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9月18日訊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財政部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這一政策的出臺,被視為職教版的「雙一流」工程,濟南職業學院位列其中。
2020年9月18日,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春光做客大眾網·海報新聞聚焦「雙高校」特別訪談欄目《職教力量》,暢聊了學院在雙高校建設中的相關話題,以及入選雙高校對於學院及山東職業教育發展的意義。
訪談實錄:
主持人:王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部省共建職教新高地和雙高計劃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濟南職業學院通過職教新高地和「雙高計劃」,想要實現的發展預期和目標是什麼?請您先介紹一下。
王書記: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你。第一是我們學校確定了新的目標定位。通過「雙高計劃」和職教新高地建設,我們學校要實現一個「質」的飛躍,用形象的話說,就是我們要通過幾年的建設,從現在高職教育的「高原」成長為高職教育的「高峰」,具體說,就是建成具有「濟職氣韻、齊魯樣板、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院校。
第二,我們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部省共建職教新高地對於「雙高計劃」學校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巧用這個機遇、充分用好政策紅利,是對我們辦學智慧的一次大考。為了能考出個好成績,各個學校都在開足馬力往前衝。我們經過調研思考,認為學校要脫穎而出,必須跨過四道坎:一個是科學規劃的「坎」,一個是發展速度的「坎」,一個是發展質量的「坎」,一個是發展特色的「坎」。順利跨過這四道坎,就能夠為我國高職教育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模式,呈現「濟職氣韻」,樹立起「齊魯樣板」,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必須完成的目標任務。
濟南職業學院在成立16年的時間裡,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跨越式發展之路,艱苦創業、勇於探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成為了濟職人的基因底色,有了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有濟職人拼命三郎的精氣神,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在這次大考中考出好成績。
主持人:可以感覺到,您對濟南職業學院取得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您覺得學校發展的主要舉措、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對於職教高地建設有哪些借鑑?
王書記:是的,我對濟南職業學院充滿感情也充滿信心。最近幾年,學校藉助國家和山東省優質校建設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賽事舉辦,辦學實力和社會聲譽有了很大提升:學校是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山東省示範高職院校、山東省首批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連續十二年被評為山東省文明單位,去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近三年,學校教師在全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15項,位居全國第二。近五年,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23項,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61項。三年辦賽,給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參賽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體現了學校師生的政治素養、專業素質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所以濟南職業學院最靚麗的名片是濟職師生。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還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既要循規蹈矩,又要機動靈活。因為教育是有自己獨特的規律的,是一定要遵循的,否則就要跌大跟頭。同時,教育管理既要講規律,還要講藝術,就是毛主席說的要學會彈鋼琴。說到對於職教高地建設的經驗借鑑,我覺得仍然要處理好四個關係:一是「大」和「小」的關係,學校一定要把準國家發展戰略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脈搏,節奏和重點要契合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建設中,並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發展極;二是「先」和「後」的關係,每一所的學校工作都不可能一起用力一起推進,總要排個順序,有個先後,這考驗領導班子的前瞻性和辨別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草蛇灰線伏脈千裡;三是「快」和「慢」的關係,追求速度是高職的特點,什麼都要求越快越好,但教育的根本屬性好像恰恰與「快」不那麼匹配,我們在追求快的同時,一定要尊重教育規律,相信「教育即養成」,不是想快就能快的,揠苗助長的教訓一定要吸取;四是「點」和「面」的關係,比如說學校有六項重點工作都要推,可以找六個不同的部門,一個部門承擔一項工作,六項工作齊頭並進推動,一年或兩年後在全校再推開,提升的就是學校整體面上的工作,即使工作推進不成功,也不會影響整體工作。處理好這四對矛盾關係,對跨過四個坎也會有積極促進作用。
主持人:王書記,聽了您的話,確實很受啟發。您不僅是講工作,也在談思考、談理念,接下來,請您介紹一下學校雙高和職教高地建設的頂層設計是如何做的?
