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可以知興替,知史可以明得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清醒劑。為便於廣大黨員更好地了解芒市黨史歷史,重新認識我們充滿自信、引以為傲的芒市,不忘初心、汲取營養、繼續前進。讓我們一起翻開芒市歷史的畫卷,把芒市的歷史重新呈現在大家眼前。芒市先鋒聯合中共芒市委黨史研究室推出「芒市歷史」系列欄目,為您講述芒市的歷史,帶您感受不一樣的芒市!
今天推出第二十集:芒市古戰事之——反擊緬甸蒲甘王朝入侵 。
元朝至元十年(1273),朝廷遣使赴緬,因使臣沒遵守緬甸脫鞋示敬的習俗,被蒲甘國王全部斬首,使元朝與蒲甘的關係惡化。十四年,蒲甘王突然發兵四五萬人,戰象八百,戰馬萬匹,以騎兵在前,象隊居中,步兵殿後,入侵今德宏,欲再進襲保山、大理。
(原芒市舊城街道一角)
當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總管信苴(段信苴),總把千戶脫羅孩等僅領兵700人住今梁河。儘管敵我兵力懸殊,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仍立即命令反擊侵略者。忽都帶領部隊晝夜急行,抵芒市河畔軒崗附近,選擇側翼有森林,背靠大山,前為平原的地形扼守,他動員官兵,不因敵軍數量上的優勢而氣餒,應相信自己的力量,勝利不在於人數的多寡,而在於勇敢和紀律。
(昔日的芒市壩)
蒲甘王朝軍經過連日跋涉,一日正在歇息,聽到元軍已擺陣防禦,即刻推進到距忽都部隊一公裡多的地方,蒲甘軍倉促整理象隊、騎兵、步兵,一齊撲向忽都陣地。但元軍按兵不動,讓敵軍接近到有效殺傷範圍,才下令騎兵鼓足勇氣衝出去。可是元軍馬從未見過戰象,大驚掉頭便跑。忽都沉著鎮定,斷然命令各人下馬,把馬趕進林中拴住,全體官兵徒步朝象隊衝去,敏捷地開弓射箭。頓時,雙方萬箭齊發,矢如雨下。蒲甘幹兵的箭,不如元軍強勁有為,戰象頃刻之間周身中箭,突然向後奔馳,踐踏自己人,衝亂陣腳。
(現在的軒崗鄉一角)
大象由於受傷,又被殺聲驚嚇,盲目竄入林中,結果象背上的木樓被粗大的樹枝撞毀,木樓上的士兵也隨之喪命。元軍勇氣倍增,重新躍馬持刀戰鬥,兵分三股,忽都親自帶281騎,當先衝入芒市河北面之敵陣;信苴帶領233騎,沿芒市河岸追擊;脫羅孩以187人依山守著陣地。當時蒲甘軍隊尚未喪失鬥志,緬王還身先士卒,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要求士兵穩住陣腳。兩軍惡戰,敵人血肉橫飛,成批倒地,斷臂截腿者不計其數。蒲甘殘部終於再無法招架,奪路逃跑。元軍乘勝追擊,途中又有傣、阿昌等民族協助作戰,蒲甘軍多被殲滅。打掃戰場時,發現有些從象背木樓內倖存下來的敵人,正在砍枝擋道,準備頑抗,於是再戰,俘虜一批會駕馭戰象的人,擒獲象200多頭,這是緬甸史中所稱的「牙嵩延之戰」。
【參考資料】:《潞西縣誌》等。
汲取芒市歷史營養,開創芒市美好明天。2017年7月10日,芒市人民政府黨組召開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組集中學習擴大會議,邀請中國農業銀行德宏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旭鵬專題講授芒市歷史線索。毛曉市長強調,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立志。一個地方的發展和歷史是分不開的,我們今天發生的很多事情,往往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影子,給予一些借鑑啟示的東西。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養成學習歷史的興趣,自學學習芒市黨史歷史學習認識,從中不斷汲取歷史正能量,為芒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市委副書記、市長毛曉作重要講話)
(中國農業銀行德宏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旭鵬作特邀講座)
欄目責任編輯 / 何成全 林 偉