    澎湃新聞獲悉,楊志剛在講座中首次透露了在疫情的巨大影響下,上博備受關注的國際交流展項「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展覽在布展、撤展過程中展品點交、運輸和艱難回運的細節故事。
  • 圓桌丨從「黑石號」等再看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此次研討會是配合「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的學術活動之一,「黑石號」出水文物及相關研究是與會代表關注的焦點問題,共有17名學者進行了發言,內容涉及唐朝對外交往、技術交流、文化傳播等諸多方面。
  • 這見證了鮮活的海上絲路,齊東方陳克倫等共話「黑石號」
    在上海博物館「寶曆風物——黑石號出水珍品展」進入尾聲之際,上博近日推出了「唐代沉船與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音頻節目,特邀四位一流考古文博學者與兩位連線特邀嘉賓,從黑石號的發現到整理現場等多方位對「黑石號」進行了探討。
  • 「黑石號」沉船的背後:出土瓷器珍品與唐代陶瓷貿易
    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上海博物館代表團一行5人曾於2002年4月赴紐西蘭「黑石號」文物整理現場考察。
  • 大唐寶船「黑石號」——海上絲綢之路的時間膠囊
    近期,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舉辦,共展出文物248件/組,其中包括「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這是「黑石號」自發掘出水、文物整理後,國內首次舉辦如此大型的「黑石號」出水文物展。我們在領略大唐盛世精緻生活與絲綢之路開放包容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我國水下考古開展30餘年來,對我國周邊水域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重讀「黑石號」(下):唐代沉船裡的千年「揚州夢」
    唐代「黑石號」沉船來自哪裡?去向何處?知名陶瓷研究學者陸明華認為,「黑石號」上的貨物絕大多數來自唐代的揚州,從揚州返回的可能性最大。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 滄海雲帆——博物館奇妙夜昨晚在上博舉行
    昨晚,配合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的舉行,上海博物館以「滄海雲帆」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此次奇妙夜活動圍繞「啟航」「交融」「揚帆」三大主題,從上海博物館特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出發,回溯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成就,展望上博的未來發展。
  • 上博舉辦「滄海雲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值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舉行之際,上海博物館以「滄海雲帆」為主題,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此次活動圍繞「啟航」「交融」「揚帆」三大主題,從上海博物館特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出發,回溯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成就,展望上博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