王書記:頂層設計也就是科學規劃,是我認為的第一道坎。因為頂層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定位的過程、論證的過程、取捨的過程、矯正的過程和預演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前瞻性、可行性的特點,好的頂層設計預示著已經成功了一半。我們學校的頂層設計就是「8&6創新發展」,具體說就是通過「8力」建設,實現「6高」目標,「8力」就是通過系列舉措,增強辦學新活力、教師發展力、專業競爭力、品牌創造力、科研生產力、教育向心力、學校影響力和濟職戰鬥力,實現「組建濟南職教研究智庫,服務高水平職教高地建設;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開發職業教育特色標準,夯實高標準教書育人之基;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拓寬高技能人才培養通道;強化質量評價機制研究,打造高質量辦學職教品牌;落實國家改革試點工作,力爭高規格開發等級證書」的「6高」目標,推動學校改革攻堅、高質量發展。
這裡我想強調頂層設計離不開對高職教育規律的探索和遵循。因為我國的高職教育的歷史相對較短,職教體系尚未健全,高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規律探索尚在進行中,對高職教育規律的文化自覺和行為自覺還比較欠缺,這會影響頂層設計的質量,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我們的頂層設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以便更科學、更可遵循、有更可預期的效果。
主持人:在職教高地建設中,學校有了頂層設計、明確了實施中注意的問題,那麼在山東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中,濟南職業學院準備在哪些方面突出你們的辦學特色?
王書記:我前面提到了四道坎中的最後一道坎就是發展特色,也就是辦學特色。我認為「得特色者得天下」「有特色走遍天下,無特色寸步難行」。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各個學校確實應該在特色上下功夫。
我們總結的辦學特色是打造四個「命運共同體」。第一個是學校與師生共建的命運共同體。師生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和主力軍,14000人團結如一人,就會產生堅不可摧的巨大力量。我們秉承「3hé」(核-合-和)文化傳統,滋養品德高尚、品質優秀、品味高雅的「三品」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深化美麗校園、魅力學園、幸福家園建設,使學校與師生渾然一體。這是基礎,就像一棵樹的根。第二個是學校與企業的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命運共同體,這個提法雖然顯得有些陳舊,但目前看仍然是校企合作的最佳境界,這相當於一棵樹的枝幹。「與品牌為伍、與巨人同行」是學校一直堅持的校企合作的前提,代表了合作質量和品質。第三個是校地共建的命運共同體,學校支撐、引領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地方涵育學校良性特色可持續發展,就如同一棵樹結出的碩果。學校繼續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發展和濟南市十大千億級產業發展、聚焦「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國際化大都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個是國際交流合作的命運共同體,雙方既各自保持獨立與特色,又能夠相互借鑑,實現各自的本土化提升,這個說法可能不太恰當,像一棵樹開出的獨具風姿的美麗花朵。比如我們的中德雙元制合作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日制留學生培養、濟南職業學院海外分校建設等等。
當然,今後,我們對這四個命運共同體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打磨凝練升華。
主持人:王書記,再請教最後一個問題,您對中國的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有什麼樣的期待?
王書記:中國職業教育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毫不誇張地說,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不僅提供人力支持,還提供技術技能積累和升級改造。
目前,疫情仍在世界其他國家蔓延,中央定調了,中國經濟發展將加大國際國內雙循環和國內大循環,特別是國內大循環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幾乎可以忽略外部環境影響,完全靠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說了算。職業教育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更大的作用。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幾個重要節點: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2005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010年11月教育部和財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設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基礎上,新增100所左右國家骨幹高職院校,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2015年教育部出臺《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近20年來,從這些密集出臺的文件要求,就可以看出職業教育是多麼重要。
再看建設重點,從「示範骨幹」的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創建辦學特色,到「創新行動計劃」的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院校辦學活力、加強技術技能積累、完善質量保障機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到「雙高計劃」的旨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可以看出國家對高職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期待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
展望未來,我堅信,中國的職業教育將大有作為,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將越來越高,中國經濟發展將芝麻開花節節高,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將聚焦中國。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書記詳盡的講述,讓我們對於濟南職業學院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更加清晰的看到王書記所描繪的未來可期的全新的濟南職院正朝我們走來,讓我們共同期待,山東職業教育引領時代發展,共同祝願,濟南職業學院獨立職教發展潮頭。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本期的訪談就到此結束了,再次感謝王書記做客大眾網·海報新聞演播室,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