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上海博物館代表團一行5人曾於2002年4月赴紐西蘭「黑石號」文物整理現場考察。此文著重聚焦「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珍品,從長沙窯瓷器、越窯青瓷、白瓷、白地綠彩瓷器、青花瓷器等「黑石號」沉船所載的瓷器類型、概貌、窯口、器形、燒造工藝、國內外同類出土物的比對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小見大勾勒唐代中國陶瓷外銷概貌。
1998年,當地漁民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婆羅州之間的勿裡洞島(Belitang Island)丹戎潘丹(Tanjung Pandan)港北部海域的海底發現大量陶瓷等遺物,在勘查中又發現一些木船構件,確認是一艘沉船,並推測該船可能因撞上西北150米處黑色大礁石而沉沒。在一些報導中沉船被稱為「黑石號」(Batu Hitam)或「勿裡洞沉船」(Blitang Wreck)。持有印度尼西亞政府頒發的考察和發掘執照的德國「海底探索」公司聞訊後對沉船遺址進行定位,並於1998年9-10月間開始海底遺址的發掘工作。經過約一年的發掘,水下考古工作基本完成。沉船位置在南緯2°41′,東經107°35′,沉船海域水深約10米,因此對沉船的勘察和沉船文物的打撈並不十分困難。
沉船中的兩件遺物為沉船年代提供了證據:一件是八卦四神銅鏡,在鏡背的外側一周鑄有文字「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煉造成」;另一件是長沙窯阿拉伯文碗,碗的外側下腹部刻有「□□□□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等字樣。乾元元年為公元758年,寶曆二年為公元826年。考慮到長沙窯作為一處以外銷為主的瓷窯,時效性很強,其裝船應該距燒成時間不遠。因此該船裝貨的時間可以推斷為公元9世紀前期,即唐代中晚期。
從「黑石號」沉船中打撈出來的文物超過60,000件,其中瓷器佔絕大部分。長沙窯瓷器為最大宗,有約55,000餘件,大部分是碗,各類壺約700件;越窯青瓷約250件,白瓷約300件,綠彩瓷器約200件以及其他瓷器約500件。特別是在沉船中還發現了3件唐代的青花瓷器,引起世人矚目。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